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岚皋邓氏家谱
发布时间:2012-12-11 14:24:00 人气: 来源:未知
关于岚皋邓氏家谱
● 邓洪品
市谱材料之九
“治国者,以史为鉴,知其兴旺,治县者,以志为鉴,知其发展,治家者,以谱为鉴,知其兴衰。邓氏自开姓以来的四千五百余年里的发展状况,如大海波浪,一浪高过一浪,先有公元前的771—1500年间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殷周王朝邓宣号吾离一系祖鼻季曼公后裔第19代,独立地创建了诸侯邓氏王朝680余年,至宁康公元374年孝武帝,该族在吾离公严格地家教下,已成为华夏第一显赫大族;42世名扬千古的制造了圆形方孔钱币文帝上大夫邓通,自始货物流通以币交换;47世邓禹、东汉开国功臣,为云台二十八宿之首,由于青少年时饱读诗书,战功显赫,官封大司徒,大傅高密侯,其后裔子孙,计封侯29人,封公4人,封大将军13人,封州牧郡守类2146人,是邓氏最集中最荣耀的一个时段;又有54、55世东汉三国名将邓艾、邓芝;83、84、85世宋代兵部尚书邓琯、邓剡、邓光荐;101世清代邓钟岳,雍正1723年一举登上士甲第一,入翰林院,名作有《大清统一志》、《近思录》、《白鹿洞规》,他不但是大文学家,还是大书法家,大教育家;19世纪邓发、邓华等将军与王若飞、秦邦宪、叶挺等枚不胜举老一辈革命家、政治家、文学家为民族大义舍生忘死,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更有伟人邓小平在战争年代不但立下了赫赫战功,而且在进和平年代还不顾年老,以宏伟的气魄,精心设计了今天改革开放的可喜局面,这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高过一浪之势等。历朝历代,均有邓氏文武人才的历史壮举。
读历史,我们心潮澎湃,看今朝该县邓氏令人担忧,据说该县是不同字派的邓氏群居地,致此其家谱在全县邓氏诸支调查同一祖宗时,笔者发现其对象胸无点宗,大脑全是一片空白,当问及其父亲的父亲,以及更高一辈时,仍除五十岁以上的国家干部而外,大脑几乎是一片空白,当提及字辈派行时,除五十岁以上的国家干部外,大脑仍是一片空白,当谈到你等和周边邓氏哪些是同辈份时,对方则加重语气回答:“一家子”,当谈到祖籍,邓方则偶然回答:“湖南”,这参天之树,环山之水,必有其源,连自己的祖宗祖籍都知道太少的人,可能将来连自己的父母都免不了会有张冠李戴的奇象发生。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家庭,团结尤为重要,而笔者所见之处则是各扫门前雪,家族中的红白喜事,就知晓到位的宗亲,也以什么“今天对不起,我答应去给家帮忙”,或者是“我不在家”,就连国家干部也个别有不接电话,也有推之让之,这岂不谈家族观念,就是一面之交也应答言说声:“谢谢,对不起”吧!
人活一世,草活一春,其素质尤为重要,凡五十岁以下的什么大专生、企业干部等对尊宗崇祖之大事,几乎置若枉闻,他们认为姓氏、字辈,只不过是一个人的代号而已,至于什么祖籍、祖宗,什么惊天地、唳鬼神之英雄,什么地域邓氏人口多少,只不过是过往烟云,还有人竟说什么:“我们字派还多是……”如此等等。说者无事,听者如小孩玩气球,肚子越胀越大。
天下父母无有不痛爱儿女的,特别是国家提倡优生优育的今天,更执儿女如掌上明珠,可这一掌上明珠一待成家后,是否如同你珍爱自己儿女一样的心情来尊重你这老态龙钟白发之人,国家政策再好,总不能政府派员来照顾每个老人吧,由此只有把手问天了,这尊宗爱祖之美德,如再不著书立说,再不进行传统教育,这老态龙钟之人的生活细节照顾,将步步走向毁没死亡,临到自己老态龙钟,行为艰难,身临其境时,又将悔之晚矣!
