欢迎光临邓姓之源网-邓州市邓姓文化研究会主办官网!
当前位置:主页 > 邓姓故里 > 邓姓文化杂志 >

《邓姓文化》2016年1期 总第21期

发布时间:2021-09-03 11:51:56 人气: 来源:未知

《邓姓文化》20161 总第21




卷首语
中华姓氏 文化认同
姓氏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又是现实存在的纽带。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峡两岸的姓氏也有着极其深厚的渊源关系,台湾的绝大部分姓氏来自祖国大陆。
海峡两岸姓氏的密切关系经过数百年的积淀,已经牢牢镶嵌在台湾同胞的心灵深处。在台湾,许多姓氏宗派都建立了宗祠,用于记录本姓的发展历史、纪念同姓的杰出人物,而且通常都撰有姓名对联。台湾的不少人家凡遇红白喜事,还在门口挂出标有本姓出处的灯笼,如:南阳邓、南阳张、天水赵、颍川陈、太原王、汝南吉等等……台湾的乡村大多按照以姓冠村的方式命名,如谢厝寮、三姓寮、刘厝、张厝、钱厝坑、江厝店、许厝港、何厝庄等,村名直接体现了该村的姓名结构或来源,体现出台湾同胞对祖国大陆渊源的认同、尊敬和怀念。这种情感历久弥坚,即使遭遇外敌入侵也是不会轻易割断、中止和转变的。  
19世纪末,日本侵占台湾后,强令台湾人民改汉姓为日本双字姓。台湾人民竭力保留自己的民族传统,或用堂号取代原姓,如陈改为颍川、王改为太原;或采用历史典故改姓,如刘改为中山;或采用名人佳句,如李改井上(出自孟子名句“井上有李”)。宝岛光复后,台湾人民不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都迅速恢复了原来的汉姓。台湾人民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令国人振奋,让世人钦敬。
海峡两岸同胞的名同姓,姓同源,源同宗。华人皆有的代代相传的姓氏符号,根同一源的姓氏文化,已把海峡两岸人民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召开
吴刚出席会议并讲话  赵文林主持会议  陈达部署具体工作
● 王崇顺 刘钰
3月29日上午,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邓州宾馆象棋馆召开。南阳市委常委、邓州市委书记吴刚出席会议并做重要讲话。市委副书记赵文林主持会议。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达就做好今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了具体的安排部署。市领导靳社强、齐群强、熊占玉出席会议。
    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靳社强宣读了《中共邓州市委关于表彰2015年度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先进单位的决定》,与会领导对受表彰的赵集镇、裴营乡等10个乡镇和市总工会、南阳幼师等12个市直单位进行了颁奖。湍河街道、裴营乡、市供电公司等获奖单位负责同志做了典型发言。
吴刚的讲话分为三个部分。
一要提高认识,明确要求。
吴刚说,习近平同志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举旗亮剑、谋篇布局、攻坚克难、强基固本,开辟了治国理政新境界,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我们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研究把握工作规律、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努力提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科学化水平。
吴刚指出,宣传思想工作本质上是政治工作,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第一位的要求,绝不能出现偏差。要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宣传好党的主张、传播好党的声音,认真做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宣传和解读,以实际行动维护党中央权威。要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党管宣传不动摇,做到旗帜鲜明、立场坚定,理直气壮、毫不含糊。要适应时代发展和人们思想变化的特点,时刻保持思想的敏锐度和开放性,善于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破解工作难题,强化互联网思维,注重新兴媒体的运用,不断提高工作覆盖面和影响力。
吴刚强调,对中央、省委和市委的重大决策部署,要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动员一切宣传力量、调动一切宣传手段,主动谋划、积极作为。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的文化是人民的文化,文化工作者必须有为人民服务的高度热忱,必须联系群众,贴近群众,而不要脱离群众。对人民群众的呼声和需求,要认真倾听、积极反映、主动回应,做到哪里有群众需求,我们就要把宣传工作触角伸向哪里。
二要突出重点,多措推进。
吴刚指出,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紧紧围绕加快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建设这个中心和大局,抓好那些牵引性强、带动性强的工作,在重点突破中实现总体推进,在内聚合力、外树形象上狠下功夫。要进一步完善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切实加强理论宣讲解读,深入开展形势政策教育,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进基层、进头脑,筑牢全市人民为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而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宣传部门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48字”新闻舆论工作职责和使命,不断提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着力做好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
吴刚强调,要实施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依托邓州文化资源优势,加大文化招商引资力度,把文化潜在的影响力转变为城市竞争力,把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着力围绕忧乐、雷锋、渠首三大精神,创作一批优秀文艺作品,向外界展示邓州精神,不断提高邓州的知名度、美誉度,让外界更全面、更具体、更生动地了解邓州,为邓州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吴刚指出,要配齐配强基层宣传干部、新闻发言人、新闻通讯员、网络评论员队伍,努力打造一支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宣传干部队伍。通过不同层次的教育培训、实践锻炼等途径,培养一批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的优秀人才。要健全完善激励机制,调动和激发宣传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队伍整体能力素质,真正让宣传队伍强起来,使宣传工作强起来。
三要健全机制,强化保障。
吴刚指出,各级党组织要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方针,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认真研究新时期、新特点,把握方向、规律,保证我们的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真正成为引导群众、凝聚力量、服务发展、树立形象的有力武器。市委宣传部要加强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统筹规划、协调指导和督促检查,推动各项任务落实;新闻媒体和文化部门要发挥“主力军”作用;工、青、妇等群团组织要加强和改善自身宣传思想工作,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
吴刚强调,新的起点、新的目标赋予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的使命,我们一定要保持政治定力,牢记职责、肩负使命,坚守阵地、开拓创新,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为加快建设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而努力奋斗。
陈达在讲话中回顾总结了过去一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并就做好今年的工作作了具体安排部署。他说,2015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积极服从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立根固本,鼓劲添彩,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舆论保证和精神文化力量。精心组织开展了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市委全会精神宣传,组织市委中心组集中学习、专题辅导、扩大学习报告会等;开展“万所基层党校、万场理论宣讲”和“百姓宣讲直通车”活动,累计宣讲、演出90余场,受教育人数3万余人次;相继召开了全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场会、汇报会、推进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文化广场建设成效显著;精心组织了庆祝建党94周年广场文化活动、庆祝抗战胜利70周年史料展和缅怀革命先烈活动,激发了广大干群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热情;开展了“舞台艺术送农民”等各种形式的文化下乡活动,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全市组织开展了“建设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大讨论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陈达指出,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是我市加快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要明确一个指导思想,就是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全国、全省宣传部长会议精神,全面落实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建立健全意识形态领域工作责任制为统领,在理论武装、舆论引导、思想道德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文化文艺工作和加强队伍建设上实现新突破,聚集正能量,为加快我市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要明晰一个总体思路,就是落实一个责任(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统筹两个宣传(内宣、外宣),强化三项措施(改革、培训、目标管理),力求五个提升(舆论引导能力、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网络宣传管理能力、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宣传干部队伍建设水平);要确立一个“目标定位”,就是全省工作争先,直管县市中创优。
陈达强调,要把“两学一做”(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作为市乡两级党委中心组和广大党员干部理论武装的中心任务,以此为载体,切实抓好市乡两级党委中心组学习。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和水平,为“十三五”开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各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要始终坚持党媒姓党,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立的发展目标、中心任务、战略部署,精心组织“十三五”规划纲要的宣传,全面准确阐释主要任务、重大举措、宏伟目标,把人们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
陈达指出,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认真落实习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精神和全省文艺工作会议精神,广泛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创作更多接地气、有深度、有温度的优秀作品。立足我市文化资源优势,运用各种作品形式,宣传邓州,推介邓州,展示邓州形象、讲好邓州故事。今年,我市将设立并启动“渠首文艺奖”评选表彰活动,以此激励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多出作品、出精品力作,使我市文化文艺工作整体推进、繁荣发展。
陈达要求,各乡镇(街区)、市直各单位要务必站在维护党和国家政治安全、政权安全的高度,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纳入重要议程,摆在重要位置,既突出重点,又整体推进。市委宣传部要加强目标管理,根据年度任务,排出时间表、路线图,建立工作台帐。要加强督促检查,利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推动工作开展,确保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以卓有成效的工作实绩,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各乡镇(街区)、市直单位一把手、分管宣传工作领导,市编外雷锋团成员,全市新闻发言人,各单位网络评论员、新闻通讯员参加了会议。
罗岩涛到邓国春秋园等建设工地现场办公
 邓子峰
2016年4月1日,市长罗岩涛深入邓国春秋园、谭庙水库、商务中心区建设工地现场办公。市领导李景龙、王彩霞、程军锋、程传平、贾里坚等参加现场办公。
罗岩涛先后来到邓国春秋园、谭庙水库、商务中心区等处,了解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协调解决施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罗岩涛指出,这些项目有的是重点城建项目,有的是重大民生项目,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城市发展,有关单位和项目所在地务必高度重视,超前谋划,倾力推进。
随后,罗岩涛分别在市政府和湍河街道办事处主持召开会议,研究邓国春秋园、谭庙水库、商务中心区下一步建设工作。他指出,建设要按照项目总体建设要求,明确任务节点和具体负责人,要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做到遇到问题能及时处理,遇到困难能及时解决,要加强任务督查,明确施工质量、进度,商务中心区和邓国春秋园的建设要注重项目于周边交通的关系,与城市相关配套功能的相互关系,加快项目建设各环节的衔接,有力有序推进工程建设。
罗岩涛强调,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既要讲究各方面、各单位的通力协作,形成合力,又要讲究工作方法,注重突破难点、重点,既要把握好单项工作的时间节点,也要统筹考虑整个工作进度,勇于打破传统思维束缚,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确保这些项目早建成,让人民群众早日享受到发展的成果。
邓州代表团参加第一届中华姓氏文化高峰论坛
 刘洪涛
2015年 12月18日—20日,第一届中华姓氏文化高峰论坛在北京国务院第二招待所举行,中国文联副主席刘兰芳,国务院参事全国政协常委任玉岭,全国政协常委李汉秋,空军副政委中将,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任大援,空军指挥学院政治部原主任少将杨胜万、北京武警总队副司令少将刘巨全,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姓氏工作委员会会长王培英等国家部委领导以及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专家学者出席了这次高峰论坛,参加这次活动的还有邓氏、林氏、姜氏等全国几十个姓氏代表和企业家等近100人。
大会围绕姓氏、伦理、道德、信仰、精神、祠堂文化,民族历史演变、敦亲睦族的意识形态进行了探讨研究。通过姓氏文化研究对促进民族团结,增进两岸三地关系,传承家风、家德、家规、家文化,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弘扬祖先祖德有不可替代作用。
姓氏文化工作委员会会长王培英主持了高峰论坛的开幕式,刘巨田少将主持了会议。邓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邓姓文化研究会会长殷中玲,邓州市文广新局局长、邓姓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张振邦,邓州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副理事长邓香云等受邀参加了这次会议,并与部分领导及部分姓氏代表进行了深入交流、赠送了《邓姓文化》杂志。
参加此次活动报道的媒体有央视《中国报道》栏目、新华社电视台、人民网、光明日报、中国社会报等。
广州邓氏宗亲会成立大会隆重召开
  袁嫄
2016年3月30日,广州邓氏宗亲会成立大会在广州天虹宾馆隆重召开。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副理事长邓香云,邓姓文化研究会工作人员索淑华应邀出席庆典活动,并赠送“盛会联宗亲谱千秋伟业,亲情架桥梁绘宏伟蓝图”锦旗。来自马来西亚、香港、深圳、海南、湖南、江西、四川、重庆、贵州等地的邓氏宗亲及广东部分县市邓氏宗亲代表500余人参加活动。
邓香云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首先她代表邓姓文化研究会、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和邓姓故里邓州的父老乡亲,向广州宗亲会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与会的各位宗亲表示亲切的问候!她说:广州是全国范围内邓氏后人集中分布的地区之一,广州的宗亲们,牢记先祖美德,奋发向上,涌现出了一大批俊杰翘楚,为国家的繁荣、地方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她说,广州的宗亲们一项重视邓姓文化工作,在修宗祠、编族谱、济困救贫、社会公益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所开展的各项邓姓文化活动在团结族人、共同发展、构建美好家园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此次广州邓氏宗亲联谊会的成立,必将会继续推动当地的邓姓文化活动再上新台阶。她还说,邓州是世界邓姓发源地,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故里邓州在海内外邓氏宗亲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邓姓文化工作取得到了显著成绩,特别是占地300多亩的邓国春秋园建设项目于2013年春开工,2014年秋主大殿已顺利竣工,邓国春秋园的其它项目正在建设中。项目建成后,将为海内外邓氏宗亲探亲联谊交流文化提供一个综合的平台,这对促进邓姓文化工作再上新台阶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上午九点,广州邓氏宗亲会成立庆典首先由筹委会主任邓锯辉的发言,经现场表决,邓运梅当选为广州邓氏宗亲会首届会长,邓志强、邓翔元当选为常务副会长。邓思荣、邓宁付、邓建新、邓楚蓉(兼监事长)、邓焕桂(兼理事长)、邓浩匀(兼秘书长)当选为副会长。邓钜晖为永远荣誉会长。新当选的广州邓氏宗亲会第一届会长邓运梅发表就职讲话,与会部分宗亲代表在会上发言。
在热烈喜庆的欢呼声中,广州宗亲会首届领导班子开启了广州邓氏宗亲会启动球,在欢快和谐氛围中完成了各项议程,庆典活动圆满结束。
大凉山上的邓姓奇葩
——赴四川冕宁祭祖有感
 邓东方
 
