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洲姝媛 红袖美文
——我的文友杨娴娉
文/张中坡
一千九百多年前,当北宋的一代文豪范仲淹在邓州修建花洲书院,并端坐春风堂,仅凭驰骋千里的想象,挥毫写下传唱千古的名篇《岳阳楼记》的时候,他决然不会想到,他所孕育的文脉气韵会在南阳盆地这一偏僻一角经久传承。时光流转到现当代,姚雪垠、二月河、周大新、周熠等若干成名作家已经毋庸再说,单是如今在网络或报刊上异常活跃的那群文学红袖,或结社唱和,或撰文印刊,也足以惹人眼球。擅长散文写作的杨娴娉,就是这群红袖中耀眼的一个。
邓州深厚的文化,在娴娉的身上有着深深的烙印。前些年,当她在搜狐网站开设博客时,就毫不犹豫地为自己起了个与众不同的网名——花洲姝媛,从这里面我们能够看出,她既有对故土文化的依恋,也有渴望创作出美文的理想。爱美的娴娉,爱文学的娴娉,常常流连在清幽文雅的百花洲上,仰望先贤,俯首沉思,继而以她那滔滔不绝的才思流泻成一篇篇花团锦簇般的美文。
爱美大概是女人的天性。一个爱美的女性作家,也许才能把文章写得像花儿一样、像女人本身一样的美。周游山水之间、盘旋树花之中,娴娉总是要留下一些以自然之美为背景,显出女性高贵气质和诗意氛围的留影。今年春天,娴娉从我家乡的望花湖边轻轻走过,湖畔东边那片开满不知名的小黄花的高丘上,留下了她席地而坐,年轻、清新而又文气的倩影。
娴娉爱美,但她更爱文学,而一个爱文学的女人,会为她的美注入更深层次的内涵,这就应了那句“腹有诗书气自华”。像李清照、张爱玲这些古代和现代的女子,她们的美又有哪个仅是因了她们姣好的外在容颜呢?打开娴娉的搜狐博客,我们能够看到那一篇篇饱含着她的智慧和汗水所留下的美文,也能够看到每篇博文之后都会留下众多网友充满热情与赞誉的留言。因了她博客文字的美文风格,2006年她还被搜狐博客评为“闻博识女人”。我想,这些在虚拟世界通过文字交流的网友们,他们对博文好与坏的评价,博主容貌应在其次,其博文当为根本。
网络上流行的文字,往往以语言的轻灵、迷漫、诗意取胜。娴娉早期的散文也许受了网络文字的影响,也难免具有这样的特点,如《秋思落谁家》、《明月来相伴》、《残缺的美》等。这些文章中,她那古典与现代相结合的诗意语言,空灵又凄美,往往让人读之产生如梦如幻的感觉。但与惯常的网络散文不同的是,娴娉的这些文字往往会在诗意的叙述之中略带追索人生和时光的感慨。随着写作的不断深入,娴娉已经不满足于这种近似于文字游戏的表述方式,而是借助于文字来表达个人或他人的人生经历、经验与感悟,这使她的散文提升了一个层次。这便有了她的另一批散文,如《芳龄凄凄》、《梦露的绝世悲情》、《凝望陈晓旭》、《王洛宾金银滩遗梦》等。在这些依然语言优美的文字中,娴娉注重了对人情、人性与命运的挖掘与呈现,她的散文由此开始突显出厚重的质感。在她近期的散文创作中,我注意到,她把写作视角又转向了对精神生活的参悟,《渗透纸背的忧乐情》、《苏坟寺听雨》、《纸上图腾》等一批散文的出现,标志着她的散文创作渐趋于成熟。她的这些散文,渐渐脱离了小女子散文恨情愁绪的局囿,美丽与坚实的文字中,渗透出的是她对人生大境界与文化人格的解读与皈依。对于娴娉来说,这种写作观念不由自主的转变与探索,在我看来,将会使她的散文作品具有更长久的生命力。
一个爱美的女人没有错,她的生活会因此更多地沾染上浪漫与温情的色彩。一个追求美文写作的作家也没有错,特别是作为一个爱美的女性作家。但我在细察了娴娉止目前的散文创作流程之后,我不能茍同为她的散文绝对地贴上时尚美文的标签。如果说她的早期散文尚能如此论说的话,而她后来的那些散文就更多了一份精神指向——这些散文,虽然依然披着一袭华美的语言外衣,但其质地已显得坚实而又纯正——美丽的贝壳之内,潜藏着晶莹剔透的珍珠,不是更好吗?
作者简介:张中坡,男,汉族,1974年2月出生于方城,1995年6月毕业于南阳师专(今南阳师院)中文系。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业余从事文学创作15,一方面倾力散文创作,一方面密切关注研究南阳作家作品。迄今为止已创作各类文学作品60万字,出版有作品集《千年大雪》和散文集《内心的动荡与回响》作品多次获省级以上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