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邓姓之源网-邓州市邓姓文化研究会主办官网!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之窗 > 交流联谊 >

天下邓氏 根在邓州

发布时间:2010-03-06 13:21:00 人气: 来源:未知

 (此稿为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姓氏研究专家李乔
在中国·深圳炎黄邓氏宗亲联谊邓姓文化研究交流恳谈会上的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宗亲、各位专家:
大家好!非常荣幸能够参加邓姓文化交流会,与大家一起研讨邓氏文化的有关议题。本人是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一名研究人员,多年来一直从事姓氏文化研究工作,先后参与了《百家姓书系》、《中华姓氏史话》、《百家姓书库》、《中华姓氏河南寻根》、《寻根中原》等多套丛书的编写工作,出版有《曾姓史话》、《萧姓史话》、《百姓堂联》、《固始与闽台》等姓氏研究著作20余部。在邓氏文化方面有一定研究,出版有《百家姓书库·邓》、《邓国、邓州、邓姓》两部著作。限于时间,今天仅就邓氏祖地问题谈一些粗略的看法。不当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各位宗亲批评指正。
在邓氏起源问题上,历代姓氏史籍以及邓氏族谱的观点基本一致,那就是邓氏系以国为氏,为邓国之后。譬如唐代学者林宝的《元和姓纂》这样记载:“邓,曼姓。殷时侯国也。春秋时,邓侯吾离朝鲁,后为楚文王所灭,子孙以国为氏。”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贵州刺史邓君墓志铭·序》中说:邓氏“本曼姓。春秋有邓侯吾离,后为楚所灭,因为氏焉。”邓氏后人、南宋著名学者邓名世在《古今姓氏书辩证》中说:“邓氏出自子姓。商高宗武丁封其季父于河南,为邓侯,别赐姓曼。春秋时楚武王、郑庄公皆娶邓女,谓之夫人邓曼。而邓侯吾离尝一朝鲁,鲁庄公十六年,楚文王灭邓祁侯,子孙以国为氏。”
在邓国地望问题上,却历来众说纷纭。但从文献记载以及考古发现来看,今天的河南邓州就是古邓国所在地,也是邓氏的起源地。
一、邓州为邓国故地
邓州地处河南省的西南部南(阳)襄(樊)盆地中部偏西地区,这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河流众多,气候湿润,适宜人类生存发展,考古发现表明,早在距今六千年前就有人类在邓州这块大地上生活,并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
考诸史籍,早在传说时代的黄帝之时,一个以邓(登)命名的远古部落就在邓州繁衍生息。据《路史》记载,黄帝时有臣邓伯温,是当时战败蚩尤氏的主要人物之一,可见邓部族于氏族社会后期当已存在,并为黄帝部落的盟族。黄帝之后,虞舜曾移居于此,《庄子·徐无鬼篇》说:“舜有羶行,百姓悦之,故三徙成都,至邓之墟而十有万家。”到了夏朝初年,夏王仲康又将其子分封到邓地,建立邓国。《路史》记载:“邓,仲康子国。楚之北境,史云阻之以邓林者,今之南阳。”历史记载及考古发现均证明,今邓州一带确属夏人的活动区域,仲康封其子于邓是可信的。入商以后,商王武丁灭亡姒姓邓国之后,将其叔父分封到此地,建立邓国。《路史·后纪九》记载:“初,武丁封季父于河(注:汉水)北曼,曰蔓侯,有曼氏,蔓、鄤氏,优、邓其出也。”
西周时期,邓国与周王室保持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是周王朝的南部屏障,《国语·郑语》曰:“当成周者,南有荆蛮、申、吕、应、邓、陈、蔡、随、唐。”进入春秋以后,邓国在政治舞台上表现得非常活跃,分别与郑国、楚国联姻(郑庄公、楚武王的夫人都是邓氏女),邓侯吾离曾远道去鲁国拜访桓公。然而好景不长,公元前703年,邓国与邻近的巴国发生了一场战争,邓国也因此开始走下坡路。此前巴国与邓国曾闹过不愉快,为了改善同邓国的关系,巴国便邀楚国使者一道前往邓国以缓和两国的紧张关系。可当两国使者进入邓国南部边陲鄾邑时却被当地人杀害。楚武王大怒,令大夫斗廉率兵联合巴军攻打鄾地,邓侯也派出养甥、聃生前往救鄾,结果邓军大败。十五年后,楚文王借道邓国攻打申国。又过了十年,邓国被楚国灭亡。