2016年3月26日,临近清明时节。春意盎然,嫣紫姹红,和风吹拂,晴空万里。来自广东、云南、重庆、湖北,四川成都、甘孜州九龙县、以及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越西、喜德、德昌、木里等县的邓氏宗亲代表,共计七百多人,云集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境,隆重举行2016年清明炎黄邓氏四川冕宁祭祖大典系列活动。笔者随同广东河源的四位特邀宗亲有幸参加了这次宗族盛事。
冕宁邓氏源远流长
冕宁县地处大凉山腹地,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北部,是南方古丝绸之路的要冲,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现在生活在冕宁及其周边县市如西昌、喜德、越西、德昌等地的邓姓人家,大多数都是南阳堂第47世祖邓禹公的后裔。据史料及族谱记载,冕宁邓氏的先祖南阳堂第86世祖邓愈公,祖籍安徽泗县。邓愈公因辅佐明太祖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被封为卫国公,后累建奇功,死后被追封为宁河王。邓愈墓位于现今南京市中华门外雨花南路邓府山。2003年7月,邓愈墓作为明孝陵的一部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明清皇家陵寝”的组成部分。2006年5月,邓愈墓作为明孝陵明功臣墓的一部分,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他的八个儿子分别播迁繁衍到全国各地,计有:长子河南商丘,二子江苏南京,三子安徽泗县,四子甘肃岩昌,五子、六子四川冕宁,七子湖南武岗,八子四川广安。邓愈公的五子邓端一、六子邓宝,秉承父旨统兵打仗,受朝廷派遣,于明洪武年间,先后来到四川冕宁(时属云南辖治),镇守边陲,屯垦戍边,繁衍生息,世代相传。此后,邓端一公和邓宝公被尊奉为宁河堂二世祖。据不完全统计,当今冕宁邓姓的近四万之众,大多数都是邓端一公和邓宝公的后世裔孙。在冕宁素有“邓半县”之说,这就说明邓氏族人在冕宁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祭祖扫墓盛况空前
2016年清明炎黄邓氏四川冕宁祭祖大典系列活动,由宗祠祭祖、祭拜祖墓、参观游览等内容组成。宗祠祭祖大典,由四川冕宁邓氏振声祠、世第堂主办,在冕宁县宏模乡文家屯村的邓氏“振声宗祠”广场举行。
文家屯村的邓氏“振声宗祠”,是宁河堂邓氏四川冕宁端一公房的宗祠。始建于清同治六年(1868年)。供奉着始祖邓愈公、二世祖邓端一公及郑氏夫人、三世祖邓兰公及余氏夫人塑像;悬挂着清光绪帝御赐“宣威介寿”红底铭金匾;陈列着记录邓氏脉络的碑记和颂扬邓氏祖先的楹联。宗祠历经沧桑,气运犹存,蔚为壮观,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据悉,冕宁二世祖邓宝公房的宗祠,则毁于“文革”期间,至今未修复。
“振声宗祠”大门两边的门框上纂刻着“祖平天下父征滇乡孙伐安南功勋德业永彪青史”,“根起邓州枝繁皖泗叶茂川蜀麟凤龟龙再振家声”的楹联,展示着宗祠后裔的源流根基和历史功绩,读来令人振奋。
所有参祭人员身着统一配发的深红色马褂,马褂胸前印有“邓氏宗亲”的家族图腾徽标,背后印有“邓氏一家亲,永远心连心”字样,显得庄重大方,体现了邓氏宗亲的团结友谊、奋发向上。
26日上午十时许,祭祖大典正式开始,按照既定议程依次进行。全体肃立,奏族歌,鸣礼炮。振声祠理事长邓显祥致辞,世第堂理事长邓明洪讲话,各地代表中的四川成都邓永宽、重庆代表邓世华、广东河源邓东方、以及冕宁各大姓氏嘉宾代表李迎禄、西昌蒙古族文化研究会会长王文芝,分别在大典上发言。广东河源市邓氏宗亲联谊会向祭祖大典赠送的“一脉同源  万代兴隆”的大幅锦旗,博得了满堂喝彩和雷鸣掌声。
大会致辞发言后,举行了庄严肃穆的祭祀仪式。首先恭请曼公、吾离公、禹公、愈公四位先祖的巨幅画像上位,接着向先祖上香、献花、上灯、敬献酒水、果品,道师告祭,宣读祭文,全体叩拜先祖。礼毕,恭请先祖进祠堂。“振声宗祠”内香火鼎盛,明烛高烧,当地宗亲三叩九拜,虔诚祭祖。
祭祖大典后,全体人员欢聚一堂,围坐在祠堂广场上,喜气洋洋,笑逐颜开,共进午宴。
26日下午四时许,全体参祭宗亲驱车到达菩萨渡祖坟山,拜祭二世祖邓端一公和邓宝公。祖坟山坐落在菩萨渡半山腰的矮岗上,环顾四周,视野开阔,林木葱茏,田畴青翠,清香四溢,好一块风水宝地。两座高大雄伟、装饰考究的连排墓地就座落其间。其一墓碑上刻“征南副将军邓公端一墓”,其二墓碑上刻“始祖考邓公讳宝老大人、妣邓母郑氏老儒人之墓”。
祖墓坟堂前,供奉着祭祖的三牲果品,明烛高烧,香烟缭绕,鞭炮轰鸣。参加祭祖的人们摩肩接踵,把墓地围得水泄不通。参祭者手持坟标,绕坟场一周,把坟标插上坟头,然后再在祖墓前顶礼膜拜,虔诚祭祖。此时此刻,参祭者的感慨之情油然而生:如非先祖,焉有我辈?!感怀先祖功德,酬谢先祖天恩,实乃我辈之本份与责任。
热情接待亲如一家
四川冕宁邓氏宗亲会,为搞好今年的清明祭祖系列活动,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他们进行了周密筹划,精心准备,周到安排,盛情款待,贴心服务,并取得了圆满成功,让外地宗亲深受感动。值此,谨向四川冕宁邓氏祭祖大典筹委会全体成员的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3月25日凌晨4:00,当我们广东河源的四位宗亲一走下西昌火车站出口时,大会接待组的邓天雄、邓天华就高擎“接站”招牌,用专车迎候我们的到来,并作了热情周到的安排,让我们这些千里之外的遥远来客,就像回到家里一样温馨。祭祖系列活动结束后的27日下午,他们又安排专人专车送我们到西昌火车站候车返程。送站途中他们不辞辛劳绕道几十公里带我们到西昌卫星发射基地,一睹这座隐藏在大凉山深处的神秘的军工基地。邓天雄宗亲还在他经营的餐馆为我们准备了丰盛的饯行晚宴。
这次炎黄邓氏四川冕宁祭祖大典系列活动,除举行规模宏大的祭祖扫墓外,还专程安排了联欢晚会、参观红色冕宁纪念馆、红军广场合影留念、游览灵山寺等项活动。让外地宗亲大饱眼福,收获颇丰。
冕宁县城的九洲宾馆、西康休闲庄,作为这次炎黄邓氏四川冕宁祭祖大典系列活动的接待基地,为外地宗亲的住宿、就餐,提供了舒适温馨的卧室寝具,丰盛可口的美味佳肴。宾至如归,亲切温暖的感觉,不禁油然而生。西康休闲庄的总经理邓明康宗亲和振声宗祠的邓显祥理事长为这次清明祭祖活动尽心尽力做好后勤接待工作,宗亲们赞不绝口,特别感激。
大会筹备组为外地宗亲专门安排了活动用车,热情周到。世第堂理事长邓明洪和接待组的邓建恒、邓明发、邓德亮等亲自为我们河源宗亲驾车服务,他们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至今让笔者不能忘怀。
在冕宁三天的日子里,让人顿生流连忘返,乐不思蜀之感。时时处处都感受到浓浓的宗亲情,厚厚的兄弟谊。正是:邓氏一家亲,永远心连心;凉山深处情更深,冕宁宗亲特热情。
上坟扫墓和祭祀先祖,不仅是一种外在形式,其内涵更是倡导慎终追远、敦邻睦族的孝亲传统和感恩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是姓氏文化的继承与延续,也是宗族团聚议事的极好时机。此次冕宁祭祖,盛况空前,充分显示了我们邓氏家族的枝繁叶茂、兴旺发达;充分体现了我们邓氏家族的团结统一,齐心协力;也充分彰显了组织者敢于担当,勇于负责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清明节已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每年的清明扫墓都会成为怀念先人,感恩先人,踏青郊游,赏心悦目的日子。清明节不仅是哀思之日,也是, , 一个富于生活情趣,裨益身心健康的节日。
岁月流逝,带不走我们世代相传慎终追远、敬祖睦宗的刻骨情怀;江山易改,冲不掉我们千百年来同宗同源、血脉同胞的深厚根基。让我们携起手来把2016年清明祭祖活动,作为一个新的起点,团结一致,万众一心,共襄盛举,造福族人。
(作者邓东方系中共河源市直属机关工委原副书记、纪工委书记,河源市作家协会会员,河源市永安文化发展促进会副秘书长,河源市邓氏宗亲联谊会第一届会长\第二届名誉会长,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名誉会长、《邓姓文化》杂志顾问)
邓州代表团出席炎黄邓氏宗亲深圳联谊会2016年年会
2016年1月3日,炎黄邓氏宗亲深圳联谊会三届一次会议及2016年年会在深圳市世纪皇廷酒店宴会厅举办。邓姓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邓州市文广新局局长张振邦,邓州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副理事长邓香云等组成邓姓文化代表团一行应邀出席会议。来自河南邓州、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广东、广西、湖北、湖南、江西、四川等地宗亲代表及深圳本地的嘉宾等共300余人参加了活动。
 张振邦、邓香云分别在年会上致辞。张振邦代表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邓姓文化研究会向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与会的各位宗亲表示亲切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他说,深圳联谊会开拓进取,锐意创新,在研究宣传传承和弘扬邓姓文化、增进与各地邓氏宗亲交流、团结服务深圳宗亲共同发展,开展公益、助学、帮贫、助困等诸多方面都取得的辉煌业绩,均给予了充分肯定。特别对深圳联谊会支持故里邓州开展邓姓文化活动给予了高度赞扬。邓香云在致辞中肯定了邓腾会长带领深圳宗亲会在过去六年里取得的显著成绩,向新任会长邓诗新宗亲和新一届理事会组成机构表示热烈的祝贺。邓香云说,我们相信在以邓诗新为会长的新一届理事会的带领下,深圳联谊会的各项工作定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我们之间的友谊亦将会愈久弥坚;她同时指出,各位宗亲、所有的邓姓文化工作者要顺应时代要求,抢抓机遇,群策群力,积极投身于邓姓文化的各项工作中,为再创邓姓文化工作新辉煌做出更大的贡献。
炎黄邓氏宗亲深圳联谊会三届一次会议由第三届副理事长邓超贤宗亲主持。会议主要议程有讲话、致辞、选举、任命、赠送礼品、文艺演出、合影留念等。新年伊始,此次会议把世界各地的邓氏宗亲们联谊在一起,它牵系的不单单是宗亲之间的亲情,更是共同担当起弘扬邓姓文化的历史重任。
深圳联谊会年会在欢乐、祥和的气氛中圆满结束。元月2日晚上举行了欢迎晚宴。与会宗亲通过参加深圳联谊会年会,交流联谊,共同探索做好邓姓文化工作的新举措,为进一步促进邓族事业的发展夯实了基础。
国内首个邓演达文献馆揭牌暨“书香农工”读书活动在连举行
 冯怀金 李小鹏
2月27日下午,“邓演达文献馆揭牌暨书香农工读书活动”在连云港市东海樊氏图书馆举行。中共连云港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孙振东、党派处处长李铭,农工党市委副主委高慧、王志坚、秘书长邓青,连云港市文广新局社会文化处处长谢春芳、市广播影视中心主任王婧,东海县政协副主席、县委统战部部长丁相玖、副部长相庆新,农工党市委委员、东海县主委邢卫锋,东海县图书馆馆长章卫东,农工党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樊氏图书馆负责人樊振共同为邓演达文献馆揭牌。孙振东、高慧、章卫东等领导分别讲话。连云港市“书香农工”读书会成员和读者参加了揭牌仪式。
邓演达文献馆的成立,成为全国首个专题收藏中国农工民主党创始人邓演达文献的机构,隶属于东海樊氏图书馆,由中国农工民主党连云港市委员会、惠州市惠城区邓演达纪念园管理处、广东邓演达研究会共同授牌,邓演达烈士的妹妹邓仪端题写馆名。是连云港市也是苏北鲁南地区唯一的农工党党史教育基地。文献馆立足于邓演达文献收藏与研究,以收藏邓演达文献资料为主,其它相关研究资料为辅。主要包括邓演达、农工党、国民党、共产党、其他党派资料五个方面,现有纸质文献3000多件(册)。
邓演达烈士,字择生。一八九五年三月一日,出生于广东省惠阳县。保定军官学校毕业。早年参加国民革命运动,为同盟会会员。一九二三年任粤军一师三团团长,拱卫孙中山先生大元帅府。其后历任:黄埔军官学校教育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部主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和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兼农民部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主席团成员兼政治部主任、湖北省政务委员会主任等职。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后离开武汉,赴欧亚各国考察。一九三O年八月九日,在上海领导成立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即中国农工民主党前身。一九三一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被南京反动政府杀害,坚贞不屈、壮烈牺牲,时年三十六岁。
邓演达烈士生前“为性纯洁,不慕荣利,好读书,学校的一切学术科也能悉心研究,每试必列前茅,经史子集无不谈。”农工党连云港市委继承先烈热爱读书、追求进步的优良传统,将“在全市党员中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积极推进书香连云港建设”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全市18个基层组织和400多名党员为“书香农工”读书会成员,通过全体成员影响家庭、立足本职带动身边的人读书,共同参与书香社会建设。
揭牌仪式结束后,与会人员翻阅了馆藏邓演达文献,“书香农工”读书会成员和读者进行了阅读交流。
民族英雄邓廷桢
 邓先瑞
 邓廷桢(1775-1846), 字维周, 又字嶰筠, 晚号妙吉祥室老人、刚木老人。汉族,江苏江宁(今南京市)人,祖藉苏州洞庭西山明月湾,清代官吏。他是一位令人敬仰的民族英雄,也是一位才高八斗的学者和诗人,更是我们炎黄邓氏宗亲后裔引以自豪和骄傲的名人。
一、个人简历
邓廷桢出生于清乾隆四十年(1775) ,嘉庆六年(1801),考取进士,选为庶吉士,授予编修官职,屡任省城乡试或京城会试的试卷校阅官。嘉庆十五年(1810) ,授予他台湾遗缺知府,却因故改任宁波知府,继而连续任陕西延安、榆林、西安诸知府。嘉庆二十五年(1820) ,擢升为湖北按察使。道光元年(1821) ,晋升为江西布政使。道光四年(1824) 调任陕西按察使,后来升为布政使。道光六年(1826) 擢升为安徽巡抚。道光十五年(1835) 升任两广总督。道光十九年十二月(1840年1月) 调任闽浙总督。道光二十年九月三日(1840年9月28日)和次年(1841),因道光皇帝抗战立场动摇和受投降派的诬陷,先后与林则徐同时被革职和充军伊犁。道光二十三年(1843) ,获释还乡; 不久又出任甘肃布政使。道光二十五年(1845) 升为陕西巡抚,并代理陕甘总督。道光二十六年(1846) 卒于西安任上,享年71岁。
他仙逝后,其家人将其遗骸归葬于南京麒麟门外灵山之麓。该墓于1982年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维修后的邓廷桢墓,墓冢为水泥质,呈半圆形,墓前立有石碑,正面刻“清两广闽浙陕甘总督邓廷桢之墓”,背面刻“重立碑记”,记述邓廷桢的简历和功绩。
二、主要政绩
(一) 查禁鸦片
道光十五年(1835)邓廷桢任两广总督时,鸦片早已由药材变为走私买卖为主要形式的毒品,大量非法输入中国,造成国内吸食鸦片成风,白银外流,已构成大祸害。道光十六年四月(1836年6月) ,大常寺少卿许乃济奏请弛禁鸦片,邓廷桢开始表示赞同,认为“弛禁通行,实与国计民生,均有裨益”。 后因受广东人民禁烟斗争势气的鼓舞和受朱嶟、许球、袁玉麟等力主禁烟的影响,且目睹鸦片祸害严重,自1837年春邓廷桢即由弛禁转为严厉禁烟,他命令所有停泊在内洋和外洋的英国鸦片趸船必须如数返回,不得逗留,更不能进入广州港口。他照会水师提督关天培,“无分雨夜,加劲巡查”,“奋勇兜擒,尽法惩办”, 督促关天培在沙角设堤督署驻守沙角,密切监视和控制中路海口,并与关天培涉海登山,周密设计虎门三道防线的建设。由于整顿了海防,加强了守备,因而接连在大屿山口、急水洋截获趸船,船上载银上亿两,全部充当奖赏,去破获囤积鸦片的贩子。道光十八年(1838) ,皇帝决定采取禁烟政策,并命令邓廷桢和广东巡抚怡良等振奋精神与林则徐和衷共济,协同办理。邓得知林则徐要到广东,十分兴奋,当林则徐在往广东途中,邓廷桢写信给林立誓“所不同心者有如海”,表示愿“合力同心,除中国大患之源”。道光十九年正月二十五日(1839年3月10日)林则徐到达广州,开始禁烟。邓廷桢予以积极支持, 他上奏道光皇帝决心与钦差大臣林则徐“共矢血诚,俾祛大患” ,成为林则徐在广东推动禁烟的亲密同僚,他们同心协力,在较短时期内缉拿了内地鸦片烟贩,查抄了窑口,打击和驱逐了武装鸦片趸船,在虎门亲自监督缴收了二万余箱(袋)、 二百多万斤重的鸦片,四月二十二日至五月十五日(6月3日至25日) 在虎门海滩进行销毁,向全世界宣布中国禁烟的正义性,取得了重大胜利。然而国内投降派和鸦片贩子却到处散布流言蜚语,邓廷桢上疏陈辞,就中说道:“我缉拿严办鸦片贩子,至今三年了,其中豪横狡诈之徒,有的被处决,有的逃亡,他们家破人亡,于是产生怨恨情绪,污蔑查禁鸦片是迎合上司旨意,袭取窝点、抓捕子是贪求功劳,侦察盯梢是耍弄狡诈手腕,追查审问是严刑拷打。诬告我受贿,指控我营私,讽刺我的建议是急于抓财政收入,抨击我的新条例是随便改变律令,狂妄悖理,混淆视听,这些人的用意,无非是为鸦片贩子泄愤。”皇帝下诏书安慰和勉励他,可见,邓廷桢在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中,做出了重大贡献,是禁烟抗英的功臣之一。因此,他和林则徐一样,赢得了后人的怀念和敬仰。
(二) 加强防务
邓廷桢十分重视海防建设,在两广总督任上,认真组织广东的东、西、中三路水师加強海防,在虎门海防建设中,邓廷桢经常陪同林则徐到各海口视察、研究,提出建设性意见,相互配合甚好。1839年,在他主持下先后多次在广州海面击退英舰挑衅,打退英军武装进犯。道光十九年十二月(1840年1月),邓廷桢被调任闽浙总督,他根据福建、浙江地形特点和海防实际,采取购置洋炮、修建炮台、招募练勇、出海巡缉、加强守备等措施,积极加强海防建设,推动禁烟运动。诸如:研究决定在厦门岛南部突出海面的胡里山,建起一道五百丈的石璧,并于石壁后建筑营房、建筑灵活实用的炮墩,在厦门安置一百门铁炮,又在对面的鼓浪屿、屿子港等处安置一百六十余门铁炮。制定新的海防章程,责成水陆师共同负责,在海面夹攻或配合夹击来犯的英国武装商船和兵船,并围追堵截内地鸦片贩,遏制他们与英国鸦片贩子的勾结倒卖鸦片的活动。
(三) 反对割让
邓廷桢是第一个公开反对割让香港的大臣。1840年9月,在投降派的陷害下,道光皇帝下令革了林则徐和邓廷桢的职,派琦善为钦差大臣并接替林则徐为两广总督,令邓廷桢立即由闽浙总督任内折回广东听候处理。就在被撤职议处期间,邓廷桢还对琦善的卖国活动,进行了斗争。那时琦善在与英国商务监督义律谈判的过程中,曾以厦门、香港是否可以让给英国作商埠事与邓廷桢商议,邓极力反对,他说“厦门全闽门户,夷居厦门可以窥内地,且澎湖、台湾之在厦东者,声势为所隔绝,不得联络,其害至深,固万无许理。即香港亦在粤洋中路之中,外环尖沙嘴,裙带二屿,夷船常藉以避风浪,垂涎久矣,今一朝给与,彼必筑建炮台,始犹自卫,继且入而窥伺,广东货船鳞泊黄埔,辎重在焉,其白黑夷之居吏馆者以千百计,皆香港应也,与之良非所便。”邓廷桢坚持反侵略立场,抵制琦善割让厦门、香港,表现出崇高的民族节气。
(四)勤政为民
邓廷桢早年在陕西地方官任上,以善于判案而闻名遐迩,平反冤狱,受到称赞。他曾给韩城县和南郑县的冤案平反,又保全了同州寡妇母子的生命,陕西民众歌颂他,歌声传播到了京城。邓廷桢到湖北任上后,了解到长江沿岸民田多年被水淹没,可是这些民田的赋税仍然要交纳,田主叫苦不迭,他请求朝廷将这些民田的赋税统统豁免。邓廷桢晚年在甘肃、陕西任上,大力组织垦荒,他曾建议清查荒地,亲自一一勘查,从银川以东一直查到洮州、陇县尽头,西面勘查到酒泉为止,查出可耕地两万余顷,使“熟地升料,荒者招垦”。总之,邓廷桢这些兴利除弊,为民勤政的政绩深受群众称道。
三、善诗文  通音韵
邓廷桢自幼饱读诗书,学养深厚,具有坚实的文学功底,善诗文,通音韵。据《清史稿·邓廷桢传》记载:他“绩学好士,幕府多名流,尤精于音韵之学。所著诗词,并行于世”。有《石砚斋诗抄》、《双砚斋词抄》、《诗双声叠韵谱》、《说文解字双声叠韵谱》等传世。
最近一二十年来,我国学术界已重视对邓廷桢文学著作、特别是诗词进行研究 ,并取得了较丰硕的成果。有的学者通过梳理邓廷桢的一生行迹,着重探讨广东禁烟及流放伊犁时期的经历对他的文学创作的影响,进而对他的文学主张、诗词创作的思想文化内涵和艺术成就作全面考察和深入分析,力求客观全面地评述邓廷桢在文学史上的贡献和影响;有的学者从邓廷桢的生平经历入手,结合时代背景,深入研究邓廷桢的诗词创作理念、他的诗歌与词作的内容与艺术风貌,并通过比较分析厘定大臣文学的范畴,探讨邓廷桢诗词的历史价值与文学价值。有研究者指出,邓廷桢作为晚请词坛的一位重要词人,他和林则徐在鸦片战争前后的唱和词,堪称大臣文学的扛鼎之作,他们两位的词被誉为“大臣词”中“双壁”。他们在词中展现了禁烟斗争的艰难历史,反映了远迁西部边陲的苦难历程,既凸显了时代的重压,又使词的创作空间陡然扩大,甚至可称为 “词史”,他们具有同时代人难以企及的真性情、真抱负、真眼光、真学识,遂能在词的创作中别开天地。邓廷桢的诗词创作追慕汉唐,具有讲求寄托的诗学观与追求雅词的词学观,他的词高朗流阔,款款情多而又婉曲清扬,实为晚请词史平添了一道不可多得的美学风貌。据有关资料,邓廷桢创作了整整十二部文集,其中包括六卷笔记、两卷古代音韵学、十六卷诗词集。有研究认为,他是桐城文派的追随者,是大臣文学的代表,是“近代词坛的揭幕人”。所以,他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文学遗产,值得进一步深入挖掘和研究。
此外,邓廷桢还是著名的书法家,他有很高的书法造诣,擅写楷书、行书、篆书诸体,尤精于小篆。据悉南京市博物馆藏有他玉筋体小篆《说文叙辞轴》,是他晚年从伊犁获释,与挚友林则徐分别时所作。其用笔园劲匀称,从端正秀丽中,可以看出他技艺超群的魅力和刚正不阿的气质。
浅析古邓国
 王春玲
邓州历史上的邓国分为两个阶段:建立于夏代的邓国和建立于殷商时的邓国。夏代邓国始于夏帝仲康之时,约为公元前20世纪,灭于殷商武丁年间(公元前13世纪),存在近700年。殷商时的邓国成立于武丁丁巳年,即公元前1240年(据夏商周年表推算),到公元前678年被楚文王所灭,存在了563年。若从夏代建立邓国算起,直到楚国灭了邓国,邓州历史上的邓国一共存在了将近1300年。这近1300年历史是邓州的历史之源和重要组成部分。
夏朝,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世袭王朝,是部落联盟形式的国家,其性质为奴隶制国家。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就是从夏朝的建立开始的。大禹是夏朝的第一位统治者。大禹吸取其父治水失败的教训,利用疏通的办法治理住了天下泛滥的洪水,因治水有功深受拥护,接受舜的“禅让”成了舜的继承者,并统一了天下诸部落,建立了夏朝。
据司马迁《史记》记载,夏王朝存在的时间,大约从公元前21世纪初到公元前16世纪初,这与2000 年11月9日“夏商周断代工程”公布的《夏商周年表》推算夏朝存在的时间(前2070—前1600 年)是一致的,前后大约有500 余年,先后有 17 个帝王。夏朝是在统一中原诸部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统治的范围大约以今天河南省的西部为中心,北到河北,南到湖北,东到今天的河南、河北、山东的三省交界处,西到山西南部。当时夏的势力延伸到黄河南北,直至长江流域。大禹曾经将当时的中国划为9个州,这大概就是“九州大地”的来历,这九州的范围应是夏王朝的统治中心。其国都有邓(今河南省邓州市)、阳城(今河南省登封的东部)、酌寻(今河南省登封的西北部)、安邑( 山西省夏县西北部)等地。
夏代的邓国成立于夏帝仲康之时,清乾隆《邓州志》转引司马迁《史记》记载:“夏帝仲康封子于邓”。大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了帝位。启之后,太康、少康、仲康等相继继位。据有关学者推算仲康 ( 前1986年—前1974年) 在位13年,他在位的时间正处于夏朝成立的前期。
其时,不仅有不满夏朝统治的各地部落首领如三苗、东方夷人诸部的武装叛乱,更有甚者发生了有穷后羿、寒浞乘机“因夏民以代夏政”的篡权事件。为巩固夏王室的统治,夏王朝的统治者包括仲康在内就通过分封子弟到各地的办法以加强统治,“夏帝仲康封子于邓”的邓国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建立的。其目的主要是对付经常叛乱的“三苗”部族的。仲康“封子于邓”,也表明这里原有的“邓伯温”部落已在夏王朝的统治之下。如果没有“邓伯温”的“邓”部落在先,就没有仲康“封子于邓”的“邓”地,因为一个地名的形成和使用是有前后承继关系的。
三苗是一个比较古老的部落,在中国传说中“三苗”是黄帝至尧舜禹时代的古族名。又叫“苗民”“有苗”,是以蚩尤为首的九黎部落的后裔,黄帝战胜蚩尤部落后,三苗遗民还多次叛乱,尧、舜、禹多次发兵征讨,并最终征服了三苗。《六韬》: “尧伐有苗于丹水之浦” ,《吕氏春秋·召类》: “尧战丹水以服南蛮”,说明尧曾与三苗战于丹水一带,丹水流域是三苗活动的主要地区。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十二《丹水》: “丹水出京兆上洛县西北冢岭山……又东南过商县南,又东南至于丹水县,入于均。”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十一记载:“丹水城在县(今河南省内乡县)西南百二十里,南去丹水二百步,古鄀国,又为商密地。”这些记载说明丹水一带就在今南阳盆地西部及西南部,处于河南省、湖北省及陕西省交界部位,包含今河南省的内乡县、淅川县、西峡县,陕西省的商南县,湖北省的老河口市、丹江口市等地。这些地方整体处于今邓州市的偏西地区,而现今的邓州又处在“北通宛洛,南控荆襄”的交通要道上,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夏帝仲康封子于邓”建立邓国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对夏王朝南部的统治。
吾离及吾离陵民谣集
 刘鼎炜
吾离坟上磕个头,今年吃喝不发愁。
吾离坟上敬炷香,百样忧愁一扫光。
吾离侯爷喊一腔,来年啥事都顺昌。
 
