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河堂古虹总谱序
发布时间:2013-07-23 14:33:00 人气: 来源:未知
宁河堂古虹总谱序
● 邓金林
昔司马迁因周谱而系以世表,岁月爵里,显晦亲疏,概可覩也。然而,非贵弗显,非贤弗传,非正派弗敢窜入,盖慎之也。夏邱邓氏,自汉高密侯而下,带有显人,抱隐德而不仕者,亦比比有之。以世族久远,家乘无存而载之史传者,猶班班可溯稽也。至我明宁河王,翼赞太祖,汎扫群氛,荡平区宇,后先耀映,崇功伟绩,位居六王之一。世袭定远侯爵,以贵以贤,两者备矣。而族属繁衍,可无谱以纪乎?
定远侯熙宇公出其宗谱,命王九世孙世本立堂公总其成。于是搜覈无遗,昭穆有序。以大宗为纲,小宗为目。书贤书贵,显增氏族之辉;示劝是惩,隐托春秋之笔。井井丽丽,灿若列星。皆所以扬祖烈,裕后昆之至意也。
猗欤盛哉!是诚美而可传者矣!余与立堂公游最稔,而久出此编,索余序其首。余嘉其能,覈实无溢美,真承先启后,善继善述者也。故为之真书其辞。
时崇祯五年岁次壬申仲春望日
赐进士出身 吏部稽勋郎中 大梁 张元佐拜撰
三次续修序
九世孙 世本
夏邱邓氏,为汉高密侯裔。迨宋元来,谱牒散佚。自我始祖仗剑从龙,雄功伟绩,彪炳天壤,封卫国公,赠宁河王,谥武顺,子孙世袭定远侯,赐第金陵。五世祖讳昭爕者,承静庵爵主命,清查虹县钦赐田地,兼奉祀祖茔,遂为南北二枝业。传十一世,族属繁衍,多觌面不识名讳相犯者,视宗人若途人然。噫!岂其情之不相关耶?无谱故也。
戊午入南都谒爵主熙宇公,言及谱牒事,公喟然叹曰:“谱,家史也。昔宗梁府君修未底成,予既为大宗元子,宜董其事。但局于守土,不能详核,君其图之,以表扬先世,垂诸后昆。”当即勉副严命,细核南北,穷源溯流,支分派别,豫章、武昌之族,稍存其概矣。续补焉,纂辑成帙,俾展阅之下,某昭某穆,若子若孙,一览洞然,族属可考,名讳俱彰,情意不联而合矣。
窃思吾族,沐朝廷之恩,祖宗之泽,垂二百七十余年,至优渥矣。惟思吾族,存本源之思,体继述之志,勉力好修,光启前后,人以谱重,谱以人传,其有补于邓氏也,岂浅鲜哉?
时崇祯七年岁次甲戌 孟春望吉 九世孙 世本 顿首谨书
四次续修序
十一世孙 文座
国有史,家有乘,所以传信也。我邓氏一族,世居于虹。宋元之间,屡遭兵火,宗谱荡然无存。自宁河王佐明定鼎,为一姓发迹之始。史氏既书其功矣,而复有世家勋谱,以补史之所未祥。
谱之作也,四世祖宗梁公承父所集先世本末而成之者也。一时亲王大臣引者、赞者、序者、跋者,迭相唱和而歌咏之者,不知凡几?以代远年湮,残缺失次。八世祖崇文公、九世祖立堂公,迭次追述旧章,考核大江南北,分支别派,继续而纂修之。至今我邓氏子孙守为成书,但俱未经枣梨,颠倒错讹所在多有。披览之下,辄抚卷叹曰:“四百年之家乘,始以传信而终以传疑,可乎?”
爰稽明代史记,忝以群书详加校讎,缮写成帙,再查核近代族属,增入世图,穷流溯源,爽然心目。族侄勉斋见而喜曰:“吾叔乃宗梁、崇文、立堂三祖之功臣也。”曷梓而传之,乃谋于族众输资助工,众亦欣然乐从。
后之观是谱者,庶几仰祖宗创业维艰,凛子孙守成不易,共延世德,勿坠家声,则邓氏之族幸甚。
时 乾隆三十四年 岁次已丑 秋九月 十一世孙 文座 谨识
五次续修序
十六世孙 贤赐
是谱之修也,始于嘉庆丙子岁,一经叔祖首倡是谋,不辞劳瘁,当约式昭叔祖于虹、五二境,自十一世以下,逐户查录而纂续勘订,则式昭叔祖之功焉。惟江宁一支未经察访,兼之岁歉,合族乐输未齐,是以未遽付梓。
戊寅秋,江宁乡试。奉两叔祖命,登山祭扫,因携谱就彼稽查。奈户口凋零,诗书久废,并祈主亦有泯没不齐,竟莫能骤然追明。试毕旋里,复两叔祖命,因共怅然者久之。
戊子上丁会董祠堂事,妙宜叔祖办理春祀,就与共商,将动祠堂公项发刻,妙宜叔祖亦慨然乐从。因即筹款,延工期于秋末,在龙宿里祠堂中举事。彼江宁一支,将置不复问矣。嗣以赴省,道经芜湖,得晤贤良、贤熙两族兄。良、熙者,即江宁文堪公之嫡孙也。考其宗册,则与余之谱若合符契,并有为旧谱所未备者。盖因前此两次纂修,而此处未经前访,是以溯其源则同,而考其流则稍异也。携归,急报三叔祖。于废者修之,阙者补之,虽江宁数家略而未详,然借此亦可即源寻流,异日族属繁昌,纂修再举,又何患南北之不合辙乎?因承三叔祖命,谨跋数言以志。
年月云 龙飞 道光八年 岁在戊子 冬月 十六世孙 贤赐谨跋。
六次续修序
安徽学院 沈维鐈
邓氏族谱,为前宁河武顺王作也。由王上推之,至于王之父,王之祖,王之曾祖,不远及者,信以传信,弗敢诬也。由王下推之,断一代为一图,首载袭封,重大宗也。以长次为序,子子孙孙,引无极也。迁徙者阙之,益其慎也。而吾谓其尤善者,谓狄青不拜梁公像,郭崇韬拜汾阳墓,深戒后人,不得妄有攀援,以为先人辱。于虖,可不为高识与!