后裔是男是女,乃夫妻血液及平时生活习惯所致,用不着男尊女卑,历史上的武则天、佘太君、穆桂英、花木兰、梁红玉、慈禧太后、邓颖超及当代的刘延东等,她们同样是女儿身,但她们有的是国家君主,有的是国家元帅、文臣、大将军,她们所创造的历史英迹,也不同样被历史所纪载,所歌颂德,况今正是女虹的神圣时代,据有关资料透露,国家科考的比例女大于男,一旦女子走了鸿运,你这当父母的岂不高兴得手舞足蹈,岂不同男儿一样光宗耀祖,能不以一当十,据闻平利二女之父邓斯品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积极捐资主动地投身于家谱的组织活动中。
人的一生,大可不免有穷有富,穷的一面,可能有他的客观因素,一时难已自拔,但富的一面,可谓命运极佳,不但成名成家尚早,而且也为国家,为家庭作出了重大贡献,这部分人中,他们有的在一些经济部门作领导工作,有的在外务工,因此他们有实力在达到楼房林立后还腰缠万贯,这部分人待若干年后,他们的后裔一觉醒来,要为你这祖先人树碑立传,大颂其词,光宗耀祖。然而,其资料来源,仅凭大脑时隐时现的记忆,既不准确又毫无依据,可当年修谱,你又万贯中怜惜一分一毫,或迟迟态度不明怕花了冤枉钱,划不来,这到急难之时,倒也翻然梅悟,可为时又晚矣,岂不给子孙后裔作难,而倒落个责语。
人生在世,每一个人都自己有所建树,只不过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岚皋邓氏人群中,据了解现阶段既没有市级领导,又没有省级干部,大多数算作平民百姓之类,而这些平民百姓类,又确有出类拔萃的县部局级干部,有智慧丰富的国家教师,县级秘书,更有异军突起的后起之秀,各科大学生,他们有的是的文化财富,有的是物质财富,然而两种财富都具备的人也不乏少数,凡此一切财富都是他们为儿女后裔终日劳累,奔波的硕果,而这硕果你能不让子女珍惜吗?如不让子女珍惜,哪又何苦疲于奔命呢?
痛爱儿女,固然是人之本能,但崇尚祖德,聚众修谱也如同一理,邓氏修谱已千年有余,历史上大书法家、大文学家王羲之曾为47代邓禹家族主抄录的竹简谱碟,已成为名传经史的国宝,日今岚皋邱、娄、李、宋、祝、张等各大家族的谱书,有的已面示四五年,有的正在出谱,还有的正积极捐资,组织资料,据有关资料刊出,我国除少数民族自治区未大修谱而外,其余85%以上的汉家民族均在修谱,而该县3000余邓氏大族,虽近代没有什么亲系血缘,但总属一个“邓”字,又没有什么别称别写,而这3000余众之中,除平利县邓斯品而外,竟没有一个人能站出以铁的手腕支持修谱,行其邓氏文化之文明、之礼节,而履行一代伟人邓小平关于邓氏四统一的倡导。
由此,纵观岚皋邓氏家族,散而无聚,聚而无礼,礼而无序之客观存在,笔者痛下决心,痛破难题,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于是在思想意识上暗暗下定了决心。
笔者从故乡官元做起,可当官元史料于一月之内完成,正行文入谱之时,却被平溪河宗亲邓昌胜发现了,他说:“修谱是邓氏门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一份规模宏大的邓氏公益事业,理应提倡推广”,笔者想:“一支是一写,两支也是一写,何不在这有生之年了却笔者余热之夙愿”。于是便驱车去花里、孟石岭、支河、蔺河、西窑与邓登友、邓元诗、邓宝诗、邓明扬、邓开云、邓盛德等宗亲一试探,他们均说:修谱是我们多年的愿望,原因没有心目中的人选,一直未能入愿,他们并从精神、思想、信息上给予了大力支持,于此,笔者首先得到了他们曾经是乡党委书记、文教组长、中小学校长、煤矿矿长、社教工作队组长等各位名士的首肯与大力支持,无疑这信心也就十足了,也就忘乎所以地没顾及什么先筹资再修谱之类的工作程序了。
修谱,全县没有一本老谱做样本模式,更没一件两件历史资料做铺垫,除了官元、芙蓉有十一、二通碑文可供参考外,其余均没有一位记忆力较好的中老年人提供一份可供参考的资料,由此笔者大脑全是一片空白,于此笔者思考再三,首先从祖籍鼻祖开始,再一步步寻查全县十二支大族是否同属一个祖系祖人,假设是,那么这位远祖又是何代何时何名讳。
