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邓姓之源网-邓州市邓姓文化研究会主办官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动态 > 热点推荐 >

邓氏南阳堂的由来

发布时间:2024-07-28 00:06:47 人气: 来源:未知

邓氏南阳堂的由来
邓习学  侯保国


湖南省辰溪县黄埠村“南阳堂”景观石
 
       堂号是姓氏文化的主要内容,也是姓氏文化研究的主要对象。一般来说,姓氏的发源地具有唯一性的特点,而堂号则具有多样性。不同姓氏之间以及同一姓氏内不同族群之间的堂号都不尽相同。宗族支脉越多,堂号就越多。


 
       堂号是同姓中不同族群之间用来区别血缘关系的符号。一个堂号,代表着某一姓氏、某一分支的起源和历史,代表着本姓本支的历史文化及对先祖的敬慕。堂号具有特定性,其内涵也比较丰富,既有尊祖敬宗之意,又蕴含着对起源地和迁徙地的怀念,也有启迪后裔们勤奋努力、忠孝正直做人的厚望。因而每一个不同的堂号,看似简单短小,但在文字的背后却深藏着,不同分支赋予它的不同内涵,当然,堂号更是联宗续谱的重要依据。
       邓姓因邓国而产生,邓州是邓国及国都所在地,被公认为世界邓姓发源地。随着邓姓族人的不断迁播与发展,邓姓后裔遍及海内外,根据血缘关系的远近,邓姓族人又分出了许多的支派,不同的支派间拥有不同的堂号。邓姓的堂号有南阳堂、高密堂、角宿堂、首宿堂、守艺堂等三十余个堂号。其中的南阳堂是主要的堂号之一。
       那么,邓氏南阳堂堂号是如何得名的呢?
       一、邓姓源于南阳邓州
       邓姓源于邓国(今邓州市),因国而得姓。邓国始受封于殷商时期,邓国立国之君是商朝高宗武丁的叔父曼。最早记述黄帝至春秋时期列国诸侯大夫的姓氏、世系的著作《世本》说:“邓为曼姓。”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卷6下:“邓,曼姓之国,今属南阳。”《辞源》:“邓,古国名,曼姓。……故地在今河南邓县一带”。《康熙字典》解释:“【说文】曼姓之国。【春秋·桓七年】邓侯吾离来朝。又州名。本秦南阳郡,隋置南阳县,攺邓州。又姓。”清学者顾栋高《春秋大事表》称:“邓,侯国在今河南南阳府之邓州。”
 
       此后的典籍也多持此说。如晋代王羲之的《南阳邓氏族谱源流序》说:“而世族之所通显者,则莫如南阳邓氏为最著。粤稽邓氏自商武丁封其季父曼于河(按:指汉水)北南阳之邓国,遂以国为姓,南阳为郡,分封食采。”唐代林宝的《元和姓纂》说:“邓,曼姓,殷时侯国也。春秋时,邓侯吾离朝鲁,后为楚文王所灭,子孙以国为氏。”宋代王应麟的《姓氏急就篇》、北宋文学家苏洵的《邓氏族谱序》,南宋邓名世的《古今姓氏书辩证》,清人陈廷炜的《姓氏考略》都因袭了《世本》、王羲之等的说法。


 
       著名考古学者、历史学家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邓公簋”条,以及历史学家童书业《古巴国辨》,国学大师、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秦史》,文物专家周永珍《河南平顶山市发现西周青铜簋》《两周时期的应国、邓国铜器及地理位置》,历史学家、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邓少琴《巴蜀史稿》,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夏商周断代工程”评审专家孙淼著《夏商史稿》等专著、文章都指明春秋时期邓国的位置在今河南省邓县,即今邓州市。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室主任、华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主任袁义达《邓姓的历史与文化》,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任崇岳《邓姓的来源与迁徙》,河南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黄有汉《古代邓国  邓县地望考》,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李乔《天下邓氏 根在邓州》,南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原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南省中华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张保同《古邓国、邓县的地望与诸葛亮躬耕地》。明《嘉靖邓州志》、清《乾隆邓州志》等诸文献、历史资料中均准确无误指明邓国在今邓州市。