尝考谱系之作,实仿史记世家,司马氏首创斯例。必举非常之丰功伟烈,足垂誉于无穷者,以叙次而论列,非徒为铭美鼎钟,增光庙社也。
盖天于更姓改物之际,常欲旋乾转坤,拨乱世反之正,而乃眷顾徘徊。上引星辰,下降崧岳,特生是人焉。以应之至于绩著一时,声施后世,书之传记,纪在史牒,犹可令千载下发忠孝之心,而壮义勇之气者。今观宁河武烈纪,想见其为人,凡生血气,心知之伦,莫不蹶然而兴矣,而况为其子孙者乎?故为人子孙,而必不忘祖宗之贵显。为人子孙,而必不忘祖宗之所以贵显者,迪前光而绳祖武,斯为能贤耳。
抑余又考,邓氏受姓之原实自商始,宋郑樵《通志族略》曰:邓为商之侯国,诸侯以国为氏,至春秋时,有邓侯吾离朝鲁传曰:诸侯胙土命氏,因生赐姓,此其所本也。然则邓氏之世为诸侯,不独起于汉之高密也。沿而溯之,亦可补斯谱之所未备也。斯谱辑自前明,至我朝乾隆己丑,始付枣梨,嘉庆丙子,又行增补。盖族姓既大,生齿日众,承其后者,不敢轻忽从事。十六世孙拔贡生贤育,余所取士也,谒余丐序,爰举其有合于谱法而久远可循者应之。
道光二十有三年癸卯十一月
工部左侍郎、提督、安徽学政槜李 沈维鐈 谨撰
六次续修序
十六世孙 贤荩
六朝至唐,犹重谱牒;五代干戈后,朝无世臣,家鲜完谱;金元以降,更不堪问矣!
我邓氏谱牒,自宁河王佐明定鼎,既以王为始祖,按期补辑,未敢稍踈。惟道光戊子续修后,近六十年无复踵其事者。先伯父暨先君子常语荩曰:“家之有乘,犹国之有史,非惟传信,所以笃宗盟、敦族谊也。数十年来,宗枝蕃衍,阙而不录,窃恐事经久远,无自分明,同宗视为行路,良可慨也。壮岁砚食他方,晚年复遭兵燹,增修之志,将赍没矣。汝等当勉为之。”维时心为志,弗敢忘。
同治庚午,科领乡荐,私心窃计,以为再获寸进,此事当独任之。无如四赴礼闱,难邀一第。庚辰挑场,复未入彀 ,始叹功名无分,铩羽南归。
于虖!(注)人生世上,既不能遂显扬之志,敢不勉竭继述之私!是年秋,爰检旧谱,自十四世以下,沿门逐户,悉心查访,三阅月而蒇事。辛巳春,补缀遗漏,始脱稿。此皆搜采五河迤南者。至迤北大、小营一带,则又汝山、有章两族叔分司其事,而总其成。
若我王前明从龙事迹,丰功伟烈铭彝鼎、著汗青与。夫累世封赠之荣,姻联帝室之贵,引、赞、序、跋已备言之,无俟荩之赘一词矣。
他若同宗之散处各直省,代远年湮,已不可改;其近者,如金陵、怀宁、桐城、亳州,亦属鞭长莫及;芜湖一支,虽旧谱悉载,今亦无力远稽,实深怅结耳!后有作者,庶几勉旃。
光绪九年岁次癸未 十六世孙 贤荩谨识
(注):“于虖”及前、后文“於呼”、“于戏”,皆同“呜呼”。
续修序
十七世孙 庆麟
我邓氏自始祖宁河武顺王发迹,迄今五百余年,班次则二十世。而先祖之功勋所以久而不泯,先代之昭穆所以秩而不紊者,则赖有谱系之书存也。
谱系创自四世祖宗梁公,八世祖崇文公;一续九世祖立堂公;再续始著武烈纪,十一世祖星垣公;续修始付剞劂,十六世先考步端公。续修则又添江宁一支,岁在道光戊子,今又五十余年矣。中间频遭兵燹,家乘存者无几。叔祖汝山、有章二公恐其久而难续,爰约族叔念庵公斟酌举办。南家念庵叔独任之,北家则汝山、有章两叔祖分任之。但两叔祖年近八旬,艰于步履,命麟共成其事。麟不敢辞勉,就谱中所载,按支查察,挨次增入,周详审慎,以报两叔祖之命。至谱之成功也,则皆叔祖、族叔三人之力,而麟实未尝少与云。
时光绪八年 岁次壬午月日 十七世孙 庆麟 谨跋
七次续修序
举人 张仲煊
刘勰云:谱者,普也。注序世统,事资周谱,辨姓之礼,始于周。其世系,掌于太史。故《史记》年月表,称旁行斜上体,仿周谱。家自为谱,始于汉。故刘歆七略引杨子云“家牒”,知为甘露二年生其书,至六朝而繁,至唐乃极盛,而支离芜杂者,亦多矣。杨修之姓从木,而误称修家子云;白居易一代通人,而集中叙白氏姓,源至以楚白公胜,秦白乙丙,而颠倒其世次,并奉为远主,识者嗤焉。