二○一○年十二月的一天,狂风怒号,雪花飞舞,笔者专访了伟人邓小平的故乡——四川广安协心村,虽得了一些相关资料,但岚皋多支一系远祖及岚皋各支的开山始祖是何名讳,却一文不知,笔者心急如焚,后经8个月的安康—岚皋往返九次的访查,市一历史学家提供了一则信息说:“横山有一乌云博兰的曾在报上发表过几篇有关邓氏迁徙的文章”,笔者顿时心喜若狂,于二○一一年十月的一天又专访了横山,可若大一个横山县城犹如大海捞针,笔者从东边住到西边,从南边宿到北边,每日清晨起来便出去打听,看门牌,进饭店,逛广场,长长地十五天过去了,毫无收获,正准备打道回府,一个偶然的机会,使笔者与乌老见了面。
乌老确是乌老年九十,自称是一历史学者,四七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此后一直在大学专业性代课,因此有机会有兴趣研究中国社会发展史,又因其丈夫曾在邓小平麾下任团政委,每次战前的指导思想,作战方针等均受到邓小平光顾,七○年其丈夫不幸病逝,伟人邓小平还派专员进行吊丧、慰问。乌老本能地出于对伟人邓小平的感激,无有什么物质所谢,因此自70至80年间。专于调查研究邓氏发展史,就其提供的邓氏笔记看,乌老不是一位学者,而是一位学家,如邓氏祖籍,邓氏鼻祖、邓氏各代的历史名人,名士历史功绩及前因后果等资料她都齐备完整。然而乌老虽了如指掌,笔者仍诚惶诚恐,小心翼翼地将抄件带回,与古书《姓氏急就篇》、《史记》、《中国二十五史》和《川陕大移民》……及碑文抄件等进行一一比对,其正确率在80%以上,而乌老也说,我笔记上的原始资料是我近10年的心血,决无任何瑕疵,且正在形成专著、可查、可考,然而就是乌老这样一位活档案死笔记,在笔者离开横山后的第二天中午,以心奋过度而作古了。当笔者第三天在安康火车站刚下车时电讯,乌老谢世了,笔者如五雷轰顶,猛从悲痛中醒来,巧言问及笔记本事宜时,其孙媳悲痛地回答,已化为灰烬了。
原来,邓氏祖籍首推河南南阳(即现在的河南邓州市),然后过渡为江西吉安,湖广(湖南广西合称),邓氏鼻祖,一说是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19世纪母系社会轩辕时期的邓伯温,一说是公元前16世纪商纣时季曼,据史载,更多的邓氏学者倾向于曼公。
笔者据乌老的笔记资料,自有记载的曼公开始凭已寻到的资料,在家谱中一代一代的排,排到现在的岚皋邓氏大族中的洪、诗、昌、盛、其、明等字辈时,大约是115代,其中史载名人、名士、伟人之类包括未有记载的略为2000余数,县岚皋近代十余支族系之同一远祖,乃是13世纪,明末清初时的江西吉安县令邓百万,其因奉旨赈灾,不慎被强人所害,而其四子侥幸逃脱,后以其铜锅为纪,分别潜入湖广永州府祁阳县、长沙府湘潭县,岳阳府岳阳县,其后裔又分别迁于新化县、板溪县等,据有明细记载的邓百万之子,长邓思聪、次邓思明、三邓思智、四邓思慧之第四一九代裔孙所产生的年代,正是清康熙、清乾隆、清道光、清嘉庆等年间,此时正是三次移民的顶锋时期,岚皋的开山始祖被逼无奈,即从湖广出发,他们有的经四川广安、宣汉、万源,有的经安徽霍山,还有的自湖广直接进入陕西兴安府砖坪厅,行程五六万华里,时间有的五年,有的六年,最长的达七年,他们在移民大潮中过着棚民或流民生活,他们亦步亦趋来到砖坪厅后,首先看中了砖坪这块鲜为人知,而且人迹罕见的季风巴山老林地带,他们感到这里不但没有瘟疫,而且还远离战争,可以凭着自己的一双手完全可以打造出一片天地,但在这移民迁徙中,其悲惨、凄苦实在难以言表,他们离家时,大多拖家带口,有的一家六七人上路,有的三四人上路,还有的只父子二人上路,行程途中,他们有的被官匪抓去未归,有的被饥饿而作古,有的纯被瘟疫而亡,还有的被深山峡谷而埋葬,等到达兴安砖坪时,十之八九只剩一二,这一二人便是岚皋的开山始祖,这开山始祖当时的乞丐形象,令人十分心疼,虽属当时社会所造成,但其迁徙后的功劳,不得不为我们各位人士所赞叹称服,因他们率先开辟了岚皋,建设了岚皋,如孟石岭的双丰桥禁赌碑,官元的陈尔大庙,官元街的戏台均属我邓氏祖先所建,通过这些古建筑,我们可以领略到岚皋邓氏祖先一代又一代的博大胸怀和宏伟气魄。