吾离成了神,佑护邓国人,
春荒不见荒,灾年粮满仓。
 
吾离坟上添把土,子孙后代不受苦。
吾离坟上载棵树,保你后代都会富。
吾离坟边请台戏,一年四季都大吉。
吾离造化深,古来称好神;
救灾又恤贫,邓国大恩人。
 
吾离神通大,阎王也害怕。
 
吾离大国侯,谁来都磕头;
管天下瑞雨,管地五谷收。
 
吾离坟上有四多,甜菜芽,(枸杞别名)
茅草棵,蒿艾长的鸟搭窝。
吾离坟上四件宝,艾蒿枸杞和酸枣。
 
发财要敬吾离神,做官要祭吾离魂。
 
吾离冢高又高,酸枣多于艾和蒿;(过去)
吾离安然坟中睡,犹如一床厚棉被。
 
邓姓一祖先,墓冢高如天,(过去)
祭者千千万,烧香最灵验。
 
吾离香火旺,气坏寺里老和尚。
吾离冢高又大,神鬼见了都害怕。
 
吾离吾离民爱你,你治邓国有大绩;
富民强国全靠你,千秋万代都颂你。
 
说吾离,唱吾离,吾离治邓有业绩;
清官见他乐无涯,昏官见他都惧怕。
 
吾离惩恶又扬善,他是邓国的好神仙。
吾离子孙多,后代遍全国。
试论邓州与夏文化的渊源
 肖华锟
邓州是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一块尚待发掘的夏文化处女地。文章从以下四个方面探究邓州与夏文化的渊源:从碑记、地名和史书中看夏文化;从司马迁《史记》中的“夏人”觅夏文化;从邓州现代考古发掘说夏文化;从唐代杜佑《通典》“邓为禹都”说夏文化。
夏文化因历史悠久,无文字记载,自古以来就有“文献不足证”之叹。屈原在《天问》中说:“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夏文化给后人留下了扑朔迷离的种种疑问。探究夏文化,对国家正在实施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据考古发掘和古代留下的文献资料,史学家一般认为,洛河和伊河交汇区域为夏文化的发祥地。随着考古的发掘,夏文化东南说以充足的证据提出新的观点。近年,随着邓州市考古发掘和古文化遗产研究,笔者发现,邓州和夏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继而研究发现,邓州也是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一块尚待发掘的“夏文化处女地”。笔者试从以下四个方面探究邓州与夏文化的渊源。
一、 从碑记、地名和史书中看夏文化
邓州是夏文化和早期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路史·后纪十一》载:“舜其仁乎,编蒲处罟,躬耕处苦,而民从之。一徙成邑,再徙成都,三徙成国,至邓之墟而千万家。(原注:《史记》云:“邓,今襄之南风林,古之邓林,祁侯之国,楚之北境。”)大小悦之,秀士以从雄陶、方回、续牙、伯阳、东不訾、秦宇、灵甫、不辟而至,为之七友……”邓墟就是邓之丘陵,在今天的邓州市赵集镇。赵集镇朱岗王村一带岗坡起伏,民国时期还叫“舜友乡”,至今还有“七友墟”的地名和石碑。舜不仅在邓墟交友聚居,而且还在邓墟娶妻生子,治水于江汉。《山海经》说:“舜妻登(据《说文解字》,先秦时邓与登同)北氏,生宵明、烛光,处河大泽,二女之灵能照此方百里。一曰邓比氏”。 ①邓北氏和邓比氏是以方位为姓氏的远古邓姓,邓墟在邓之北境。这说明,舜确曾在邓州一带聚居。《吕氏春秋·召类篇》载:“尧战丹水之浦,以服南蛮。舜却苗民,更易其俗”。“丹水之浦”正是现在的淅川县和邓州市一带。“当舜之时,三苗不服,禹请攻之”②。大禹伐三苗也曾到邓州,并治水于江汉平原。尧舜禹到邓活动,邓州市自然成为夏文化的源头之一。
二、 从司马迁《史记》中的“夏人”觅夏文化
邓州夏文化及遗风源远流长。《嘉靖邓州志》序曰“夏帝仲康封子于邓”。仲康子孙在邓国这片穰原沃土上生息繁衍,人口与日俱增。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颖川、南阳,夏人之居也……夏人政尚忠朴,犹有先王之遗风……秦末世,迁不轨之民于南阳”,以资感化,“故至今谓之夏人”③这就是一向被称为治史严谨的司马迁对仲康后裔在邓州生息繁衍的记载。另外,在邓州市,现在的地名还有“夏集”、 “夏楼”、“夏桥”、“夏庄”等十几个带夏字的地名和集镇。南阳和邓州人至今还保持着纯朴、憨厚的风尚,印证着司马迁” 犹有先王之遗风“之说。④在邓州市农村,妇女做儿童鞋帽衣物,至今有绣饕餮纹饰的习俗。”饕餮“纹是夏文化的标志之一,说明夏文化和遗风在邓州市源远流长、根深蒂固。
三、 从邓州现代考古发掘说夏文化
邓州市城东八里岗是个古文化遗址,近几年来又进行了部分发掘,获重大发现,被称为1994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⑤其文化层积淀有石家河文化、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龙山文化、商周文化,共五个文化层,⑥并有墓葬110座,排式房遗址34座,出土陶器、骨器、石器等文物3000多件,发掘的陶鬶、陶鬲等器物是龙山文化的典型器物,而龙山文化层正是夏文化层。“考古发现表明,二里头文化南及淅川的丹江流域,而夏部族就是二里头文化的真正主人。历史记载及考古发现均证明,今邓州、淅川一带确属夏人的势力范围”。⑦从发掘墓葬的葬俗来看,有红烧土围筑墓葬四周的做法,正是《礼记·檀弓记》中记载的“夏后氏暨周”的夏人葬俗,这在伊洛“夏文化发祥地”没有发现,而在邓州市发掘出现,这更能说明,邓州是夏文化的发祥地。
四、 从唐代杜佑《通典》“邓为禹都”说夏文化
探究夏文化不能不说夏代国都。夏王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其国家形态具有相当的原始性,都邑一直处于流动不固定的状态,如,通过考古研究,已经初步确定的夏都曾建于阳城、老丘、西河、原、帝丘等。笔者认为还有一处都城,这就是“太康失国”后,仲康继位后曾建都于邓(现邓州市)。
唐代杜佑《通典》中曰:“邓为禹都”。宋代《路史·国名记》载:“邓,仲康子国,楚之北境。史云阻止于邓林者,今之南阳。杜佑以邓为禹都”。⑧不仅如此,现存于西安市碑林,并系我国最早的石刻地图《华夷图》,以及北宋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等,均认定邓为夏都。邓疑是“太康失国”后的都邑,可能在邓州市湍河南岸八里岗一带,因只发掘一小部分,没能彻底定论。
综上所述,邓州也是夏文化的发祥地,和夏文化有着根深蒂固的关系,那么,唐代杜佑《通典》“邓为禹都”就不会子虚乌有,尤其在“太康失国”后,仲康、帝相、少康三朝为君,国都地望不知所云的情况下,就更显得真实可信。《左传·襄公五年》引《夏训》说:“……夏之方衰也,后裔自鉏迁于穷石,因夏民以代夏政”。《史记·本纪第二·夏》载:“夏后帝启崩,子帝太康立。太康失国,昆弟五人,须于洛汭,作《五子之歌》……太康崩,弟仲康立……仲康崩,子帝相立,帝相崩,子帝少康立”。这些记载表明,太康失国,确为天子,但虚为帝王,无都无政。夏帝启死后,由他的长子太康继位,由于太康昏庸淫乐,终被穷石部落首领后羿篡政,而太康流落到洛阳、伊河一带,和他的先祖舜一样,过着结交好友的流亡隐居生活。太康死后,他的弟弟仲康继位。仲康虽为天子,而实际为“流浪政府”。怎样才能光复大夏?仲康和他的弟兄好友们多次商议,认为暂且不能与打败后羿占领京都的寒促抗争,只有从战略上准备,储积实力,而后再光复夏朝基业。于是,他们选中了远避政敌,“弭广千里的邓林,把他的一个有远大理想的儿子封于邓。不久,仲康看到邓地四面环山,邓林密布,土地肥沃,周围没有政敌和异族,是东山再起的好地方,便立邓为夏朝国都。仲康死后,由封于邓的帝相继位。相在攻伐寒促集团时,被寒促的儿子浇所杀,浇自立为帝。相死后由他的儿子少康继位。少康利用打猎时机,杀死正和嫂嫂淫乱的浇,从此光复华夏,史称”少康中兴“⑨少康迁都到华夏中心的帝丘(河南濮阳市附近)。从仲康,到帝相、少康,先后在邓执政已破残的华夏河山,在邓州一带建都近百年。
当然,夏文化到目前为止还是一种“模糊文化”,夏代到底建过几个都,是否在邓州市一带建过都城,还需要继续探究,尤其需要从考古发掘上来分析论证。夏代是否在邓州建都虽不能完全定论,但邓州根深蒂固的夏文化,使其在我国历史上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原载《河南社会科学》1998.3)
①《实际卷十二·海内北经》
②《韩非子·五蠢篇》
③④《史记·货殖列传》
⑤《中国文物报》1994.12.25
⑥《大河文化报》1996.7.24
⑦郑杰祥《夏史初探》,中州古籍出版社
⑧宋代南阳指邓州,参见范仲淹诗
⑨《左传·襄公四年》
西周登鼎  金文相形
 许满贵
商代晚期沿至春秋早期,邓国的铜器铸“登”字;春秋晚期沿至战国,繁体“鄧”字出现在邓国的铜器上。这些金文宛若一部徐徐展开的邓国史,向世人描述“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魏?曹丕《典论?论文》)
二十世纪30年代,著名金石学家罗振玉著录的《三代吉金文存》中就记录了一件西周初期食器“登鼎”(见图,原器已遗)。据其记载:该器通高20.4厘米,口径16.9厘米;圆形窄薄沿,口沿上立耳一对,浅分裆,三条柱足,秀长细高;腹部满工刻铸云雷纹填地、饰外卷角兽面纹三组,内壁铸铭文二字:左边为金文“登”字,右边为象形祭祀“登”字。罗振玉以器定名“登鼎”。
今天简体“邓”字和繁体“鄧”字,源自甲骨文和金文。甲骨文刻作“登”,上部“癶”字头(祭祀)、中部“豆”字、下部“两手”三部分组成。“癶”是两足向上,表示升阶进献神祇之意;下部意为双手捧着中间盛满食物的“豆”,祭祀天地。《尔雅》:“豆,木豆谓之豆,竹豆谓之笾(biān),瓦豆谓之登。”豆登,古代盛器,用作祭器。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卷五《豆部》:“豆,从癶、豆。象登车形。”卷二《癶部》:“登:上车也。从癶、豆。”卷六《邑部》:“邓,曼姓之国。今属南阳。从邑,登声。”明代梅膺祚编通行字典《字汇》:“登,豆象形、相声,豆即登”。而今见商代晚期、春秋早期的金文“登”字源自甲骨文。
鼎有三根立腿,两只提耳,是用来调和各种味料的宝器。盛行于商、周,被视为立国重器、政权的象征。主要用于煮盛食物或置于宗庙作铭功记绩的礼器。“登鼎”铭文左边为“登”字,右边为象形祭祀的“登”字,由“癶”、“子”和举着双“手”站立的“人”组成。稽徐中舒主编的《甲骨文字典》1571页《子》字释义:“古以子即幼儿为祭祀之尸,引申之子有祭祀之义,此时子当读为祀,皆作子形”,“甲骨文卜辞中的象形举子,以行祭祀之形。”容庚编《金文字典》1860页收录10件铜器10 个铭文“子”字,与“登鼎”铭文拓片上的“子”字同类。
解读“登鼎”铭文,可读释为登人祭祀、登氏族徽、登人登氏祭祀族徽。在没有新的邓氏族徽发现之前,理应作为邓氏族徽的标志。检索徐中舒编《甲骨文字典》、容庚编《金文字典》收录的101个“鼎”字,不见“登鼎”上的铭文“鼎”字书写方法,可见罗振玉以器定名曰“登鼎”。此鼎为邓氏铜器铸铭,邓人举“子”祭祀的形象,活灵活现在读者眼前!左边的“登”字为金文、右边的象形祭祀“登”字,应是对左边金文“登”字的象形注解。象形祭祀“登”字,是邓国邓人创造的特例象形字。
1964—1972年,洛阳北窑西周初期编号120墓内出土有“登觚”、“登卣”、“登爵”、“登斝”,铜器内铸铭文曰“登乍尊彝”,故名“登墓”。罗振玉定名的“登鼎”与洛阳“登墓”出土器皆为西周初期,“登”字写法相类。可知西周早期的邓国贵族曾栖居洛阳。
火烧湾的由来
 邓尚培
这是一个关于邓氏的传说。
火烧湾位于今四川省蓬溪县常乐镇枣垭村 9 社,原名樟树湾。那里是邓氏天钧公第十一代孙之达公入川落籍地。
据收藏于当地河伍沟的《邓氏家谱》称:康熙59年,吾祖奉旨自湖广宝庆府武冈州紫阳乡紫西里五甲,搬移四川省潼川府蓬溪县永安乡四甲地名鼓楼山。
先说说“永安乡”和“鼓楼山”。
据明嘉靖《四川通志》载:蓬溪县下设仁和、鹤鸣、蓬溪、安通、茸山、永安六乡,每乡下辖十里。永安乡辖今常乐、天福地区。据《新修潼川府志卷二十九》记:潼属鼓楼山有三:一在三台县东,一在盐亭县东,一在蓬溪县西。据笔者所知,蓬溪县名鼓楼山的有两处,一在文井的罗戈,一在常乐与明月的交界处。从方位看,府志所载之山当属常乐鼓楼山。此山有庙宇,庙中名联“鼓应西天催法雨;楼瞻南海仰慈云”,此联被多种文献收录。火烧湾的前身——樟树湾就在鼓楼山下。《邓氏家谱》载:之达公,妣蒋氏,生五子:维定、维审、维宾、维实、维宋。至今尚存于枣垭村凤凰嘴的十洞生基坟,有力地佐证了家谱记载的真实性。其后代除部分留居原地,其余先后迁至牛家河、河伍沟、拱市村的田坝等地。
回头再说樟树湾怎么变成为火烧湾的呢?
维审公的长子茂登,茂登公儿子可禄、可禧——两人身材高大、武艺高强。1800年正月,窜入川中的白莲教败类,听说禄、禧二公的武功好,欲邀入伙。
关于白莲教,有资料如是介绍:1796年,白莲教徒在湖北襄阳起义,各路义军纷纷响应。义军在首领王聪儿的率领下,一路势如破竹,不久攻入四川,与四川的王三槐部会合。由于义军势力日大,弄得官府和有钱有势的大户人家终日惶惶不安,而一些地痞流氓、土匪盗贼也趁乱世之机,扯起义军旗号,干一些扰害百姓、为非作歹的勾当。王三槐部下的王沫便是这类人,显然,强邀禄、禧二公入伙的匪贼,当是王沫之流。作为村野田夫的可禄、可禧二公,自然弄不清楚白莲教的来龙去脉,但凭感觉他们不是什么好鸟,于是两兄弟坚决不从,流寇们遂强行把禄、禧二公押走。为绝后念,匪贼们放火烧了邓氏宗祠——尚友堂。为不忘记这一雪耻,邓氏家族把樟树湾改称火烧湾。至今樟树湾仍保留着这一称谓。
混入白莲教中的匪贼火烧樟树湾后,又去射洪县青冈通家山杀了陈满姑。此后转战槐花龙门垭,与清军及当地团勇交战,双方伤亡巨大。据《潼川府志?忠节》称:蓬溪武生文吉,嘉庆五年正月,率团勇御教匪于龙门垭,战死。并称:忠义祠供有488人的牌位,其中之达公后代就有——邓茂宁、邓可兴、邓可明、邓可伦、邓立富、邓必仲、邓必槐。
纵观古今,天钧公一脉,忠义爱国,代代相传。天钧公本人就是明代的威武将军,入川后裔发扬光大优良传统,与白莲教的交往中彰显了英雄本色。到了近代乃至今天,为新中国成立、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作出卓越贡献的天钧公后代已难以数计,仅在现行的之达公后代“有志尚修”几辈各举一人,以达管中窥豹之效。他们是:
之达公第八代孙邓有仁,号泽民,1929年毕业于北平朝阳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前身),1945年当选为射洪县参议会议长,1949年12月射洪解放时,经中共成都市委职工组张浴朝等,召集各界知名人士协商,推举为射洪县解放委员会主任委员,以维持地方秩序,供应过往解放军的粮秣。【该段原载《射洪县志·人物》】
之达公第九代孙、出生明月镇河伍沟的邓志高,任芙蓉矿务局的处级干部 。
之达公的第十代孙邓尚鋆,出生常乐镇拱市村,196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核物理专业,终生从事核能研究,为我国国防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之达公第十一代孙、出生于民建九村牛家河的邓修明,现任中共成都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抚今追昔,我想起了白乐天的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作者:四川蓬溪《邓氏家谱》主编)
 
