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亲的善举感动了我--在2010年春祭太乙祖工作总结会上的发言
发布时间:2010-09-08 15:11:00 人气: 来源:未知
宗亲的善举感动了我
--在2010年春祭太乙祖工作总结会上的发言
(2010年5月15日)
邓明光
我们炎黄邓氏宗亲河源联谊会的前身--河源市区邓氏宗亲联谊会,是邓氏族内一个自发性的民间团体,于2008年3月1日宣告成立,并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常务理事会。在常务理事会的成员中,从年龄结构来看,老、中、青都有,最大的78岁,最小的才25岁;从职业成份分布来看,既有在党政机关、国企工作的非领导干部,又有离退休的老党员、老干部,还有在私营企业中颇有建树的老板、商贾;从综合素质来看,既有懂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的精英,又有懂电脑技能、摄相采编,才艺含量高的人才。这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团体班子。它的成立,是追根溯源、沟通感情、团结联谊、构建和谐的一个平台,成为宣传“邓氏文化”、联络宗情、凝聚氏力的一条纽带,是对外交往和自我展示的窗口。
联谊会的成立和常务理事会的产生,为河源市邓氏宗亲各个方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在仅仅二年多的时间里,从2008、2009年一年一度的春祭太乙祖,到2010年春主祭太乙祖都比较圆满地实现了我们河源邓氏裔孙的共同心愿,达到了“三个满意”(本会满意、宗亲满意、梅州总会满意),进一步弘扬振奋了宗亲的精神风貌,更加提高了邓氏宗亲在河源以及各地的知名度。从2008年寒冬筹备,2009年仲夏动工,金秋竣工庆典的南阳堂邓氏九十三世祖、入粤一世祖志斋(太乙)公夫人唐祖妣墓暨南阳堂九十四世祖、入粤二世祖恭公夫人谢祖妣墓地的重修工作,实现了成千上万邓氏裔孙八百多年来的心愿和期望,展现在裔孙面前,得到了各地宗亲比较高的评价和赞赏,圆了一个好梦。本会编印的刊物《东汉家声.河源版》以及《祖德流芳--邓氏太乙公裔孙重修龙川两座祖妣墓纪实》,这两本书,内容丰富,资料齐全,图文并茂,一目了然,一看就清楚,为让更多的宗亲了解族史、寻根问祖、悉知渊源,团结奋进,提供了有价值的精神食粮、文化大餐。2010年初,由永辉、振新两位宗亲共同出资赞助的新春联欢晚会的成功举办,让宗亲们相聚一堂,共叙友谊,共迎新春,其乐融融,共祝美好明天。还有应邀参加各地宗亲崇宗敬祖、宗祠落成的活动,梅州总会《东汉家声》、邓州总会《邓姓文化》等书刊的发行,以及接待海内外宗亲的寻根问祖、联络感情等各种活动,让我们相互往来,格外亲切,更加清楚邓氏裔孙遍天下,同根共源是一家。
然而我们这个团体只是一个民间团体,既没有固定的经费来源,也没有一个固定的活动场所,称得上是一无所有。联谊会每召开一次会议、每组织一个活动、每商议一件事情、每进行一桩善举、每落实一项计划、每出一期简报书刊、每因事一趟出行、每需订一席饭菜……都需要经费——钱。这钱从何来?从联谊会成立至今2010春主祭太乙祖为止,从“财务收、支费用结算情况报告”,共计60万元之多,有数可算。这不是个小数,也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阿拉伯数字,这60多万元包含了多少宗亲、有识之士、崇宗敬祖、行善积德、热心善举的“心”和“情”。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虽然我们一无所有,但我们有最宝贵的人。我们从《东汉家声.河源版》、《祖德流芳》里的书籍,从入粤一、二世祖两个祖墓地竖立的碑刻芳名榜中,从各次刻录的DVD光碟里就一目了然,捐款芳名彰显,流传五湖四海,世代永存,后代永记。在这些捐款芳名榜里,我们邓氏裔孙少则几十元,上百元,多则上千元,甚至好几万元,特别是向来热心善举的民营企业家永辉、运德、小彪、映康、钦光、振新、思钦等等,他们一次次地派车、一次次地捐助、一次次地买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现职领导干部中担任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的小强宗亲,他热心支持宗亲事业、积极参与宗亲活动,在百忙之中到会讲话、到场捐款、会议买单、出门派车,凡是本会所需当作已任,尽力解决,毫不推辞,可说是老祖宗的孝子贤孙。