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功伟绩 垂芳青史——缅怀邓德伟先生
发布时间:2010-07-02 14:44:00 人气: 来源:未知
丰功伟绩 垂芳青史
——缅怀邓德伟先生
文/邓衔富
邓德伟先生是香港元朗区屏山乡塘坊村人。生前热心社会公益、不畏艰辛、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精神,至今犹为熟知他的人们所怀念崇敬;他那高贵的品德和人格魅力,感动着他身边的每一个人。为彰表他的美德,特撰文陈述,藉表感佩怀念之忱。
相识是一种缘份
在一九九八年十二月四日,香港邓氏宗亲会原理事长邓树棠宗长特别邀请了香港邓氏宗亲会德高望重的元老邓树椿宗长伉俪、元朗区议员邓庆业宗长,及热心社会公益的屏山乡邓德伟宗长等,在深圳市香格里拉大酒店商讨筹建南雄珠玑巷邓氏宗祠的事宜。
我和本会(南雄珠玑巷邓氏后裔联谊会)副理事长邓汝华,理事邓华成一同出席。就是通过这次聚会,我认识了后来成为知己的邓德伟先生。见面后,相互交换名片;我仔细地看了邓德伟(日光)的名片上,整齐有序地排列了:江西省吉水县政协委员、江西省归国华侨联合委员会顾问、江西省吉安市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名誉校长、广东阳山县『英、鸾、华福利院』名誉院长、香港屏山大岗学校荣誉校长等十多个荣衔。这些称誉,显然是与他所做的慈善事业有关,使人不难想到,他是一个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的人。第一次见面,他的外表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中等身材、脸色红润、双目含笑、满面慈祥、身体健康结实,一般人不会想到他已是年逾七十的人。他说话语气亲切柔和,性格开朗、平易近人,让人不觉得生分。一场不期而遇的相见,开始了我们之间的情缘,我为此而感到莫大荣幸和自豪。我发现周围的人都非常尊敬地称呼他“光叔”,我也跟随叫他“光叔”。
至关重要的交流
一九九九年一月七日,光叔与庆业率领屏山邓氏宗亲一行十四人,专程来到南雄珠玑巷观光考察,参观了珠玑巷各个景点。其中,刚开始土建的邓氏宗祠是他们此行考察的主要内容。他们对建筑的规划,看得非常认真仔细;然而,让人蹊跷的是,一行人观看后没有任何反应。午餐后,他们便驱车前赴韶关市;为让他们更了解珠玑巷邓氏宗祠的筹建事宜,以及取得他们的支持,我和筹建委员会成员邓华成随车跟他们一道走。
当晚,在下榻的韶关松山宾馆,我们向光叔和庆业介绍了邓氏宗祠的筹款、基建、室内设置等情况,并提出将在建成的南雄珠玑巷邓氏宗祠内设置邓氏源流、邓氏人物、民族英雄邓世昌、邓族抗英、世纪伟人邓小平与及功德等展室的初步设想。光叔默默得听着,像在思考什么,但一直没有发言。
第二天下午,参访团赶赴深圳,随行的其他成员纷纷返港,光叔和庆业则留下继续商讨邓氏宗祠兴建事宜。夜间,我向两人阐释,宗祠建成后既弘扬祖德、缅怀先人,又为南迁邓氏后裔寻根访祖,提供一个好的去处,不但能增进宗亲间的凝聚力,也将成为民族优良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基地。
我万万想不到这一陈述,竟牵动了他俩的宗情和爱心。庆业以关切的心情,对筹建资金、基建实施、展室内容和安排进行了认真细心询问。我发现邓庆业虽然语言不多,但谈吐举止都极有见地,是一位才智卓越,待人诚恳,和蔼可亲的人。他以高瞻远瞩而又务实的眼光,谦逊而有礼地建议“邓氏宗祠”的名称修改为“邓氏纪念馆”,认为这样更符合各展室的客观实际和现实意义。(如此智慧和远见,博得宗祠筹建委员会的一致赞同,决定将邓氏宗祠命名为“邓氏纪念馆”,更可喜的是珠玑巷的部分姓氏宗祠也纷纷仿效,把宗祠改为纪念馆)。
光叔脸上始终露着慈祥笑容,坦率直言地说:“既然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就下决心搞吧!”当即表示率先捐款港币五万元。这一表态和举措,十分贴切地体现了他的风度和气质,使我深感敬慕。最后,他还爽快地对我说:“当务之急,就是解决资金问题,放心搞吧,我们会支持你的。”这一坚定的承诺,让我当即充满了感激之情,而且对我这个宗祠筹建委员会主任来说,无疑吃了一颗定心丸,顿感身上轻松了许多。经过两晚彼此紧密亲切的沟通交流,对“邓氏纪念馆”的铺排建设达成了共识。这一次的交往,至今已逾十载,但光叔那份对宗族事业所表现出来的关爱之情,至今仍历历如在眼前。