抄完笔记,回到家中,笔者取出已备碑文进行一一地比对,其迁徙时间祖籍完全相符,现在请宗亲们细细地想一想,开山始祖在那样一种令人难已想向艰苦环境下,一代又一代地繁衍了全县现在3000余大众,而且在这些后裔中有各种毕业的大学生,有自学成才的建筑设计师、建筑师、有自学成才的学校校长还有部局长级的领导干部,如此等等,能不著书之说,流传后世,如果不思前人之辛苦,就不知今日之甜蜜,不留前人的伟业,就不知今天的幸福,忘记祖宗,就等于无父而生。
基于上述种种因素,谱书的重要意义在于它的实用性,谱书试图解决了一些可供参考的问题。
一是岚皋10余支祖系之疑问,二是试图平行了全县杂乱无章的辈份,三是试图做到了伟人邓小平关于四统一的提倡。
关于祖系问题,自季曼公以下各代名人、名士、伟人等,凡资料中能找到的均在年代、职务、社会影响、世代数等方面进行了对号入座,特别是13世纪。明末清初时,远祖邓百万及之后裔,岚皋开山始祖的艰辛迁移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记载,至于从2000年间逆推到13世纪中叶中间出现的断层,那是历史上造成的,谁也无法寻找其本支族世系祖人,因此本谱则依据乌老的嘱托,只好以其房族名人、名士代替其世系。
关于平行辈份问题,则是本谱当今应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全县十余支大族中,如果认定一个同音字,就认定是同一辈份,那就开了一个天大的国际玩笑,例如,孟石岭邓元诗的远祖父邓昌顺是清光绪年间兴安知府,而现年城关镇平溪河上一辈邓昌胜和六口永丰村的邓昌元则是五代关系,虽同属一个“昌”字,但不同时代,假设认定是,那么这一辈份能持续一两百年吗,况且此三人原代表三个支族,这三人的上三辈和下三辈字派均各异,故在辈份上不能只认字不分辈,在解决这一问题时,该谱自邓氏开姓有明显记载、按时间,一代一代的排,排到那一代,那一代无论原来关系如何亲密,如何称哥叫弟,是叔侄关系的,仍书以叔侄关系,一时难以改换称呼的,也可以约定速成,俗话说少年叔侄当弟兄吗,但大局则以本谱为准。谱书开首部位刊有《岚皋县邓氏字辈序次意见征求稿》,请认真研读。
关于后续字辈问题,1991年我邓氏伟人小平就向海内外发出邓氏四统一,其中“统一派号”,即统一字辈排行,并委托一中文学家原大城定稿为106字,该谱则据该县情况,择定自116字(世)起执行,其执行方法,假设方垭邓显华支现子后无字派,就应启用117字(世)“风”字派,假设大北河邓耀军支之后暂时还有四字派,待用完后,即启用120字(世)“羯”字派,以此进行,循环往返,总之该谱尽量以实施伟人邓小平“四统一”的提倡为目的。
岚皋县邓氏家谱是岚皋诸支合一重大创举,笔者曾在一次家谱会上建议,凡邓氏家族内之人员务必以胸怀宽广,富有涵养性地对待这次修谱活动,以壮邓氏之家严、之家威,这就很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之感吗。
现谱已大体定稿,其印书之类费用,在县外无论是买号或买版权,均在3-5万元,若在县城内印刷出版最低也得1.5万元,再加上笔者去广安、横山、河南南阳和县城安康往返之车船路费及谱委会的生活招待等,大概也在3万元左右,这就要求编委会和大家一起出政策。
显然书印的册数越多,书价越低,这方案由大家来定,书虽有价,但其书载的内容却是无价的,因它属于岚皋诸支合一的家史,一旦若干年后,后裔们闲暇无事,再翻开这部历史,他们也会感到无限的荣耀和自毫,因此我们这一代人成就岚皋邓氏千年基业之传承、之公益、之大义,由此力请各位宗亲少喝一瓶好酒、少抽一包好烟、少上一盘麻将桌、少吃一只鸡子,多贡献一份爱心,凝集邓氏家族之力量,凡捐资者均交2寸照片一张,凡后裔女性者,本人出于公益,热爱娘家家族,崇尚传承念祖,捐资者均题名上榜颂其功德,凡有捐资在千元以上者,本谱则挑选前三名依次聘为顾问委员会主任或名誉顾问等颂其功德,并成立捐款资金监管小组,每一笔支出都将明细入账,公布于众,请大家伸出温暖地双手,谢谢!