邓氏族谱,其始本为宁河武顺王而作。由王上推之至于王父、曾王父而止,用史通断限之法。
盖谱也,而通乎史矣。虽然谱之作也,支离芜杂者,固多其义,例谨严词,旨雅洁者,亦复不少。当其纂辑之初,必其族尚殷繁,又必有二三学人相与参互考,考订其事,乃举及其后世陵夷衰微,不能复振。乃至若祖若宗茔兆荒芜,祠宇倾圯,並其昔年家乘不知保存,有化为寒烟冷灰者矣。
纪氏昀曰:“今世士大夫,家例有谱,然其能一修再修至四五修而不已者,则必名门巨族始有之,盖必祖宗积累者深,而后其子孙富贵蕃衍,可编辑而为。书寒门细族,弗能也。又必其子孙象贤,克承先德,无忘敦本睦族之谊,而后相续成其事,始振中蹶者,亦弗能也。”
邓氏自宁河王佐明定鼎,位居六王之一,功在国家,泽被区宇,其积累者深矣。斯谱之作权舆於王之四世孙宗梁公一修,于王之九世孙立堂公再修,于王之十一世孙星垣公三修,于王之十四世孙妙宜公四修,于王之十五世孙有章公继继绳绳,相引勿替,今王之十七世孙寿臣暨王之十八世孙雅南复倡为此举,其象贤者众矣。因象贤者之众,益徵积累者之深。盖王之遗泽长矣。
今续修之谱已成,将付剞劂。予于雅南为姻亲,雅南强予为序,予不获以不文辞,乃书之如左。若夫推一本之爱,油然而生孝弟之心,苏氏族谱亭记言之矣。今则不复巢说也。
民国八年次已未 前清拣选知县庚子科举人 同邑张仲煊 谨撰
七次续修序
十七世孙 庆裬
古今以文传信者,于国曰“史”,于邑曰“志”,外此则莫如“家乘”(注)。盖先人之命脉存以此,后人之根本植以此,而合族之气谊亦无不联以此也。每见世人以似续之身,问祖宗而不知,遇族人而莫识。又其甚者,世派错讹,伯叔而称兄弟;宗支紊乱,家庭而缔婚姻。他如少陵长疏踰戚,其患更不可殚述。推求其故,孰非坐于家之无“乘”哉? 吁,可慨已!
我邓氏世家勋谱,创自四世宗梁公。当时搢绅先生争先序引,允足为吾族光。八世崇文公一续,九世立堂公再续,始仿眉山苏氏谱法,合一族之老幼存没,逐细查核,除去支派可疑,身习贱役两项外,一一按序编辑,而易其名为“宗谱”。继此叠经修纂,源源本本,要皆所以传信,为之联宗盟、正族谊,而延祖德也。
惟旧谱自六次续修后,迄今近四十年矣。生齿日以盛,考订愈以难。公议捐资为第七次续修,推予领其责。伏思事关重大,原不敢以不才任。然合族既惟予是迫,数过时可,又曷敢以不敏辞。
爰即旧谱悉心校正,其中体例亦略事变通,勉副我族人厚望。凡营业不正者不书,出继外姓者不书,外姓入承者不书,以及世代中有遗失,无自考证者亦一概不书。非刻也,谱系为合族重器,今日孙子,异日祖宗,血食攸关,实有不敢避嫌避怨,而稍假于其间。况乎祖训具存,宁以固执贻若辈之讥,不使滥冒坏先人之法也。后之续修者,庶几慎守此义,亦如国之修史,邑之修志,不得聪明自作,而以直笔传信焉,则合族幸甚。
民国五年岁次丙辰夏历八月中澣之吉 十七世孙 庆裬谨识
(注):“家乘”及上篇“家牒”,都指“家谱”。
七次续修序
十八世孙 泽诗谨识
孔子论列古之仁圣贤人,而独称武周以达孝诚,以其善继善述,使前王之训典绵延于勿替也。矧我始祖武顺王佐明定鼎,功勋德业复庇生民,国史既书其谟烈矣,乡祠既荐以俎豆矣。而后之为子孙者,忍视其典籍散轶,家乘荡然?不惟坠先人之志,陨先人之事,并先人命脉之所维系者,亦一概置之,甚非孝子贤孙所以法祖而敬宗也。
已未春,予南游五邑,过小溪得晤寿臣叔。谈及宗谱,寿叔深恐年久族繁,不易查核,慨然有续修之志,命予分校其事。夫以谱之关乎全族也,及时修理,此愿予已久蓄,特自惭学术肤浅,未敢冒昧。今既承叔命,而犹逊谢不敏,是弃烈祖之德而弗惜,灭先人之后而弗传,罪莫大矣。