 
邓氏图腾、字辈、名字传承着中华“道”文化
 邓晓刚
说起“道”这个字,当代许许多多人都可能要向着“伪科学”的方向理解,也就是今天人们说的“迷信”。因为,我们的今人学习“道”理论和了解“道”理论的人实在太少,但如果从事实举例来说,大家又觉得有道理,几乎没有人不承认。
这几年由于参与了《宁河王世家勋谱》的编写,对姓氏图腾、字辈、名字有意识的收集整理,感悟到几千年来中华姓氏图腾、字辈、名字无不传承着古老的“道”文化。2014年撰写了一篇《邓氏图腾》的文章在《邓姓文化》上发表,后来发现各姓氏图腾都共有大圆圈,又从《易经》中的太极生两仪得到启示,这个大圆圈就是源于“道”。
首先来看几个姓氏图腾:
我们还可通过网络查询一下更多的姓氏图腾,网上已有百家姓图腾及解读。从以上图腾可知,百家姓图腾无一不传承着中华“道”文化。图腾中外围的这个大圆圈(太极)由一长弧与一短弧组成(阴阳)。我国最早的“河图”“洛书”中就是用“阴阳”符号标记;《易经》中有“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变八卦”的文字;这和老子《道德经》说的“一阴一阳谓之道”相应。我们这里说的这个“道”就是大自然(老天爷),人是大自然中的一小部分,人在大自然之中,所以邓氏和其他各姓氏(或者说人类)也在大自然(道)内。因此,每一个姓氏的图腾都源于“道”,每一个姓氏后人都按“道”繁衍生息,我邓氏后人及图腾也不例外。
曾有一本书《狼图腾》中记录了蒙古民族以狼为自己民族的图腾,这看起来好象和“道”没有关系,实际上蒙古民族是信仰“腾格尔”,把“腾格尔”译成汉语就是我们所说的老天爷(道),那“腾格尔”和“狼图腾”有什么关系呢?因为蒙古民族每个人死后都放在远离村庄的草原上,让灵魂自然升上“腾格尔”(天),尸体消失得越快,进入“腾格尔”就越早,故蒙人将尸体放在草原上喂狼,狼食人尸体的速度越快,说明越吉祥,且狼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桀骜不驯的性格,因此狼成了蒙古民族的“图腾”。
再说我邓氏字辈,虽然各地邓氏同辈的“字辈”可能不是同一个字,这是由于地域、政治、自然或其它原因使各房字辈不统一。我邓氏地域广泛、人口众多不可能商议统一,即使是同一地区、同一房族的邓氏宗亲字辈也可能不一致(明洪武年间四川冕宁两房邓氏,初来冕宁时就是同父母所生的亲兄弟,但后续字辈却不相同),现已经查明的宁河王七个儿子后裔,其字辈也不同。因此各地邓氏各支各房字辈不同也在情理之中,但是各地邓氏的字辈都有一套完整的字辈排序,并能从字辈排序中区分出长幼顺序。而这些字辈的排序规律基本按《易经》中的“元、亨、利、贞”四德和“仁、义、礼、智、信”五常及忠、孝、祥、善、和、合、德等字;还有五行中“木火土金水”相生和八卦中“乾(天)、坤(地)、坎(水)、离(火)、巽(风)、震(雷)、艮(山)、兑(泽)”等卦排列。
例1 我宁河堂邓氏自第二代始就是用五行的“木火土金水”相生排列。当时明太祖以“甲乙木”东方为主生,为后代辈分排顺序,宗人府为明太祖26子,拟定的26房字辈,无不符合道文化内涵;我邓氏则是以“庚辛金”西方为辅臣,也按“金水木火土”相生排序。第二代为“金”字偏傍的名字“镇、铭、鏞、钦、铨、鉴”等;第三代为“水”字偏傍的名字“源、泾、清、涣、沂、溥、瀛”等;第四代为“木”字偏傍的名字“梴、棨、桓、楫、彬……”等;第五代为“火”字偏傍的名字“煦、炳、烺、灴、炆……”等,如此循环取名字排序,这也符合道文化。
例2 宁河堂邓氏河南武岗第七房(鉴)后续字辈,第33代起用“升、观、恒、益、晋、谦、复、泰、临”等字直接使用卦名排辈;宁河堂邓氏安微第三房(鏞)的后续字辈,第五代始用字“昭继祖武,世绍文献,懋德崇贤,庆泽繁衍……”与四川冕宁第五房(铎)的后续字辈,第12代始用字辈“维逢光启,文学宗显,邦世敬敏,其发朝廷……”为四字句格式组成;河南商丘长房(镇)后续字辈,第16代始用字“继廷毓嘉士,修身传吉业,志平广宏图,忠厚延昌运……”与四川冕宁第六房(铨)的后续字辈,第11代始用字“枝其成仕启,文德宇天明,思宗全大有,富贵万年春……”均为五字句格式组成,易记易写,以上用字排辈都是按《易经》中的德、常、卦排列,并含有吉祥和泰之意。其他各地邓氏也有字辈排序,同上述记录大相径庭,这里不作一一述说,其他各姓氏也是依“道”排辈传承。
目前我邓氏由于人口众多,各房字辈异同(也不可能统一),因此路遇长幼不辨,常常不敢称呼。现全球公认曼公为始祖,建议以曼公为一世祖排序,比如笔者就是曼公104世孙,宁河王之19世孙,用此标准长幼大小确定。但又由于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一些邓氏宗亲家谱尽失,也不知自己的世系为曼公多少代,也不知自己房系的始祖为谁,如今通过各地宗亲联谊也许会发现蛛丝马迹,使邓氏宗亲知道了我家从那里来;通过各地宗亲联谊交流、对比、了解知道我将要怎样去发展。
再说邓氏宗亲的取名,看曼公第67世孙有个叫文瑞公的,生了四个儿子取名为“元、亨、利、贞”就是《易经》四德;元公又生了四个儿子又取名为“恭、敬、俭、让”也是四德;恭公生二子取名为“泰、和”。还有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清代皇帝年号“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直接是用卦名。晋朝的大儒朱熹(火),其父名松(木),子名塾(土),孙名钜、铎、鉴(金),曾孙名渊、济(水)等。按五行的“木火土金水”相生而成。类似取名之多,实在不能一一赘述。
从以上姓氏图腾、字辈、名字实例中可以看出,无论是我邓氏还是其他姓氏在历史上留下的轨迹,都在传承着中华的“道”文化,其图腾、字辈、名字皆按“道”理念生成。我南阳堂邓氏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直无形地传承着中华博大精深的“道”文化。
说大一点,反思回顾一下中国的历史,那一个朝代重“道”(自然规律),那一个朝代就兴旺发达,如周朝就特别重“道”,《易经》也称《周易》就是那个时代诞生,为此周朝前后延续了八百多年,奠定创造了举世文明的“四大发明”;汉代信仰“黄老”学说,产生“文景之治”和“汉武大帝”的盛世奇观;唐代称老子李耳为祖宗,产生了“贞观之治”的辉煌;清代满民族入关后,被“道”文化征服,产生了“康乾盛世”的美誉。
“道”文化按老子的说法“玄之又玄”,其内容“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博大精深,我邓氏子孙,我中华儿女,请不要小觑。传承中华“道”文化,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我们个人、家庭、家族、国家一定能走向繁荣!
作者系曼公之104世孙 宁河王之19世孙
上饶市邓氏宗亲联谊会
  邓澄
上饶市邓氏宗亲联谊会《邓氏宗谱》合修,本次纂修第五次会议于2015年11月14日在上饶县魏家地“南阳旧第”家堂召开,名誉会长邓建年,会长邓作禄,副会长邓必兴、邓澄、邓兴华、邓贵福,秘书长邓立功,副秘书长邓飞参加了会议,并分别作了发言。与会代表66人,部署决定了纂修《邓氏宗谱》(上饶卷)的相关事宜。
馀庆堂落成庆典大会纪实
 邓延兰
阳光明媚,草长莺飞,百花盛开,春意盎然。象山显得格外青翠,瑞水更显迷人秀丽。在这万象更新的大好日子里,2016年2月10日(正月初三),江西南康隆木瑞坑邓氏余庆堂重建竣工庆典大会在宗祠前坪隆重召开。上午8时左右,鼓乐队队员和当地村民早早在宗祠前面道路两旁,夹道迎接前来参加庆典的四面八方的宗亲。到会的有炎黄邓氏宗亲南康联谊会代表,有山尾宗亲代表,有樟村塅、垇孜背、铜锣坵、西坑等地的宗亲代表,特邀宗亲,本地余庆堂嗣孙共计400多人。
会场布置华丽而庄重,气氛热烈而欢快。步入宗祠的门前铺上了一条长长的红地毯,两边整齐地摆放着十个花蓝。红色的气球弓门竖立在会场的中央,弓门上面立着一个醒目的“囍”字。宗祠的门前立柱上张贴着鲜艳的对联,上联是“南阳放辉余庆溢彩瓜瓞绵延蒂固根深茂荣华章著春秋”,下联是“象山吐秀瑞水含笑琼祠玉立载德纳福美梦成真圆序曲”,横联是“落成大典”。宗祠前檐下面横挂着“热烈祝贺瑞坑邓氏余庆堂落成庆典大会隆重召开”格外耀眼,会场气氛庄重、吉祥、活泼。
在主席台就座的有本宗祠长者,炎黄邓氏宗亲南康联谊会常务副会长邓文革,副会长邓延兰,山尾宗亲代表,樟村塅、铜锣坵、垇背子、西坑等地宗亲代表,特邀代表邓联杞。
大会由余庆堂重建理事会副会长邓仁松主持。上午十时许,他宣布余庆堂重建落成庆典大会开始。鞭爆声声震耳欲聋,洋鼓锁呐响彻云霄,彩烟齐放,五彩缤纷。尽情表达了邓氏族人对庆典盛事的欢快之情。接着理事会顾问邓舜庭代表理事会致欢迎词,向光临现场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地欢迎和崇高的敬意,祝福大家新春快乐,吉祥如意。余庆堂重建理事会会长邓仁柏代表理事会作重建宗祠的工作报告。他说,余庆堂上世纪八十年代毁于一场大火,至今三十多年,多年来道庆公的嗣孙盼望着重建宗祠,以便祭祖感恩。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惠民富民政策好,村民生活水平大提,家风民风越来越好。去年理事会向全体族人发出重建余庆堂的倡议,真可谓“一呼面应”,那些有识之士,慷慨捐款,无私奉献,短短几个月捐资二十多万元。理事会成员不计报酬,不辞劳苦,发扬民主,共商规划设计,分工负责,在施工过程中轮流值班,带头参加劳动。工程开工时,清理泥土杂物,挖地基浇地足,搬运水泥、沙石、砖块,都是村民人人动手,不计报酬,轮流上阵。人心齐、泰山移。一年时间里,一座崭新漂亮的余庆堂宗祠,又重新矗立在象山脚下。隆木德政堂宗亲代表邓舜福热情感言,他对余庆堂重建竣工表示热烈的祝贺,并祝愿天下邓氏世世代代繁荣昌盛。炎黄邓氏宗亲南康联谊会常务副会长邓文革代表联谊会,对余应堂重建顺利竣工表示热烈地祝贺,并祝庆典大会圆满成功。祝瑞坑宗亲及各位嘉宾新年快乐,身体健康,合家幸福。愿与各位宗亲借重建宗祠的契机,更好追忆我们祖先的功德,弘扬祖宗的优良传统,团结友善,勤劳节俭,遵纪守法,努力学习,为家族、为民族、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最后,邓仁年老师,向到会的宗亲,详细生动介绍了瑞坑邓氏的迁徙发展过程,其中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会议在震耳欲聋的爆竹声和响亮的锣鼓声中圆满结束。
重建的宗祠庄重华丽,内外装修得富丽堂皇,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从中可见,这里邓氏后裔多么热爱、崇敬祖宗,是多么的勤劳智慧,是多么团结协调,是多么的无私奉献。我们沐浴着春风,仰着和熙的阳光,踏进这块热土的时候,就受到这里的村民热烈的欢迎。我们一眼看到一栋栋漂亮整齐的楼房,有序地座落在这山窝里。我们下车徒步走去,只见道路虽不宽,但特别干净,水虽不深,但特别清澈。一路走来,村民一路招呼我们喝酒饮茶。我们进了几家座了一会儿,各家各户非常整齐干净,餐桌上摆满水果和酒肉,花色品种多,味道醇香,村民实为热情好客。这里的村民正借重建宗祠之际,继承弘扬先祖的功德,家风民风越来越好,家族民族国家正在越来越兴旺。
湖北邓氏宗亲会代表团回邓州探亲联谊
  袁嫄
2015年12月9日,炎黄邓氏宗亲湖北联谊会会长邓世鸿、副会长邓世勇、秘书长邓万群、副秘书长邓名雄等一行来邓州探亲联谊。邓州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副理事长邓香云、邓子峰及邓姓文化研究者和有关工作人员王春玲、肖华坤、刘鼎炜等在御花园大酒店热情接待了邓世鸿一行,并召开了邓姓文化研讨会。
研讨会就邓姓渊源、邓姓的发展历史及近年来邓姓文化工作等方面深入交谈了各观点和研究成果。会议期间,邓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邓姓文化研究会会长殷中玲,邓州市文广新局局长、邓姓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张振邦到会对邓世鸿一行表示欢迎并致辞。殷中玲指出,邓姓文化研究总会的发展离不开炎黄邓氏宗亲湖北联谊会的大力支持,邓姓文化研究工作是全国各地及海内外宗亲们共同关心、关注、参与的一项工作,相信这项工作有大家的共同努力会走上新的台阶。张振邦致辞说,湖北邓氏宗亲一直高度关注、关心邓姓事业的发展与繁荣,希望以后继续保持良好的关系,共谋发展,共同繁荣。邓世鸿说道,邓州是邓姓人的源头,邓姓文化的有关工作人员对邓姓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感谢你们一直以来的努力和付出,希望邓姓同胞团结一心,争取邓姓文化工作以后能更好的发展。
邵阳邓氏文化研究会暨邓氏宗亲会成立大会隆重召开
2016年5月1日,湖南邵阳邓氏文化研究会暨邵阳邓氏宗亲会成立大会在邵东县邦盛国际酒店二楼会议厅隆重举行。邓州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副理事长邓香云,邓姓文化研究会工作人员索淑华应邀出席会议,来自河南、湖北、广东、深圳、江西、云南、湖南等地及邵阳各县市邓氏宗亲代表500余人参加活动。
邓香云在会上致辞,她代表邓姓文化研究会、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新当选会长邓刚民先生及邵阳邓氏宗亲会领导班子全体成员表示真诚的祝福,向与会的各位宗亲表示诚挚的问候!她说经过邵阳市各县市区宗亲们精心筹备协商,在广大邵阳宗亲们的共同努力下,“邵阳邓氏文化研究会暨邵阳邓氏宗亲会”今天正式成立了,这是邵阳邓氏家族的一件大喜事,可庆可贺。
邓香云对邵阳邓氏宗亲近年来所做的邓姓文化交流与联谊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她说,近年来,邵阳的宗亲们多次举办活动,在修族谱、建祠堂等方面成效显著。在邵阳宗亲中,邓姓文化得到了宣传和弘扬,宗亲之间的向心力、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在以后的宗亲工作中,要继续努力,把宣传和联谊工作做好,不仅要做好我们邓家的事,更要为国分忧,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为实现中国梦做出我们更大的贡献。
邓香云还详细介绍了邓国春秋园项目建设情况,她告知大家邓氏第一陵——邓国侯吾离陵已于2016年元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她诚挚邀请邵阳的宗亲们常回故里邓州联谊宗亲、祭拜先祖、交流文化。并向邵阳邓氏宗亲会赠送锦旗。
上午十点,成立庆典在庄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声中开幕,与会宗亲向邓姓始祖曼公、十九世祖吾离及四十七世祖邓禹三尊邓氏世祖画像行鞠躬礼。主要议程有讲话、致辞、选举、颁发证书、赠送锦旗等。整个大会,宗亲们其乐融融,一片和谐,在欢快喜庆的氛围中完成了各项议程,大会由常务副会长邓新华主持。会前参会宗亲在邦盛国际酒店门前合影留念,会后还进行了精彩的文艺演出,庆典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香港邓氏宗亲会第二十五届理监事就职典礼隆重举行
2016年4月12日,香港邓氏宗亲会第二十五届理监事就职典礼在香港伦敦大酒楼隆重举行。河南省邓州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副理事长邓香云,邓姓文化研究会工作人员索淑华应邀出席庆典活动,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广东、广西、深圳、江西等海内外及香港的邓氏宗亲代表近千人参加庆典。
香港邓氏宗亲会理事长邓学尧,监事长邓庆球等香港邓氏宗亲会全体成员参加会议。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会议员、立法会议员叶刘淑仪应邀出席会议。
邓香云作为嘉宾在前台就坐,向大会赠送了题为“根深叶茂”的锦旗。香港邓氏宗亲会近年来为邓族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新一届理监事会的成立标志着香港邓氏宗亲会将开始新的征程,以邓学尧理事长为首的新一届理监事会将会为弘扬邓姓文化、发展邓族事业、增进香港与各地宗亲之间的交流联谊做出新的贡献。
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始,全体与会人员面向国旗行注目礼,与会宗亲向邓氏先祖画像行鞠躬礼。会上邓学尧致欢迎辞,叶刘淑仪致贺辞,邓兆伟做报告,邓庆球致感谢词,由叶刘淑仪监誓、邓志成领誓全体理监事宣誓就职,叶刘淑仪等各位嘉宾还为香港邓氏宗亲会永远荣誉会长、理事长、监事长等颁发了证书,然后由就职典礼筹委会主席致辞,颁发了奖学基金,大会还举行了抽奖活动、文艺表演等。会上各位嘉宾在主席台上合影留念。
整个庆典活动气氛热烈和谐,在完成庆典活动的各项议程后,香港邓氏宗亲会第二十五届理监事就职典礼在欢快喜庆的晚餐聚会中圆满结束。
炎黄邓氏2016年清明四川冕宁祭祖大典讲话
 邓晓刚
炎黄邓氏2016年清明四川冕宁祭祖大典,热烈欢迎来自全国各地的邓氏宗亲和冕宁各大祠堂姓氏家族及西昌蒙古文化研究会的同胞们,大家上午好!
感谢大家允许我代表邓氏宗亲进行发言,在今天这个祭祀祖先严肃隆重的日子里,我为大家讲三点:
第一、清明,是中国人的传统祭祖节日。可是近百年来,人们敬天法祖意识淡薄,国人很少进行大规模的祭祖活动,许许多多的国人不知自己的祖籍,为何居住在此?历史有多悠久?但自公元2008年,国家将清明定为法定假日后,人们对先祖的效法和敬畏逐渐增强,于是有了今天的“炎黄邓氏2016年清明四川冕宁祭祖大典”。
我炎黄邓氏源自轩辕黄帝。商朝中期,曼季公(字德阳)因受封邓国,得邓国侯,以国为姓,后人称“邓公曼季”为始祖;东周时期,第十九世祖宣公(字吾离)诞生,世袭侯爵,特别在铸剑上,闻名天下,邓国一度崛起,“邓公吾离“因此成为历史上最有作为的国君,传世后人;东汉初期,第四十七世祖禹公(字仲华)位列四七功臣之首,首任宰相,封为高密侯,生子十三,我邓氏开始子孙繁旺,据考我西南地区百分之九十以上为禹公后裔;明洪武初年、开国元勋、功勋卓著的第八十六世祖邓愈在受封的六大异姓王中排列第四,食禄三千石,今我四川冕宁邓氏皆为宁河王之连胞兄弟,第五、六两子端一公(名铎)、宝公(名铨)之后裔。因此我邓氏族人与所有同胞皆为炎黄子孙。
第二、我炎黄邓氏族人与所有同胞应该坚持走“发展经济”和“文化传承”同发展的道路。历史发展至今天,我炎黄邓氏人数发展达800多万人口,为使我炎黄邓氏族人能继往开来,弘扬祖德,在21世纪推行新理念、新发展之时,“发展经济”和“文化传承”必须同时进行。经济发展了,物质才能丰厚,人们才能过好日子;文化传承了,老祖先的优良传统才能弘扬。敬天法祖,厚德自强,应该成为我们当代人的信仰,中国人是信仰祖先的民族,这样我们才能立于不败之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因此,用文化凝聚人心,用经济发展自己,我们才能恒久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也只有能够传承的文化才具有普世价值,才能被大家接受传承,所以“发展经济”的方向一定要用普世价值这个标准来衡量。
第三、邓氏宗亲联谊理事会在海内外范围内正在勃勃兴起,作为我们家族内的组织者、领导者,应该拥有正确的指导思想——为改善所有人的生活水平为方向,引领族人走正道,这样才能让我们炎黄子孙、邓氏家族生生不息,繁荣昌盛。如果没有这个思维意识的组织者、领导者,我认为都应该引咎辞职。
最后预祝祭祖大典圆满成功!
《邓演达书信集》出版
2016年是中国农工民主党创始人邓演达先生殉难85周年,为缅怀先烈和阅读、研究需要,江苏连云港邓演达文献馆(连云港市农工党党史教育基地)影印出版了《邓演达书信集》内部资料,分赠邓演达烈士的部分亲属,以为纪念。
该书为《邓演达文献与研究(第一辑)》,共收录邓演达烈士信札84件(含:遗札52件)、家信31件、补遗1件,是国内首部邓演达书信的合集。
(邢卫锋、李小鹏)
唁 电
邓衔富会长治丧委员会并转其亲属:
惊悉邓衔富会长不幸逝世,深为悲恸,河南邓州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邓姓文化研究会特致电表示深切哀悼。会长一生爱党爱国、无私奉献、淡泊名利、谦虚至善、堪称楷模;为人良善、热心公益、勤于族事、德高望重。衔富会长一生对邓氏宗亲事业作出巨大贡献,接待宗亲联谊,竭力修理族谱,幕资修建祠堂,做出了无私的奉献,是邓氏典范,尤其是晚年致力于宗族事业,为邓氏宗族事业付出了毕生心血、做出了超凡的光辉事业。
衔富会长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好朋友、好宗长, 也是我们宗族事业和宗亲的重大损失。他虽然离我们而去,但他的精神永存,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继续做好邓姓文化交流联谊工作,告慰逝者在天之灵。请转达我们的哀悼之意和对先生家属的慰问,并望节哀。
                                                 邓姓文化研究会                                                                               2016年1月2日
蜡烛成灰泪始干
——沉痛悼念本会邓衔富会长
噩耗成永别,族人寄哀思。南雄珠玑巷邓氏后裔联谊会的创建者,出色的组织者,资历丰富的对外交往联谊的积极活动者,南雄邓氏事业取得辉煌成绩的开拓人和杰出领导者,我会德高望重深受族人尊敬的衔富会长因患心脑血管疾病医治无效于2015年12月27日上午8时50分病逝,享年83岁。他的去世无疑对家属亲人、亲戚友人将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尤其是对我们南雄邓氏事业更是一个重大损失。我们为这一难于接受的事实,为从此失去了衔富会长这样一位近20年置身邓氏事业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克勤克俭、不计名利得失的好会长,在海内外信誉极高的好宗长,全国各地邓氏联谊会会长任期最长的好长老而为之惋惜和万分悲痛。
衔富会长系南雄湖口镇黄坭塘村人,退休前是一名国家行政副处级干部,1996年从领导岗位上退休后,宝刀不老,余热生辉,继续将自己超群的智慧献给邓氏的各项事业之中。正是他对宗族的忠诚与热忱,非凡的胆识与雄才魄力,10多年来无论是粤、赣边邓氏修谱,还是筹备兴建珠玑巷邓氏纪念馆,无论是邓文蔚楼建设还是邓安堂大厦建设,无论是各类展室策划布局,宗亲联谊,还是敬老奖学,编撰南雄邓氏志、弘扬邓氏文化等一系列工程建设中,他都亲力亲为,尽职尽责,不怕劳苦,契而不舍,知难而进,无私无畏,无怨无悔,不计家庭得失,不惜节假日休息时间,一心扑在邓氏的工作事业上。特别是在2015年为完成市委、市政府交给我们邓氏承办南雄第二届姓氏文化旅游节的活动任务,他废寝忘食,夜以继日为《中华邓族史·粤港卷》的再版发行和纪念馆邓枫楼的工程项目的兴建上呕心沥血,付出了他宝贵的时间和平生最大的精力。南雄邓氏事业今日能够从无到有,不断进步、发展壮大,事业蒸蒸日上都离不开衔富会长的辛勤付出。这些辉煌事业的取得显示出他高超的领导艺术和杰出的组织能力、活动能力,充分发挥了他在发展邓氏事业中的领军人物作用。他为邓氏事业的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他付出的汗水和心血将永远铭记在族人心中。
衔富会长一贯践行以孝为先,以育为本的人文理念,特别重视尊师重教和敬老奖学等慈善公益事业,10多年中,他发挥本人人脉关系的优势,介绍近千万元资金分别投资扶助湖南、四川、江西、韶关、坪田等地兴建希望学校,改善教室,为更多华夏学子多读书,读好书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得到社会和受益单位以及当地政府、群众的高度评价和赞扬。
衔富会长一生为人忠耿,深受族人敬重。南雄邓氏联谊会成立至今,三届当选会长,德高望重当之无愧。10多年来他从不居功自傲,不假公济私;他公私分明,处世老到,作风正派,行事圆方;他做事严谨,宽厚待人,在原则问题和大是大非面前从不糊涂,遇事敢于担当,沉着冷静,从容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老会长他就像蜡烛一样,燃尽自己,为邓氏的事业鞠躬尽瘁,他崇高的思想境界和一心为公的人生观、价值观赢得了本市和海内外邓氏宗亲的普遍认可与敬佩。
会长仙逝,族人追思。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在今后的工作中以老会长为楷模,不辜负他老人家生前的希望与重托,继承和发扬他所创导的好传统好作风,承前启后,继续把南雄邓氏事业的各项工作做好,让他老人家走得安心。衔富会长一世功德百世流芳!愿老会长一路走好!
南雄珠玑巷邓氏联谊会
2016年1月2日
   