然而笔者今年六十有六,为修谱历经千山万水,驱车三万余公里,手写30余万字,此三年克服了身体不适之苦,资金贫乏之苦,还染上了严重的头昏颈椎病,然而自己咽下的苦果、路难走、车难坐、话难说、文难写之苦的滋味,有几多人能同情理解,特别是一些年轻人说什么“名字只是一个人的代号,有谱无谱照常生活,他只是退休没事干找点事休闲而已”,笔者也感慨地说,想想也是,一个36年前的1976年,一场车祸几乎丧失一条腿的跛脚老头,一个10年前的2002年在校被二氧化碳中毒,死里逃生大脑几乎失去记忆,反映迟钝的老头,一个年逾花甲,既无权、又无钱,还东奔西跑,凡邓氏门中的红白喜事,均在礼簿上划上自己一个号的糟老头子,有什么理由操心劳神而置身于邓氏门中修谱大事等等,这就是笔者致力于邓氏门中而履行一代伟人邓小平四统一倡导之难能可贵的精神。”
“岚皋十余支邓姓族人,归祖一谱是一民族义举,什么这字派,那字派,实施伟人邓小平四统一,就是一支脉的统一族人的字派。
2012年12月7日
● 邓洪品
市谱材料之九
“治国者,以史为鉴,知其兴旺,治县者,以志为鉴,知其发展,治家者,以谱为鉴,知其兴衰。邓氏自开姓以来的四千五百余年里的发展状况,如大海波浪,一浪高过一浪,先有公元前的771—1500年间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殷周王朝邓宣号吾离一系祖鼻季曼公后裔第19代,独立地创建了诸侯邓氏王朝680余年,至宁康公元374年孝武帝,该族在吾离公严格地家教下,已成为华夏第一显赫大族;42世名扬千古的制造了圆形方孔钱币文帝上大夫邓通,自始货物流通以币交换;47世邓禹、东汉开国功臣,为云台二十八宿之首,由于青少年时饱读诗书,战功显赫,官封大司徒,大傅高密侯,其后裔子孙,计封侯29人,封公4人,封大将军13人,封州牧郡守类2146人,是邓氏最集中最荣耀的一个时段;又有54、55世东汉三国名将邓艾、邓芝;83、84、85世宋代兵部尚书邓琯、邓剡、邓光荐;101世清代邓钟岳,雍正1723年一举登上士甲第一,入翰林院,名作有《大清统一志》、《近思录》、《白鹿洞规》,他不但是大文学家,还是大书法家,大教育家;19世纪邓发、邓华等将军与王若飞、秦邦宪、叶挺等枚不胜举老一辈革命家、政治家、文学家为民族大义舍生忘死,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更有伟人邓小平在战争年代不但立下了赫赫战功,而且在进和平年代还不顾年老,以宏伟的气魄,精心设计了今天改革开放的可喜局面,这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高过一浪之势等。历朝历代,均有邓氏文武人才的历史壮举。
读历史,我们心潮澎湃,看今朝该县邓氏令人担忧,据说该县是不同字派的邓氏群居地,致此其家谱在全县邓氏诸支调查同一祖宗时,笔者发现其对象胸无点宗,大脑全是一片空白,当问及其父亲的父亲,以及更高一辈时,仍除五十岁以上的国家干部而外,大脑几乎是一片空白,当提及字辈派行时,除五十岁以上的国家干部外,大脑仍是一片空白,当谈到你等和周边邓氏哪些是同辈份时,对方则加重语气回答:“一家子”,当谈到祖籍,邓方则偶然回答:“湖南”,这参天之树,环山之水,必有其源,连自己的祖宗祖籍都知道太少的人,可能将来连自己的父母都免不了会有张冠李戴的奇象发生。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家庭,团结尤为重要,而笔者所见之处则是各扫门前雪,家族中的红白喜事,就知晓到位的宗亲,也以什么“今天对不起,我答应去给家帮忙”,或者是“我不在家”,就连国家干部也个别有不接电话,也有推之让之,这岂不谈家族观念,就是一面之交也应答言说声:“谢谢,对不起”吧!
人活一世,草活一春,其素质尤为重要,凡五十岁以下的什么大专生、企业干部等对尊宗崇祖之大事,几乎置若枉闻,他们认为姓氏、字辈,只不过是一个人的代号而已,至于什么祖籍、祖宗,什么惊天地、唳鬼神之英雄,什么地域邓氏人口多少,只不过是过往烟云,还有人竟说什么:“我们字派还多是……”如此等等。说者无事,听者如小孩玩气球,肚子越胀越大。
天下父母无有不痛爱儿女的,特别是国家提倡优生优育的今天,更执儿女如掌上明珠,可这一掌上明珠一待成家后,是否如同你珍爱自己儿女一样的心情来尊重你这老态龙钟白发之人,国家政策再好,总不能政府派员来照顾每个老人吧,由此只有把手问天了,这尊宗爱祖之美德,如再不著书立说,再不进行传统教育,这老态龙钟之人的生活细节照顾,将步步走向毁没死亡,临到自己老态龙钟,行为艰难,身临其境时,又将悔之晚矣!