在公安局工作的伟青宗亲尽管职务在身工作繁忙,但每次捐款都不甘落后,尽表善心,热情支持。在离退休干部中的书星长辈,人老心不老,不管大小活动都亲自到场,每次捐款父子四人一个不缺,捐额不少,可说是我们晚辈的楷模。还有继祥宗叔,为人师表,身体力行,教子有方,子女争气,父子同心,全家协力,样样带头,件件支持,可说是我们裔孙们的榜样。还有身在外地工作生活的裔孙们,饮水思源,不忘祖先,尽孝献爱:如近在惠州工作的振科,携妻偕子参加主祭,慷慨解囊,尽表心意;群发宗亲,随同父母兄弟,捐植、捐款,既热心又热情;又如远在北京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工作的道群宗亲也不忘记祖先祭祀之事,通过邮寄将善心表上。凡此种种,枚不胜举,可说是邓氏裔孙文化精英的缩影。十分感人,难能可贵。有的是个人所为,有的是兄弟姐妹、夫妻同捐,还有父母偕子全家老少祖孙三代共表孝心,共献爱心。不但是男丁,还有迎聚进来的邓家媳妇和出嫁在外的邓氏姐妹,真是有钱出钱,有车出车,有力出力,无钱无力出精神,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用实际行动,尽微簿之力。这一系列、一桩桩、一件件、一幕幕,感人之深,感慨万分。很多有识之士、虔诚之心,不胜枚举,其他的人或事就不一一列举了。这一切回想起来,百感交集,无不使人敬佩、感动。
在这里我感慨地说一说,如果没有全体会员及众多宗亲的热心支持、积极参与;没有这么多的现职领导干部、个体、民营企业家的财力、物力支持、慷慨解囊;没有常务理事会成员的精诚团结、精心策划、同舟共济、无私奉献,那是一事无成。这是我的内心感受,肺腑之言。我们所做的一切,能得到这么多宗亲的理解和支持,实在是难能可贵,尔足珍贵。
在这里我再次地衷心祝愿善有善报,好人一生平安,让我们的联谊会明天更美好。
(作者邓明光系炎黄邓氏宗亲广东省河源联谊会常务副会长)
--在2010年春祭太乙祖工作总结会上的发言
(2010年5月15日)
邓明光
我们炎黄邓氏宗亲河源联谊会的前身--河源市区邓氏宗亲联谊会,是邓氏族内一个自发性的民间团体,于2008年3月1日宣告成立,并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常务理事会。在常务理事会的成员中,从年龄结构来看,老、中、青都有,最大的78岁,最小的才25岁;从职业成份分布来看,既有在党政机关、国企工作的非领导干部,又有离退休的老党员、老干部,还有在私营企业中颇有建树的老板、商贾;从综合素质来看,既有懂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的精英,又有懂电脑技能、摄相采编,才艺含量高的人才。这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团体班子。它的成立,是追根溯源、沟通感情、团结联谊、构建和谐的一个平台,成为宣传“邓氏文化”、联络宗情、凝聚氏力的一条纽带,是对外交往和自我展示的窗口。
联谊会的成立和常务理事会的产生,为河源市邓氏宗亲各个方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在仅仅二年多的时间里,从2008、2009年一年一度的春祭太乙祖,到2010年春主祭太乙祖都比较圆满地实现了我们河源邓氏裔孙的共同心愿,达到了“三个满意”(本会满意、宗亲满意、梅州总会满意),进一步弘扬振奋了宗亲的精神风貌,更加提高了邓氏宗亲在河源以及各地的知名度。从2008年寒冬筹备,2009年仲夏动工,金秋竣工庆典的南阳堂邓氏九十三世祖、入粤一世祖志斋(太乙)公夫人唐祖妣墓暨南阳堂九十四世祖、入粤二世祖恭公夫人谢祖妣墓地的重修工作,实现了成千上万邓氏裔孙八百多年来的心愿和期望,展现在裔孙面前,得到了各地宗亲比较高的评价和赞赏,圆了一个好梦。本会编印的刊物《东汉家声.河源版》以及《祖德流芳--邓氏太乙公裔孙重修龙川两座祖妣墓纪实》,这两本书,内容丰富,资料齐全,图文并茂,一目了然,一看就清楚,为让更多的宗亲了解族史、寻根问祖、悉知渊源,团结奋进,提供了有价值的精神食粮、文化大餐。2010年初,由永辉、振新两位宗亲共同出资赞助的新春联欢晚会的成功举办,让宗亲们相聚一堂,共叙友谊,共迎新春,其乐融融,共祝美好明天。还有应邀参加各地宗亲崇宗敬祖、宗祠落成的活动,梅州总会《东汉家声》、邓州总会《邓姓文化》等书刊的发行,以及接待海内外宗亲的寻根问祖、联络感情等各种活动,让我们相互往来,格外亲切,更加清楚邓氏裔孙遍天下,同根共源是一家。
