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邓姓之源网-邓州市邓姓文化研究会主办官网!
当前位置:主页 > 艺术长廊 > 文学园地 >

传承好姚老留下的遗产

发布时间:2022-09-09 09:16:37 人气: 来源:未知

传承好姚老留下的遗产

张宗成
 
       姚雪垠是我们邓州姚营人,是从邓州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有卓越贡献的名人,是为家乡争了光的大作家,作为他的老乡,我们为他自豪。
       名人都有榜样的激励作用。姚雪垠是我们宣传邓州的一张响亮名片,姚老的一生留下了等身的著作,尤其是里程碑式的文学巨著《李自成》,以及他历经磨难不懈奋斗的经历,这些都是充满正能量的精神财富。
       最近看到一条微信,内容是对死亡的认识。大意是说一个人停止了呼吸和大脑运动,标志着人的第一次死亡;单位开过了追悼会,被人放下的时候算是第二次死亡;当记得他的最后一个人故去的时候,则是他彻底离开了这个世界。我在想,无怪乎大多数家庭的长辈都会在清明和年节,带着子孙后代到先辈墓地,追思先人,那是为了延续先辈的另一个生命。我要说,传之后世的书籍文章,更是承载着记得过去,记得前世的使命,这些书籍文字流传多久,写下这些文字的人就会“活”多久。
       姚雪垠十几岁就开始写作,一直到生命的最后还在写,成就斐然,他无愧为一个伟大的作家。他满腔热情地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为自己,也为后人留下了一座史诗纪念碑。文学博士、书法家张志和评价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说它“可以跟中国古代四大名著比,完全可以并驾齐驱,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能流传后世的最杰出的作品中,一定会有《李自成》”,大剧作家曹禺先生更是极为推崇:“现在有红学,将来也会有李学。”
       姚雪垠一生坎坷,历经磨难,他为人正直无私,品德高尚,留下了很好的口碑。市关工委不久前下发的《一代文学大家姚雪垠》,通过姚雪垠的自述和收集的姚雪垠故事,告诉我们他一生如何创作,如何做人,如何处事,如何交友,告诉我们什么是雪垠精神。“我心中的姚雪垠”这一部分从不同侧面介绍姚雪垠的事迹,评价姚雪垠的贡献和品格,有助于我们用雪垠精神指导自己的言行,教育青少年茁壮成长,像姚雪垠那样做人处事干事业,成为各方面的有用之才。
       姚雪垠总结自己的人生经验,提炼出自己的三个座右铭。结合他的视野和人生经历,体会这些经验会给我们带来诸多的启迪。我自己就曾受姚老的座右铭“耐得寂寞,勤学苦练”启发,总结出自己的座右铭“安于平凡,不甘平庸”,用这一座右铭激励自己,促使自己在艰苦的环境里拼搏奋斗,成长为受人尊重的特级教师。我理解姚雪垠所说的“生前马拉松”,表明了他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创作不休的决心和毅力;“死后马拉松”则寄托了他的愿望,用自己的作品教育和警示后人,为后人提供范本和借鉴,启迪后人破解历史的密码,经受历史的考验。他设立的以他名字命名的长篇历史小说奖和邓州市中小学作文奖,都在延续着他的马拉松赛跑。
       我和姚雪垠未谋过面,但我从位于花洲书院名人馆的姚雪垠纪念馆看到过他的雕像,看到纪念馆陈列的他办公桌椅器物,可以感受到他生前勤奋写作的场景。我永远不会忘记从他那里得到的激励。
       1984年起,姚老用工资和老宅补偿款为家乡设立了“春风作文奖”,1987年改称“姚雪垠作文奖”,至今已举办近40届。其间有的获奖者已成为著名作家、记者、编辑、教授或文化工作者,许多人因参赛或获奖激励,成为中考高考的佼佼者,成为文学爱好者,从而受益终生,邓州市也因连年举办姚雪垠作文奖而文风大盛,姚雪垠作文奖的设立,为邓州人才辈出起到了无可估量的作用。
       姚雪垠作文奖的受益者不仅仅是学生。1987年,我在文渠乡中教初三语文,经选拔有两名我教的学生获得参加决赛的资格。成绩公布,两个学生全部获奖,其中一篇反映农民卖烟难的文章《爸爸这人》,获初中段一等奖第一名,获奖作文后被《作文与指导》发表,被评为南阳市一等奖第一名。我在颁奖会上介绍了辅导文学社的经验,那篇经验材料被收入了邓州市语文论文集,激励我走上了教育科研之路。当年12月份,那篇获奖作文由教研室翁德伟老师带到北京向姚老汇报,姚老读后连连夸奖:“写得好,有点小说的味道。”姚老还当即为我和邓州的百名语文教师题名赠书,所赠的书是他当时刚出版的《创作理论与创作实践》。
       姚老赠书的举动给我很大鼓舞,激励我决心当一个好老师。后来我以姚老的创作理论和创作实践为依据,写出了一万多字的论文《水浒传吸引读者的奥秘》。如果没有姚雪垠作文奖这个平台,就没有我在作文教学上崭露头角,也就没有后来在语文教学教研科研方面的发展,我个人的成长进步得益于姚老的激励。
       愿我们邓州人在一代文学大师姚雪垠的引领和激励下,更好地传承姚雪垠先生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愿我们邓州涌现出更多像姚雪垠那样为家乡争光的才俊。
 
       【作者简介】张宗成,笔名闻去疾。全国农村中学优秀语文教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教师教育专家,南阳市、邓州市名师,河南省特级教师。曾任文渠乡中学教导主任、副校长,中心校业务主任、教科研主任,邓州市初中语文兼职教研员、南阳市初中语文中心组成员,南阳市中语会及南阳市作文研究会理事、学术委员,全国中语会课堂教学研究中心理事。邓州市李贤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退休后曾为《家长之友》报、《邓州师训》报编辑,现为河南省范仲淹文化研究会理事,新文学学会姚雪垠研究会理事,南阳市作协会员,邓州市李贤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邓州市诗词学会理事。著有《阅读新视角》《阅读真好》《研究真好》等七部。诗歌《家乡的召唤》《那一声声呼唤》在2021年“中华诗词奖”全国诗词创作大赛中获三等奖。散文《川游三悟》获2022年“盛世好文学”优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