爰归而悉心查察,凡六次续修后,迄今三四十年,未登旧谱者,按次纂入。不以贤者而先,不以愚者而后。重大宗而笃一本,庶我烈祖之功德不至遗忘。而凡邓氏之子若孙,皆得溯厥。从来敦水源木本之思,而笃裕后光前之念,则斯谱之修,不独植根本,联气谊,又将以寓观感也。若夫考定文献,变通体例,因革损益,笔削褒贬之权,则自有我寿臣叔老成藻监,正直公明,以权衡于其间,而无竢予之赞一词也。
时民国八年岁次已未季春朔 十八世孙 泽诗 谨识
七次续修序
十八世孙 泽埏
我邓氏谱创自四世祖宗梁公,仿眉山苏氏体例,手抄以传。经十一世祖星垣公之续修,始付剞劂。呜呼,盛已!其后阅三十年或四十年而一续,九叔祖念庵公为六次续修,迄今又三十余年矣。先君一生频年砚食,故于谱事未遑,临终犹以为恨,且以命不肖,不肖谨志之。
丁巳年春,叔父因数过时可,惟恐再为姑待,谱将坠矣,咎谁职乎?爰即旧者校之,新者补之,两易寒暑始就绪。叔父语不肖曰:“汝父顾命尚记之乎?此次续修,我将脱稿矣,力衰目眩,不胜繁冗,如聚资校字等事,汝当任之,为我分劳,即以慰汝父也。”不肖自维文字浅疏,未能仰承先志,负罪已多。幸赖我叔父以六旬残躯,经营两载,成兹巨制。余小子敢以不敏辞以重,获罪于先人乎?谨遵叔父命,竭力服劳,以期速就。至校字一节,尤凛凛不敢忽,盖恐豚鱼传讹也。
嗟乎!我始祖宁河王佐明定鼎,丰功伟烈焜耀乾坤,天子手赐祭誺,以及王公巨卿之序、引、赞、跋,其为我族乘光者,至详且尽。余小子复何言哉?独是修谱,所以联宗盟,作善益,以彰祖训。则凡修名砥行,以绵家声于弗替者,尚有待于后人。
岁在已未,民国八年清和月 十八世孙 泽埏谨识
宁河王三代序
明 南京刑部侍郎 樊莹
世人皆知明德之后,必有达人;而不知达人之先,亦必有明德。余观邓武顺王之丰功伟烈,而知其先人之所垂裕者己深,后人报以馨香,荐以俎豆,既不没先人德,而后人仁孝诚敬之心,亦於是乎见。
弘治三年仲春之吉 樊莹 拜书
宁河王三代序
明代 吏部尚书 罗钦顺
邓氏为夏邱望族,余亦不知昉於何代而第。即宁河武顺王考之,佐我高皇帝扫除邪秽,统一区宇,功高千古,位列六王。则其先人之所留贻者,不已久乎!王之父卫国公,王之祖南阳侯,王之曾祖临淮泊,既作善之有素,自食报於靡涯。为宁河后者,尚共念王之所由始,而笃报本追远之思云。
嘉靖六年秋八月 罗钦顺 拜书
宁河王三代序
明代 尚书 黄道周(幼平)
宁河王三代,处故元泯乱时,独能隐居不仕,而以保卫乡里为责,其操鉴之高远可想也。迄王之身,从龙发迹,为诸勋臣冠,其积德之深厚,又可想也。其裔孙修谱,以王为始祖,而复志王之三代,洵先王立禘之义,非仁孝诚敬之至,不足以语此要,亦王之三代,垂训有素也。
叔奇隶予门下,久屡欲请序,於予而未敢发。今晨微窥其意,颇为嘉奖,勉就以数言以付之。
崇祯十二年秋九月 黄道周拜序
宁河王三代序
清代大学士 祈隽藻
天生王佐天,必先生英伟而为之前,则其宏谟远略,乃能造其极,以奏其功。观前明武顺王佐明祖定鼎,位出六王之上,藉非其先人运量之大善为造就,安有如是之经济,又安有如是之勋烈乎?吾仰宁河王之功,吾尤仰宁河三代之德。
道光二十九年四月 寿阳 祈隽藻 顿首拜撰
题宁河王三代诗 并序
大学士 潘世恩
前明宁河武顺王邓公,佐明定鼎,追封三代,甚盛事也。其裔孙芗甫从予游,一日,出王之三代图考,索予为序。敬成数语,以塞其请而已。
天之高兮地之厚,笃生伟人不数觏。
孝恭慈仁垂泽远,宁河崛起继其后。
先王大祭重根本,启圣祠前列俎豆。
躬桓虽靳世德在,田地悠悠与同寿。
咸丰二年 岁次壬子三月中浣 潘世恩 顿首拜
● 邓金林
昔司马迁因周谱而系以世表,岁月爵里,显晦亲疏,概可覩也。然而,非贵弗显,非贤弗传,非正派弗敢窜入,盖慎之也。夏邱邓氏,自汉高密侯而下,带有显人,抱隐德而不仕者,亦比比有之。以世族久远,家乘无存而载之史传者,猶班班可溯稽也。至我明宁河王,翼赞太祖,汎扫群氛,荡平区宇,后先耀映,崇功伟绩,位居六王之一。世袭定远侯爵,以贵以贤,两者备矣。而族属繁衍,可无谱以纪乎?