邓国虽然灭亡了,但作为邓氏族人繁衍生息了三四千年的故地,河南邓州却永远留在了他们的记忆里。
二、邓州是邓国的都城所在地
明末清初历史地理学家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称“邓州”为“春秋时邓侯国”。清代学者顾栋高《春秋大事年表》也说,邓,侯国,今河南南阳府之邓州。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曰:邓,曼姓之国。今河南南阳府邓州是其地。清代学者江永批驳《春秋传说汇纂》将襄阳邓城作为邓国都城的观点时说:“邓国,今河南南阳府西南百二十里邓州是也……襄阳府襄阳县东北二十里之邓城,当时虽仍属邓县,别是一地,为邓国之南鄙。故《一统志》以邓州为邓侯国,以襄阳之邓城为邓国地。岂楚灭邓后迁其人于此,故有此城欤?邓城南八里有鄾城,为鄾子国。桓九年传云,邓南鄙鄾人。杜谓,鄾在邓县南,河水之北。是当时鄾城仍属邓县。北望邓之国都,鄾正是其南方之边鄙,非以鄾城在邓城南八里,即谓之南鄙也。《汇纂》因襄阳有邓、鄾二城,邓城即在鄾城北,遂舍南阳之邓州,以襄阳之邓城为邓国。误矣。”在江永看来,邓国故城在今天的河南邓州市,而襄樊邓城则是楚国灭亡邓国之后,迁徙邓国遗民至此而形成的城邑。邓州、邓城两地的考古发现也印证了江永的观点。襄樊邓城遗址尽管内涵丰富,城内及城外有大量汉代以至春秋战国时的器物残片,但春秋以前的器物尚未发现,则其上限当在春秋时期。相反,在邓州市境内确发现有象太子岗遗址、下岗遗址、杨岗遗址、八里岗遗址等多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及商周遗址,在城区东南3公里处的八里王村还有邓国侯吾离的陵墓。
邓国故城在今河南邓州已成为学术界的主流观点。郭沫若、童书业、吕思勉等历史学家均认为春秋邓国在河南邓县,即今邓州市。不少权威工具书也采用了这一观点,如:《辞源》:“邓,古国名。曼姓……故地在今河南邓县一带。”《汉语大字典》:“邓,古国名。曼姓。在今河南省邓县。公元前678年为楚所灭。”《汉语大词典》:“邓,古国名。曼姓。在今河南省邓州市。后灭于楚。”《春秋左传词典》:“邓,曼姓国,故城在今河南邓县。楚文王灭之,为楚邑。”
三、邓州市有邓国侯吾离陵
邓国侯吾离是一位有远见的政治家、外交家。在位期间,内修政理,外结邻好,使邓国中兴,屹立于列国之林,被称为中兴之君。那时正值春秋初期,各国诸侯间相互吞并日趋激烈。邓国虽是侯国,所处位置非常重要,处于中原南进、荆楚北图的孔道上,为南北相争之地。为了保一方平安,谋求邓国发展,吾离积极推行“睦邻友好”政策,不仅与郑、楚等国联姻,还于公元前705年,偕同谷国伯赢绥一道拜访鲁国。《左传·桓公七年》记载:“春,谷伯、邓侯来朝。”吾离远涉千山万水去访问鲁国,说明两国之间存在友好关系,同时也显示了当时邓国有较强的国家势力。这以后,吾离还以年迈之躯,风尘仆仆的参加了楚武王在沈鹿(今湖北钟祥县东)召集的“沈鹿会盟”。吾离终因国事操劳,于公元前700年逝世。吾离去世后,葬于邓国都城附近,其地在今邓州东南吾离冢村。《邓县县志》记载:“吾离冢,在市区东南2.5公里的吾离冢村,据旧志记载为春秋时邓国侯吾离之墓。”据当地老人说,古墓曾出土有陶鬲、陶俑等,并发现一把半截铜剑。由于该墓是是现存唯一的邓国国君的陵墓,也被人们称为“天下邓氏第一陵”。作为邓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吾离陵得到了较好保护,目前已整修一新,成为天下邓氏拜谒先祖的圣地。
邓州为邓国故地;邓州是邓国国都所在地;邓州有“天下邓氏第一陵”邓国侯吾离陵。由此我们可以说,天下邓氏,根在邓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