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邓姓之源网-邓州市邓姓文化研究会主办官网!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之窗 > 信息之窗 >

寻宗问祖闽侯行

发布时间:2023-03-05 21:14:19 人气: 来源:未知

寻宗问祖闽侯行
邓嘉明
 
       玉林邓氏始迁祖廷举公,于明永乐元年自福州闽侯随宦入桂。至今已有600多年。
       由于年代久远,旧族谱无存,史料有限,廷举公的生卒年、配偶、父母身世遂成不解之谜。多年来,族人无时不想入闽深入了解内中情由,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
       今机缘成熟,我家族兄弟叔伯共同努力,促成邓嘉明、邓佑明入闽寻宗问祖之行,二人于2005年7月25日下午一时上路,于26日上午八时到达福州,沿途打听直奔闽侯县,得到当地人热心帮助,了解到该县距县城40公里处的罗洋村是邓氏族人的最大集居地,约有1000多人,村主任邓火俤。
       得到信息,我们不顾车舟车劳顿。搭上摩的飞奔罗洋,并找到村主任邓火俤向他说明来意,他感到很惊讶,随后招呼我们休息并拿来闽侯县邓氏族谱让我们查找,经过一番查对,发现今闽侯县邓氏的始迁祖是明末从福建沙县迁移过来的,时间比我们的始迁祖廷举公尚晚100多年,故今闽侯县绝不是我始迁祖迁出之地。
       线索中断,正当我们垂头丧气时,邓火俤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他说:“福州市晋安区竹屿村就有福建最大的邓氏宗祠”。
       据此,我们惜别了邓火俤后,火速赶回福州。经几番寻寻觅觅终于在福州市(晋安区)东门外竹屿村找到了先贤邓氏宗祠。此时已是下午五点多钟了,看到大门上方石匾刻着“先贤邓氏宗祠”和大门旁挂着“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邓氏委员会”“福州市邓氏名人纪念馆”几块牌子,心中悬着的一块石头终于放下来,“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当晚宗祠负责人邓铭东会长以及邓坦生、邓启贵等本家热情款待为我们洗尘,我们却又确实有了到家的感觉。
       第二天,我们来到祠堂,邓铭东、邓坦生、邓志坚等把祠堂收藏的福建省各县市的“邓氏族谱”以及最珍贵的邓拓、丁一岚夫妇在“文革”中舍命保存的“竹屿邓氏族谱”拿出来让我们翻阅查找。
       有资料显示,闽侯邓氏祖先历史上分别于乾隆至民国修编过四次族谱。邓氏入迁闽侯最早是西晋末年,始祖邓攸为避战乱逃难至此,但至今福建邓氏没有一支记载或福建通志显示现在的福建邓氏是邓攸的后人。
       福建邓氏的二次迁入为沙县始祖邓光布,邓光布是唐朝光州固始人,唐朝转战福建,定居福州。据世次排序,邓光布为邓禹公第九世传人。但邓光布的世次排序也没有明确的世次记载。使闽侯邓姓始祖与沙县光布公的后裔世次派系难以衔接。
       福建邓氏第三次迁入为福州古侯官县(亦称闽县)今福州晋安区竹屿。其始祖邓兴自唐五代(907-960)之间于河南光州固始县(今河南固始县)随宦入闽,卜居竹屿瑞胜里。仕宋宣宗仪郎,其生平事迹及生卒年均不详。其后代自唐末年至今仍居竹屿,并播迁闽清、连江等地。
       再者《福州府志》文苑传、隐逸传记载,邓定字子静闽县人,当元末兵起,定削迹东山,以著述自娱。著有耕隐集行于世。按竹屿“邓氏族谱”记载。邓定是邓兴公九世孙。邓定隐迹处,即今福州晋安区竹屿村。旧称闽(侯)县竹屿乡。
       几天来。虽有收获。但找不到满意的答案。为什么呢?据史料查证。古闽侯就是今天的福州。当今的闽侯县与古闽侯县无关。
       然而翻遍竹屿“邓氏族谱”均找不到我玉林始迁祖廷举公的直接线索。详细询问,福州竹屿邓氏研究会的本家兄弟告诉我们一个史实:竹屿先祖迁至竹屿瑞胜里至今1120多年。入闽原祖失考,即有记载的竹屿始祖为邓兴公(公元1116年),其间又相差230多年的历史。族谱焚于战火,无法考查,所以现存的族谱难免存在断层或失记。但竹屿邓氏肯定,自唐代邓氏由河南迁入古闽侯至今1000多年均在此居住,地点不变,且有史可查。可以判定,600多年前由古闽侯后迁出的邓氏必出此处。这与我们族谱记载始迁祖来自福州闽侯相吻合。
       也就是说,我们此行只能得这样的结论。始迁祖从闽入桂,古闽侯可以确定是现在福州。因东门竹屿邓氏旧谱无存,对廷举公的生卒年及父母身世均无法考查。这也是福州竹屿邓氏的结论。或许刚好重合于福州东门竹屿失记断层的那段历史也未可知也。
       总而言之,我们此次闽侯寻宗问祖之行虽然得不到满意的结果,但总算有所收获。基本肯定了廷举公的出处——就是现在福州东门竹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