定远侯熙宇公出其宗谱,命王九世孙世本立堂公总其成。于是搜覈无遗,昭穆有序。以大宗为纲,小宗为目。书贤书贵,显增氏族之辉;示劝是惩,隐托春秋之笔。井井丽丽,灿若列星。皆所以扬祖烈,裕后昆之至意也。
猗欤盛哉!是诚美而可传者矣!余与立堂公游最稔,而久出此编,索余序其首。余嘉其能,覈实无溢美,真承先启后,善继善述者也。故为之真书其辞。
时崇祯五年岁次壬申仲春望日
赐进士出身 吏部稽勋郎中 大梁 张元佐拜撰
三次续修序
九世孙 世本
夏邱邓氏,为汉高密侯裔。迨宋元来,谱牒散佚。自我始祖仗剑从龙,雄功伟绩,彪炳天壤,封卫国公,赠宁河王,谥武顺,子孙世袭定远侯,赐第金陵。五世祖讳昭爕者,承静庵爵主命,清查虹县钦赐田地,兼奉祀祖茔,遂为南北二枝业。传十一世,族属繁衍,多觌面不识名讳相犯者,视宗人若途人然。噫!岂其情之不相关耶?无谱故也。
戊午入南都谒爵主熙宇公,言及谱牒事,公喟然叹曰:“谱,家史也。昔宗梁府君修未底成,予既为大宗元子,宜董其事。但局于守土,不能详核,君其图之,以表扬先世,垂诸后昆。”当即勉副严命,细核南北,穷源溯流,支分派别,豫章、武昌之族,稍存其概矣。续补焉,纂辑成帙,俾展阅之下,某昭某穆,若子若孙,一览洞然,族属可考,名讳俱彰,情意不联而合矣。
窃思吾族,沐朝廷之恩,祖宗之泽,垂二百七十余年,至优渥矣。惟思吾族,存本源之思,体继述之志,勉力好修,光启前后,人以谱重,谱以人传,其有补于邓氏也,岂浅鲜哉?
时崇祯七年岁次甲戌 孟春望吉 九世孙 世本 顿首谨书
四次续修序
十一世孙 文座
国有史,家有乘,所以传信也。我邓氏一族,世居于虹。宋元之间,屡遭兵火,宗谱荡然无存。自宁河王佐明定鼎,为一姓发迹之始。史氏既书其功矣,而复有世家勋谱,以补史之所未祥。
谱之作也,四世祖宗梁公承父所集先世本末而成之者也。一时亲王大臣引者、赞者、序者、跋者,迭相唱和而歌咏之者,不知凡几?以代远年湮,残缺失次。八世祖崇文公、九世祖立堂公,迭次追述旧章,考核大江南北,分支别派,继续而纂修之。至今我邓氏子孙守为成书,但俱未经枣梨,颠倒错讹所在多有。披览之下,辄抚卷叹曰:“四百年之家乘,始以传信而终以传疑,可乎?”
爰稽明代史记,忝以群书详加校讎,缮写成帙,再查核近代族属,增入世图,穷流溯源,爽然心目。族侄勉斋见而喜曰:“吾叔乃宗梁、崇文、立堂三祖之功臣也。”曷梓而传之,乃谋于族众输资助工,众亦欣然乐从。
后之观是谱者,庶几仰祖宗创业维艰,凛子孙守成不易,共延世德,勿坠家声,则邓氏之族幸甚。
时 乾隆三十四年 岁次已丑 秋九月 十一世孙 文座 谨识
五次续修序
十六世孙 贤赐
是谱之修也,始于嘉庆丙子岁,一经叔祖首倡是谋,不辞劳瘁,当约式昭叔祖于虹、五二境,自十一世以下,逐户查录而纂续勘订,则式昭叔祖之功焉。惟江宁一支未经察访,兼之岁歉,合族乐输未齐,是以未遽付梓。
戊寅秋,江宁乡试。奉两叔祖命,登山祭扫,因携谱就彼稽查。奈户口凋零,诗书久废,并祈主亦有泯没不齐,竟莫能骤然追明。试毕旋里,复两叔祖命,因共怅然者久之。
戊子上丁会董祠堂事,妙宜叔祖办理春祀,就与共商,将动祠堂公项发刻,妙宜叔祖亦慨然乐从。因即筹款,延工期于秋末,在龙宿里祠堂中举事。彼江宁一支,将置不复问矣。嗣以赴省,道经芜湖,得晤贤良、贤熙两族兄。良、熙者,即江宁文堪公之嫡孙也。考其宗册,则与余之谱若合符契,并有为旧谱所未备者。盖因前此两次纂修,而此处未经前访,是以溯其源则同,而考其流则稍异也。携归,急报三叔祖。于废者修之,阙者补之,虽江宁数家略而未详,然借此亦可即源寻流,异日族属繁昌,纂修再举,又何患南北之不合辙乎?因承三叔祖命,谨跋数言以志。
年月云 龙飞 道光八年 岁在戊子 冬月 十六世孙 贤赐谨跋。
六次续修序
安徽学院 沈维鐈
邓氏族谱,为前宁河武顺王作也。由王上推之,至于王之父,王之祖,王之曾祖,不远及者,信以传信,弗敢诬也。由王下推之,断一代为一图,首载袭封,重大宗也。以长次为序,子子孙孙,引无极也。迁徙者阙之,益其慎也。而吾谓其尤善者,谓狄青不拜梁公像,郭崇韬拜汾阳墓,深戒后人,不得妄有攀援,以为先人辱。于虖,可不为高识与!