第二天,光叔与庆业偕同我们专程前赴同祖(宗)共支(派)的深圳市宝安区福永塘尾村和东莞市凤岗镇雁田村拜会宗亲,以同宗族的情感,对支持南雄珠玑巷“邓氏纪念馆”的兴建经费进行发动募款。每到之处,均受到宗亲们的热烈欢迎和积极的响应。他俩这种执着不懈,一贯到底,不辞劳累的作风,深深地感染了我,我也彷佛年轻了几岁,充满了干劲。
光叔怀着对南雄邓氏纪念馆的满腔热情,以高度的负责感和他在香港宗族中的威望,与庆业及厦村邓裕中、锦田村邓宗华、邓恩酬等德高望重的邓族宗长紧密配合,带头捐款,这一义举行动,感动了元朗区各村宗亲和有关人士,很快涌现出村村、人人为南雄珠玑巷邓氏纪念乐捐的热潮,保证了纪念馆的基建资金。在纪念馆举行落成典礼之前,元朗区邓氏宗亲捐款人数共达八百六十多人,金额有港币三百二十余万元。此次捐款范围之广,人数之多,金额之大,为元朗区历次公益捐款之最。
把建纪念馆视为己任
光叔把建南雄珠玑巷邓氏纪念馆作为自己的一项责任,既出钱又出力,从一九九九年至二零零零年两年之间,先后前赴南雄十三次之多;除参加会议外,就是带领元朗的宗亲到南雄珠玑巷参观交流,让更多宗亲和人士了解和支持邓氏纪念馆。还有就是他对纪念馆的基建实施、馆内装饰、环境绿化等都进行了认真的构思和精心的策划,就连诸多细节问题,也是考虑得非常周到。其中一个细节,想来至今仍令我难以忘怀:为使纪念馆的卫生间保持清洁去味,他专门从香港买来数斤臭丸给卫生间使用,通过这些非常平凡的事情,我们可以看到是光叔那颗火热的心。
在纪念馆即将竣工,为使纪念馆的管理人员能够穿着整齐,给人良好的印象,光叔又出钱为管理人员量身定做夏、秋、冬季的工作服和皮鞋。我们担心他太过破费,提出现有的穿著便可以,不必那么时髦。但他恳切地说:不是时髦不时髦问题,着装仪表是代表我们邓姓的形象和风度,可不能儿戏。他的行动感动了人们,大家都异口同声说,光叔在香港为南雄邓氏纪念馆奔波而殚精竭虑,而我们努力工作更是义不容辞。
在海内外邓氏宗亲的关心支持下,南雄珠玑巷邓氏纪念馆于二零零零年十一月九日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礼,参加活动的嘉宾有三千余人,而香港有七百八十位代表出席。为增添庆典的气氛,香港各村的代表分别订制了特色制服;光叔穿着屏山特制浅银色左胸上锈着“邓”字的服装,带着欣慰的笑容参加剪彩仪式。意味着一项历史性工程顺利完工。
典礼结束,他立即马不停蹄地召集了管理人员会议。会上,他提出“三不准,一保持”(不准在纪念馆内乱摆乱放物品,不准在馆内摆扑克、麻将牌,不准随意关门离岗;保持清洁卫生,环境优雅,热情服务。)的管理要求。这一谆谆教诲,纪念馆的管理人员始终铭刻在心,多年来,行动中丝毫未动摇。
如今,南雄邓氏纪念馆已度过十年光景,期间接待社会各界来宾及族人不计其数,当初建馆时所定下的宗旨,无不一一得以实现。凡来过的人,个个交口称赞,这其中包含了光叔多少心血多少情感啊!
喜为社会公益埋单(买单、出钱)
一九九九年八月五日我随光叔,庆业等屏山邓族宗亲一行十八人,前赴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参观,并与当地统战部门预约捐款兴建一所希望小学的事宜。翌日,在当地政府有关领导带领下,实地考察了广安农村几处学校。下午于广安宾馆举行了捐款建校签字仪式。光叔代表屏山邓族为“香港屏山邓氏广安川井小学”和“香港屏山邓氏广安建设村”等两所希望小学捐款签字。晚上,我好奇地问了光叔,原捐款建一所学校,现建两所资金缺口如何解决?光叔微笑着说,缺多少,我会埋单(出钱)。以后,我多次陪他赴广东南雄坪田、坪岗小学和江西省石城县石田邓德伟小学建校捐款,其德行善举被人传为佳话,社会各界有口皆碑。
二零零零年春节后,我赴香港,他热情地领我到屏山塘坊村他居住的别墅二楼客厅,厅内两边玻璃柜摆放了有关团体赠送的聘书、荣誉证书、纪念牌、奖状等。墙上挂有“捐资建校,功在千秋”和“热爱教育,功德流芳”等锦旗。在所有的善举中,光叔尤其对教育情有独钟,在他看来,培养后代是事关千秋万代的大业,再大的付出也值得。
