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谱中的派号与行号
发布时间:2015-09-16 14:41:00 人气: 来源:未知
浅谈家谱中的派号与行号
邓必哲
一、派号
古人云:“派为谱之纲也,辑谱定派,则大纲既举,万目斯张”。定派,不仅仅是为了便于述族谱,更重要的是从字派的内容上反映出宗族对子孙所寄予的厚望。
派号,亦称行辈,字辈等,是指同一家族同辈者名字中用同一字,有第二字相同的,也有第三字相同的。派号的最初形成是为了分尊卑、别长幼,这里的尊卑不是政治上的尊卑之意,而是指宗族内部辈份的高低,一套成熟的派号其内容大多由带有一定意义的,反映族人意愿的字组成,一般是四、五或七的倍数,连接起来朗朗上口,俨然成为一首押韵工整的诗。
派号的形成,有一漫长的过程。先秦人的名字,兄弟之间杂乱无章,看不出他们的关系,《左传·文公十一年》记载狄人代鲁时顺便提到长狄侨如的三个弟弟焚如、荣如和简如,兄弟四人名字都缀一个“如”字,在当时实属罕见,因那时单名较多。汉末,王莽又大力推行单名,兄弟间的名字也无统一偏旁之习俗,后在数百年里单名盛行,此时不可能有派号。期间偶有单名偏旁相同的,顾炎武在《日知录》说:“单名以偏旁为排行,始见于刘琦、刘琮”。司马懿兄弟八人字中都带“达”字,也应是一种行辈关系的体现。唐代家谱资料留传下来的很少,现在我们能见到的包括别姓族人最初的家谱世系,在这以前都很简单,祖先的名字中间能附上兄弟之名就已很不错了,所以,那时的派号还看不出来,只有众多的直系、旁系兄弟们的名字均列出来,才能看出点派号的子丑寅卯来。
唐末,邓禹第二十五代孙,邓遐系下邓璠,字玉成,邓玙,字玉昭,邓珮,字玉汝三胞兄弟;第二十六代孙邓继先、邓继宗、邓继芳、邓继秀、邓继祖、邓继美、邓继善七堂兄弟;第二十八代孙邓昌文、邓昌朝、邓昌礼、邓昌敬、邓昌和、邓昌仪、邓昌言、邓昌期等同一曾祖父的兄弟,第二十七代孙邓汉、邓洲、邓淮、邓海、邓江、邓湘、邓渭等七堂兄弟,他们的名字中间有一字相同,或单名偏旁相同的情况,这还只是派号的雏形。
后来,一家之中的派号意识,发展到后世,就变成了一个宗族的全体意识,凡是同一祖先的宗族,便共同制定出若干个好的字儿,排定顺序,依次使用。这样,同族同辈的人都有一个“共名”(派号区别名),只要看派号区别名,便可知他是哪一代。
宋初,赵匡胤为了解决赵氏族人“因无统序,昭穆难分,纵然相遇,亦若途人”的困难,以达到“朕族无亲疏,世世为缌麻”的目的,遂规定了一些如:“德、惟、从、世、令、子、伯、师、希、与、孟、由、宜、学”等派号,并加以在全国推广。
邓汉系下,从曾孙即邓禹第三十代孙开始,有了统一的十字派号,即“汉、景、尚、公、汝、仲、维、文、亨、舜”,“舜”字派后,由于后裔众多,各支遂另定派号,如南昌大洲邓氏从邓禹第四十代起有了“天、德、廷、均、文、子、单名山旁(头)、显、守、时、良、惟”共十二代的派号或单名偏旁同,这是派号的进一步发展期。
到了明清时期,派号日臻成熟,呈现出以下一些特点:
1、江湖各派、宗教各派,也学用家族派号的形式来定人名。如《西游记》中的菩提祖师门下,就有了十二字的派号:“广大智慧,真如性海,颖悟圆觉”,孙悟空、猪悟能、沙悟净就是“悟”字派。