 
       邓州是全球邓姓发源地得到了海内外邓氏族谱的佐证。
       泰国邓氏宗亲总会《邓氏得姓由来与在泰组织宗亲会之过程》:“邓,古国名,按周时邓国,曼姓,即今河南省邓县”。
       新加坡邓氏总会《邓氏之渊源与南迁梗概》:“稽邓氏自商武丁帝封其季父曼于河北南阳之邓,因以为氏。以南阳为郡。分封食采,世袭侯爵。”
       香港厦村《邓氏族谱·邓族得氏考》:“其故墟今之南阳邓州是也”。
       台湾《邓氏族谱》:“台湾邓氏始祖邓显祖,明代末年,由江西宜黄县经福建移居台湾。邓显祖由邓州迁徙新野,由新野经江西、福建而迁入 广东、香港。再有福建、广东等地迁入台湾繁衍发展。”
       广东省《南阳邓氏族谱·粤东太乙公世系篇》:“武丁王封曼公于河北南阳邓国(今邓州)为王,赐姓受氏为邓。并以南阳为郡,邓氏南阳之系,由此而出,故邓氏的堂号叫‘南阳堂’。”广东东莞《雁田邓氏族谱》“我雁田邓氏,祖根邓州,鼎盛新野”。


 
       福建《中华邓氏族史·福建卷》:“我们邓姓,源远流长。早在三千多年前,殷商时代,邓氏发祥于河南南阳。”
       浙江温州《温州邓氏族谱》:“旧叙:尝思家有谱,猶国有史,其由来尚久矣。粤稽南阳邓氏之先原居邓林邓州之南阳。”
       贵州《邓氏宗谱》序言:“邓氏根源,源于邓州,黔南支系,源于湘西,资水上游。”
       江苏无锡《邓氏宗谱》续修序:“邓姓起源于河南邓州,无锡报本堂邓氏宗,宗谱上世祖为邓禹。”



 
       四川邓小平故里《邓姓家族史谱》:“更稽邓氏历代源流,邓氏徵音,著于南阳,殷时曼姓之国,春秋吾离侯之裔也。”
       江西《南康邓氏宗祠建设纪念册》:“得姓于殷商邓国,发源于今河南省南阳市邓州”。



 
       安徽《华夏邓氏家史》:“殷王武丁封他的叔父曼季为邓侯,为邓姓在今河南邓州。至今已世传114代。”
       云南宣威《邓氏家谱》:“邓国的地方在今河南省南阳市,秦以后叫邓县,属南阳郡,隋改为州,邓县所在的地方今叫邓州。”
       ……
       邓州是世界邓氏族人的心灵故乡、精神家园得到了海内外的公认。据不完全统计,先后有美国、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加拿大、英国,港澳台等海内外数十万邓氏族人来邓州寻根祭祖。


        2011年11月9日,中共南阳市委常委、邓州市委书记姚龙其、市人大主任殷中玲等邓州市四大家领导与回邓州探亲谒祖的美国、马来西亚邓氏宗亲代表合影
 

美国、马来西亚邓氏宗回邓州探亲谒祖留影


海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原副厅长邓光华在吾离陵园祭祖留影


2011年8月18日,广西藤县、昭平、苍梧、蒙山邓氏宗亲回邓州探亲谒祖合影


2012年5月5日,广东省东莞市雁田村邓氏宗亲代表在村委会副主任邓淦田带领下回邓州探亲谒祖,殷中玲主任等与宗亲合影

 
       据考证,殷商邓国的范围大致为:北与中心位于今河南省南阳市城区的申国接壤,东与跨越今河南省新野县与位于今河南省桐柏一带的曾国相邻,南到汉水与楚国相连,西与位于今湖北省谷城县的谷国相望。其面积约有1万平方公里。国都在邓国中心位置的今邓州市城区一带。
       《左传》:“(鲁庄公)十六年(前678),楚复伐邓,灭之。”楚国灭邓国后,原邓国的子民为了纪念故国,就以国为姓,自此产生了邓姓。
        上述文史资料,不管是浩繁的古今专家的历史名著、众多的海内外邓氏族谱记载,还是根据现存于邓州的邓国侯吾离陵、太尉台等胜迹均可证明,商周邓国就在今邓州大地,邓州是世界邓姓的发源地。

