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州臺灣村
发布时间:2010-03-04 13:28:00 人气: 来源:未知
鄧州臺灣村
“臺灣村”位置于鄧州廟溝河北側下營民族風情園
臺灣村現居住著360餘戶人家,共1200人,占地46200平方米,系臺灣高山族的陳氏家族。 如今他們的長相、性格、婚喪嫁娶、及家庭成員的稱謂,都保留著臺灣高山族的獨特風情。
據陳氏祖傳和陳氏高山族家譜顯示,他們的始祖叫依那思羅,原系臺灣嘉義縣阿裏山茲歐部落人,生於1646年7月16日,1661年4月鄭成功及部將黃廷收復臺灣時,15歲的依那思羅被征從軍,被黃廷將軍收為馬夫。1668年依那思羅跟隨黃廷到河南鄧州屯墾定居,娶當地一位岑氏女子成親,以妻姓諧音改名陳年。生育4子,分別取名為:元珍、元勳、元傑、元珠。1682年,依那思羅跟隨黃廷再次征服臺灣,把次子元勳、四子元傑帶回臺灣嘉義縣阿裏山番社。l71 8年依那思羅卒後,葬于下營村廟溝河畔,後其4子失去聯繫。
自依那思羅距今,陳氏高山族在鄧州發展已有335年歷史。現在,陳氏高山族保留下來的部分遺物有:陳氏家譜、依那思羅的墓、碑,黃廷將軍的頭盔、畫像及石碑等。該家譜的發現在全國還是首例,同時彌補了高山族無文字史的空白,對研究海峽兩岸關係、臺灣尤其是高山族的歷史,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自臺灣村被發現的20多年來,《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人民日報海外報》、《中國建設》雜誌、《全國政協報》、《工人日報》、《台聲》雜誌、中央電視臺四頻道都相繼對“臺灣村”情況進行了播報。
2002年8月,紀念始祖誕辰356年,將始祖依那思羅夫婦之墓重修,重新刻制墓碑,在村口新建了一座牌坊門樓,上嵌“臺灣村”。現陳氏高山族準備在原遺址上重建高山族風情園(共計占地90畝,包括阿裏山假山、曹人民居、另附賓館、商店、停車場等休閒娛樂設施)、祠堂、媽祖廟、黃延廟、碑以及黃廷和依那思羅塑像。
“臺灣村”位置于鄧州廟溝河北側下營民族風情園。207、3l 2國道、豫53、54線公路縱橫貫通。使其與內鄉縣衙、湖北武當山、淅川香嚴寺、丹江水庫及旅遊城市南陽形成一個交通便利的圓心旅遊環線,距離最遠150公裏,最近僅25公裏。
“臺灣村”位置于鄧州廟溝河北側下營民族風情園
臺灣村現居住著360餘戶人家,共1200人,占地46200平方米,系臺灣高山族的陳氏家族。 如今他們的長相、性格、婚喪嫁娶、及家庭成員的稱謂,都保留著臺灣高山族的獨特風情。
據陳氏祖傳和陳氏高山族家譜顯示,他們的始祖叫依那思羅,原系臺灣嘉義縣阿裏山茲歐部落人,生於1646年7月16日,1661年4月鄭成功及部將黃廷收復臺灣時,15歲的依那思羅被征從軍,被黃廷將軍收為馬夫。1668年依那思羅跟隨黃廷到河南鄧州屯墾定居,娶當地一位岑氏女子成親,以妻姓諧音改名陳年。生育4子,分別取名為:元珍、元勳、元傑、元珠。1682年,依那思羅跟隨黃廷再次征服臺灣,把次子元勳、四子元傑帶回臺灣嘉義縣阿裏山番社。l71 8年依那思羅卒後,葬于下營村廟溝河畔,後其4子失去聯繫。
自依那思羅距今,陳氏高山族在鄧州發展已有335年歷史。現在,陳氏高山族保留下來的部分遺物有:陳氏家譜、依那思羅的墓、碑,黃廷將軍的頭盔、畫像及石碑等。該家譜的發現在全國還是首例,同時彌補了高山族無文字史的空白,對研究海峽兩岸關係、臺灣尤其是高山族的歷史,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自臺灣村被發現的20多年來,《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人民日報海外報》、《中國建設》雜誌、《全國政協報》、《工人日報》、《台聲》雜誌、中央電視臺四頻道都相繼對“臺灣村”情況進行了播報。
2002年8月,紀念始祖誕辰356年,將始祖依那思羅夫婦之墓重修,重新刻制墓碑,在村口新建了一座牌坊門樓,上嵌“臺灣村”。現陳氏高山族準備在原遺址上重建高山族風情園(共計占地90畝,包括阿裏山假山、曹人民居、另附賓館、商店、停車場等休閒娛樂設施)、祠堂、媽祖廟、黃延廟、碑以及黃廷和依那思羅塑像。
“臺灣村”位置于鄧州廟溝河北側下營民族風情園。207、3l 2國道、豫53、54線公路縱橫貫通。使其與內鄉縣衙、湖北武當山、淅川香嚴寺、丹江水庫及旅遊城市南陽形成一個交通便利的圓心旅遊環線,距離最遠150公裏,最近僅25公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