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田开基简况
发布时间:2013-10-23 22:08:00 人气: 来源:未知
新田开基简况
● 邓远华
一、家声显赫源远流长
芸芸众生历数千载而昌盛,泱泱氏族经百数代而益增。参天之树必有其根,环山之水必有其源。追溯邓姓之源,乃与中华五千年文明息息相连。邓:以国名而得姓,始于公元前1315年商朝帝王成汤的第十代裔孙——曼。
曼公,字德阳,因辅佐年幼侄儿武丁治国有功,被封于邓国为侯,从此得姓之始,距今有三千三多年的悠久历史。邓国自商至周,历经二十二位帝王,传国670多年。从世次推算,曼公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二十七世传孙,商朝开国之君成汤和商朝始兴祖契的十世和二十三世传孙,其父祖丁是商朝的第十七位帝王。因此,邓族是出于帝王之家,可谓家声显赫。
至西汉,徙迁南阳新野的邓况,成了一方望族。四十八世祖邓禹,协助刘秀中兴东汉,功高盖世,二十四岁即作东汉首任大司徒(宰相),总理朝政,治国安邦,云台拜将,封二十八将之首,此乃“名魁四七宿”之来由也。历史贡献卓著。禹公之后,凡皇后2人,尚公主2人,侯29人,大将军以下13人,中2千石(省部级待遇)14人,列校(旅团长级)22人,洲牧郡守(市县长)48人,其余侍中、牙将(副团营级)大夫、郎、渴者(参谋干事、主任科员类)等不可胜数,是邓族最辉煌灿烂的时期。在东汉,除刘姓外,再没有那家那姓能与之相比,东汉家声由来于此。
目前邓姓人口在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中约750多万人(不含国外),排在中国百家姓的第二十九位,真是枝繁叶茂,源远流长。
二、先祖艰辛创业史
据邓氏族谱记载,由于战乱或官职调迁等原因,中原邓氏大举南迁,移居今四川、陕西、福建、广东等地。当时由进士登第、任河东大守的吾祖攸公(字伯道),哥任公早卒,适逢石勒作乱,携带一子一侄逃难。途中料想子侄难两全,毅然弃子存侄,带侄逃难肇基于福建汀州府宁化县石壁都东口村,至九十世祖讳简公,俗称简小二郎,由附贡生诰封将士郎,妣秦老儒人,从福建宁化县石壁都迁居福建蒲田珠玑巷。大始祖讳荣公,就任汀州府教授继升粤东琼州府琼山县知县。后因不恋官场,心思故土而辞官,返乡遍寻阳宅,为子孙创业之所。游至广东廉江上井村时,见乾龙而至,果堪阳宅,逐返珠玑巷携子始创上井基业,生肇基祖讳调公(字发祥)。再后,荣公又携子迁居油房洞。调生祖康护,创守两能。康护生七子:长车全,次麦贵,三玉积,四仲铭,五仲镇,六仲佑,七仲镛。镛又生八子:依次是辉、宝、志养、志端、志达、志远、志聪、志禄。
志远公(字法显),配妻蓝氏,生四子,携妻带子,举家从油房洞迁博白那耶定居。后来,志远公为了再大发展,又携带二子待明(即子球公)、三子引明再前往合浦县蓬来乡六湖洞高坡创业。在高坡衍繁生息了四代,并建有祠堂屋宇,开垦了大量田场山地等业所。可能因祠堂向至不妥或什么原因,志远公把大部分田场屋地卖与叶姓,携小儿子引明公派下再迁山口(白沙)、十字路。相传志远公曾留三缸大银埋在剥皮树下给子球公开发创业之用(可惜无人通晓挖取)。子球公派下留在高坡屋面垌车纲田一丘之下艰难生活,最后还是将这仅剩的一丘田卖给了叶氏叶自恒,全家寄宿于泥岭。至仕能公四个儿子(法金、法盛、法显、法清)长大成人,不得不分家各奔前程:仕能公携长子法金创业于陂边(平心);祖婆王氏携法显留居泥岭,后散居亚山、瓦窑塘、多谢角等地;维忠公携法盛开基大廉洞新田里;祖婆何老儒人携法清先到酒井铺、新村、黄考冲,后分芦笛水、塘边村及海南等地。(以上分家曾有记载,在此不作祥述)
先祖徙迁数省,拖家带口,颠沛流离,可见创业何其艰辛。
三、新打锄钩开天地
子球公跟维忠公携法盛先是暂居榕树坡(老虎窝),子球公在此逝世后,维忠再携家几易变迁住所。先是竹头角,再是墩子村。相传在竹头角居住期间,所开垦的山岭、田地都曾有山契、田契等,被嫁出去的贪心姑婆回来偷走。尔后,不得已,再栖身墩子村住。由于在墩那边往四边观看,但见大坳沥水流下的下游地方,荆剌丛生,地势平整,应该是土地肥沃,相传香姓曾有人在此开垦居住过。于是,毅然弃墩子而走,往东北方向不过一里地,过了坑数百米,即在这里安居,打造锄头钩刀,披荆斩剌,开垦荒地,大造良田,建造房屋,辛勤打造良好的安居环境。至此,一个崭新的新田诞生。