2013年4月16日,南阳市委常委、邓州市委书记姚龙其等市“四大家”领导与海内外邓氏宗亲代表一起为邓国春秋园培土奠基


 
       二、邓州古代称南阳郡
       楚灭邓后在原邓国设穰邑(今邓州),秦置南阳郡时,穰属南阳郡。南阳郡设于战国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前272),治所在宛(今河南省南阳市)。南阳这一地名的由来,‌最早见于《‌战国策·秦策四》‌和《‌史记》‌。‌《‌史记》‌:‌“南阳居汉水之北,‌中国(‌中原古称)‌之南,‌旧名‘阳地’,‌故以为名。秦昭王三十五年(前272),开始设置南阳郡,郡治宛,这一名字一直沿用至今,距今已近2300年。秦置南阳郡辖14县,其中在今南阳市境内的有宛、阳城、穰(邓州)、郦、析、丹水、湖阳、山都等。汉代南阳郡的所辖范围有所扩大,辖36县,在今南阳市境内的有23县,含穰。
       北魏时已将南阳郡治所移于穰县故址。隋初于穰县别置南阳郡,治所在穰县城;开皇三年(583),改为邓州;大业三年(607)又改名南阳郡。唐武德二年(619)复改南阳郡为邓州;天宝元年(742),再改邓州为南阳郡;乾元元年(758)改南阳郡为邓州。
       隋唐时期,南阳郡和邓州交替使用,治所均在穰。欧阳修等合撰《新唐书》称之为邓州南阳郡。
       南阳堂之所以成为邓姓的主要堂号,还有一个因素是邓姓发源地邓州自从邓国被灭、设立穰县时起,至清代,大部分时间在隶属关系上归南阳,用今天的话讲,南阳作为一个省辖市其名气比穰县大,人们更容易记住南阳而忽视穰县。之所以这样讲,还有一点必须得明确,那就是,普遍认为姓氏郡望堂号成为一种文化现象的发生年代是在东汉到魏晋之际,而那时的穰县即今天的邓州一直是南阳的辖区。
      邓姓发源于古邓国,今邓州。邓州自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前272)设立南阳郡,以后名称多有变化,但南阳郡使用频率较高。这就是海内外邓姓把代表着邓姓起源和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的南阳郡,作为“南阳堂”的堂号的主要原因了。
 
       三、邓姓发迹于南阳新野
       楚国灭邓国后,邓姓人大多数仍安居故土穰邑(已属楚地),这些邓国遗民就被称为“楚人”。对他们来说,不过是拔邓帜,易楚帜,换了一个国君而已。以后,由于战乱、灾害、出仕、经商等原因,邓姓人由古邓国的传承地穰邑、南阳郡、邓州迁徙于今江西、湖南、四川、广东等地和港澳台及美国、泰国、马来西亚等海内外。
       《古今姓氏书辩证》:“汉之中世,邓况始自楚徙居南阳新野,子孙以农桑为业。”刘秀建立东汉,称光武帝。新野人邓晨跟随转战南北,又娶光武之姊为妻,成为戚畹贵族。新野人邓禹随光武帝平定天下,功勋盖世,为云台二十八将之首,光武帝封为高密侯。从此邓姓成为名门望族。《后汉书》卷46《邓禹传》称:“邓氏自中兴后累世宠贵,凡侯者二十九人、公二人,大将军以下十三人,中二千石十四人,列校二十二人,州牧、郡守四十八人。其余侍中、将、大夫、郎、谒者不可胜数,东京莫与为比。”邓禹是南阳郡走出来的最优秀的邓姓名人。
        邓州市有太尉台遗址,在城区古城广场西侧古城墙处,是邓州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嘉靖《南阳府志》:“邓禹为汉太尉,归故里,乡人饯于此,因筑台,后人因而名之。”邓禹功盖天下,官居高位,但仍惦念故里,特回到故里邓州省亲、祭祖。邓州人感念其崇先敬祖之美德,于内城修筑了太尉台以为纪念。
天津邓氏宗亲在邓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尉台遗址留影
 
        新野,春秋邓国辖区,秦、汉时属于南阳郡。邓姓源于南阳邓州,且东汉南阳邓氏邓禹在匡扶汉室、扶助刘秀统一过程中功劳巨大,被封为高密侯,海内外邓氏族人公认为邓氏47世世祖。因邓禹功盖天下,世代显贵,南阳是邓姓昌盛地,是最重要的郡望,因此,这是天下邓姓人以“南阳堂”为堂号的又一原因。
        综上所述,邓姓族人为纪念其姓氏发源地和中兴地,而命名为“南阳堂”,其表明邓姓得姓于邓国(今邓州市),发迹于新野,又都同属于南阳郡。
邓国侯曼公

邓国侯吾离公


高密侯邓禹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