尝考谱系之作,实仿史记世家,司马氏首创斯例。必举非常之丰功伟烈,足垂誉于无穷者,以叙次而论列,非徒为铭美鼎钟,增光庙社也。
盖天于更姓改物之际,常欲旋乾转坤,拨乱世反之正,而乃眷顾徘徊。上引星辰,下降崧岳,特生是人焉。以应之至于绩著一时,声施后世,书之传记,纪在史牒,犹可令千载下发忠孝之心,而壮义勇之气者。今观宁河武烈纪,想见其为人,凡生血气,心知之伦,莫不蹶然而兴矣,而况为其子孙者乎?故为人子孙,而必不忘祖宗之贵显。为人子孙,而必不忘祖宗之所以贵显者,迪前光而绳祖武,斯为能贤耳。
抑余又考,邓氏受姓之原实自商始,宋郑樵《通志族略》曰:邓为商之侯国,诸侯以国为氏,至春秋时,有邓侯吾离朝鲁传曰:诸侯胙土命氏,因生赐姓,此其所本也。然则邓氏之世为诸侯,不独起于汉之高密也。沿而溯之,亦可补斯谱之所未备也。斯谱辑自前明,至我朝乾隆己丑,始付枣梨,嘉庆丙子,又行增补。盖族姓既大,生齿日众,承其后者,不敢轻忽从事。十六世孙拔贡生贤育,余所取士也,谒余丐序,爰举其有合于谱法而久远可循者应之。
道光二十有三年癸卯十一月
工部左侍郎、提督、安徽学政槜李 沈维鐈 谨撰
六次续修序
十六世孙 贤荩
六朝至唐,犹重谱牒;五代干戈后,朝无世臣,家鲜完谱;金元以降,更不堪问矣!
我邓氏谱牒,自宁河王佐明定鼎,既以王为始祖,按期补辑,未敢稍踈。惟道光戊子续修后,近六十年无复踵其事者。先伯父暨先君子常语荩曰:“家之有乘,犹国之有史,非惟传信,所以笃宗盟、敦族谊也。数十年来,宗枝蕃衍,阙而不录,窃恐事经久远,无自分明,同宗视为行路,良可慨也。壮岁砚食他方,晚年复遭兵燹,增修之志,将赍没矣。汝等当勉为之。”维时心为志,弗敢忘。
同治庚午,科领乡荐,私心窃计,以为再获寸进,此事当独任之。无如四赴礼闱,难邀一第。庚辰挑场,复未入彀 ,始叹功名无分,铩羽南归。
于虖!(注)人生世上,既不能遂显扬之志,敢不勉竭继述之私!是年秋,爰检旧谱,自十四世以下,沿门逐户,悉心查访,三阅月而蒇事。辛巳春,补缀遗漏,始脱稿。此皆搜采五河迤南者。至迤北大、小营一带,则又汝山、有章两族叔分司其事,而总其成。
若我王前明从龙事迹,丰功伟烈铭彝鼎、著汗青与。夫累世封赠之荣,姻联帝室之贵,引、赞、序、跋已备言之,无俟荩之赘一词矣。
他若同宗之散处各直省,代远年湮,已不可改;其近者,如金陵、怀宁、桐城、亳州,亦属鞭长莫及;芜湖一支,虽旧谱悉载,今亦无力远稽,实深怅结耳!后有作者,庶几勉旃。
光绪九年岁次癸未 十六世孙 贤荩谨识
(注):“于虖”及前、后文“於呼”、“于戏”,皆同“呜呼”。
续修序
十七世孙 庆麟
我邓氏自始祖宁河武顺王发迹,迄今五百余年,班次则二十世。而先祖之功勋所以久而不泯,先代之昭穆所以秩而不紊者,则赖有谱系之书存也。
谱系创自四世祖宗梁公,八世祖崇文公;一续九世祖立堂公;再续始著武烈纪,十一世祖星垣公;续修始付剞劂,十六世先考步端公。续修则又添江宁一支,岁在道光戊子,今又五十余年矣。中间频遭兵燹,家乘存者无几。叔祖汝山、有章二公恐其久而难续,爰约族叔念庵公斟酌举办。南家念庵叔独任之,北家则汝山、有章两叔祖分任之。但两叔祖年近八旬,艰于步履,命麟共成其事。麟不敢辞勉,就谱中所载,按支查察,挨次增入,周详审慎,以报两叔祖之命。至谱之成功也,则皆叔祖、族叔三人之力,而麟实未尝少与云。
时光绪八年 岁次壬午月日 十七世孙 庆麟 谨跋
七次续修序
举人 张仲煊
刘勰云:谱者,普也。注序世统,事资周谱,辨姓之礼,始于周。其世系,掌于太史。故《史记》年月表,称旁行斜上体,仿周谱。家自为谱,始于汉。故刘歆七略引杨子云“家牒”,知为甘露二年生其书,至六朝而繁,至唐乃极盛,而支离芜杂者,亦多矣。杨修之姓从木,而误称修家子云;白居易一代通人,而集中叙白氏姓,源至以楚白公胜,秦白乙丙,而颠倒其世次,并奉为远主,识者嗤焉。