新田新开垦的田地,新田因此而得村名。此后,历经明通、天龙、邓与、文胜、元可五代单传,至能彩以后枝繁叶茂,兴旺发达。至今已衍繁2000多人,厅处级(含享受待遇)干部多人,100多各类高校大学生。新世纪以后,大部分家庭都在各城市买有房产,70%人口已在城市生活。正是:
新打锄钩开天地,田平地沃宜安居。
桂花落叶新秀乡,登字添耳曼后裔。
编后语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黄五帝到如今,中华民族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族人民在辽阔的疆域上纵横驰骋,努力奋斗,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和深远的人文历史。新田村也不例外。然而,新田自开基300多年以来,并没有任何文字记载先祖艰辛迁徙创业的历史。更有甚者,众人只知新田乃是从那耶迁来,子球公乃祖之先始,至于祖出自那代、真实名字讳称,如何传远图漂几易徙迁,历经艰辛创业殊然不知。
伟人毛泽东曾经说过:“今天的中国是历史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不应该割断历史。我们不但要懂得中国的今天,还要懂得中国的昨天和前天。”纵观中华大地,现今各族各姓,都在追根溯源,撰修族谱,蔚然成风。新田理应顺应时势,努力弥补空白,有望让后代了解本村开基发展历史。
本人编写这篇“开基简况”,无非搜集提供部分资料,激发全村人奋起编写一部完整的新田族谱,以便慎终追远,光前裕后,把吾族的辉煌历史及先祖的创业精神世代传承延续,大兴崇宗敬祖,爱国爱家,共筑繁荣昌盛、和谐祥和的新田村而努力。
由于本人资历浅簿,水平有限,故编写难免出现粗糙不隶之处,敬望全村族叔兄弟及外地宗贤的斧正缮新。
曼115世裔孙远华鞠躬
癸巳年季秋月
● 邓远华
一、家声显赫源远流长
芸芸众生历数千载而昌盛,泱泱氏族经百数代而益增。参天之树必有其根,环山之水必有其源。追溯邓姓之源,乃与中华五千年文明息息相连。邓:以国名而得姓,始于公元前1315年商朝帝王成汤的第十代裔孙——曼。
曼公,字德阳,因辅佐年幼侄儿武丁治国有功,被封于邓国为侯,从此得姓之始,距今有三千三多年的悠久历史。邓国自商至周,历经二十二位帝王,传国670多年。从世次推算,曼公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二十七世传孙,商朝开国之君成汤和商朝始兴祖契的十世和二十三世传孙,其父祖丁是商朝的第十七位帝王。因此,邓族是出于帝王之家,可谓家声显赫。
至西汉,徙迁南阳新野的邓况,成了一方望族。四十八世祖邓禹,协助刘秀中兴东汉,功高盖世,二十四岁即作东汉首任大司徒(宰相),总理朝政,治国安邦,云台拜将,封二十八将之首,此乃“名魁四七宿”之来由也。历史贡献卓著。禹公之后,凡皇后2人,尚公主2人,侯29人,大将军以下13人,中2千石(省部级待遇)14人,列校(旅团长级)22人,洲牧郡守(市县长)48人,其余侍中、牙将(副团营级)大夫、郎、渴者(参谋干事、主任科员类)等不可胜数,是邓族最辉煌灿烂的时期。在东汉,除刘姓外,再没有那家那姓能与之相比,东汉家声由来于此。
目前邓姓人口在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中约750多万人(不含国外),排在中国百家姓的第二十九位,真是枝繁叶茂,源远流长。
二、先祖艰辛创业史
