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白马寺轶事
发布时间:2010-03-03 17:44:00 人气: 来源:未知
一、邓州白马寺--南阳佛文化圣地
古邓州,地处我国长安、洛阳、邓襄佛文化的金三角,也是南北佛文化的交融地。历史上称之为:北魏荆州重镇、邓襄佛教重镇、洛阳之南门。汉魏后,佛教由河洛到江汉、长安到江汉,使此地成了佛文化的中心。东晋、南北朝时期,虽然邓襄一带战乱多,但佛教活动仍很频繁。因为,赵秦南北朝历代帝王重视佛教,以政护教,以教辅政,以教治心,对佛教在邓襄的生存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使长安、洛阳佛教在邓襄盛极一时,众多人文学士、高僧大德也前来隐居,讲经弘法,使佛文化在邓襄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出现了莲花寺、皇泰寺、白马寺(千金寺)、龙兴寺(福胜寺)、清禅寺和红崖寺等知名寺院。
二、白马砚--古圣贤的汇集地
砚者,砚台也,文化的象征。“白马砚”,位于河南省邓州市西北23公里的赵集镇小杨寨。
“沧海变桑田”,说的是天地演化的自然规律。在上古时期,洪水在灵山、湍河一带泛滥49天,到处一片汪洋,人们现在还传说着那时“灵山尖上挂水草”的故事。据史书记载,舜曾在邓州赵集镇朱岗王(白马砚)一带隐居,广施德孝,开邓地古典教化之先河;后来的召信臣、杜诗又在邓州建了造福人民、引水灌良田的三郎堰、六门堤,至今仍在;同时在当地还广为流传着伏羲、禹、韩林等民俗祭祖的传说;北宋时期的范仲淹,一生笃信佛教,博览《大藏经》,并为《十六罗汉因果经》作序,在邓州修建了花洲书院,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绝唱;东汉时的尚书令(宰相)、涅阳人左雄、医圣张仲景和南北朝时的佛门高士、旅游家、山水画家、净土宗始祖释慧远、释慧永所组成18人白莲社成员宗炳,以及政治家宗檩等也都出生于涅阳县(现邓州)。在晋朝战乱和北魏太武帝灭佛期间,大量僧侣流落雍荆(宛穰襄),洛阳白马寺僧人,曾到此避难,明代刘伯温、张三丰、道衍也游化到此。山西广胜寺广源法师和了颜、了慎法师在此重建了千金寺,也叫南阳白马寺。同时,历代文人墨客如王维、李商隐、韩湘子、苏东坡、元好问、黄庭坚等都曾和邓州白马寺有着一段不寻常的因缘。丰富和造就了源渊流长的汉风、涅阳文化。
邓州人杰地灵,为风水宝地。“白马砚”地势起伏,来脉远,发越长,气势雄伟,水流弯曲环绕,头枕伏牛白云山,脚蹬丹汉,犹如“卧佛”;老龙寨象龙头,朱岗王象龙身。正由于此,孕育并吸引了历代仁人志士。
三、佛祖灵光宝殿--灵山胜境
据说,有居士大德在梦中看到白马寺前香气冲天,一轮太阳从“砚上”冉冉升起,并向四面八方射出金色光芒。行至白马砚,在至心专念本师释迦牟尼佛名号时,听到天乐齐鸣,又观到众罗汉、菩萨、佛祖灵光宝殿悉现“砚上”,飞天仙女翩翩起舞;在念心经时,观到有两匹金白马从北方而来,在“砚上”停留,之后又环绕盘旋奔腾而去。古往今来,人们多次看到在白马寺上空出现海市蜃楼和白马的形象,表明了此处为世间依正庄严的善地福地。
四、海市蜃楼--欢乐吉祥地
佛以祥和喜悦传颂于世,佛慈悲为怀,又善于化解世间烦恼。
海市蜃楼,被称乾闼婆城,也称寻香城,乾闼婆是著名音乐天神,也称寻香神。传说他们不吃不喝,只以香气维持生命,身体还能发出香味。时常在佛教兴盛或高僧讲经弘法之处演奏天乐,以令人们醉心听法,而不受外界干扰。
紧那罗,又称歌神,著名音乐神。他和乾闼婆都是帝释天属下,专门协助佛法的传播,起到普洒甘露,普度众生,遇难呈祥的作用,净化人们的灵魂。
因此,乾闼婆和紧罗那因吉祥、快乐,被称之为“飞天”。
五、白马救寨--砚上奇观
白马显圣,也为观世音菩萨普渡众生所示现的境界,意为佛法无边,众生要礼敬佛菩萨,自觉自度,觉人度人。以下几件实事充分显示了此处为人间净土。
民国末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土匪猖獗,邓州白马寺将面临着兵戎的干扰。有一次,一大队土匪在黄昏时把小杨寨村包围,但突然看到寨内人山人海,有七匹白马在寨内往返奔驰、嘶鸣,景象蔚为壮观,吓得这支土匪闻风丧胆,不战而逃。抗日战争时期,在小杨寨也出现了“白马显圣”降伏日本鬼子的神奇事迹。
六、邓州白马寺--传统文化的象征
从古至今,信仰佛教的人,不仅有平民百姓,而且有帝王将相和一些高层人物和高级知识分子。孙中山先生说:“佛教乃救世之仁,佛学是哲学之母,研究佛学可佐科学之偏”。毛泽东同志说:“佛教是中国的传统文化”。鲁迅先生说:“释迦牟尼真是大哲,我们平时对人生有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而他居然大部分早已明白启示了。”事实证明,传统文化是儒、释、道汇合而成,以佛治心,以儒治世,以道治身,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因而邓州白马寺,是研究中国南阳佛教的珍贵资料,是展示邓襄佛文化的窗口,对于弘扬中国佛教,传承白马精神,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