 邓远华
 春暖花开,蝴蝶蜕变展翅,多灾多难之人,又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重返人间。
二0一一年二月,本人查出患多发性骨髓瘤,五年间四次留医合浦县人民医院,十二次到广西医科大化疗,二次解放军303,一次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治疗(共花费医药费用近40万元,医保仅报销5万多元)期间三进抢救室,二发病危通知,特别是2015年6月27日,广西医科大发病危通知后终止下药,孩子们也都放弃,打算如何进龙头岗(火葬场)之后事,可谁想到,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上天眷顾,先祖、神灵护佑,回家后不但没有死,病情反而一天天好起来,如今耳清目利,身体各项指标恢复正常,并没有留下任何可怕的后遗症。
病重期间,爱人为我四处问卦算命,都说我是蝴蝶命,纵有三灾六难,时时均有先祖、有神灵护佑,处处有好心贵人帮衬,有大量宗亲兄弟支持,有无数同学战友资助,定能逢凶化吉。今日大难不死,无以为报,有幸借助邓姓文化、邓姓之源网这一平台,陋言数语,却发自肺腑,对先祖、神灵、好心贵人、宗亲兄弟、同学战友,一一作深切的鸣谢。
一、鸣谢先祖神灵护佑
1、一九七九年二月十八日下午,在对越自卫还击的战场上,越方一颗炮弹正好掉落我等4人面前5米处未爆炸,确实是先祖神灵护佑,第一次死不着。
2、二00九年闸口二炮厂“7·29”爆炸事故,时任安全副厂长的我,当时在现场送药监管,7月29日晨4:50分,我刚离开工作现场2分钟,即发生爆炸,炸死现场的二名上药工人,我又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3、一九八五年,我在某县创办了该县唯一的一间乡镇企业,正是人生事业走出辉煌的时刻。五月初二返家过端午节,并打算在原籍地考取驾证。不想突如其来的一场大病,彻底改变了人生。五月初六起连续8个多月卧床不起,致使工人跑光,产品及原材料被盗抢殆尽,厂完全跨了。受事业和病魔的双重打击,几乎没生存之可能,好些人都风言风语“就是华佗再世,扁鹊重生也救不了命。”可偏偏神光普照,先祖显灵,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陈善通老人妙手回春,用中草药为我治好病,用赤诚之心为我解心结,又一次把我从死神边沿拉了回来。
二、 鸣谢宗亲兄弟支持
1、一九七九年八月,懵懂前往西藏找工作,稀里糊涂闯到西藏拉萨,当工作无望,事与愿违后,在拉萨举目无亲,可谓饥寒交迫,在收容所住了3晚后,8月12日在西藏军区大门围墙上写下不满话语后,即到布达拉宫后面桦树上吊自尽。其时,适得一位贵人,好心人的解救,劝说,资助30元,并把我带到军供站(兵站),得到从成都至拉萨的长途汽车运车队邓领队的许可(具体名字不详,恳请帮忙发布信息寻找,更望该宗亲见此字与我联系,以便报答深恩),乘其车从拉萨返回成都,并亲自送我到火车站,帮我买了从成都至广西柳州的火车票,使我得于顺利返回家乡,不然肯定死在西藏。
2、五年来,广西北海合浦邓氏宗亲不离不弃,数次捐款为我治病,其中允炬会长数次共<, /SPAN>6000多元,图企、人铭、强荷、昌荣、宗伟等超过千元,最难能可贵的是住院期间,允炬宗长百忙之中时不时打电话问候治疗情况,浦北春荣宗长不顾年老路遥,数次驱车来我处所探视慰问。
三、鸣谢我的结义兄弟、亲戚及朋友的关爱
患病几年来,深得我的亲戚朋友的关爱,其中我的三位结义兄弟蔡世雄(公路局退休职工)、蔡怀佳(原合浦公路稽征所所长)、叶海(炮竹老板)更是恩重如山。在县人民医院抢救室,世雄哥拖着同样有病的身躯,始终陪在我的病床前,时不时泪流满面,失声哭泣,每次从医院回来,怀佳哥都电话告知到饭店,给我煮最好的汤,点最想食的菜,以示慰劳,几年来所给的款项超3000元;叶海隔三差五买来斑鱼、泥虫等,几年来累计超百斤。
四、鸣谢同学的资助
江水不因长而断,同学不因别而忘。五十年同学的深情厚谊,在我生命危在旦夕之际,恰于注上一支救命的强心剂。几年来,刘存桂(北海市银海区人事局长)、廖佩材(北海市政协秘书长)、刘润佳(合浦县水电局主任科员)以及彭定喜、刘显珣、陈清文、廖益烈等同学,多次牵头发动其他同学为我捐款,并在百忙中多次开车前来探望,多么难能可贵啊!
五、鸣谢战友的体贴
对越自卫还击战场所结下的战友情,在关键之时得到了传承体贴、增强。患病几年来,彭定一、陈铭池、朱有学、莫桂远、李保全等战友,都先后给款给物,多次前来探望,特别是李保全,千方百计为我寻找紫河车(胎盘)数十具,得于配合其它药物治疗,使病情好转起到了关键作用。
邓赞侯传奇
 邓时小
邓国助,官名赞侯,号赤美(1726-1790)福建省沙县湖源乡人。官方赐予“耆宾”称号。因乐善好施义举成名,经有关官员名叫列宪审批后,被载入朝廷编纂的《义行志书》,此后他的事迹传遍十里八乡。他终生吃斋念佛,以诵经为生,因心肠慈善,有“活菩萨”美称。临终前正值八月金秋,据说他要吃杨梅,子孙们甚是为难,无奈到屋后杨梅树上寻找,果真有五颗杨梅,吃后就安然而去。死后附近村民听到有隐隐约约鼓乐声向大田县方向扬长而去,而且有人在钓钩岭(地名)碰到邓赞侯坐轿子前往铭溪办事,后来得知邓赞侯名字被大田县广平镇铭溪村群众尊为《人主公》建庙供奉,至今仍香火旺盛。
历史上名人、伟人、民族英雄被人们建庙供奉事例不胜枚举,而以人名尊为《人主公》亦不多见。
邓赞侯一生没有丰功伟绩,只是怀有一颗平凡的永恒的“善心”,他用“善心”谱写了人生奇迹,赢得了人们的爱戴,为我们邓氏后人留下了一面“崇德向善”的镜子,永久传承。
(作者系邓赞侯第八代孙)
邓小南
邓小南,女,1950年生于北京,邓广铭的女儿,现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北京大学妇女研究中心研究委员。
学历:
1978、9——1982、7 北京大学历史系本科生;
1982、9——1985、7 北京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
职历:
1985——1997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助教、讲师、副教授;
1998年至今,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海外讲学:
2003年3月~6月,韩国高丽大学东洋史学科,客座教授,讲授“宋代历史专题”(本科)、“唐宋课绩与资格制度研究”(研究生)。
2006年 1月21日~2月11日,日本大阪市立大学,讲学;4月6日~5月2日,访问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东亚研究中心。
2006年9月14日~2007年1月8日,台湾清华大学历史所客座教授,讲授“宋代史料选读”、“宋代政治制度专题” 。
2008年9月15~2009年1月15日,应邀到台湾成功大学任客座教授一学期。
2009年4月15日~8月15日,在德国维尔茨堡大学汉学系任教,9月23日—2010年2月18日,应邀在德国图宾根大学汉学系任客座教授。
学术兼职:
中国史学会理事、
中国宋史研究会理事、
2006年至今任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
2009年4月当选为中国史学会副会长、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宋辽金元》分册顾问。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中国历史学科宋辽西夏金史分支主编
《东方历史学术文库》学术评审委员会委员
北京大学《国学研究》编委
个人简介:
邓小南的父亲是唐宋辽金史专家邓广铭先生,然而与我们想象中顺理成章的“女承父业”不同,邓小南真正接触历史学竟是在上大学以后,而直接授业的老师,都是邓广铭先生的学生。用邓老师的话来说“我与父亲,感觉上似乎是隔着一代人。”说到为什么将宋史作为研究方向,邓老师告诉我们,主要是因为她在接触历史中发现,秦汉时段的研究史料略显不足,而明清时段则反之材料太多,过于繁杂,而同学中选择学习宋史的较少,衡量个人有限的精力之后,她最终选择了中古段的历史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
邓老师写的关于父亲邓广铭的文章《父亲最后的日子》,字里行间浓浓的亲情融合着两代人对于学术的至死不渝的探索,对于独立人格、品性的近乎苛刻的严格的自我要求,让我们感动,更让我们震撼,一代学人的风范,在文字中得到彰显;一代大师的风采,在一个家庭中得到如此之好的传承。“女承父业”,继承的又岂止是学问,更是一种品性,一种人格。“我父亲对我最大的影响,应该说是人品上的正直磊落,以及学业上的一丝不苟,孜孜以求。”邓老师这样对我们说。
邓小南是北大历史系78级的学生,正值改革开放的第一年,也是恢复高考的第二年。在这样的大时代中,邓老师曾经在“北大荒”生活过9年,在28岁时又重新走进课堂。邓老师当年的同班同学阎步克、荣新江等,现在都是北大历史系富有名望的教授之一。回想起那样的一个时代,那样的大学生活,邓老师说:“当时我们的感觉,是赶上了‘末班车’,很希望能够把失去的时间再追回来。在‘科学的春天’这样一种大环境下,大家十分珍视这种机会,心气很高。没有当时那个时代,没有这样一批杰出的同学,自然也就没有我。”平淡而真切的描述中,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给予邓老师的,是一种向上的力量,始终珍惜着每一份前进的动力,始终抓住任何求学的机会,孜孜不倦的上下求索。也正是这样一个时代,造就了这样一代人,也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之后史学发展的基础。
2008年9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开展的“第四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评选工作结束,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的邓小南被评为全国高校教学名师。
工作研究领域:
教学课程:
中国通史(隋--清,历史系主干基础课),
宋辽金史专题课(本科高年级选修课),
唐宋妇女史研究(研究生选修课),
宋代史籍导读(有关研究生必读,读书课),
宋代政治制度专题(宋史专业研究生必修课)。
近年间研究课题:
“中国近世的家族与社会”(台湾中研院史语所主持合作项目);
“丝绸之路——吐鲁番的历史与文化”(与耶鲁大学合作,美国路斯基金项目);
“祖宗之法”与宋代的官僚政治和制度”(中华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古代政治形态、官僚制度与政治文化”组成部分);
唐宋时期中央考察地方官员的信息渠道(中华社科基金项目);
华北地区水资源管理与民间社会组织(与法国远东学院合作项目);
《中华文明史》(北京大学重点科研项目)。
主要学术著作与编著:
《宋代文官选任制度诸层面》,河北教育出版社1993年4月;
《课绩?资格?考察——唐宋文官考核制度侧谈》,大象出版社1997年4月;
《唐宋女性与社会》,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8月;
《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三联书店,2006年9月;
《政绩考察与信息渠道——以宋代为重心》,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
 《朗润学史丛稿》,中华书局2010年6月。
主要学术论文:
《北宋的循资原则及其普遍作用》,《北京大学学报》1986年第2期;
《北宋文官磨勘制度初探》,《历史研究》1986年第6期;
《宋代文官差遣除授制度研究》,《中国史研究》1989年第4期;
《试论北宋前期任官制度的形成》,《北京大学学报》1990年第2期;
《试论宋代资序体制的形成及其运作》,《北京大学学报》1993年第2期;
《关于“泥马渡康王”》,《北京大学学报》1995年第6期;
《北宋苏州的士人家族及其交游圈》,《国学研究》第五辑,1996年3月;
《龚明之与宋代苏州的龚氏家族——兼谈南宋前期昆山士人家族的交游与沉浮》,《中国近世家族与社会研讨会论文集》台北,1998年6月;
“Women in Turfan during the Sixth to Eighth Centuries: A Look at their Activities outside the Hom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Feb.1999 (美国《亚洲研究》)。
《试论宋朝的“祖宗之法”:以北宋时期为中心》,《国学研究》第七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
《中国的历史世界:统合体系与多元发展》,日本东京都立大学出版会,2002年2月。
《近臣与外官:试析北宋初期的枢密院及其长官人选》,《国际宋史研讨会论文集》,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
《从考古发掘资料看唐宋时期女性在门户内外的活动》,《历史、史学与性别》,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10月
《关于“道理最大”——兼谈宋人对于“祖宗”形象的塑造》,《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
《走向“活”的制度史——以宋代官僚政治制度史研究为例的点滴思考》,《浙江学刊》,2003年第3期。
《关于宋代政绩考察中的“实迹”:要求与现实》, 《李埏教授九十华诞纪念文集》,云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11月。
“Autorite imperiale et gouvernement dans la Chine medievale”, Annales: Histoire, Sciences, socials,59 annee n3, mai-juin 2004 (法国《年鉴学报》)。
《近年来宋史研究的新进展》,《中国史研究动态》2004年09期。
《谈宋初“欲武臣读书”与“用读书人”》,《史学月刊》2005年7期。
《论五代宋初“胡、汉”语境的消解》,《文史哲》2005年第5期。
《沈括研究的新突破——读祖慧传沈括评传》,《中国史研究动态》2005年7期。
《历史学视野中的政治文化》,《读书》,2005年10期。
The “Ancestors’ family instructions”:Authority and Sovereignty in Song China,Journal of Sung Yuan Studies V.35, March, 2006。
《宋代历史再认识》,《河北学刊》,2006年5期。
な政治业绩と调查宋代の情报处理システム,《宋代社会の空间とコミユニケーション》页97~130,东京:汲古书院,2006年6月。
《中国古代政治史研究管窥——以中日韩学界对于宋代政治史的研究为例》,《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3期。
《宋代信息渠道举隅:以宋廷对地方政绩的考察为例 》,《历史研究》2008年3期。
《创新与因循:“祖宗之法”与宋代的政治变革 》,《河北学刊》,2008年5期。
《永远的挑战:略谈历史研究中的材料与议题 》,《史学月刊》,2009年1期。
《掩映之间——宋代尚书内省管窥》、《宋代的讯息传递与政令运行》专号导言(与黄宽重合写),台湾《汉学研究》27卷2期,2009年7月。
《出土材料与唐宋女性研究》,发表于台湾中研院史语所李贞德主编《中国史新论?性别篇》,联经出版社,2009年5月。
《宋代政治史研究的“再出发”》,《历史研究》2009年第6期。
《南宋地方行政中的文书勾追——从「匣」谈起》,朱凤玉、汪娟编《张广达先生八十华诞祝寿论文集》,台湾新文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
 