据邓氏族谱记载,由于战乱或官职调迁等原因,中原邓氏大举南迁,移居今四川、陕西、福建、广东等地。当时由进士登第、任河东大守的吾祖攸公(字伯道),哥任公早卒,适逢石勒作乱,携带一子一侄逃难。途中料想子侄难两全,毅然弃子存侄,带侄逃难肇基于福建汀州府宁化县石壁都东口村,至九十世祖讳简公,俗称简小二郎,由附贡生诰封将士郎,妣秦老儒人,从福建宁化县石壁都迁居福建蒲田珠玑巷。大始祖讳荣公,就任汀州府教授继升粤东琼州府琼山县知县。后因不恋官场,心思故土而辞官,返乡遍寻阳宅,为子孙创业之所。游至广东廉江上井村时,见乾龙而至,果堪阳宅,逐返珠玑巷携子始创上井基业,生肇基祖讳调公(字发祥)。再后,荣公又携子迁居油房洞。调生祖康护,创守两能。康护生七子:长车全,次麦贵,三玉积,四仲铭,五仲镇,六仲佑,七仲镛。镛又生八子:依次是辉、宝、志养、志端、志达、志远、志聪、志禄。
志远公(字法显),配妻蓝氏,生四子,携妻带子,举家从油房洞迁博白那耶定居。后来,志远公为了再大发展,又携带二子待明(即子球公)、三子引明再前往合浦县蓬来乡六湖洞高坡创业。在高坡衍繁生息了四代,并建有祠堂屋宇,开垦了大量田场山地等业所。可能因祠堂向至不妥或什么原因,志远公把大部分田场屋地卖与叶姓,携小儿子引明公派下再迁山口(白沙)、十字路。相传志远公曾留三缸大银埋在剥皮树下给子球公开发创业之用(可惜无人通晓挖取)。子球公派下留在高坡屋面垌车纲田一丘之下艰难生活,最后还是将这仅剩的一丘田卖给了叶氏叶自恒,全家寄宿于泥岭。至仕能公四个儿子(法金、法盛、法显、法清)长大成人,不得不分家各奔前程:仕能公携长子法金创业于陂边(平心);祖婆王氏携法显留居泥岭,后散居亚山、瓦窑塘、多谢角等地;维忠公携法盛开基大廉洞新田里;祖婆何老儒人携法清先到酒井铺、新村、黄考冲,后分芦笛水、塘边村及海南等地。(以上分家曾有记载,在此不作祥述)
先祖徙迁数省,拖家带口,颠沛流离,可见创业何其艰辛。
三、新打锄钩开天地
子球公跟维忠公携法盛先是暂居榕树坡(老虎窝),子球公在此逝世后,维忠再携家几易变迁住所。先是竹头角,再是墩子村。相传在竹头角居住期间,所开垦的山岭、田地都曾有山契、田契等,被嫁出去的贪心姑婆回来偷走。尔后,不得已,再栖身墩子村住。由于在墩那边往四边观看,但见大坳沥水流下的下游地方,荆剌丛生,地势平整,应该是土地肥沃,相传香姓曾有人在此开垦居住过。于是,毅然弃墩子而走,往东北方向不过一里地,过了坑数百米,即在这里安居,打造锄头钩刀,披荆斩剌,开垦荒地,大造良田,建造房屋,辛勤打造良好的安居环境。至此,一个崭新的新田诞生。
新田新开垦的田地,新田因此而得村名。此后,历经明通、天龙、邓与、文胜、元可五代单传,至能彩以后枝繁叶茂,兴旺发达。至今已衍繁2000多人,厅处级(含享受待遇)干部多人,100多各类高校大学生。新世纪以后,大部分家庭都在各城市买有房产,70%人口已在城市生活。正是:
新打锄钩开天地,田平地沃宜安居。
桂花落叶新秀乡,登字添耳曼后裔。
编后语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黄五帝到如今,中华民族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族人民在辽阔的疆域上纵横驰骋,努力奋斗,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和深远的人文历史。新田村也不例外。然而,新田自开基300多年以来,并没有任何文字记载先祖艰辛迁徙创业的历史。更有甚者,众人只知新田乃是从那耶迁来,子球公乃祖之先始,至于祖出自那代、真实名字讳称,如何传远图漂几易徙迁,历经艰辛创业殊然不知。
伟人毛泽东曾经说过:“今天的中国是历史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不应该割断历史。我们不但要懂得中国的今天,还要懂得中国的昨天和前天。”纵观中华大地,现今各族各姓,都在追根溯源,撰修族谱,蔚然成风。新田理应顺应时势,努力弥补空白,有望让后代了解本村开基发展历史。
本人编写这篇“开基简况”,无非搜集提供部分资料,激发全村人奋起编写一部完整的新田族谱,以便慎终追远,光前裕后,把吾族的辉煌历史及先祖的创业精神世代传承延续,大兴崇宗敬祖,爱国爱家,共筑繁荣昌盛、和谐祥和的新田村而努力。
由于本人资历浅簿,水平有限,故编写难免出现粗糙不隶之处,敬望全村族叔兄弟及外地宗贤的斧正缮新。
曼115世裔孙远华鞠躬
癸巳年季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