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邓姓之源网-邓州市邓姓文化研究会主办官网!
当前位置:主页 > 邓姓故里 > 祖陵纪念馆 >

念祖的地方

发布时间:2013-10-28 15:24:00 人气: 来源:未知

念祖的地方
● 邓和林
历经三百岁时长,走马回环四到堂;
八柱落地擎正座,两厢依抱拱双坊。
书香脉脉祖宗训,人杰滔滔后裔强;
诰赠喜登保护册,族人顿首庆祠光。
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蓝塘老围“诰赠大夫质厚邓公祠”于2011年8月荣获河源市人民政府,紫金县人民政府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诰赠大夫质厚邓公祠”简称大夫公祠。始建于清朝康熙三十七年(公元一六九八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中间经历四次修葺,仍保留原来的规格模式。此祠面积近1000平方米,正堂为八柱落地,用六块大木板作天子壁,五厅八室,为二进、三天井、大天井底用101块石块铺垫,后院一花园模式,布局合理,宽敞明彩,构造精工,有冬暖夏凉之特点。门联是精美石雕,梁柱木刻穿钻,祠堂内的屏风、斗拱、神龛等雕刻美观大方是客家建筑形式。二边大厅设有“云台学馆”“会议室”“图书室”及书画展室。后院有花园建有“念祖亭”假山、鱼池、喷泉、花坛、树木葱葱、百花争艳,已成为一个景点,很多人都来参观照相。歌颂:念祖的地方。
花园装点如画,凉亭假山无瑕,那里有艳丽的鲜花香,是宗亲聚会念祖的地方。孩子们里面读书,老人题诗吟唱。集资教育基金奖学子,老祖宗美德传统永不忘。赤子归来了,就象回到妈妈的身旁。三百多年,历尽风雨沧桑,如今亲切庄严辉煌!古老的祠堂,又披着青春的新装!
贤伟大夫公
邓氏渊源史册煌,曾经千载显名扬;
曼公立国南阳郡,禹祖云台首位当;
文武将相翩继出,荣华富贵历飘香;
翘望嗣裔须牢记,步履先贤立志行。
十三世祖讳元勋字用章谥质厚。诰赠奉直大夫,后遂称为大夫公,廿五岁顶承家业,披荆斩棘,开基立业,承先裕后,守创并美,呕心沥血,燕翼稚儿。公雅度渊涵,宽厚诚朴,有古儒者之风,督率子弟严课儒业,以起家学,而培福基。
公生四子:宗城、宗基、宗堂、宗尧即今四大房,后裔分布在广东、广西、香港、台湾、新加坡、加拿大等地,人口达四千多人。
大夫质厚邓公祠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七年,中经四修,随着时代的变迁“土改”时被没收,划为宅舍,以致破坏不堪,改革开放后,经海内外族人出资赎回于1996年兴工修复使用,同展护祖步伐,共襄盛举嗣孙共捐资五十二万四千多元按照修旧维新的原则,重振昔日辉煌。
自大夫公祠在蓝塘开基以来已有三百余年。后代嗣孙叨祖先,厚德丰功,嗣裔蕃衍,宗技繁茂,爪瓞绵绵,文风昌盛,人才辈出,代有贤能,是祖宗历来重视文化教育的结晶。
清朝时期,大夫公祠孙有“八官、六举、九贡、四拨”之称谓如:十六世嗣孙谦芳公封为西北城兵马司正指挥,秉性刚直,为官清正廉明。乾隆、光绪年间有谦芳、谦利、际昌、尔条、钦赐举人逢肠、尔廉。那时文风的鼎盛时期,祖业尝产丰厚,倡福利于桑梓“建有凤岗书院”“圣人楼”,有“义学尝”为文化教育筹措资金,民国时期族内兴办“云台小学”本族嗣孙免费就读,凡学子考上初中、高中、大学蒸尝给予学费奖励。
改革开放政策好,岁月荣。承先启后,继承祖训,继往开来之风尚,祖祠修复后,族内民主选举产生十五人组成的“大夫祠管理委员会”。处理族内一切事务,有人专职管理祠堂。现在虽无蒸尝,每年活动照例举行拜祖,元宵赏灯,春、秋二祭活动集资聚餐。1996年我族成立“云台教育基金会”发动族人及外出人员自动集资基金,制订“奖励学子办法”考上大、中专学校,高中的学子发给奖金,鼓励学生奋发上进,基金会共筹资金55万元,到目前已奖励学子261人次,发放奖学金156300元。鼓励教育后代,以昌我族之文风,以正族人之德行。
据统计,现有博士1人,硕士6人,大专生300多人,厅级干部4人,处级干部15人,局级干部30多人,还有一批很有成就的企业家,如:蓝塘立国制药厂是市、县纳税大户,为社会的发展奉献力量。
 
(作者:广东紫金县蓝塘镇老围二十二世嗣孙 和林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