2、取名时,除第二(或第三)字为派号外,第三(或第二)字的偏旁也有了严格的规定。明太祖朱元璋的后裔从第三代起,名字的第三字用五行偏旁排名,其派号及相应的名字中的第三个字的偏旁为:“高(火旁)、瞻(土旁)、祁(钅旁)、见(氵旁)、祐(木旁)”,以下各代循环使用。《红楼梦》中的贾氏家族也严格按偏旁来定各代人名,如其第一代人贾演、贾源为“氵”旁,第三代为贾敬、贾政等为“攵”旁,第四代贾珍、贾琏等为“王”旁,第五代贾蓉、贾萍等为“艹”头等。南昌大洲邓氏东四房从邓禹第五十三代“瞻”字派起,谱名第三(或第二)字规定了十二代的偏旁,即瞻(王旁)、万(亻旁)、里(讠旁)、国(钅旁或金底)、咸(氵旁)、沐(艹头)、九(土旁)、重(⺮头)、纶(纟旁或系底)、必(口旁)、觐(日旁或曰头)、宸(心底或忄旁),从偏旁可以确认某人是该支邓氏哪房的人。
3、孔、孟、曾、颜四大家族共用一套派号,孔子第五十四、五十五代后裔分别定为“思、克”两派号,以后历代统治者为其定旁号,从孔子第五十六代起,其派号为:”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建道安敦定,懋修肇益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句尾大都押ang韵。
4、全国各地各族均定了派号,如湖南韶山毛氏的派号为:“立显荣朝仕,文芳运际祥;祖恩贻泽远,世代永承昌。孝友传家本,忠良振国光;起元敦圣学,风雅列明章”。句尾押ang韵,毛泽东为“泽”字派。浙江奉化蒋氏的派号为:“祁斯肇周国,孝友得成章。秀时起贤达,奕世庆吉昌”。句尾也押ang韵,蒋介石为“周”字派。四川广安邓氏派号为:“以仁存心,克绍先型;培成国用,燕尔昌荣”。邓小平为“先”字派。
5、此时的派号成了一首首诗,甚至是标准的押韵诗,如上文的孔氏、毛氏、蒋氏、邓氏等均是如此。
6、南昌及周边的邓氏也陆续制定了自己本支的派号。
邓昌期系下,从邓禹第四十四代起,统一定的派号为:“若曰仲维汝,明时道必亨;一朝文运振,万世德诒宏。显祚光宗祖,起家毓俊庆;绍承昭大业,华国永芳声”。
邓昌文系下的郡塘、大洲、胡坊、山口、和义及遄公系下三川、水阁、潘源等支,于清初从邓禹第五十二代起统一制定的派号为:“翘瞻万里国,咸沐九重纶;必觐宸居壮,方知元首尊。原清昭基秀,伟耀定星衡;愿作贞松古,永垂奕世春”。此派号在数百年的传抄中,有个别字句有出入,但总体上相同,即使有不同之处,意思也相同。
5、明清时期,联谱开始盛行,此风一直延续至今。由于联谱的出现,随之而来的就出现了各地区派号的重新制定,并希望统一,常言道:“罗无二派”就是这个道理。当然,要各支族人把自己祖先定的派号换成新的派号,确实感情上难以接受,但不妨一试。
据说民国十五年,有一邓氏联谱会议,会上有邓氏宗亲制定了一套百字派号,此派号为:"动静分翕辟,类族始于寅;亚当标异说,盘古属遗言。溯厥轩尧初,斡劲支柯萦;舜曰咨尔契,庞命鹰眷求。荫袭封叔曼,逮祁刚造端;聘鲁见交邻,强种潢胄频。懿哉我司徒,指挥拯陆沉;垣次冠五辰,加秩享疆邑。执艺淳且备,来弟普遵循;簪缨缵旧服,介祜万斯年”,此派号内容较晦涩,有许多生避字,不适宜当人名用字,但仔细琢磨一下,写得似乎是邓氏从盘古开天辟地到邓禹时的历史。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在各地续修家谱的基础上再次出现了全国性的联谱活动,各省邓氏也积极倡首联谱,据说当时的联谱会议确定了四个统一,即统一家史(谱名)、统一派号、统一世系、统一南阳堂(堂号)。推荐统一使用的派号为:“正直廷立,道顺时昌;咸怀忠孝,自成善良。人才纪盛,德业传芳;功昭东汉,声振南阳。三登衍庆,两秀垂光;勋华代著,门第日彰。云仍继起,品诣宜藏;希贤作圣,济世扶乡。学娴韬略,泽被黎苍;经文纬武,治国安邦。绍先启后,凤翥鸾翔;辉煌奕叶,福荫弥长”。此派号共计九十六字,押标准的ang韵。从派号的内容来看,这是歌颂邓禹和邓小平的。我个人认为,这两首派号,犹如两首史诗,是邓曼、邓禹、邓小平等邓氏人物为历史所作贡献的高度概括。