邓氏族谱,其始本为宁河武顺王而作。由王上推之至于王父、曾王父而止,用史通断限之法。
盖谱也,而通乎史矣。虽然谱之作也,支离芜杂者,固多其义,例谨严词,旨雅洁者,亦复不少。当其纂辑之初,必其族尚殷繁,又必有二三学人相与参互考,考订其事,乃举及其后世陵夷衰微,不能复振。乃至若祖若宗茔兆荒芜,祠宇倾圯,並其昔年家乘不知保存,有化为寒烟冷灰者矣。
纪氏昀曰:“今世士大夫,家例有谱,然其能一修再修至四五修而不已者,则必名门巨族始有之,盖必祖宗积累者深,而后其子孙富贵蕃衍,可编辑而为。书寒门细族,弗能也。又必其子孙象贤,克承先德,无忘敦本睦族之谊,而后相续成其事,始振中蹶者,亦弗能也。”
邓氏自宁河王佐明定鼎,位居六王之一,功在国家,泽被区宇,其积累者深矣。斯谱之作权舆於王之四世孙宗梁公一修,于王之九世孙立堂公再修,于王之十一世孙星垣公三修,于王之十四世孙妙宜公四修,于王之十五世孙有章公继继绳绳,相引勿替,今王之十七世孙寿臣暨王之十八世孙雅南复倡为此举,其象贤者众矣。因象贤者之众,益徵积累者之深。盖王之遗泽长矣。
今续修之谱已成,将付剞劂。予于雅南为姻亲,雅南强予为序,予不获以不文辞,乃书之如左。若夫推一本之爱,油然而生孝弟之心,苏氏族谱亭记言之矣。今则不复巢说也。
民国八年次已未 前清拣选知县庚子科举人 同邑张仲煊 谨撰
七次续修序
十七世孙 庆裬
古今以文传信者,于国曰“史”,于邑曰“志”,外此则莫如“家乘”(注)。盖先人之命脉存以此,后人之根本植以此,而合族之气谊亦无不联以此也。每见世人以似续之身,问祖宗而不知,遇族人而莫识。又其甚者,世派错讹,伯叔而称兄弟;宗支紊乱,家庭而缔婚姻。他如少陵长疏踰戚,其患更不可殚述。推求其故,孰非坐于家之无“乘”哉? 吁,可慨已!
我邓氏世家勋谱,创自四世宗梁公。当时搢绅先生争先序引,允足为吾族光。八世崇文公一续,九世立堂公再续,始仿眉山苏氏谱法,合一族之老幼存没,逐细查核,除去支派可疑,身习贱役两项外,一一按序编辑,而易其名为“宗谱”。继此叠经修纂,源源本本,要皆所以传信,为之联宗盟、正族谊,而延祖德也。
惟旧谱自六次续修后,迄今近四十年矣。生齿日以盛,考订愈以难。公议捐资为第七次续修,推予领其责。伏思事关重大,原不敢以不才任。然合族既惟予是迫,数过时可,又曷敢以不敏辞。
爰即旧谱悉心校正,其中体例亦略事变通,勉副我族人厚望。凡营业不正者不书,出继外姓者不书,外姓入承者不书,以及世代中有遗失,无自考证者亦一概不书。非刻也,谱系为合族重器,今日孙子,异日祖宗,血食攸关,实有不敢避嫌避怨,而稍假于其间。况乎祖训具存,宁以固执贻若辈之讥,不使滥冒坏先人之法也。后之续修者,庶几慎守此义,亦如国之修史,邑之修志,不得聪明自作,而以直笔传信焉,则合族幸甚。
民国五年岁次丙辰夏历八月中澣之吉 十七世孙 庆裬谨识
(注):“家乘”及上篇“家牒”,都指“家谱”。
七次续修序
十八世孙 泽诗谨识
孔子论列古之仁圣贤人,而独称武周以达孝诚,以其善继善述,使前王之训典绵延于勿替也。矧我始祖武顺王佐明定鼎,功勋德业复庇生民,国史既书其谟烈矣,乡祠既荐以俎豆矣。而后之为子孙者,忍视其典籍散轶,家乘荡然?不惟坠先人之志,陨先人之事,并先人命脉之所维系者,亦一概置之,甚非孝子贤孙所以法祖而敬宗也。
已未春,予南游五邑,过小溪得晤寿臣叔。谈及宗谱,寿叔深恐年久族繁,不易查核,慨然有续修之志,命予分校其事。夫以谱之关乎全族也,及时修理,此愿予已久蓄,特自惭学术肤浅,未敢冒昧。今既承叔命,而犹逊谢不敏,是弃烈祖之德而弗惜,灭先人之后而弗传,罪莫大矣。