大爱无言
 刘德洲  刘钰
珍惜淡水,科学使用,淡水是人类的命脉;
关爱移民,倍加呵护,移民是我们的亲人。
                     ——题记
第二章
“磨破嘴,跑断腿,不达目的不罢休。”每周“5+2”、每天“白+黑”,邓州人以卓越的干劲和超常的韧劲,提前完成境内37.4公里的征迁工作。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作为“国字号”工程能否如期开建,关键取决于前期繁重的土地征迁工作顺利与否。对此,各级领导心知肚明,格外关注。
南水北调总干渠在邓州境内全长37.4公里,涉及土地和人口共有7个乡镇,分别是九龙、张村、十林、赵集、文渠、罗庄和夏集。需拆迁安置153户,837人。占压输变电线路45条12.7公里,光缆32条10.2公里,通信电缆33条5.2公里,有线电视线路3条1.1公里,输油管道1条0.4公里,水利渠道12条29.3公里,交通道路106条38.2公里,坟墓2379座,机井210眼,林果木20120株。
数字是枯燥无味的,数字是必不可缺少的,数字也是最能说明问题的。邓州市南水北调中线办公室的同志们按照长江水利委员会办公室的整体要求,以及邓州市委市政府的指示精神,脚步要走进全市每一个需要涉及征迁的乡镇,走进每一块需要征迁的田地,走进每一条需要征迁的道路,走进每一个需要征迁的村庄,走进每一个需要征迁的家庭。一眼井、一棵树、一座坟墓都要百分之百地找到一家一户,找准每一个当事人。现在的农村不是大集体时的样子,群众老老实实在家干活,人好找,话好说,事好办。发展市场经济以来,有的居家外出,不好找人。有的掂斤抹两,难以沟通。对于不在家的,需要登门三两次,对于提出额外要求的,需要调解三五次,全市7个乡镇,43个行政村,153户,837人,这么多的数字,这么多的事情,平均都按照登门两次计算,工作人员需要走多少路,需要串多少家庭,需要接触多少群众,需要付出多少辛勤劳动?这些数字恐怕谁也说不清,谁也记不清,谁也算不清。
使命重于泰山。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邓州境内,有将近一万多亩永久性占地及其附属物必须在2010年10月底完成,另有一万多亩临时性占地及其上面的附属物必须在2011年元月底完成。面对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情况复杂的实际特点,市委书记刘朝瑞和市长刘树华深感肩上担子的沉重。他们在不同的会议和不同的场合,反复强调、反复告诫、反复提醒全市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扑下身子,耐住性子,多想点子,不出岔子,扎扎实实干好征迁工作,决不能因为工作懈怠,造成失误,影响稳定,影响施工。他们作为领导,以身作则,身体力行,说在前,走在前,干在前。
1、一批领导身先士卒
2010年9月的一天下午4点,市委书记刘朝瑞在参加完一个会议之后,忽然想到九龙乡征迁工作遇到困难,立即驱车四五十里赶过去,召集干部了解情况,走访群众说服教育,并亲自到田间地头查看实情,实施正确决策。时间在不断消失,问题在逐步解决,天黑定了,事情也处理完了。有人一看手表,此时已是晚上八点半。乡村干部包括在场的群众都劝刘书记吃了晚饭再走,刘朝瑞向大家挥挥手,带着满脸的倦意赶回县城。
市长刘树华这个一贯重实干、重政绩、重感情的汉子,在征迁过程中,几乎一有时间,就驱车沿着干渠的路线走走看看,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帮助基层排忧解难。在下面走访的过程中,大方面要看,小方面也要过问,就连宣传标语和宣传横幅张贴多少、悬挂多少都一一察看,反复指导。他常说:“南水北调中线征迁工作上联‘国字号’工程,下联保民生大事,我们一定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绝不能掉以轻心,决不能出现丝毫差错。”
分管南水北调工作的副书记赵文林经常是身在一线,泡在基层,哪里有问题就出现在哪里,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2010年9月中旬,他听说赵集镇范岗村孙庄组有11户征迁群众新提出两个问题,一是反映征迁安置点吃水困难,二是有三户群众孩子已到结婚年龄,提出要分户安排。新情况成了新问题,新问题要有新方法去解决。赵书记没有等靠,没有推脱,亲自复核了孙庄村11户征迁家庭的有关资料,认为群众反映的有道理,应该予以支持。市中线办和镇村两级按照要求征得大多数村民的同意,很快把两个问题顺利解决了。
分管副市长赵显三是一个有名的工作狂,每天早晨天不亮就出发到基层,查线路,看地块,访干部,问群众,有时为了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上午要召开一道又一道的宣传动员会,下午又要组织一场又一场的各方协调会,说干了嘴唇,讲疼了嗓子,但他一直坚持着继续工作,太阳不落山没有回过家。乡村干部群众评价说,南水北调中线邓州段的每一块土地上,都留下了赵市长熟悉的脚印。
   
编剧  孟琪琪  刘洪涛
1、旷野古道  日外
一匹快马的四蹄奔腾着。急促的马蹄声响彻原野。
一信使正在策马飞奔在旷野古道上。
信使突然勒住马缰:“吁——”
那匹马被勒得前蹄高高扬起并一阵嘶叫:“哼哼——”
原来信使面前一个路口伫立一个刻有 “邓州”的石头路碑。
信使勒紧马缰在路上转了一圈细看路碑,之后择道策马,飞奔邓州方向而去。
2、花洲书院春风堂    日内
花木葱茏的百花洲上半隐着肃穆古朴的春风堂。
范仲淹的领读声和学子们的跟读声阵阵飘来。
领读声:“路漫漫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范仲淹正在春风堂为学子们授业解惑。

同时,画外音切入(配征战、改革、知邓、求记等画面):北宋宗臣范仲淹忠君爱民,文韬武略,誉满朝野,被尊称为范公。公元一0三八年,西夏国举兵犯宋,大宋天子命范仲淹和藤子京率兵到边疆平定西夏叛乱。范仲淹在西域用兵三年,收复了西夏国。在三年的征战中,范公和藤子京结下了深情厚谊。庆历三年,官居宰相的范仲淹和一批朝廷重臣,为了国家昌隆和百姓福祉,鼎力推行“庆历新政”,然而遭到了一些保守派的极力反对,懦弱的大宋天子竟贬范仲淹出京到滨州、邓州等地做官,贬藤子京谪守巴陵郡,使仅仅推行十一个月的“庆历新政”半途夭折。范仲淹在知邓期间,兴水利、劝农桑、惩贪官、清积案、办书院、重商贾,收到邓州百姓的爱戴。藤子京治理巴陵郡,也造福了一方百姓,并重修了岳阳楼。庆历六年,藤子京欲求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撰写一篇记文,故派信使带着一封求记信和一副“洞庭秋晚图”,星夜兼程,奔赴邓州向范仲淹求记文。
3、花洲书院春风堂    日内
范仲淹仍在春风堂为学子们授业解惑。
学子甲:“老师,你为什么总让我们读屈原的诗句呀?”
范仲淹:“呵呵,因为呀,屈原是一个爱国爱民的大诗人,他的诗句也很好呀!”
学子甲:“老师,有人说,你小时候是个讨饭花郎,是吗?”
范仲淹:“是的”
学子甲:“你都去哪里讨饭了?去过俺家讨饭了吗?”
学子们一阵哄笑。
范仲淹:“我呀,三岁就跟着母亲讨饭,讨饭走遍了大江南北,我曾经五年没有换过衣服,曾经划粥断齑,尝尽了世上苦,受尽了人间难。所以,我七岁时就发誓,不当良相,就为名医……”
学子甲:“为啥你不当良相,就为名医?”
4、花洲书院大门前   日外
信使策马而至,飞身下马。
书童引范仲淹出门相迎。
信使见范仲淹出门相迎,急忙拜倒。
5、春风阁上   日外
范仲淹一边漫步一边仔细阅览书信。
书童和信使伫立一旁。
范仲淹情不自禁地:“藤大人治理巴陵有方,应该修建岳阳楼呀!
信使:“范大人,我家大人求你为岳阳楼撰写一记,望你成全!”
范仲淹:“这岳阳楼嘛,我幼年讨饭时,曾登过看过,如今的岳阳楼不知究竟如何?”
信使:“范大人,我家大人特请画匠画了一副“洞庭秋晚图”,你一看便知一二!”
范仲淹惊喜地:“哦,快快展开!”
信使和书童展图
范仲淹览图。
范仲淹激动地:“岳阳楼修建得真是好呀!”
6、花洲书院  日内
春风堂内,范仲淹和信使、书童在案前细看“洞庭秋晚图”。
书童:“大人,你说岳阳楼修建得好,不知好在哪里呀?”
范仲淹:“岳阳楼彰显出藤大人的一片忠君爱民之情啊!”
书童:“我怎么就看不出来呀!”
范仲淹:“呵呵呵,你还不速速研墨来!”
书童惊喜地:“是,大人要写文章了!”
书童喜研墨。
范仲淹饱蘸墨汁,激情满怀地吟道:“庆历四年春,藤子京谪守巴陵郡……”
范公挥毫撰写《岳阳楼记》。
范仲淹继续激情满怀地吟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画外音切入:北宋宗臣范仲淹在邓州花洲书院一起呵成,撰写出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绝代名句,阐释出范仲淹忠君爱民的伟大情怀和永世不休的“忧乐观”,其忧乐精神也因千古名篇《岳阳楼记》的诞生而光耀史册,成为中华文化之瑰宝。
在外音的尾部叠入画面:范仲淹和书童在花洲书院大门口送别信使。
信使上马拱手作别,策马飞奔而去。
急促的马蹄声渐远。
升华音、像:范仲淹挥手相送,形象高大,气贯长虹。
                                       ——剧终
(注:作者刘洪涛系国家级编剧)
张巡邓国公封号的由来
 杨玉友
中国大西南有一座名城——河南省邓州市;邓州城西南有一座名镇——邓州市彭桥镇。彭桥镇虽是浅山高岗之地,可自古至今没少出大人物,邓国公张巡是特别令后世咏叹的一位。
张巡(709—757),字巡,男,汉族,祖籍蒲河东(今山西芮城南张村),中宗景龙三年(709)生于邓州南阳(今河南邓州彭桥镇大瓦寺寺北张村),幼年时,敏而好学,行之有礼。青年时为人正直,乐于助人。18岁以文知名,28岁考中进士(名列第三),历任宫太子通事舍人、清河县令、真源县令、主客郎中,副河南节度使、御史中丞。张巡身高七尺,须髯若神(怒时尽张),聪慧过人,具有杰出的军事才能。
安史之乱时期,起兵雍丘(今河南杞县),转战宁陵(今河南宁陵县),死守睢阳(今河南商丘睢阳),在粮尽援绝情况下,坚守睢阳长达十个多月,前后交战四百余次,斩敌将数百名,杀叛兵十二万,有效阻遏了叛军南犯之势,遮蔽了江淮地区,保障了唐朝的安全。终因粮草耗尽,士卒死伤殆尽而被俘遇害,终年49岁。
安史之乱平息后,唐肃宗皇帝下诏,敕封张巡扬州大都督,为“邓国公”。肃宗皇帝为何封张巡为邓国公?据史学家究其缘由有二,一是张巡为保大唐,率先起兵抗击叛军,坚守雍丘,转战宁陵,血战睢阳,用鲜血和生命保住了唐朝半壁江山,战绩卓越,功高盖世。朝廷论功行赏,评定张巡等八人为一等功臣。二者,张巡出生于古邓国(现邓州市彭桥镇大瓦寺北张村),以张巡出生地所属国“邓国”而敕封。
衷心歌唱邓小平
 君泽
金秋八月  属于小平
大江南北  处处都有您的身影
我不是诗人 而心中的歌却油然飞升
8月22日 在365天中很普通
然而 渐渐地 渐渐地 
走进了全国人民的心目中
刻进了历史
成了光辉的永恒
 
1904年的这一天 
您诞生在四川广安 很普通
巴黎留学 初显聪颖
战胜硝烟  已经赫赫有名
大起大落的政治生涯 
终于使伟大的风骨铸成
 
领袖不是自封 
领袖不能当神敬
您不以伟人自居 
您和人民水乳交融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只有真正相信群众 
才能如此的虔诚
人民的意志和愿望 
在您心中 非常的神圣
为了人民 
您把改革体制
当成了又一次革命
改革开放的蓝图 您亲手绘
改革的航向 您掌定
 
虽然 市场一词 早在书本中 
而社会主义市场 是您发明
经济建设蓬蓬勃勃 
城乡到处一派繁荣
您崇尚平实的生活 
敢把物质追求 肯定
人民的日子 蒸蒸日上 
圆了几千年的富裕梦
一国两制
不仅是创造 
更是远见和光明
您极重亲情 
炎黄子孙 终于和睦融融
 
实践 是检验真理的准绳 
小平理论 已被实践验证
马列主义新发展 
五洲同唱邓小平
 
敬爱的小平
您祖居地 邓州的人民 因您
而备感自豪 光荣 更要
百倍的努力 去实现
伟大的中国复兴梦
编后语:响亮的名字,经典的词语。邓小平的姓名之所以响亮,是因为他的一生是一篇不同凡响的大文章。特别是他政治生涯的一波三折、起伏跌宕,又和中国这场深刻的变革紧紧连在一起。
邓小平是伟大的。他能洞察历史发展的的规律,敏锐地把握时代的脉膊和契机,在稍纵即逝的关键时刻,作出伟大而正确的决断。他尊重实践,尊重群众,顺民意而进,解时代大命题,力挽狂澜,拨乱反正。他创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体系,大胆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方略。可以说,没有邓小平,就没有中国今天的繁荣富强。
邓小平的“政治遗产”,是智慧而非教条。邓小平理论是发展了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我们纪念邓小平,就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准确、与时俱进地贯彻落实他的理论。
现在让我们共同重温一些耳熟能详的经典词语。
—―小平,您好!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国两制。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100年不动摇。
—―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经济发展更快一些,总要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
—―看准了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发展才是硬道理。
—―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我们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一部分地区先好起来,目的是更快地实现共同富裕。
—―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
不愧邓氏一精英
 邓华俊
乒乓世界谁英雄,当今应数邓亚萍。
世界锦标十八冠,奥运四届连摘星。
归甲勇踏书山路,硕士博士榜有名。
政法大学兼教授,不愧邓氏一精英!
新华社北京12月7日体育专电:“邓亚萍受聘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授,聘期三年,聘期内不收取任何报酬”。亚萍此举表现了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传承了禹公“忠良明智,励精图強” 的博大精神。为邓氏增光添彩,衷心一颂!
(作者系河北省高阳县原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 )
                         登太尉台
● 陈 镇
片片阴云次第开,乘兴独上邓公台。
红尘滚滚眼前去,碧水悠悠天际来。
难得重归认乡党,须知不朽有萧才。
心酸汉祚复兴事,千百年来任意猜。
注:①邓州市古城广场西侧有太尉台,是为纪念汉太尉邓禹。传说邓禹为太尉时,曾回故里邓州省亲、祭祖,邓州人感念其崇先敬祖之美德而建高台。②任意猜:指民间传说邓禹做道士等事。
百善孝为先(孝亲歌)
 邓锦元
悠悠事万千,百善孝为先。
父母恩深重,端的大过天。
生养不容易,抚育更辛艰。
婴幼喂哺大,供读二十年。
每日勤接送,小学幼儿园。
寒风冒雨雪,三千六百天。
大学再读研,耗尽血汗钱。
父母为子女,劬劳挂心间。
儿女孝父母,天经地义篇。
古来多范例,二十四孝宣。
缇萦替父罪①,会母在黄泉②。
卖身葬父者,董永配天仙③。
扇枕温衾事,感人孝意添。
羊有跪乳义,鸦有反哺贤。
为人不孝顺,何颜禽兽前?
注:①西汉文帝时,淳于意从医,误诊犯罪。他的小女儿缇萦自告奋勇,替父亲赎罪。
②春秋初年,郑庄公“黄泉会母”的故事,感人至深。注三:东汉时期,董永卖身为奴,换取葬父费用。后遇七仙女,以一个月织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解除了苦难。
 七律二首                读史有感
 邓时小
赞邓骘兄弟①
自古皇亲多佔势,唯有邓骘兄弟贤。
屡建军功不受禄,慧眼识珠荐群英。②
满腹经纶教皇子③,一片丹心铸英魂。
百官楷模人敬仰,彪炳史丹留芳名。
仁义之士邓攸
忠孝仁义邓攸公,弃子救侄传美名。
江南吴郡任太守,私开粮仓赈灾民。
吏部尚书官位显,贫富贵贱从不分。
青菜旧衣为家训,爱民如子济他人。
(①邓骘兄弟:邓骘、邓悝、邓弘、邓阊。②何熙、李弇、杨震、陈禅等有才能的大臣都是通过邓骘保荐进入朝廷任职。③邓弘是安帝的老师。)
二·一七有感
 邓远华
七十代末动荡史 小丑越南称霸急
怀揣超帝核大棒 挑战中国十三亿
高瞻远瞩邓主席 权衡时势利和弊
胆略科学相结合 毅然对越行还击
血战十年赢胜利 维护尊严和正义
国际威望步步高 和平环境奠契机
改革开放正此时 一心一意搞经济
宏图大展新腾飞 中华民族再崛起
(注:一九七九年二月十七日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打响。)
 七律二首               缅怀爱国将领
邓世昌
 邓万商
民族英雄邓世昌,忠心报国慨而慷。
指挥致远歼顽敌,激战东洋卫海疆。
鼓舞官兵增士气,猛开军舰撞倭方。
舍身取义牺牲壮,爱国精神千古扬。
 