二、行号
行号几乎与派号同时兴起,甚至可能早于派号。行号是指同辈兄弟之间按长幼秩序排列的序号。如行一、行五等。
在古代,曾有按同一祖父以下的曾孙辈兄弟在一起排行的,也有以胞兄或一房兄弟来排行的。
后来,人们在“行”与数字之间增加了一字,丰富了行号的内容,这增加的一字是以十兄弟一转行来排的。加入了中间一字之后,排在第三的数字绝对不会超过十,即不会出现“行国十一”这种情况。
南昌大洲邓氏西房”里“字派的行号字为:“鹤、于、声、闻、潜、在、渚、乐、胜、寻、芳、水、滨、光”,即此辈中年龄最大的为“行鹤一”至“行鹤十”。然后排第十一位的则为“行于一”至“行于十”,以下以此类推。
与派号一样,行号发展到后来也成了一首首押韵工整的诗。
南昌胡坊邓氏邓禹第五十六代孙有一首行号诗,诗为:“美政为兄弟,时人数俊贤;琼枝双玉树,吏道二梅仙。自理尧唐俗,唯将礼让传;采兰花萼聚,就序雁行联。黄绶俄三载,青云未九迁;庙堂为宰制,几日试龙泉”。这首行号诗可以满足该支邓氏邓禹第五十六代孙六百人行号的要求。该支五十七世还有一首行号诗,诗为:“广学开书院,崇儒引席珍;集贤招衮职,论治命台臣。礼乐沿今古,文章革旧新;献酬尊俎列,宾主位班陈。节变云初夏,时移气尚春;所希光史册,千载仰兹辰”。
邓禹第二十八代孙邓昌期系下,统一制定了一首行号诗,诗为:“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仁为元善长,嘉会礼合从;义和利物济,事于贞固存”。
现在许多新修的家谱已经省略了行号,只有一字号,即平时称呼的名字。
邓必哲
一、派号
古人云:“派为谱之纲也,辑谱定派,则大纲既举,万目斯张”。定派,不仅仅是为了便于述族谱,更重要的是从字派的内容上反映出宗族对子孙所寄予的厚望。
派号,亦称行辈,字辈等,是指同一家族同辈者名字中用同一字,有第二字相同的,也有第三字相同的。派号的最初形成是为了分尊卑、别长幼,这里的尊卑不是政治上的尊卑之意,而是指宗族内部辈份的高低,一套成熟的派号其内容大多由带有一定意义的,反映族人意愿的字组成,一般是四、五或七的倍数,连接起来朗朗上口,俨然成为一首押韵工整的诗。
派号的形成,有一漫长的过程。先秦人的名字,兄弟之间杂乱无章,看不出他们的关系,《左传·文公十一年》记载狄人代鲁时顺便提到长狄侨如的三个弟弟焚如、荣如和简如,兄弟四人名字都缀一个“如”字,在当时实属罕见,因那时单名较多。汉末,王莽又大力推行单名,兄弟间的名字也无统一偏旁之习俗,后在数百年里单名盛行,此时不可能有派号。期间偶有单名偏旁相同的,顾炎武在《日知录》说:“单名以偏旁为排行,始见于刘琦、刘琮”。司马懿兄弟八人字中都带“达”字,也应是一种行辈关系的体现。唐代家谱资料留传下来的很少,现在我们能见到的包括别姓族人最初的家谱世系,在这以前都很简单,祖先的名字中间能附上兄弟之名就已很不错了,所以,那时的派号还看不出来,只有众多的直系、旁系兄弟们的名字均列出来,才能看出点派号的子丑寅卯来。
唐末,邓禹第二十五代孙,邓遐系下邓璠,字玉成,邓玙,字玉昭,邓珮,字玉汝三胞兄弟;第二十六代孙邓继先、邓继宗、邓继芳、邓继秀、邓继祖、邓继美、邓继善七堂兄弟;第二十八代孙邓昌文、邓昌朝、邓昌礼、邓昌敬、邓昌和、邓昌仪、邓昌言、邓昌期等同一曾祖父的兄弟,第二十七代孙邓汉、邓洲、邓淮、邓海、邓江、邓湘、邓渭等七堂兄弟,他们的名字中间有一字相同,或单名偏旁相同的情况,这还只是派号的雏形。
