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邓姓之源网-邓州市邓姓文化研究会主办官网!
当前位置:主页 > 艺术长廊 > 文学园地 >

姚雪垠故居纪念馆访问记

发布时间:2022-02-12 16:18:45 人气: 来源:未知

姚雪垠故居纪念馆访问记
陶新初


   
    

       初夏,利用在南阳开会之机会,我怀着久盼敬仰的心情同研究会的同志们一行30余人,驱车前往姚老故居拜谒。
       姚雪垠故居纪念馆建在姚老的诞生地——河南邓州市九龙镇姚营寨,与南阳一东一西,相距百余里。前几年由邓州市政府,九龙镇政府和广亿万集团联手建造。现在故居布展已完毕,即将对外开放。这将是邓州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与邓州花洲书院内的姚雪垠文学馆相映成辉。
       故居纪念馆占地面积2600平方米,建筑面积550平方米。来到门前广场,眼前一座民族风格的门楼巍然屹立。走进朱红大门,是一座三合院,中间正房,东西厢房,之间有游廊相连,院落宽敞明亮。正房门前的庭院中竖立着姚雪垠先生的青铜雕像,出自著名雕塑家曹俊亮之手。塑像的表情喜悦、慈祥、睿智、健朗,体现了姚老在外漂泊多年,终于魂归故里的欣喜之情。
       正房门楣上方是著名诗人贺敬之题写的匾额:姚雪垠故居。正门两旁的长匾刻有大作家茅盾的对联:频年考史拨迷雾,长日挥毫起风雷。进入正厅,一行参访者向姚老的大照三鞠躬,表达对姚老的崇敬之情。正房是姚老的客厅,书房和卧室,摆设着古香古色的清末民初的旧桌椅床柜。正面中堂画两边是姚老的诗句:经多实践思方壮,斟破浮名意自平。这是姚老一生心志的总结。周边墙上挂有毛泽东,邓小平两位伟人对《李自成》的评价和多位名人大家对姚老的评语。还挂着姚老家族三代人的照片,摆放着姚老的作品、用品、手迹,琳琅满目,令人心动。东西厢房是姚老的生平展,通过不同时期的图片,展现姚老执着追求、成就斐然的一生。东厢房门两边刻有大诗人臧克家的对联:毅力、才力、学力、识力、创作六十年,质高量也大;好友、老友、益友、诤友,相交半世纪,知面又知心。西厢房门两边刻有大记者穆青的对联:笔底风雷传闯史,胸中浩气贯嵩云。姚老同茅盾亦师亦友,同臧克家是益友诤友,与穆青有师生之谊。这些当代大作家、大诗人、大记者的对联与匾额,为故居增色不少。
       姚老一生经历坎坷、艰难、传奇。从上世纪三十年代投入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学运动以来,受“五四”文化运动的洗礼,在时代澎湃激流和风雨雷霆中冲锋陷阵,是一位无所畏惧的文学斗士。即使在一度受到极不公正待遇的情况下,仍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怀着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深厚感情,为祖国的命运和社会的进步写作思考。一生佳作频出,奉献出《差半车麦秸》《牛全德与胡萝卜》《春暖花开的时候》《长夜》等影响深远的名著。中年以后,四十年磨一剑,呕心沥血写出了三百多万字的长篇巨制《李自成》,被誉为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开创了当代长篇历史小说的先河,竖起了当代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这部小说,既受到了毛泽东、邓小平两代伟人的关怀、帮助和好评,同时也赢得了郭沫若、茅盾、叶圣陶、吴晗、夏衍、曹禺、朱光潜等一代大家的称赞。这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现象。   
       我在故居院中漫步,沉浸于浓郁的文化的氛围中,昔日曾受到姚老的感动和教诲的情景又一幕一幕地浮现在眼前……我和姚老的少子海天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战友,上世纪60年代大学毕业后我们都怀着屯垦戍边、报效祖国的一腔热血,奔赴边陲。我们曾一起返乡探亲,在武汉初次见到姚雪垠先生,令人难忘:满头白发如银,双目炯炯有神!说话声音洪亮,一身正气豪气。晚上我睡在书房,每日凌晨三点,姚老就轻手轻脚地走进书房,用报纸把台灯罩住,进入《李自成》的世界。写到动情之处,哽咽而泣。我深受感动,但不敢做声。后来我调回内地,我只要去北京出差,定去拜谒姚老,聆听他那亲切的河南口音的教诲。姚老对后辈关怀备至,待我如子侄。我在政府工作时,姚老为我题词:经多实践思方壮,斟破浮名意自平。教导我要端正心态,不务虚名,多做实事。我随改革开放大潮下海办实业,姚老支持我,为我题词:眼前何须锱铢计较,胸中自有大块乘除。鼓励我要提高眼界,摆脱铜臭,树立大商业胸怀。我在故居中徘徊,姚老生前的音容笑貌再现我眼前,倍感亲切!
       姚老仙逝后,姚海天遵从姚老的遗愿,参与主编出版了22卷本《姚雪垠书系》,并把《李自成》的稿费50万元捐给中国作家协会,设立了“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奖”,以奖掖后进。目前,海天兄正竭尽全力编纂1400万字的35卷本的《姚雪垠全集》,把姚老用一生心血耕耘的成果留给历史和后人。我也有幸参加了全集编委会,投入到此宏伟而艰巨的文化工程,为传承姚老的事业和精神尽绵薄之力。
       走出姚雪垠故居纪念馆大门,回首望去,见两扇朱红大门犹如两片打开的书页。门楣上悬挂的是著名书法家张志和书写的“姚雪垠故居纪念馆”;大门两边是南阳国学家聂振弢书写镌刻的长联:贯通明史清史民国史自是一部儒林正史;融通作家书家教育家终成百年文苑大家。匾额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这时,我耳边响起了中国作家协会铁凝主席在姚老百年诞辰纪念会上讲话声音:“姚雪垠先生是中国作家和中国文学的骄傲,先生的精神和业绩将鼓励我们为中国的文学事业不懈奋斗!”
 
       作者简介:陶新初(1942一),诗人,文化学者,中国新文学学会姚雪垠研究分会顾问。牡丹市政协原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