( 注:致远指致远舰;东洋指日本鬼子。)
记怀曼邓 永扬遐祚
 邓澄
殷商受姓始破荒,武丁王赐曼邓邦;
拓陲曼季首侯君,力势昌盛列国林。
春秋吾离朝于鲁,楚文诛灭邓祁侯;
大司徒禹扶汉室,十三嗣衍从封土。
南阳平叔位太守,传人骘京悝宏阊;
蔡侯邓骘怀韬略,校尉邓悝报国心。
伟哉芝公蜀汉臣,魏将邓艾文武才;
枢密副使邓师安,宦居云林御善士。
水师总兵邓世昌,流芳未艾繁荣盛;
贤豪辈出史留名,故土天涯血亲情。
军委主席邓小平,理论思想指路灯;
和熹皇后东汉绥,宿将颖超帼坚韧。
杰士子恢副总理,两弹元勋邓稼先;
历远延祚三千载,享祀永年百余代。
琼枝叶茂吾安康,盛誉炎黄皆忠良;
先贤英哲若繁星,凡人楷模众可钦。
邓氏家族根新野,精神家园居四海;
承前启后亘隆昌,永继辉煌祥无疆。
作者系禹62世上饶邓氏裔
痛悼邓衔富宗长
(诗词二首)
茂名市邓氏文化联谊会成员

于无声处响惊雷,天下呜呼恸哭谁。
会长今朝登假去,邓氏卅载沐富叔。
好心之人谁无死,痛彻乙未此一悲。
祖国山川伤痩瘠,化吾身骨作肥灰。

享得高龄八十年,几经习史千万遍。
勤研学问传真理,立德立功又立言。
 
观麻城龟山杜鹃
 邓元学
花绽新枝树葱茏,疑是雲霞驻龟峰。
莺飞蝶舞戏美景,将军故里杜鹃红。
 
游麻城唐塔柏子秋荫感怀
● 邓元华
九龙涅槃论乾坤,惊动唐王李世民。
筑塔唯恐出新帝,丹霞地貌惹朝廷。
反腐倡廉楹联(三副)
 刘洪涛
上联:一身正气 行大道 施展抱负 同圆中国梦,
下联:两袖清风 守初衷 乐享人生 共建小康家。
 
上联:赞范氏做官 忧国忧民 先忧后乐 尊为先贤垂青史,
下联:批和珅辅政 索利索益 暗索明夺 唾称污吏留臭名。
 
上联:廉洁执政当慎始,
下联:清正做官保善终。
 
励志对联
 邓仰清
书籍乃人类进步阶梯,力读群书明真理  改命运,
劳动属社会发展基础,唯依勤劳创财富  建家邦。
力争朝夕,起早眠迟保圆梦,
务善德才,悬梁挂角苦攻书。
勤奋读书,随时随地学雷锋做好事,
积极工作,全心全意为祖国践宏谟。
艰难困苦,乃磨练人格最好学校;
勤奋顽强,可征服世间任何高峰。
填词一首
 刘红中
花洲之上,览秀群芳。
穰都人杰,善地文昌。
状元洪府,将相帝乡。
俯瞰花洲景色秀,坐闻书院翰墨香。
采伏牛之灵兮,纳江汉之瑞祥。
居佳境,福寿长。
江西九江县铁咀庄宗祠庆典有感
  邓斌
湖畔村中矗画楼,巽乾八卦向山优。
吴头添景催诗发,楚尾增光引赋酬。
族运和谐欣特色,家声振远展鴻猷。
龙腾虎跃南阳郡,裕后光前誉九洲。
为《下呔邓氏族谱》作序
 邓锦元
 
时惟新世纪,开创新纪元。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新的领导集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励精图治,反腐倡廉,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法治,政通人和,国泰民安。趁此社会和谐,百花争艳的大好时机,各姓氏纷纷编史修谱,次第告竣。史以编年纪事,垂鉴来兹;谱以明昭序穆,示传奕叶。溯源流,扬祖德,明世系,详生卒,载祠墓,志迁徙,这是族谱诸要素。
木有本而枝繁叶茂,水有源而派衍流长,人有祖而瓜瓞绵延。考我邓氏,其渊源可上溯至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轩辕黄帝。他的二十七世孙曼公德阳,就是我们邓氏的开姓鼻祖。公元前1250年,商王武丁敕封曼叔于邓(今河南省南阳地区)为邓侯,建立邓国。尔后分封食采,世袭侯爵,自商至周,历时686年,递传22代,人文灿烂,南阳世泽长!
春秋时期,传到二十二世明渊公,即邓祈侯,于公元前678年癸卯岁,邓国为楚所灭,痛失侯爵,没了封地,暂时式微,但未沉沦。邓人以国为姓,奋起拼搏,辗转迁徙,从河南而河东而湖湘,从中原而江南。
上祖四十七世邓禹,乃东汉开国元勋,封侯拜相,位尊上公,名列云台28将之首。禹公祖孙三代,封侯者29人,封为公的2人,被任命为大将军和其他将领的13人,秩禄中二千石的14人,列校22人,担任州牧、郡守的48人,其余侍中、大夫、郎、谒等不可胜数。禹公孙女邓绥,成了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和熹皇太后”,临朝听政20年,政绩卓著。禹公曾孙女邓猛女,也曾贵为皇后。邓家累世显赫,位高权重,炙手可热,真可说是邓姓族史上最辉煌腾达的一页,最光宠荣耀的时代,无怪乎,“东汉家声远”,如日中天!
北宋元祐年间,八十五世邓绾取道浙江,直下福建,寄迹泉州仁辅试剑乡,后裔迁居宁化石壁,续衍为闽汀世系。从85~89代,邓氏族人出类拔萃,公孙父子五进士、三翰林,官运亨通,人文蔚发,成为闽西望族。邓绾是客家邓氏入闽始祖,大猷公(又称源祖公)被尊奉为上杭始祖。
十三世纪初,九十二世六十五郎公从宁化石壁更徙上杭中都苏姑坑(即今仙村),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开创基业,迄今已经七、八百年了。其间,传至九十八世万一郎,约于公元1450年前后,迁播广东省韶关市翁源县龙仙赤朱石。到了十六世纪中叶,万一郎四世孙邓富公,更迁英德竹迳都下乡,开基创业,螽斯蕃衍,子孙散居英德城乡各地,有的远播清新、佛冈,甚至珠江三角洲及其他省市,嗣裔遍布海内外,财丁昌盛,兴旺发达。
天地之间人为贵,史书之外谱尚珍。为了总结前人的光辉业绩,启迪后人振奋精神,1998年,下呔围邓厚彭先生(已故)整理了一部《下呔邓氏族谱》(手抄本);2010年,邓石溪先生印刷了一部《邓氏富公族谱》。
时移世易,发展创新。癸巳金秋,下呔邓氏宗祠修建蒇工,重光焕彩。鉴于原修族谱尚欠完善,适应更新、充实的需求,由下呔邓氏宗祠第二届理事会倡议,推举邓长城、邓长班、邓腾禄等热心族哲,组成编委会,秉着“存史、资询、教化”的宗旨,再次重修《下呔邓氏族谱》,名正言顺,又是一个功德无量的造福工程,关乎继往开来、光前裕后的千秋伟业,善行义举,史册飘香!
工程启动以来,难为邓腾禄等宗亲,倾情关注,呕心沥血,做了大量的调研、求索、搜集、整理的工作,栉风沐雨,奔波劳碌,广征博采,多方勘查考证,花了许多时日,耗了不少精力,从中沟通了感情,增进了友谊,激发了活力,澄清了史料,现已初具规模,完成了初稿清样,林林总总,内容丰富;洋洋洒洒,图文并茂,确系一部邓氏家族的好族谱,好册籍。作为上杭祖籍地的一个耄耋老人,能有机会率先拜读全谱,并且为之作序,无疑是个缘份,也是我的荣幸!
盛世修谱扬祖德,存史教化启后昆。深信这部新编族谱,定能成为凝聚族人力量的纽带,促进宗族事业的繁荣,后昆竞秀,志存高远,共筑中国梦,释放正能量!
知我邓姓,爱我邓氏,爱国爱乡爱宗族,锐意进取新辉煌!
谨斯微言,权以为序!
 
江西吉安河东大菱塘后裔清明祭祀告文
 邓炳生
清明,中华民族敬宗祭祖之日,吾族大菱塘邓氏,素来就有祭典祖先之传统,每逢清明、冬至,后裔们聚首云簇,圣祖神位,祖宗墓前,三牲敬奉,祭祀告文,叩首拜谒成为传承祭祀礼仪的循规蹈矩。
吾族远离故里,遥居赣地,时刻勿忘自己是嫡出邓州,新野禹公后裔。适逢清明临期,思乡念祖情系。追思缅怀浓意,憾不成驿拜谒。遥望千里南豫,寄语谨撰作祭。告慰先祖之灵,佑吾族盛光续。
乾坤朗朗,滋育万苍。炎黄悠长,五千传相。华厦文明,诵歌吟唱。岁月以往,刻骨铭房。族史明澈,雪打风霜。追忆情思,念祖意长。触景生情,倍感悲伤。缅怀先祖,启齿陈章。赞美盛德,诗咏词放。
溯吾祖德,自彼殷商。始祖曼季,百世流芳。古国国侯,吾离公掌。娴韬熟略,懿德颂扬。禹公故里,新野向往。云台首将,声震南阳。平寿敬侯,训公名望。戍边护羌,尊谦恕堂。骘公骑将,聪颖博长。平定叛乱,入朝辅相。四至十世,公勋尽详。将侯传家,戎马响亮。十一世祖,嶽中朗将。广州刺史,宜城驻防。十二世祖,遐公南航。西晋太守,安定拓荒。十三十九,诸公儒将。晋魏两朝,赫然名榜。二十世祖,濂贵登堂。国子主薄,筠州岁唐。廿三世祖,漳州参将。仕桷戎装,徙吉清塘。卅二世祖,邦英渡江。泊临吉水,天中山乡。步入庶民,乡间郎匠。
日转盈昃,月轮朔望。成化弘治,垂谷谜惘。低沉觅思,志笃图强。卅七世祖,勋烈构想。挥手南向,肇基菱塘。励志创业,稻熟瓜香。风声水起,瑞气福祥。诸姓衰落,唯吾独旺。大坪著称,田域倾埌。幡然兴起,河东名望。远见卓识,祖德泽长。
定址菱塘,五百时光。衍十八世,龙潜虎藏。农耘细作,笔耕诗养。酷文尚武,塾团两创。桂公祠光,号文明堂。光佐公书,族谱开光。州城两公,续写篇章。尊伯钟祥,文字激扬。族伯念祖,翰墨书香。堂叔裕新,众慕敬仰。先贤众多,恕难尽详。列祖功业,传记吟唱。祖训遗志,延续光芒。宗寄希望,进取荣享。心诚祭祀,祖荫庇长。
如今菱塘,吉康瑞祥。人丁兴旺,族光盛昌。商住林立,财富广场。硕博风靡,遍布四方。政经人才,社会栋梁。科技精英,展翅高翔。商贾云簇,业创辉煌。后嗣有望,大菱塘光。蔚然强盛,永世祺祥。
笔者谨字,数语衷肠。才识疏短,抒怀情长。尔等尊良,钧鉴共赏。邓氏先祖,齐尊共仰。寄语肺腹,天下邓帮。家族兴旺,共享辉煌。众心勉力,凯歌高唱。
就此搁笔,实难述详。菱塘众嗣,面朝北望。向祖叩首,躬祀敬香。祈祖神护,福泽绵长。
解读古典
 邓仰清
一、《论语》(20章)
《论语》记述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反映孔子的思想,在中国2000多年的历史中,一直为中国人初学者的必读之书。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我国春秋末期鲁国曲阜(今山东)人,曾任鲁国大司寇,行摄相事,是我国古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相传有三千弟子、七二贤人。是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推行仁道,希望建立大同之治,“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后人尊其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论语》和《史记·孔子世家》。据史书载,宋初宰相赵普曾以“半部《论语》辅宋太祖和宋太宗治天下致太平!”足见《论语》具有“修齐治平”的历史和现实的重要意义。《论语》全书共20篇492章。今选其中20章试解读之。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译文)孔子说:“学了以后又时常温习和练习,(自然学有所成,)不是很愉快吗?有好朋友从远方来,(向你学习,)不是很快乐、高兴吗?(尽管如此,)也有人不了解自己,自己也不怨恨、恼怒,(乃至更加努力学习,以求更好提升自己,)不也是一个仁人君子吗?”
注释:时习:时常温习和练习。说:同“悦”,愉快。愠:怨恨、恼怒。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译文)孔子说:努力读书学习但不用心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用心思考但不努力读书,问题也得不到确实解决,也会失败的。
孔子这话意思:读书务必学与思兼顾,只学不想,就会糊涂不解;只想不学,终致一无所得。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译文)孔子说:“温习早学过的知识,能从中得出新的见解。这样就可以当老师了。”
孔子这句话含有“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意思。
(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多次反省自己:帮别人办事尽心尽力了吗?与朋友交往诚心诚意了吗?老师传授的知识用心温习了吗?”——《论语·学而》
曾子这样勤于返思,注重自身修养的精神,值得我们继承发扬,而管好自己的言行。
注释:三省:多次反省。  为人谋:替别人办事。  忠:尽心尽力。信:诚心诚意。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5)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
(译文)孔子说:“青少年人,在家要孝敬父母,出外要友爱兄弟姐妹和朋友,做事要谨慎小心,言行要诚实守信,要广泛爱护众人,而且要亲近有仁义道德的人。这些都做到了,还有精力,就要去学习文化知识。”
显然孔子对青少年的教育,主张弘百善为孝属首,培三好乃德为先,告诫广大青少年在学生时代,应在坚持德育为先的基础上,求得德智体全面发展,学成后成为祖国建设有用人才。
(6)子夏曰:“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译文)子夏说:“侍奉父母,能尽心尽力;侍奉国君,能献出生命;和朋友交往,说到做到,严守信用。”
《范式守信的故事》:东汉时张劭和范式同在京城洛阳读书,友情深厚。毕业时,两人难舍落泪,范式安慰张劭说:“别难过,两年后的今天,我定到你家看你。”两家虽相距千余里,而两年后,范式准时来到张劭家。这就是范式守信的好故事。
(7)子曰:“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
(译文)孔子说:“说话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那怎么可以的?就像大车上没安横木,小车上没安横木,怎么能行走呢?”当学习“曾子杀猪教子”的故事,为人当严守信用,说到做到。
(8)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论语·里仁》
(译文)孔子说:“侍奉父母,如果认为父母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就应婉转地劝说,如果看到父母固执己见,不愿听从,还要对他们恭恭敬敬、不可违抗,继续替他们操劳而毫无怨气。”
意即:孝敬父母,是无条件的,父母态度好,要尽孝;父母态度不好,同样要尽孝。
曾子请问孔子:“儿子只顺从父亲的意志,可算是孝子吗?”孔子答道:“士者若有敢于直言的朋友,就不会失去好名声;父亲若有敢于直言的儿子,就不会陷入非正义之中。所以,当遇到不符合道义的情况时,儿子也应劝说父亲。否则,怎能算是真正的孝子呢?”曾子听后深受启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译文)孔子说:“如果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一个是我的老师。我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看到他们身上的缺点,就要检查自己,并改正自己。”
孔子这句话,还说明研究学问,不仅要向书本学习,还要注重向社会学习,向他人学习。
《孔子拜师故事》:有一次孔子和学生们开着马车赶路,忽见前面有个孩子在路上用砖头石块垒一座城池。孔子叫孩子把路让开,而孩子却说:“世上只有车绕城走,那有拆城让车过的呀!”对此,孔子感慨地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孩子虽小,却知礼让的道理,可做我的老师啊!”
(10)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译文)孔子说:“君子帮助别人成全好事,不帮助别人成全坏事。小人的做法就和君子相反。”
“成人之美”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所以,当见到党、政府或个人开展某项善举时,我们就当助其一臂之力,以得成人之美。
(11)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论语·公冶长》
(译文)孔子说:伯夷叔齐兄弟俩,不念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难免产生的一些矛盾、恶感,因而怨恨就很少了。
伯夷、叔齐是商末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遗命次子叔齐为继承人。孤竹君死后,叔齐让位给伯夷,伯夷不受,叔齐也不愿登位,先后都逃到周国。周武王灭商后,他俩耻食周粟,采薇而食,饿死于首阳山。他俩的让国精神和耻食周粟的高尚品德,成为千古美谈。他俩在继位这个关键问题上,表现得宽宏大量,不计前嫌,也就是“不念旧恶”。正如《弟子规》中所说:“恩当报,怨当忘”的美德,值得举国上下包括广大青少年的认真学习。
注释:希:通“稀”
(12)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
(译文)孔子说:对自身要求严格,对别人要少责备。这样就能很好地避免怨恨了。
以上两章是孔子教导别人,要注重处理好人际关系,宽人严已,恩当报,怨当忘,以达到相处和好,邻里团结,社会和谐。
注释:躬自厚:对自身要求要严格。
(13)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论语·卫灵公》
(译文)孔子说:“一群人整天在一起,谈话中从来不提到道义,只喜欢做些小聪明。这种人是难有出息的!”
所以,大家平时在一起,应避免上述现象,在交谈中应属启发教育、催人上进的好言词。
(14)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译文)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呢?”孔子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爱要的东西,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孔子倡导的“忠恕”之道,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准则:“忠”道,就是忠诚老实,凡事推已及人,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意即自己想这么做,才可以叫别人也这么做;“恕”道,就是宽恕,宽宏大量,凡事将心比心,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即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就不可强加给别人。这样就可以消除别人对自己的怨恨,融洽人际关系,安定社会秩序。
(15)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卫务公》
(译文)孔子说:“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可说是真的错了!”
孔子的看法是,一个人有错误不要紧,只要能改过就可以变好。世上没错误的人是没有的,而贵在改过,过而改之,不为过也,乃至善莫大焉!过而不改。才是真正的过错!
(16)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损矣。”——《论语·季氏》
(译文)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种。朋友正直、朋友信实、朋友见多识广,便有益了。朋友拍马奉承,朋友口蜜腹剑,朋友夸夸其谈,便是有害了。”
孔子把朋友分为益友和害友两大类,如结交损友,就会近墨者黑,就会被损友的坏习惯所污染,对自己有害;结交益友,就会, 近朱者赤,就会被益友的好品质的潜移默化,对自己有益。所以大家应注重交益友,避损友。
注释:便辟:意为拍马奉承。善柔:意为口蜜腹剑。便侫:意为夸夸其谈。
(17)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季氏》
(译文)孔子说:看见好人好事,应该向好人好事看齐。看见不好的人和事,内心就应该进行自我反省。
东晋时,有孙潜、孙放兄弟俩,时刻想着学习别人的善行。古代有个叫许由的贤士,尧帝想把帝位让给他。他却认为自己才疏德薄,而推辞了。孙潜认为当学习许由的谦让精神,而取名“齐由”。庄子是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孙放觉得自己当向庄子学习,而取名“齐庄”。他们二位取了好名,特别是落实在行动上,他们“见贤思齐”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18)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论语·公冶长》
(译文)孔子说:我愿意把自己的车马、皮衣跟朋友共同使用,即使被用坏了,也毫无憾意!
为人就应如此,敢于比别人多付出,富有助人为乐的美德,以搞好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
(19)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交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季氏》
(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九种情况需要思考:看的时候,要考虑是否看明白了;听的时候,需要考虑是否听清楚了;脸上的表情,要考虑是否温和;举止容貌,需要考虑是否端庄;言语谈吐,需要考虑是否忠诚老实;工作态度,需要考虑是否严肃认真;遇到疑问,需要考虑怎样向人请教;要生气了,需要考虑有什么后患;见到有什么可得时,需要考虑是否符合义理。
(20)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论语·子张》
(译文)子夏说:“每天学会自己所不知道的知识,每月复习自己所学的知识,而不忘记所知道的知识,就可以说是好学了。”
孔子上面所说,是在教导我们,每天皆应注重学习,努力学会自己所不知道的知识;还要注重经常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而使不忘其所能,且得温故知新,赢得上进!今天讲课的内容,大家同样要认真在家里复习,不仅不让忘记,并能应用于实际。(注释:亡:同“无”。)
敬撰七律三首作结:
《论语》读后感
(一)
先师诫众好诗篇,日月勤求学问妍。
细诵圣书无厌倦,时温师授向完全。
学思兼顾知融会,读用相连益满圆。
道理明然当施实,齐家治国系何鲜?
(二)
书谆上下品宜纯,恕道讲求社稷安。
妥报承恩情谊进,尽忘旧恶怨尤完。
九思行事言行美,三省为人作为端。
见善思齐弘仁德,人生优质路途宽。
 