后来,一家之中的派号意识,发展到后世,就变成了一个宗族的全体意识,凡是同一祖先的宗族,便共同制定出若干个好的字儿,排定顺序,依次使用。这样,同族同辈的人都有一个“共名”(派号区别名),只要看派号区别名,便可知他是哪一代。
宋初,赵匡胤为了解决赵氏族人“因无统序,昭穆难分,纵然相遇,亦若途人”的困难,以达到“朕族无亲疏,世世为缌麻”的目的,遂规定了一些如:“德、惟、从、世、令、子、伯、师、希、与、孟、由、宜、学”等派号,并加以在全国推广。
邓汉系下,从曾孙即邓禹第三十代孙开始,有了统一的十字派号,即“汉、景、尚、公、汝、仲、维、文、亨、舜”,“舜”字派后,由于后裔众多,各支遂另定派号,如南昌大洲邓氏从邓禹第四十代起有了“天、德、廷、均、文、子、单名山旁(头)、显、守、时、良、惟”共十二代的派号或单名偏旁同,这是派号的进一步发展期。
到了明清时期,派号日臻成熟,呈现出以下一些特点:
1、江湖各派、宗教各派,也学用家族派号的形式来定人名。如《西游记》中的菩提祖师门下,就有了十二字的派号:“广大智慧,真如性海,颖悟圆觉”,孙悟空、猪悟能、沙悟净就是“悟”字派。
2、取名时,除第二(或第三)字为派号外,第三(或第二)字的偏旁也有了严格的规定。明太祖朱元璋的后裔从第三代起,名字的第三字用五行偏旁排名,其派号及相应的名字中的第三个字的偏旁为:“高(火旁)、瞻(土旁)、祁(钅旁)、见(氵旁)、祐(木旁)”,以下各代循环使用。《红楼梦》中的贾氏家族也严格按偏旁来定各代人名,如其第一代人贾演、贾源为“氵”旁,第三代为贾敬、贾政等为“攵”旁,第四代贾珍、贾琏等为“王”旁,第五代贾蓉、贾萍等为“艹”头等。南昌大洲邓氏东四房从邓禹第五十三代“瞻”字派起,谱名第三(或第二)字规定了十二代的偏旁,即瞻(王旁)、万(亻旁)、里(讠旁)、国(钅旁或金底)、咸(氵旁)、沐(艹头)、九(土旁)、重(⺮头)、纶(纟旁或系底)、必(口旁)、觐(日旁或曰头)、宸(心底或忄旁),从偏旁可以确认某人是该支邓氏哪房的人。
3、孔、孟、曾、颜四大家族共用一套派号,孔子第五十四、五十五代后裔分别定为“思、克”两派号,以后历代统治者为其定旁号,从孔子第五十六代起,其派号为:”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建道安敦定,懋修肇益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句尾大都押ang韵。
4、全国各地各族均定了派号,如湖南韶山毛氏的派号为:“立显荣朝仕,文芳运际祥;祖恩贻泽远,世代永承昌。孝友传家本,忠良振国光;起元敦圣学,风雅列明章”。句尾押ang韵,毛泽东为“泽”字派。浙江奉化蒋氏的派号为:“祁斯肇周国,孝友得成章。秀时起贤达,奕世庆吉昌”。句尾也押ang韵,蒋介石为“周”字派。四川广安邓氏派号为:“以仁存心,克绍先型;培成国用,燕尔昌荣”。邓小平为“先”字派。
5、此时的派号成了一首首诗,甚至是标准的押韵诗,如上文的孔氏、毛氏、蒋氏、邓氏等均是如此。
6、南昌及周边的邓氏也陆续制定了自己本支的派号。
邓昌期系下,从邓禹第四十四代起,统一定的派号为:“若曰仲维汝,明时道必亨;一朝文运振,万世德诒宏。显祚光宗祖,起家毓俊庆;绍承昭大业,华国永芳声”。