爰归而悉心查察,凡六次续修后,迄今三四十年,未登旧谱者,按次纂入。不以贤者而先,不以愚者而后。重大宗而笃一本,庶我烈祖之功德不至遗忘。而凡邓氏之子若孙,皆得溯厥。从来敦水源木本之思,而笃裕后光前之念,则斯谱之修,不独植根本,联气谊,又将以寓观感也。若夫考定文献,变通体例,因革损益,笔削褒贬之权,则自有我寿臣叔老成藻监,正直公明,以权衡于其间,而无竢予之赞一词也。
时民国八年岁次已未季春朔 十八世孙 泽诗 谨识
七次续修序
十八世孙 泽埏
我邓氏谱创自四世祖宗梁公,仿眉山苏氏体例,手抄以传。经十一世祖星垣公之续修,始付剞劂。呜呼,盛已!其后阅三十年或四十年而一续,九叔祖念庵公为六次续修,迄今又三十余年矣。先君一生频年砚食,故于谱事未遑,临终犹以为恨,且以命不肖,不肖谨志之。
丁巳年春,叔父因数过时可,惟恐再为姑待,谱将坠矣,咎谁职乎?爰即旧者校之,新者补之,两易寒暑始就绪。叔父语不肖曰:“汝父顾命尚记之乎?此次续修,我将脱稿矣,力衰目眩,不胜繁冗,如聚资校字等事,汝当任之,为我分劳,即以慰汝父也。”不肖自维文字浅疏,未能仰承先志,负罪已多。幸赖我叔父以六旬残躯,经营两载,成兹巨制。余小子敢以不敏辞以重,获罪于先人乎?谨遵叔父命,竭力服劳,以期速就。至校字一节,尤凛凛不敢忽,盖恐豚鱼传讹也。
嗟乎!我始祖宁河王佐明定鼎,丰功伟烈焜耀乾坤,天子手赐祭誺,以及王公巨卿之序、引、赞、跋,其为我族乘光者,至详且尽。余小子复何言哉?独是修谱,所以联宗盟,作善益,以彰祖训。则凡修名砥行,以绵家声于弗替者,尚有待于后人。
岁在已未,民国八年清和月 十八世孙 泽埏谨识
宁河王三代序
明 南京刑部侍郎 樊莹
世人皆知明德之后,必有达人;而不知达人之先,亦必有明德。余观邓武顺王之丰功伟烈,而知其先人之所垂裕者己深,后人报以馨香,荐以俎豆,既不没先人德,而后人仁孝诚敬之心,亦於是乎见。
弘治三年仲春之吉 樊莹 拜书
宁河王三代序
明代 吏部尚书 罗钦顺
邓氏为夏邱望族,余亦不知昉於何代而第。即宁河武顺王考之,佐我高皇帝扫除邪秽,统一区宇,功高千古,位列六王。则其先人之所留贻者,不已久乎!王之父卫国公,王之祖南阳侯,王之曾祖临淮泊,既作善之有素,自食报於靡涯。为宁河后者,尚共念王之所由始,而笃报本追远之思云。
嘉靖六年秋八月 罗钦顺 拜书
宁河王三代序
明代 尚书 黄道周(幼平)
宁河王三代,处故元泯乱时,独能隐居不仕,而以保卫乡里为责,其操鉴之高远可想也。迄王之身,从龙发迹,为诸勋臣冠,其积德之深厚,又可想也。其裔孙修谱,以王为始祖,而复志王之三代,洵先王立禘之义,非仁孝诚敬之至,不足以语此要,亦王之三代,垂训有素也。
叔奇隶予门下,久屡欲请序,於予而未敢发。今晨微窥其意,颇为嘉奖,勉就以数言以付之。
崇祯十二年秋九月 黄道周拜序
宁河王三代序
清代大学士 祈隽藻
天生王佐天,必先生英伟而为之前,则其宏谟远略,乃能造其极,以奏其功。观前明武顺王佐明祖定鼎,位出六王之上,藉非其先人运量之大善为造就,安有如是之经济,又安有如是之勋烈乎?吾仰宁河王之功,吾尤仰宁河三代之德。
道光二十九年四月 寿阳 祈隽藻 顿首拜撰
题宁河王三代诗 并序
大学士 潘世恩
前明宁河武顺王邓公,佐明定鼎,追封三代,甚盛事也。其裔孙芗甫从予游,一日,出王之三代图考,索予为序。敬成数语,以塞其请而已。
天之高兮地之厚,笃生伟人不数觏。
孝恭慈仁垂泽远,宁河崛起继其后。
先王大祭重根本,启圣祠前列俎豆。
躬桓虽靳世德在,田地悠悠与同寿。
咸丰二年 岁次壬子三月中浣 潘世恩 顿首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