(三)
百善师谆孝属首,三优书告德为先。
尊亲岂勿谏亲也,育晚怎非劳晚焉。
接近仁人贤必共,远离损友累无牵。
过无莫改兼勤学,弟子遵行品学妍。
二、三字经
无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为借鉴历史,指导未来,特对我国悠久历史,分为“远古时期、自“三皇”至民国、八年抗日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三个时期,进行一番大概的回顾。
一、远古时期
据化石显示:云南元谋猿人约生活在170万年前;北京周口店猿人约生活在70万年至20万年前,已能直立行走、能用火、穴居、能用打制石器,以采集和狩猎为生;……还有生活在数万年前的人类,已能用骨针缝制衣服;至生活在1万年到4千年前的人类,则农业、畜牧业、制陶业等也发达起来,到距今四、五千年间的人类,已进入铜石并用时期,能用原始文字,已透露出文明的曙光。
二、自“三皇”至民国:依《三字经》所载,进行叙述:
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译文)从伏羲、神农到黄帝,古人称为“三皇”。传说他们是上古时期,中华民族的领袖人物。
今甘肃天水,还有伏羲庙。伏羲教人织网打鱼、驯养野兽、改血缘婚为族外婚、改母系氏族为父系氏族、发明制陶业、琴瑟等乐器,还任命官员,管理社会。
神农制耒耜,教人进行农业生产,被人尊为“五谷仙”,还尝百草,发明中药。
黄帝,生于河南新郑,葬于陕西桥山,今尚存黄帝陵。他推算历法、数学,创建文字、制铜币、制舟船、弓箭、房屋、养蚕、纺织衣服。
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
(译文)唐尧和虞舜,号称“二帝”。他们相互谦让帝位,在他们带领时期,称为“太平盛世”。
黄帝之后,尧成为部落首领,后来尧年老了,听了大家介绍舜的好事迹,又经自己的一番考察后,就把首领的位置让舜,即为“禅让”,传贤不传子,任人唯贤。后来舜也如此,让位给禹。舜的孝行突出:父亲、继母和继母所生的弟弟,几次要加害他时,皆被他巧妙地躲开了。尽管如此,过后依然对父母孝敬,对弟弟友善。
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
(译文)禹治水有功,舜把首领的位置让禹。夏朝的大禹、商朝的成汤、周朝的文王、武王,合称为“三王”。
周朝的第一个王,实际上是武王。因文王给武王留下灭纣的物质基础和杰出的人才及仁义的名声等精神财富。所以才将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四王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译文)夏禹死后,把帝位传给儿子启。从此,中国开始了家天下的王朝传承制度。夏朝延续了四百年后,其政权就灭亡了。
夏朝传16世,历时四百余年,至夏桀政治昏暴奢侈之至:谁向他进谏,就要受炮烙酷刑;所盖楼台亭阁,用玉石做门;造酒池让许多美女在酒池上划船;常让人撕破丝绸布帛,讨宠妃妹喜欢心……。因而,百姓愤恨之至,终致夏为商取代。
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译文)成汤讨伐腐朽的夏朝获胜后,建立政权叫商朝,经历了六百年后,到纣王时,商朝灭亡。
夏桀是史上有名的暴君,而成汤则是一个以仁义治国的部落首领。大家都很佩服他。他率大军攻夏都俘夏桀,灭夏朝立商朝,传17世,《三字经》所载“六百载”不准确,实际历时500年左右。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译文)周武王最先伐纣,灭了商朝,建立周王朝,延续了800年,是中国历史上最长久的王朝。夏桀与商纣一样庸暴奢侈、贪恋女色,忠臣比干劝他别那么荒唐,就被他当场活剖。
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
(译文)周朝首都由西安东迁洛阳之后,许多国家的制度规矩失去了;各诸侯国之间常干戈相见,原先在王室工作的人员失业了,便到处游说。
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点燃报警的烽火。各国诸侯以为敌军入侵,带兵来救周王,结果被骗。后来犬戎果真来袭,他再次点燃烽火,便无人理睬,致幽王被杀,各国诸侯立原太子为周平王,国都由西安东迁洛阳,史称“东周”。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译文)东周又分前期春秋和后期战国两个时代。这期间出现了五个强大的诸侯争夺霸主和七个诸侯国长期割据称雄。
五霸指春秋时期的齐恒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公;七雄指战国时期的秦、齐、楚、燕、韩、赵、魏七个强大的诸侯国。
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译文)秦始皇姓嬴,开始兼并六国,建立统一的秦王朝,只传到第二世就灭亡了。后来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争夺天下。
秦始皇完成统一中国大业后,还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但施行暴政:焚书坑儒、修建阿房宫和万里长城……,百姓怨声载道。秦二世胡亥时,陈胜、吴广和900多人被征去修长城,途中因暴雨延误了日期,按秦律误期处死。于是,他们号召人们起来反抗秦朝统治,起义就像烈火烧遍全国,最终形成由项羽和刘邦率领的两支部队。期间有“鸿门宴”的故事:席间多亏了项伯保护,刘邦得以逃回汉营,最终战胜项羽。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译文)刘邦打败了项羽后,建立汉朝的基业,被尊为汉高祖,传到汉平帝时,被奸臣王莽篡夺了帝位。
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译文)光武帝刘秀起兵击败王莽军队,复兴汉朝后,称为“东汉”。西汉和东汉共延续了四百年,到汉献帝时汉朝灭亡。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
(译文)汉朝末,魏蜀吴三家争夺江山,历史上称为“三国时期”。后来晋朝统一了全国,先后经历了东晋和西晋两个王朝。
魏曹操统一北方后,开始向南进军。当时蜀刘备军力较弱,就依军师诸葛亮的建议,联合吴孙权一起对抗曹操。期间有“火烧赤壁”、“草船借箭”等蜀吴战胜曹军的故事。
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译文)晋朝之后,先后有宋齐梁陈四个朝代。他们被后人称为“南朝”。他们先后皆定都金陵,即南京。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
(译文)北方的北魏逐渐兴盛起来,后来分为东魏和西魏;再后,宇文觉灭掉了东魏,建立北周;高洋灭掉西魏,建立北齐。
北魏孝文帝为吸收中原文化,从大同迁都洛阳后,改说汉话、改穿汉服、改用汉姓;孝文帝本性拓跋名宏,改姓元,叫元宏。所以才有“北元魏”之称。
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译文)到隋朝的建立,统一中国,但帝位尚未传给儿子,朝廷就失去秩序了。
一天,隋文帝在在病中,其子杨坚无道之至,竟敢把隋文帝宠妃陈夫人抱住,甚至还叫他的亲信把隋文帝打死;之后,他登帝位,叫隋炀帝。后来,他的禁军将领宇文化发动兵变,叫手下把隋炀帝勒死。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
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译文)李渊在太原起兵推翻隋朝,扫除了隋末的混乱,创建了唐朝的基业,称唐高祖。唐朝先后传二十世,历时三百年后,后梁灭唐朝,于是就改换了朝代。
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后,吸取隋灭教训,励精图治,使社会经济迅速发展;能虚心听取别人建议,大臣魏征常当面指出唐太宗的过失,唐太宗每次都能虚心接受。唐太宗的开明,而出现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盛世——贞观之治。
贞观十六年,魏征病逝,唐太宗说了句千古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
(译文)后梁后唐后晋和后汉后周,被人们称为“五代”。它们的盛衰都是有缘由的。
五代时期,各国统治者昏庸腐败,后唐皇帝李存勖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在位时,简直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他爱看戏还爱演戏,常亲自登台演出。他的昏庸导致奸臣当道、生民涂炭、国力日衰,最终走向灭亡。
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
(译文)炎宋王朝的兴建,赵匡胤是后周皇帝所谓的禅让而当上皇帝,包括北宋和南宋一共传了十八世。这一时期南北中国曾再次实现统一。
当北汉联合契丹率兵打进后周境内时,后周王朝派将军赵匡胤领兵抵抗。赵匡胤率兵驻扎在陈桥驿时,和一些亲信商量如何篡夺皇位。有人便鼓动说:“我们在外面打仗抗敌,年幼的皇帝根本不知我们的辛苦。我们的将军英勇善战,不如推他当皇帝吧!”士兵们觉得这想法有道理,就一起拥立赵匡胤当皇帝,大军开进京城,小皇帝被迫禅让帝位。宋朝的建立,按理应称赵宋,怎称炎宋呢?因宋朝皇帝都穿红衣服,故称“炎宋”。
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
(译文)辽国与金国相继在北方兴起,它们各自称帝割据一方。后来元朝先灭掉金国,后又灭掉南宋。
并中国,兼戎狄,九十载,国祚废。
(译文)元朝统一中国,兼并了包括戎狄等少数民族,但只存在90多年,政权就灭亡了。
十二世纪时,蒙古草原上一个叫铁木真的首领,先后统一了各部落,被称为蒙古的“汗”,史称“成吉思汗”。他即位后,进行过三次西征,占领了亚欧大陆的很多国家,使当时中国成为一个强大的军事帝国。因后来内部不和,只存在90余年政权就被推翻了。
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迨成祖,迁燕京。
(译文)朱元璋举兵灭元,建立大明王朝,称明太祖,号洪武,定都南京,到明成祖时,迁都北京。
明成祖朱棣命郑和七次出使西洋,到过东南亚、印度和东非等地30多个国家,促进与各国外交和经贸往来。
十七世,至崇祯,权阉肆,寇如林,至李闯,神器焚。
(译文)明朝延续了十七世,到崇祯皇帝,太监掌握大权,肆意横行。同时,农民起义遍布全国,闯王李自成推翻了明王朝。
明末政治腐败,导致到处农民起义。出身贫苦的李自成,率领的起义军纪律严明,百姓爱戴,终于攻破明都北京,崇祯皇帝逃至煤山上吊自杀,明朝灭亡。后来,李自成的军队腐化变质,被吴三桂引进关的清兵打败,李自成在九宫山遇难。
清顺治,据神京,至十传,宣统逊。
举总统,共和成,复汉土,民国兴。
(译文)东北后金首领福临率军入关,打败李自成军队,定都北京,称顺治皇帝,完成统一全国大业,建立清王朝,传至十世宣统皇帝,在革命大势和北洋军阀袁世凯的逼迫下,宣告退位,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宣告成立共和政体,恢复汉人领地,建立中华民国。
从清代后期的1820年起,延续达一个多世纪,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经济衰退时期。因英国鸦片和西方各国工业品大量输入,导致国内传统经济受破坏、国民失业、社会动荡,还因清廷腐败无能,挥霍无度,如慈禧太后为做60岁生日,竟动用大量军费,以建颐和园;为建其陵墓,耗白银达650万两;她死时,放进其棺内的珍宝价值白银还达2000万两;……导致国弱民穷,战备落后,而每每抗敌失败。如1840年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清军战败,而割香港,开五口通商,赔银元2100万元,1895年日本发动甲午海战,清海军全军覆没,而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赔白银2.3亿两;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清军战败,赔白银4.5亿两;……从1840年至1901年间,清廷被迫和外国签订近100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表明中国近代史,是一部积弱积贫、屈辱挨打的历史。
然而,中国人民不甘屈辱,顽强努力,进行了前仆后继、艰苦卓绝的斗争和探索。如曾发起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和义和团运动;又如许多反清革命组织,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推举孙中山为总理;宣统三年(1911年),清廷强夺商民铁路权,出卖给西方列强,引起各地保路运动,于当年10月10日,发起武昌起义,各省纷纷响应,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于1912年元旦,在南京就职,宣布中华民国成立,结束绵延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中华民国可分南京临时政府、北京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几个时期,不赘述。
三、八年抗日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日寇不仅在清末的1895年发动过侵华的甲午海战,清军战败,而割地赔款;又于民国时期的1931年9月18日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我国东北三省;还于1937年7月7日,发动“七七事变”,曾占领我国半壁河山,中国军民伤亡3500余万人、财产损失达5600多亿美元;……但因赢得国共二次合作,共同抗日,尤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始终坚持抗日到底,以夺取最后胜利;又因得道多助,中国抗日的正义战争,赢得美英苏等同盟国的有力支持,迫使日本帝国于1945年8月15日,向世界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向同盟国递交投降书;当年指挥法西斯战争的日本首相东条英机等7名甲级战犯和在南京实施大屠杀的谷寿夫等4名日军头目,均被法庭判处死刑并执行死刑;9月9日,在中国南京举行中国战区受降仪式,日本归还在历次战争中占领的中国领土,我国取得了自近代以来的反侵略战争的首次胜利,还成为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抗日战争结束后的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而赢得全国广大人民群众拥护的中共领导的人民解放军,于1949年4月23日占领南京,蒋介石退守台湾,即中华民国政府退居台湾;于当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北京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了中华民国在中国大陆的统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实行了“耕者有其田”,消灭了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促进了国民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事业的迅猛发展;而从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的发生,导致出现全国混乱,国民经济连续几年倒退;而在“文革”结束后的1978年12月,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的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从1982年起,农村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4年全面展开以城市国有企业为重点的改革;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10月召开中共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全面实行改革开放。从此不断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同志系列讲话精神,为实现“两个百年”、“四个全面”和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另撰七律一首作结:
回顾国史感赋
尧仁舜义成欣治,桀暴纣残致国亡。
明理唐宗开盛世,庸奢慈禧引凶狼。
官权泛滥普天乱,政治清廉大众强。
前事应为后代鉴,从严治党要经常。
《邓姓文化》杂志理事单位
★ 中港皮业集团公司 董事长 邓州市荣誉市民 邓祐才
★ 美国三藩市邓高密总公所 主席邓朱翠霞
★ 香港邓氏宗亲会 理事长邓学尧
★ 台湾邓氏宗亲总会 理事长邓耀华
★ 澳门南洋建置发展有限公司 总经理邓穗生
★ 泰国邓氏宗亲总会 理事长邓木堃
★ 加拿大邓高密公所 会长邓慧超
★ 英国伦敦华埠商会 会长主席邓柱廷
★ 马来西亚沙巴州邓氏宗亲会 会长邓国威
★ 马来西亚山打根邓氏宗亲会 会长邓福恩
★ 马来西亚砂拉越邓氏公会 会长邓民权
★ 新加坡邓氏宗亲总会 会长邓承西
★ 东海国际有限公司  董事长邓海东
★ 深圳市汇清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长邓国颂
★ 深圳市奇辉电气有限公司 总经理邓永辉
★ 湖北武汉市梦天湖娱乐有限公司 董事长邓散心
★ 北京新世纪阿姆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总经理邓祖科
★ 四川兴事发集团公司 董事长兼总经理邓德万
★ 深圳坳下有限公司 董事长邓森培
★ 深圳樟树布有限公司 董事长邓奕军
★ 广东东莞凤岗雁田 党总支书记邓泽荣
★ 广东江门篁边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邓伟文
★ 广东粤台有限公司 董事长邓惠强
★ 河南新乡诚城集团 董事长邓志军
★ 四川绮香纱丝业有限公司 董事长邓东
★ 辽宁营口市和祥钢琴厂 总经理邓林森
★ 深圳市胜安包装印刷有限公司 总经理邓景清
★ 炎黄邓氏宗亲深圳联谊会 会长邓诗新
★ 炎黄邓氏宗亲湖北联谊会 会长邓世鸿
★ 广东南雄珠玑巷邓氏后裔联谊会 会长理事长邓汝华
★ 邓氏太乙祖宗亲联谊梅州总会 会长邓团兆
★ 炎黄邓氏宗亲广东河源联谊会 会长邓明光
★ 炎黄邓氏宗亲广东紫金联谊会 会长邓质生
★ 炎黄邓氏宗亲河南省新乡市联谊会 会长邓玉温
★ 炎黄邓氏宗亲豫西联谊会 会长邓邦奎
★ 炎黄邓氏宗亲浙江温州邓氏源流研究会 会长邓招算
★ 炎黄邓氏宗亲广西北海合浦联谊会 会长邓允炬
★ 炎黄邓氏宗亲云南江川县联谊会 理事长邓仕权
★ 炎黄邓氏宗亲安徽金寨县联谊会 会长邓峰
★ 炎黄邓氏宗亲广西平南联谊会 会长邓沛忠
★ 炎黄邓氏宗亲广西容县联谊会 会长邓有炎
★ 炎黄邓氏宗亲广西玉林联谊会 会长邓兆华
★ 炎黄邓氏宗亲广西桂南联谊会 会长邓经善
★ 炎黄邓氏宗亲广西贵港联谊会  会长邓天华
★ 炎黄邓氏宗亲江西石城联谊会 会长邓扬广
★ 炎黄邓氏宗亲江西铜鼓县联谊会 会长邓居维
★ 炎黄邓氏宗亲广东雷州联谊会 会长邓宗凯
★ 炎黄邓氏宗亲海南省联谊会 会长邓子坚
★ 福建姓氏源流研究会邓氏委员会 会长邓铭东
★ 炎黄邓氏宗亲广东南海越南公后裔联谊会 会长邓洪熙
★ 炎黄邓氏宗亲广州联谊会 会长邓运梅
★ 炎黄邓氏宗亲天津静海宗亲会 会长邓中立
★ 四川小平故里广安邓氏宗亲联谊会 会长邓志平
★ 炎黄邓氏宗亲红麻联谊会  会长邓佑华
★ 炎黄邓氏宗亲乌蒙山区联谊会 会长邓集洪
★ 炎黄邓氏宗亲广西南宁联谊会 会长邓洁冰
★ 炎黄邓氏宗亲广西桂平联谊会 会长邓浣庆
★ 炎黄邓氏宗亲广西藤县联谊会  会长邓辉全
★ 炎黄邓氏宗亲四川宣汉联谊会 会长邓志平
★ 炎黄邓氏宗亲四川邻水联谊会 会长邓光全
★ 炎黄邓氏宗亲广东大埔联谊会 会长邓延寿
★ 炎黄邓氏宗亲江西南康市联谊会 会长邓家洲
★ 炎黄邓氏宗亲广东云浮宗亲会 会长邓碧贤
★ 炎黄邓氏宗亲广东粤西联谊会 会长邓国华
★ 炎黄邓氏宗亲广西北流市联谊会 会长邓昌泉
★ 炎黄邓氏宗亲广西横县联谊会 会长邓定佳
★ 炎黄邓氏宗亲广西灵山联谊会 会长邓其佩
★ 炎黄邓氏宗亲广西防城港钦州联谊会 会长邓国翔
★ 炎黄邓氏宗亲四川华蓥市联谊会 会长邓合荣
★ 炎黄邓氏宗亲广东兴宁联谊会 会长邓俊杰
★ 炎黄邓氏宗亲安徽合肥南乡联谊会 会长邓成友
★ 炎黄邓氏宗亲重庆南川联谊会 会长邓华锋
★ 炎黄邓氏宗亲江西九江联谊会 会长邓见耀
★ 炎黄邓氏宗亲湖南邵阳联谊会 会长邓刚民
★ 炎黄邓氏宗亲江西信丰联谊会 会长邓诗棱
★ 炎黄邓氏宗亲四川邻水石永镇联谊会 会长邓泽
★ 炎黄邓氏宗亲河南商城渣子河联谊会 会长邓元胜
                     (以上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