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关爱中成长 在感恩中收获
发布时间:2020-10-15 11:04:00 人气: 来源:未知
在关爱中成长 在感恩中收获
作者 邓宗向
我是一名湖北省红安县华河镇邓桥村六组教师,生于1965年,今年已经是第33个年头从事教育工作了。感恩回报总在心中,想将个人成长的经历与你分享如下:
一 、艰苦朴素的童年时代
我自幼生活在农村,相伴于父母兄弟姐妹,成长在美丽的家乡邓家桥。父母养我们6个,父亲是石匠,母亲和姐姐是标准的农民,原来家里常缺衣少食,母亲到分口粮那天早晨,常找黑些的谷子,说是经吃些!
小时候,我常到塆里各山上挖松树兜子卖,挣学费,买煤油灯,当年我常在煤灯下学习成长进步。
母亲和大姐常于早晚在家织大布,有时一大早很多妇女帮助纤布,我常看热闹。母亲和大姐织起大布来很专心,真是起早贪黑。
小时候,我很专心学习,成绩还行,得力于老师的辛勤耕耘和父母的深情教诲。
二、求索中的学生时代
我很喜欢英语,秦基才老师是我的英语启蒙老师,他教给我们最基础知识,包括国际音标。在华河中学就读时,班主任是李述栋老师,英语黄孝明老师给了我很大进步,他们都非常敬业,还要干农话,他们是典型的实干家。那时我们常上金牛山劳动,还扛过柴。
当年上高中时,常饿肚子,父亲在华河基建队上班,我常过去,父亲就让我吃个饱。
当年我们高考时,录取比例很小,我也复读过,学费得力于父亲在外做石匠。我于1985年被湖北省广播电视大学录取,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三年的学习助我开阔了人生的视野,立志为红安县的教育事业奉献青春!
三、奋斗中的教学生涯
我于1988年秋参加工作,最先任教于城关镇陈升中学,这里是我奋斗成长的乐园,我认真扎实苦练基本功,得到了学校领导的信任与重用,每年度被评为先进教育工作者,其中1995年教师节被评为红安县优秀教师。
个人业务上,喜欢深入钻研,在中考和学科竞赛上成绩显著:其中1994年秋,本人所带的20名初三学生参加县英语竞赛,获一等奖四名,二等奖四名,三等奖五名;1995年春,个人辅导的第二届中国中学生英语奥林匹克竞赛决赛中,陈纪元获国家级二等奖,李宝花获三等奖;1996年,学生陈庆华参加黄冈市语数外三科联赛,英语单科获一等奖,第四名,总分一等奖;个人在《英语辅导报》《英语周报》《学英语》等杂上上发表论文试题多篇。
学无止境!个人还将在基层学校努力工作,带动青年教师,紧密配合学校工作,贡献余热。
近年来,个人励志感恩成长故事多,现分享如下:
一、发动邓桥塆重修祖墓
参天大树,必有其根;
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2019年春,个人发动全体邓家桥邓氏家族重修祖墓,在以邓宗乾为核心的理事会成员的大力努力下,圆满完成任务,从集资到组织捐献活动,得到了全村男女老少的充分肯定,实现了族友们多年的愿望,功在千秋!
二、关注移动信号,修建移动塔
家乡邓桥原来多年移动信号差,在家打不出电话,也接受不到电话,应乡亲们的迫切需求,个人常与县移动公司聂建波经理联系,反应实际情况。几年后,终于在塆门口山上建起了简易移动信号站,现在在家满格信号,上网发信息一路畅通!特别方便了今年春季大中小学生在家上网课的需要,感恩戴德!
三、疫情期间发动邓桥村人献爱心
我们邓桥村疫情期间,购物由村委会组建的志愿者团队统一登记,再统一到华河镇集体购买。得知各小组爱心人士自发给志愿者送慰问物资后,我邀约我们邓桥村里里外外爱心人士为父老乡亲献爱心,由于都是大家心中想的事情,很快得到了全村82名爱心人士的全力相助,利用微信转账,共筹集到爱心资金42450元,于3月3号到红安县城购买爱心大米和食用油,分别发送到全村559户人家一袋30斤的爱心大米!五保户另外送一壶食用油。过后又给90多名志愿者分别赠送一袋30斤大米和一壶食用油!
此活动在整个邓桥村传为美谈!心中有父老乡亲,最亲最美最可靠的总是父老乡亲!
四、关注邓桥塆女子广场舞团队建设
今年疫情解封后,我们邓桥塆妇女自发组建广场舞团队,她们热情高涨,舞姿优美,深得全塆男女老少的喜爱,附近村的妇女们也过来观看和学习。
个人于今年春季在老家做房子,出水那天,请女子广场舞团队到我家跳舞,我家深受感动!过几天后,我便筹集资金,为之购买了46套统一舞服,70把扇子,36个手绢和36条丝巾,后来又为塆男女锣鼓队分别购买了锣鼓四件套和唢呐各2付,得到了全塆人的一致好评。6月3号的汇报演出首次在搜狐网和今日头条上得到报导,令人振奋和感动!
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家庭友人的教育关爱和栽培!楚文学主编熊立功先生于疫情解封后,先后为我在作家搜狐网和今日头条上发表了6篇相关报导!感恩之心尽在不言中!