后裔是男是女,乃夫妻血液及平时生活习惯所致,用不着男尊女卑,历史上的武则天、佘太君、穆桂英、花木兰、梁红玉、慈禧太后、邓颖超及当代的刘延东等,她们同样是女儿身,但她们有的是国家君主,有的是国家元帅、文臣、大将军,她们所创造的历史英迹,也不同样被历史所纪载,所歌颂德,况今正是女虹的神圣时代,据有关资料透露,国家科考的比例女大于男,一旦女子走了鸿运,你这当父母的岂不高兴得手舞足蹈,岂不同男儿一样光宗耀祖,能不以一当十,据闻平利二女之父邓斯品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积极捐资主动地投身于家谱的组织活动中。
人的一生,大可不免有穷有富,穷的一面,可能有他的客观因素,一时难已自拔,但富的一面,可谓命运极佳,不但成名成家尚早,而且也为国家,为家庭作出了重大贡献,这部分人中,他们有的在一些经济部门作领导工作,有的在外务工,因此他们有实力在达到楼房林立后还腰缠万贯,这部分人待若干年后,他们的后裔一觉醒来,要为你这祖先人树碑立传,大颂其词,光宗耀祖。然而,其资料来源,仅凭大脑时隐时现的记忆,既不准确又毫无依据,可当年修谱,你又万贯中怜惜一分一毫,或迟迟态度不明怕花了冤枉钱,划不来,这到急难之时,倒也翻然梅悟,可为时又晚矣,岂不给子孙后裔作难,而倒落个责语。
人生在世,每一个人都自己有所建树,只不过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岚皋邓氏人群中,据了解现阶段既没有市级领导,又没有省级干部,大多数算作平民百姓之类,而这些平民百姓类,又确有出类拔萃的县部局级干部,有智慧丰富的国家教师,县级秘书,更有异军突起的后起之秀,各科大学生,他们有的是的文化财富,有的是物质财富,然而两种财富都具备的人也不乏少数,凡此一切财富都是他们为儿女后裔终日劳累,奔波的硕果,而这硕果你能不让子女珍惜吗?如不让子女珍惜,哪又何苦疲于奔命呢?
痛爱儿女,固然是人之本能,但崇尚祖德,聚众修谱也如同一理,邓氏修谱已千年有余,历史上大书法家、大文学家王羲之曾为47代邓禹家族主抄录的竹简谱碟,已成为名传经史的国宝,日今岚皋邱、娄、李、宋、祝、张等各大家族的谱书,有的已面示四五年,有的正在出谱,还有的正积极捐资,组织资料,据有关资料刊出,我国除少数民族自治区未大修谱而外,其余85%以上的汉家民族均在修谱,而该县3000余邓氏大族,虽近代没有什么亲系血缘,但总属一个“邓”字,又没有什么别称别写,而这3000余众之中,除平利县邓斯品而外,竟没有一个人能站出以铁的手腕支持修谱,行其邓氏文化之文明、之礼节,而履行一代伟人邓小平关于邓氏四统一的倡导。
由此,纵观岚皋邓氏家族,散而无聚,聚而无礼,礼而无序之客观存在,笔者痛下决心,痛破难题,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于是在思想意识上暗暗下定了决心。
笔者从故乡官元做起,可当官元史料于一月之内完成,正行文入谱之时,却被平溪河宗亲邓昌胜发现了,他说:“修谱是邓氏门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一份规模宏大的邓氏公益事业,理应提倡推广”,笔者想:“一支是一写,两支也是一写,何不在这有生之年了却笔者余热之夙愿”。于是便驱车去花里、孟石岭、支河、蔺河、西窑与邓登友、邓元诗、邓宝诗、邓明扬、邓开云、邓盛德等宗亲一试探,他们均说:修谱是我们多年的愿望,原因没有心目中的人选,一直未能入愿,他们并从精神、思想、信息上给予了大力支持,于此,笔者首先得到了他们曾经是乡党委书记、文教组长、中小学校长、煤矿矿长、社教工作队组长等各位名士的首肯与大力支持,无疑这信心也就十足了,也就忘乎所以地没顾及什么先筹资再修谱之类的工作程序了。
修谱,全县没有一本老谱做样本模式,更没一件两件历史资料做铺垫,除了官元、芙蓉有十一、二通碑文可供参考外,其余均没有一位记忆力较好的中老年人提供一份可供参考的资料,由此笔者大脑全是一片空白,于此笔者思考再三,首先从祖籍鼻祖开始,再一步步寻查全县十二支大族是否同属一个祖系祖人,假设是,那么这位远祖又是何代何时何名讳。
