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州市部分文物景點介紹
发布时间:2010-03-04 13:22:00 人气: 来源:未知
5、漢華表:位於鄧州市城區第一小學大門內泮池橋上八角亭內,該校原為金代創建的宣聖廟舊址。清代稱學宮。該表大理石質,十六棱柱體,周長0.6米,柱的五個面上刻有25人的官職、郡邑、姓名等,另有注明石柱于清嘉慶年間出土于冠軍故城並移入學宮保存情況的清人題記。該石柱是1963年6月,原河南省人民委員會公佈的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6、金、元碑:“大金鄧州創建宣聖廟碑”簡稱金碑。“大元重修宣聖廟碑"簡稱“元碑”,分立于鄧州市城區第一小學大門口西、東兩側,此處原為孔廟舊址。金碑:通高4.52米、寬1.20米,分三體:碑額高0.90米,碑身3.02米,碑座高0.60米。碑額半圓形,正中為篆刻“大金鄧州創建宣聖廟碑”,邊飾雙龍戲珠圖案,下有龜形碑座。碑文豎讀,行書體,由翰林學士趙秉文撰並書。金正大七年(1220年)四月立。元碑:通高4.17米,寬1.2米。分三體:碑額高0.90米,碑身高2.67米,座高O.60米。碑額篆書“大元重修宣聖廟碑’’,碑文豎行楷書,碑座為龜形。元順帝至正三年(1342年)七月立。1963年6月,原河南省人民委員會公佈的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7、花洲書院:位於鄧州市外城東南角。北宋慶歷年間,範仲淹知鄧時始建,歷代廢建相繼,現存部分清代建築。2003年曾做大規模修復。修復後的花洲書院由春風堂、先聖殿、藏書樓等組成,同時還重修了百花洲、春風閣、覽秀亭、文昌閣等,新建了鄧州名人館,並對殘存的近600米外城城牆及護城河進行了整修,上述建築與原存的範文正公祠一併組成了花洲書院建築群,是鄧州重要的人文景觀。2006年6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的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8、魏冉塚:位於鄧州市大東門外北側,秦相魏冉封穰侯,此塚為魏冉衣冠塚。
9、穰縣城遺址:位於鄧州市城區東側。穰縣、秦置。明末廢。
10、六門堤遺址:位於鄧州市城區西邊湍河南岸,漢代水利工程,以後歷代均有修復,現存河堤遺跡。
11、陳灣塚:位於鄧州市東邊陳灣村南,漢墓,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曾清理過,磚室墓,墓主不詳。
12、開元寺:位於鄧州市區原機械廠院內,始建于唐,現存明代建築藏經閣3間,硬山磚木結構。
13、張巡故裏碑:唐鄧國公張巡,安史之亂時力守睢陽,使叛軍不能南下,為保唐東南半壁江山立下大功。至明代,鄧人為紀念張巡刻故裏碑立于鄧州城大東門外。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為保護該碑,曾將其埋於地下,至七十年代立于李灣村南(陽)鄧(州)公路邊。二00四年又將該碑移入花洲書院碑廊。
14、鄧州內外城:指鄧州內城、外城城牆及城河遺跡。內城已全毀,存城河,外城現殘存城牆近2000米。
15、望鄉台:位於鄧州市市委招待所院內,是已拆毀的城隍廟的組成部分,建於明代,磚石結構。
16、文廟石碑坊:位於鄧州市城區第一小學大門口,創建于明萬曆九年(1582年)座北面南,三間四柱。原為孔廟(亦稱黌學)的大門。
17、大丁祠堂:位於鄧州市北邊大丁村學校內,原為丁家宗祠,始建於明嘉靖年間,現存拜亭1座,卷棚3間。
18、李升墓:位於鄧州市城區西南部解放村,是明天順成化年間內閣首輔李賢之父的墓葬,現存石碑兩通,神道設施已毀,墓穴於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被發現,出土有墓誌銘等文物。
19、清真西寺:位於鄧州市團結路(小西關)與衛生路交叉口東南角,創建於明代,清朝曾修復,現存有禮拜堂、望月樓、卷棚等。
20、清真南寺:位於鄧州市三賢路南段西側,創建於明代,清代修復,現存卷棚及拜殿。
21、烈士陵園:位於鄧州市新華路與穰城路交叉口東南角,坐東面西,該陵園是為紀念1948年兩次解放鄧縣犧牲的673名烈士和其他為革命鬥爭中犧牲的烈士而建。
22、英雄水閘:位於鄧州市外城東北角,1948年1月,解放軍為解放鄧縣,炸毀水閘,洩去外城河水,為攻城掃除了一大障礙。新中國成立後,命名為“英雄水閘"以示紀念。
23、登城突破口:位於鄧州市大東門東南角外城拐角處。1948年1月,解放軍解放鄧縣時最早炸毀外城牆,成功攻入鄧縣城的地方。是解放鄧縣戰役中具有紀念意義的地方。
24、楚長城:位於鄧州市西南40公裏處的杏山頂部,是戰國時期楚是為防禦秦國的進攻而修築的軍事設施,全部由打制的青石片幹砌而成,現存長度約30餘公裏,其中還有多處兵營遺址及跑馬場遺址等。楚長城位於丹江口水庫渠首,有較高的旅遊開發價值。
25、東頂祖始殿:位於鄧州市南25公裏的構林鎮賀營村,始建於明,後毀,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又于原址重修,現有大門、天王殿、金殿,老君殿等建築,每年陰曆三月初三有廟會,是鄧州境內著名的道教活動中心。
26、太尉台:在鄧州舊城現古城廣場處。明嘉靖《南陽府志》載:“鄧禹為漢太尉,歸故裏,鄉人餞於此,因築台,後人因而名之。”這段文字充分說明了鄧州實系新野鄧姓的老家。鄧禹,為鄧姓始祖曼公德陽46世孫。其先祖鄧況從鄧州遷居新野。鄧禹作了東漢太尉之後,不忘故裏,特回鄧州省親祭祖。鄧州人懷念其德,築台以為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