然而我们这个团体只是一个民间团体,既没有固定的经费来源,也没有一个固定的活动场所,称得上是一无所有。联谊会每召开一次会议、每组织一个活动、每商议一件事情、每进行一桩善举、每落实一项计划、每出一期简报书刊、每因事一趟出行、每需订一席饭菜……都需要经费——钱。这钱从何来?从联谊会成立至今2010春主祭太乙祖为止,从“财务收、支费用结算情况报告”,共计60万元之多,有数可算。这不是个小数,也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阿拉伯数字,这60多万元包含了多少宗亲、有识之士、崇宗敬祖、行善积德、热心善举的“心”和“情”。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虽然我们一无所有,但我们有最宝贵的人。我们从《东汉家声.河源版》、《祖德流芳》里的书籍,从入粤一、二世祖两个祖墓地竖立的碑刻芳名榜中,从各次刻录的DVD光碟里就一目了然,捐款芳名彰显,流传五湖四海,世代永存,后代永记。在这些捐款芳名榜里,我们邓氏裔孙少则几十元,上百元,多则上千元,甚至好几万元,特别是向来热心善举的民营企业家永辉、运德、小彪、映康、钦光、振新、思钦等等,他们一次次地派车、一次次地捐助、一次次地买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现职领导干部中担任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的小强宗亲,他热心支持宗亲事业、积极参与宗亲活动,在百忙之中到会讲话、到场捐款、会议买单、出门派车,凡是本会所需当作已任,尽力解决,毫不推辞,可说是老祖宗的孝子贤孙。在公安局工作的伟青宗亲尽管职务在身工作繁忙,但每次捐款都不甘落后,尽表善心,热情支持。在离退休干部中的书星长辈,人老心不老,不管大小活动都亲自到场,每次捐款父子四人一个不缺,捐额不少,可说是我们晚辈的楷模。还有继祥宗叔,为人师表,身体力行,教子有方,子女争气,父子同心,全家协力,样样带头,件件支持,可说是我们裔孙们的榜样。还有身在外地工作生活的裔孙们,饮水思源,不忘祖先,尽孝献爱:如近在惠州工作的振科,携妻偕子参加主祭,慷慨解囊,尽表心意;群发宗亲,随同父母兄弟,捐植、捐款,既热心又热情;又如远在北京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工作的道群宗亲也不忘记祖先祭祀之事,通过邮寄将善心表上。凡此种种,枚不胜举,可说是邓氏裔孙文化精英的缩影。十分感人,难能可贵。有的是个人所为,有的是兄弟姐妹、夫妻同捐,还有父母偕子全家老少祖孙三代共表孝心,共献爱心。不但是男丁,还有迎聚进来的邓家媳妇和出嫁在外的邓氏姐妹,真是有钱出钱,有车出车,有力出力,无钱无力出精神,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用实际行动,尽微簿之力。这一系列、一桩桩、一件件、一幕幕,感人之深,感慨万分。很多有识之士、虔诚之心,不胜枚举,其他的人或事就不一一列举了。这一切回想起来,百感交集,无不使人敬佩、感动。
在这里我感慨地说一说,如果没有全体会员及众多宗亲的热心支持、积极参与;没有这么多的现职领导干部、个体、民营企业家的财力、物力支持、慷慨解囊;没有常务理事会成员的精诚团结、精心策划、同舟共济、无私奉献,那是一事无成。这是我的内心感受,肺腑之言。我们所做的一切,能得到这么多宗亲的理解和支持,实在是难能可贵,尔足珍贵。
在这里我再次地衷心祝愿善有善报,好人一生平安,让我们的联谊会明天更美好。
(作者邓明光系炎黄邓氏宗亲广东省河源联谊会常务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