二○一○年十二月的一天,狂风怒号,雪花飞舞,笔者专访了伟人邓小平的故乡——四川广安协心村,虽得了一些相关资料,但岚皋多支一系远祖及岚皋各支的开山始祖是何名讳,却一文不知,笔者心急如焚,后经8个月的安康—岚皋往返九次的访查,市一历史学家提供了一则信息说:“横山有一乌云博兰的曾在报上发表过几篇有关邓氏迁徙的文章”,笔者顿时心喜若狂,于二○一一年十月的一天又专访了横山,可若大一个横山县城犹如大海捞针,笔者从东边住到西边,从南边宿到北边,每日清晨起来便出去打听,看门牌,进饭店,逛广场,长长地十五天过去了,毫无收获,正准备打道回府,一个偶然的机会,使笔者与乌老见了面。
乌老确是乌老年九十,自称是一历史学者,四七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此后一直在大学专业性代课,因此有机会有兴趣研究中国社会发展史,又因其丈夫曾在邓小平麾下任团政委,每次战前的指导思想,作战方针等均受到邓小平光顾,七○年其丈夫不幸病逝,伟人邓小平还派专员进行吊丧、慰问。乌老本能地出于对伟人邓小平的感激,无有什么物质所谢,因此自70至80年间。专于调查研究邓氏发展史,就其提供的邓氏笔记看,乌老不是一位学者,而是一位学家,如邓氏祖籍,邓氏鼻祖、邓氏各代的历史名人,名士历史功绩及前因后果等资料她都齐备完整。然而乌老虽了如指掌,笔者仍诚惶诚恐,小心翼翼地将抄件带回,与古书《姓氏急就篇》、《史记》、《中国二十五史》和《川陕大移民》……及碑文抄件等进行一一比对,其正确率在80%以上,而乌老也说,我笔记上的原始资料是我近10年的心血,决无任何瑕疵,且正在形成专著、可查、可考,然而就是乌老这样一位活档案死笔记,在笔者离开横山后的第二天中午,以心奋过度而作古了。当笔者第三天在安康火车站刚下车时电讯,乌老谢世了,笔者如五雷轰顶,猛从悲痛中醒来,巧言问及笔记本事宜时,其孙媳悲痛地回答,已化为灰烬了。
原来,邓氏祖籍首推河南南阳(即现在的河南邓州市),然后过渡为江西吉安,湖广(湖南广西合称),邓氏鼻祖,一说是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19世纪母系社会轩辕时期的邓伯温,一说是公元前16世纪商纣时季曼,据史载,更多的邓氏学者倾向于曼公。
笔者据乌老的笔记资料,自有记载的曼公开始凭已寻到的资料,在家谱中一代一代的排,排到现在的岚皋邓氏大族中的洪、诗、昌、盛、其、明等字辈时,大约是115代,其中史载名人、名士、伟人之类包括未有记载的略为2000余数,县岚皋近代十余支族系之同一远祖,乃是13世纪,明末清初时的江西吉安县令邓百万,其因奉旨赈灾,不慎被强人所害,而其四子侥幸逃脱,后以其铜锅为纪,分别潜入湖广永州府祁阳县、长沙府湘潭县,岳阳府岳阳县,其后裔又分别迁于新化县、板溪县等,据有明细记载的邓百万之子,长邓思聪、次邓思明、三邓思智、四邓思慧之第四一九代裔孙所产生的年代,正是清康熙、清乾隆、清道光、清嘉庆等年间,此时正是三次移民的顶锋时期,岚皋的开山始祖被逼无奈,即从湖广出发,他们有的经四川广安、宣汉、万源,有的经安徽霍山,还有的自湖广直接进入陕西兴安府砖坪厅,行程五六万华里,时间有的五年,有的六年,最长的达七年,他们在移民大潮中过着棚民或流民生活,他们亦步亦趋来到砖坪厅后,首先看中了砖坪这块鲜为人知,而且人迹罕见的季风巴山老林地带,他们感到这里不但没有瘟疫,而且还远离战争,可以凭着自己的一双手完全可以打造出一片天地,但在这移民迁徙中,其悲惨、凄苦实在难以言表,他们离家时,大多拖家带口,有的一家六七人上路,有的三四人上路,还有的只父子二人上路,行程途中,他们有的被官匪抓去未归,有的被饥饿而作古,有的纯被瘟疫而亡,还有的被深山峡谷而埋葬,等到达兴安砖坪时,十之八九只剩一二,这一二人便是岚皋的开山始祖,这开山始祖当时的乞丐形象,令人十分心疼,虽属当时社会所造成,但其迁徙后的功劳,不得不为我们各位人士所赞叹称服,因他们率先开辟了岚皋,建设了岚皋,如孟石岭的双丰桥禁赌碑,官元的陈尔大庙,官元街的戏台均属我邓氏祖先所建,通过这些古建筑,我们可以领略到岚皋邓氏祖先一代又一代的博大胸怀和宏伟气魄。
抄完笔记,回到家中,笔者取出已备碑文进行一一地比对,其迁徙时间祖籍完全相符,现在请宗亲们细细地想一想,开山始祖在那样一种令人难已想向艰苦环境下,一代又一代地繁衍了全县现在3000余大众,而且在这些后裔中有各种毕业的大学生,有自学成才的建筑设计师、建筑师、有自学成才的学校校长还有部局长级的领导干部,如此等等,能不著书之说,流传后世,如果不思前人之辛苦,就不知今日之甜蜜,不留前人的伟业,就不知今天的幸福,忘记祖宗,就等于无父而生。
基于上述种种因素,谱书的重要意义在于它的实用性,谱书试图解决了一些可供参考的问题。
一是岚皋10余支祖系之疑问,二是试图平行了全县杂乱无章的辈份,三是试图做到了伟人邓小平关于四统一的提倡。
