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姓起源迁徙发展分布与南阳邓氏世系
发布时间:2024-03-23 10:42:05 人气: 来源:宗亲供稿
邓姓起源迁徙发展分布与南阳邓氏世系
◇ 邓 熙
邓姓起源
邓姓起源于殷商时建立的古邓国,即因邓国而产生了邓姓。这在古代研究姓氏的历史文献及邓氏族谱中都有明确的记载,也是海内外邓氏所公认的。
据记载,古邓国分为两个阶段,即夏朝邓国和商朝邓国。
早在炎黄二帝时,一个以邓(登)命名的远古部落就已出现在今邓州一带。这一部落的首领邓伯温曾在黄帝时加入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并跟随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到夏朝初年,夏帝仲康封其子于邓林的地方,建立邓国,史称夏朝邓国。夏朝邓国历经700年,被商朝所灭。商王武丁封其叔父曼季(字德阳)于夏代邓国所在地,即今河南省邓州市,国都在今邓州市城区,建立邓国,史称殷商邓国。公元前678年,邓国被楚国所灭,其子民为了纪念故国,就以国为姓,从此就产生了邓姓。
据唐代林宝《元和姓纂》记载:“邓,曼姓,殷时侯国也。春秋时,邓侯吾离朝鲁,后为楚文王所灭,子孙以国为氏。”宋代王应麟的《姓氏急就篇》记载:“邓,古国名,本曼姓,其后称邓氏。”清·陈廷炜编撰的《姓氏考略》记载:“邓,殷武丁封叔父于河北(指汉水),是为邓侯,后以为氏。”香港屏山《邓氏总族谱》记载:“考叔曼,武丁丁巳封季父曼于南阳,食邑邓国,以国赐姓曰邓,郡于南阳,而邓氏始祖生焉。”王羲之《南阳邓氏族谱源流序》记载:“粤稽邓氏自商王武丁封其季父曼公于河北(指汉水以北)南阳之邓国,遂以国为姓,南阳为郡,分封食采,世袭侯爵。”苏洵为邓氏族谱所作序文称“粤稽邓氏,始出自商武丁封季父曼于邓,其后以国为氏,则自三代以来,其为名世也远矣。”等等。以上诸多记载表明,殷商邓国建立于商高宗武丁丁巳年(公元前1240年),邓姓因邓国而产生,因此,邓姓产生于公元前13世纪中叶。邓国的开国邓侯曼公即邓国第一位邓侯,也是邓姓的第一世祖。因今邓州是古邓国之国都所在地,故邓州就是世界邓姓之发源地。
族外邓姓
在邓姓的大家族内,除出自曼姓邓氏的邓姓外,还有由其他姓氏改为邓姓以及少数民族内存在的邓姓。
李姓改邓姓:《安化邓氏族谱序》及《宁都宣城邓氏初修族谱》都记载: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国主李璟的第八个儿子,也就是南唐后主李煜之弟李从镒,曾封邓王。李从镒之子李天和于北宋初年为逃避宋太祖的迫害追杀,隐姓埋名,用其父封号“邓”为姓氏,避居新淦(今江西新干县)桃溪村。
熊姓改邓姓:湖北荆门《邓氏族谱》记载:湖北孝感人熊友义,明朝时因躲避战乱逃到荆门象山,在此定居并娶当地邓氏为妻,其子随母姓而姓邓。
少数民族内的邓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邓姓不仅是汉族的姓氏,而且在一部分少数民族内也存在有邓姓。这些少数民族有:满族、瑶族、水族、壮族、土家族、京族、彝族、苗族、羌族、蒙古族、哈尼族等。不同民族邓姓的成因也不尽相同,但大多都是受汉文化的姓氏影响而产生的,有的少数民族邓姓就植根于汉族邓姓,如满族邓姓;有的少数民族男性与邓姓女子通婚,其后代随母姓而姓邓。
在少数民族邓姓中,还涌现出了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水族人邓恩铭、打响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第一枪的土家族人邓玉麟等杰出代表。少数民族邓姓作为少数民族的组成部分,都是炎黄子孙,都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为社会的进步、民族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邓姓的迁徙发展与分布
邓姓自形成到发展成为今天分布于海内外的中华百家大姓之一,也经历了一个复杂而漫长的发展过程。邓国被楚文王灭国后,只有邓国贵族等少部分人被楚国带离邓国,其国人大部分仍留居故地,并于邓地设立穰邑,以加强对邓地的控制。但在穰邑生活的邓国旧人大多仍安居在故地,虽成了楚国人,但邓姓未改,一直作为楚人生活在楚国统治之下。随后,由于战乱、灾害以及外出做官、经商等诸多因素,而导致了邓姓人由故地邓州外迁他乡。由于邓州自古至今有许多时间归南阳管辖,故从邓州走出去的邓姓人记住了故乡在南阳,因此有“天下邓姓出南阳”之说。
邓姓自从殷商邓国产生于邓州大地以来,经过三千多年的发展,真可谓一树千枝,千枝万叶。从邓州走出去的邓姓人主要分布于河南、江西、湖南、湖北、四川、广东、福建、江苏等地,全国各地均有邓氏后人的身影;有的漂洋过海,落户于港、澳、台以及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越南、菲律宾等地,邓氏后裔遍布世界各国。
2020年11月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邓姓位居全国34位大姓,总人口85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0.62%。宋朝至今一千多年间,邓姓人口的增长呈上升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广东、四川、湖南三省,大约占邓姓总人口的44.2%,其次分布于广西、江西、湖北、重庆,这四省市又集中了邓姓人口的24.8%。广东为当代邓姓第一大省,居住了邓姓总人口的15%。粤桂湘、川渝鄂成为邓姓的两个主要的聚集区。邓姓已成为汉族大姓之一,是中华民族的主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