邓昌文系下的郡塘、大洲、胡坊、山口、和义及遄公系下三川、水阁、潘源等支,于清初从邓禹第五十二代起统一制定的派号为:“翘瞻万里国,咸沐九重纶;必觐宸居壮,方知元首尊。原清昭基秀,伟耀定星衡;愿作贞松古,永垂奕世春”。此派号在数百年的传抄中,有个别字句有出入,但总体上相同,即使有不同之处,意思也相同。
5、明清时期,联谱开始盛行,此风一直延续至今。由于联谱的出现,随之而来的就出现了各地区派号的重新制定,并希望统一,常言道:“罗无二派”就是这个道理。当然,要各支族人把自己祖先定的派号换成新的派号,确实感情上难以接受,但不妨一试。
据说民国十五年,有一邓氏联谱会议,会上有邓氏宗亲制定了一套百字派号,此派号为:"动静分翕辟,类族始于寅;亚当标异说,盘古属遗言。溯厥轩尧初,斡劲支柯萦;舜曰咨尔契,庞命鹰眷求。荫袭封叔曼,逮祁刚造端;聘鲁见交邻,强种潢胄频。懿哉我司徒,指挥拯陆沉;垣次冠五辰,加秩享疆邑。执艺淳且备,来弟普遵循;簪缨缵旧服,介祜万斯年”,此派号内容较晦涩,有许多生避字,不适宜当人名用字,但仔细琢磨一下,写得似乎是邓氏从盘古开天辟地到邓禹时的历史。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在各地续修家谱的基础上再次出现了全国性的联谱活动,各省邓氏也积极倡首联谱,据说当时的联谱会议确定了四个统一,即统一家史(谱名)、统一派号、统一世系、统一南阳堂(堂号)。推荐统一使用的派号为:“正直廷立,道顺时昌;咸怀忠孝,自成善良。人才纪盛,德业传芳;功昭东汉,声振南阳。三登衍庆,两秀垂光;勋华代著,门第日彰。云仍继起,品诣宜藏;希贤作圣,济世扶乡。学娴韬略,泽被黎苍;经文纬武,治国安邦。绍先启后,凤翥鸾翔;辉煌奕叶,福荫弥长”。此派号共计九十六字,押标准的ang韵。从派号的内容来看,这是歌颂邓禹和邓小平的。我个人认为,这两首派号,犹如两首史诗,是邓曼、邓禹、邓小平等邓氏人物为历史所作贡献的高度概括。
二、行号
行号几乎与派号同时兴起,甚至可能早于派号。行号是指同辈兄弟之间按长幼秩序排列的序号。如行一、行五等。
在古代,曾有按同一祖父以下的曾孙辈兄弟在一起排行的,也有以胞兄或一房兄弟来排行的。
后来,人们在“行”与数字之间增加了一字,丰富了行号的内容,这增加的一字是以十兄弟一转行来排的。加入了中间一字之后,排在第三的数字绝对不会超过十,即不会出现“行国十一”这种情况。
南昌大洲邓氏西房”里“字派的行号字为:“鹤、于、声、闻、潜、在、渚、乐、胜、寻、芳、水、滨、光”,即此辈中年龄最大的为“行鹤一”至“行鹤十”。然后排第十一位的则为“行于一”至“行于十”,以下以此类推。
与派号一样,行号发展到后来也成了一首首押韵工整的诗。
南昌胡坊邓氏邓禹第五十六代孙有一首行号诗,诗为:“美政为兄弟,时人数俊贤;琼枝双玉树,吏道二梅仙。自理尧唐俗,唯将礼让传;采兰花萼聚,就序雁行联。黄绶俄三载,青云未九迁;庙堂为宰制,几日试龙泉”。这首行号诗可以满足该支邓氏邓禹第五十六代孙六百人行号的要求。该支五十七世还有一首行号诗,诗为:“广学开书院,崇儒引席珍;集贤招衮职,论治命台臣。礼乐沿今古,文章革旧新;献酬尊俎列,宾主位班陈。节变云初夏,时移气尚春;所希光史册,千载仰兹辰”。
邓禹第二十八代孙邓昌期系下,统一制定了一首行号诗,诗为:“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仁为元善长,嘉会礼合从;义和利物济,事于贞固存”。
现在许多新修的家谱已经省略了行号,只有一字号,即平时称呼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