关于祖系问题,自季曼公以下各代名人、名士、伟人等,凡资料中能找到的均在年代、职务、社会影响、世代数等方面进行了对号入座,特别是13世纪。明末清初时,远祖邓百万及之后裔,岚皋开山始祖的艰辛迁移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记载,至于从2000年间逆推到13世纪中叶中间出现的断层,那是历史上造成的,谁也无法寻找其本支族世系祖人,因此本谱则依据乌老的嘱托,只好以其房族名人、名士代替其世系。
关于平行辈份问题,则是本谱当今应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全县十余支大族中,如果认定一个同音字,就认定是同一辈份,那就开了一个天大的国际玩笑,例如,孟石岭邓元诗的远祖父邓昌顺是清光绪年间兴安知府,而现年城关镇平溪河上一辈邓昌胜和六口永丰村的邓昌元则是五代关系,虽同属一个“昌”字,但不同时代,假设认定是,那么这一辈份能持续一两百年吗,况且此三人原代表三个支族,这三人的上三辈和下三辈字派均各异,故在辈份上不能只认字不分辈,在解决这一问题时,该谱自邓氏开姓有明显记载、按时间,一代一代的排,排到那一代,那一代无论原来关系如何亲密,如何称哥叫弟,是叔侄关系的,仍书以叔侄关系,一时难以改换称呼的,也可以约定速成,俗话说少年叔侄当弟兄吗,但大局则以本谱为准。谱书开首部位刊有《岚皋县邓氏字辈序次意见征求稿》,请认真研读。
关于后续字辈问题,1991年我邓氏伟人小平就向海内外发出邓氏四统一,其中“统一派号”,即统一字辈排行,并委托一中文学家原大城定稿为106字,该谱则据该县情况,择定自116字(世)起执行,其执行方法,假设方垭邓显华支现子后无字派,就应启用117字(世)“风”字派,假设大北河邓耀军支之后暂时还有四字派,待用完后,即启用120字(世)“羯”字派,以此进行,循环往返,总之该谱尽量以实施伟人邓小平“四统一”的提倡为目的。
岚皋县邓氏家谱是岚皋诸支合一重大创举,笔者曾在一次家谱会上建议,凡邓氏家族内之人员务必以胸怀宽广,富有涵养性地对待这次修谱活动,以壮邓氏之家严、之家威,这就很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之感吗。
现谱已大体定稿,其印书之类费用,在县外无论是买号或买版权,均在3-5万元,若在县城内印刷出版最低也得1.5万元,再加上笔者去广安、横山、河南南阳和县城安康往返之车船路费及谱委会的生活招待等,大概也在3万元左右,这就要求编委会和大家一起出政策。
显然书印的册数越多,书价越低,这方案由大家来定,书虽有价,但其书载的内容却是无价的,因它属于岚皋诸支合一的家史,一旦若干年后,后裔们闲暇无事,再翻开这部历史,他们也会感到无限的荣耀和自毫,因此我们这一代人成就岚皋邓氏千年基业之传承、之公益、之大义,由此力请各位宗亲少喝一瓶好酒、少抽一包好烟、少上一盘麻将桌、少吃一只鸡子,多贡献一份爱心,凝集邓氏家族之力量,凡捐资者均交2寸照片一张,凡后裔女性者,本人出于公益,热爱娘家家族,崇尚传承念祖,捐资者均题名上榜颂其功德,凡有捐资在千元以上者,本谱则挑选前三名依次聘为顾问委员会主任或名誉顾问等颂其功德,并成立捐款资金监管小组,每一笔支出都将明细入账,公布于众,请大家伸出温暖地双手,谢谢!
然而笔者今年六十有六,为修谱历经千山万水,驱车三万余公里,手写30余万字,此三年克服了身体不适之苦,资金贫乏之苦,还染上了严重的头昏颈椎病,然而自己咽下的苦果、路难走、车难坐、话难说、文难写之苦的滋味,有几多人能同情理解,特别是一些年轻人说什么“名字只是一个人的代号,有谱无谱照常生活,他只是退休没事干找点事休闲而已”,笔者也感慨地说,想想也是,一个36年前的1976年,一场车祸几乎丧失一条腿的跛脚老头,一个10年前的2002年在校被二氧化碳中毒,死里逃生大脑几乎失去记忆,反映迟钝的老头,一个年逾花甲,既无权、又无钱,还东奔西跑,凡邓氏门中的红白喜事,均在礼簿上划上自己一个号的糟老头子,有什么理由操心劳神而置身于邓氏门中修谱大事等等,这就是笔者致力于邓氏门中而履行一代伟人邓小平四统一倡导之难能可贵的精神。”
“岚皋十余支邓姓族人,归祖一谱是一民族义举,什么这字派,那字派,实施伟人邓小平四统一,就是一支脉的统一族人的字派。
2012年12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