在关爱中成长,在感恩中收获!个人将一如既往,努力学习和工作,服从和服务于人民的需要,回报于社会,做一名懂感恩爱生活乐于奉献的人民教师。
作者 邓宗向
我是一名湖北省红安县华河镇邓桥村六组教师,生于1965年,今年已经是第33个年头从事教育工作了。感恩回报总在心中,想将个人成长的经历与你分享如下:
一 、艰苦朴素的童年时代
我自幼生活在农村,相伴于父母兄弟姐妹,成长在美丽的家乡邓家桥。父母养我们6个,父亲是石匠,母亲和姐姐是标准的农民,原来家里常缺衣少食,母亲到分口粮那天早晨,常找黑些的谷子,说是经吃些!
小时候,我常到塆里各山上挖松树兜子卖,挣学费,买煤油灯,当年我常在煤灯下学习成长进步。
母亲和大姐常于早晚在家织大布,有时一大早很多妇女帮助纤布,我常看热闹。母亲和大姐织起大布来很专心,真是起早贪黑。
小时候,我很专心学习,成绩还行,得力于老师的辛勤耕耘和父母的深情教诲。
二、求索中的学生时代
我很喜欢英语,秦基才老师是我的英语启蒙老师,他教给我们最基础知识,包括国际音标。在华河中学就读时,班主任是李述栋老师,英语黄孝明老师给了我很大进步,他们都非常敬业,还要干农话,他们是典型的实干家。那时我们常上金牛山劳动,还扛过柴。
当年上高中时,常饿肚子,父亲在华河基建队上班,我常过去,父亲就让我吃个饱。
当年我们高考时,录取比例很小,我也复读过,学费得力于父亲在外做石匠。我于1985年被湖北省广播电视大学录取,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三年的学习助我开阔了人生的视野,立志为红安县的教育事业奉献青春!
三、奋斗中的教学生涯
我于1988年秋参加工作,最先任教于城关镇陈升中学,这里是我奋斗成长的乐园,我认真扎实苦练基本功,得到了学校领导的信任与重用,每年度被评为先进教育工作者,其中1995年教师节被评为红安县优秀教师。
个人业务上,喜欢深入钻研,在中考和学科竞赛上成绩显著:其中1994年秋,本人所带的20名初三学生参加县英语竞赛,获一等奖四名,二等奖四名,三等奖五名;1995年春,个人辅导的第二届中国中学生英语奥林匹克竞赛决赛中,陈纪元获国家级二等奖,李宝花获三等奖;1996年,学生陈庆华参加黄冈市语数外三科联赛,英语单科获一等奖,第四名,总分一等奖;个人在《英语辅导报》《英语周报》《学英语》等杂上上发表论文试题多篇。
学无止境!个人还将在基层学校努力工作,带动青年教师,紧密配合学校工作,贡献余热。
近年来,个人励志感恩成长故事多,现分享如下:
一、发动邓桥塆重修祖墓
参天大树,必有其根;
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2019年春,个人发动全体邓家桥邓氏家族重修祖墓,在以邓宗乾为核心的理事会成员的大力努力下,圆满完成任务,从集资到组织捐献活动,得到了全村男女老少的充分肯定,实现了族友们多年的愿望,功在千秋!
二、关注移动信号,修建移动塔
家乡邓桥原来多年移动信号差,在家打不出电话,也接受不到电话,应乡亲们的迫切需求,个人常与县移动公司聂建波经理联系,反应实际情况。几年后,终于在塆门口山上建起了简易移动信号站,现在在家满格信号,上网发信息一路畅通!特别方便了今年春季大中小学生在家上网课的需要,感恩戴德!
三、疫情期间发动邓桥村人献爱心
我们邓桥村疫情期间,购物由村委会组建的志愿者团队统一登记,再统一到华河镇集体购买。得知各小组爱心人士自发给志愿者送慰问物资后,我邀约我们邓桥村里里外外爱心人士为父老乡亲献爱心,由于都是大家心中想的事情,很快得到了全村82名爱心人士的全力相助,利用微信转账,共筹集到爱心资金42450元,于3月3号到红安县城购买爱心大米和食用油,分别发送到全村559户人家一袋30斤的爱心大米!五保户另外送一壶食用油。过后又给90多名志愿者分别赠送一袋30斤大米和一壶食用油!
此活动在整个邓桥村传为美谈!心中有父老乡亲,最亲最美最可靠的总是父老乡亲!
四、关注邓桥塆女子广场舞团队建设
今年疫情解封后,我们邓桥塆妇女自发组建广场舞团队,她们热情高涨,舞姿优美,深得全塆男女老少的喜爱,附近村的妇女们也过来观看和学习。
个人于今年春季在老家做房子,出水那天,请女子广场舞团队到我家跳舞,我家深受感动!过几天后,我便筹集资金,为之购买了46套统一舞服,70把扇子,36个手绢和36条丝巾,后来又为塆男女锣鼓队分别购买了锣鼓四件套和唢呐各2付,得到了全塆人的一致好评。6月3号的汇报演出首次在搜狐网和今日头条上得到报导,令人振奋和感动!
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家庭友人的教育关爱和栽培!楚文学主编熊立功先生于疫情解封后,先后为我在作家搜狐网和今日头条上发表了6篇相关报导!感恩之心尽在不言中!
在关爱中成长,在感恩中收获!个人将一如既往,努力学习和工作,服从和服务于人民的需要,回报于社会,做一名懂感恩爱生活乐于奉献的人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