从资料中清楚看到,他近年与屏山邓族宗亲奔赴各地兴建的希望小学有:江西省吉水县实验小学,广东省阳山县大岗、盐田、柳塘、高村、佳礼、老黎小学,连南县旺洞、水车、新溪小学,连州市小安学校,英德县庄州学校,南雄市坪田、坪岗学校,河南省邓州邓营希望学校,四川省广安川井、建设村小学,江西省石城石田邓德伟学校等十多所希望小学,金额达八百余万元,其中他个人埋了不少单。他热心公益、慈善好施的义举,在物欲横流、利益至上的当今世界,非大贤大德之人不能为。更为令人敬仰的是,他一非巨富商贾,二非政坛宿客,而是一个普通市民,靠平日省吃俭用的积蓄,捐给社会办公益,实非易事,他的这些行为,对后人是一股巨大力量源泉,成为捐资重教,匡扶后代成才的光辉典范,是为世人标榜敬佩。
丰功伟绩,垂芳青史
二零零四年一月得悉光叔病重住院,曾去电慰问,而他仍念念不忘地嘱托我,对正在兴建的江西石城石田邓德伟学校多检查督促。对他这份沉甸甸的关爱与牵挂,显然,我是义不容辞的。二月二十三日光叔病逝的噩耗传来,我深感突然和悲痛。我代表南雄珠玑巷邓氏后裔联谊会赴香港元朗屏山吊唁。举殡那天,庆业领我往屏山“孝思亭”参加殡葬仪式。
灵堂正中高悬“光叔”的巨幅遗像,仪表和蔼慈祥,一派慈善家的风范。鲜花、素果供奉在灵前,灵堂四周满挂由江西吉水、清远、阳山、连州、南雄、四川广安、香港邓氏宗亲会等团体及亲朋好友赠送的挽额、挽幛、挽联等,南雄珠玑巷邓氏后裔联谊会赠送“德范长昭” 挽额醒目地挂在右墙上。灵堂陈设极其庄严、肃穆、隆重,气氛悲婉低沉。参加吊唁的团体亲友,排列有序向前上香,献爵,行礼以表哀悼之情。人们强忍悲痛,恭送光叔英灵驾返瑶池,祝福他在天之灵安祥。祭后,我紧握光叔长子邓兴发先生的手,轻声细语地说请他转告叔婶(他的慈母)节哀顺变,幸勿过度哀伤。
光叔离开我们六年了。他的精神与事迹,一直感召着我为宗族、为社会的公益事业而奔走。他的一生,以一颗仁爱之心,执着地做着他所认定的事情,全力奉献,不图回报,于平凡之中创造了可歌可泣的仁心善举,谱写了一曲壮丽动人诗篇,其卓越贡献和伟大人格,足以垂方后代。
二零一零年五月十五日于雄州
——缅怀邓德伟先生
文/邓衔富
邓德伟先生是香港元朗区屏山乡塘坊村人。生前热心社会公益、不畏艰辛、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精神,至今犹为熟知他的人们所怀念崇敬;他那高贵的品德和人格魅力,感动着他身边的每一个人。为彰表他的美德,特撰文陈述,藉表感佩怀念之忱。
相识是一种缘份
在一九九八年十二月四日,香港邓氏宗亲会原理事长邓树棠宗长特别邀请了香港邓氏宗亲会德高望重的元老邓树椿宗长伉俪、元朗区议员邓庆业宗长,及热心社会公益的屏山乡邓德伟宗长等,在深圳市香格里拉大酒店商讨筹建南雄珠玑巷邓氏宗祠的事宜。
我和本会(南雄珠玑巷邓氏后裔联谊会)副理事长邓汝华,理事邓华成一同出席。就是通过这次聚会,我认识了后来成为知己的邓德伟先生。见面后,相互交换名片;我仔细地看了邓德伟(日光)的名片上,整齐有序地排列了:江西省吉水县政协委员、江西省归国华侨联合委员会顾问、江西省吉安市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名誉校长、广东阳山县『英、鸾、华福利院』名誉院长、香港屏山大岗学校荣誉校长等十多个荣衔。这些称誉,显然是与他所做的慈善事业有关,使人不难想到,他是一个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的人。第一次见面,他的外表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中等身材、脸色红润、双目含笑、满面慈祥、身体健康结实,一般人不会想到他已是年逾七十的人。他说话语气亲切柔和,性格开朗、平易近人,让人不觉得生分。一场不期而遇的相见,开始了我们之间的情缘,我为此而感到莫大荣幸和自豪。我发现周围的人都非常尊敬地称呼他“光叔”,我也跟随叫他“光叔”。
至关重要的交流
一九九九年一月七日,光叔与庆业率领屏山邓氏宗亲一行十四人,专程来到南雄珠玑巷观光考察,参观了珠玑巷各个景点。其中,刚开始土建的邓氏宗祠是他们此行考察的主要内容。他们对建筑的规划,看得非常认真仔细;然而,让人蹊跷的是,一行人观看后没有任何反应。午餐后,他们便驱车前赴韶关市;为让他们更了解珠玑巷邓氏宗祠的筹建事宜,以及取得他们的支持,我和筹建委员会成员邓华成随车跟他们一道走。
当晚,在下榻的韶关松山宾馆,我们向光叔和庆业介绍了邓氏宗祠的筹款、基建、室内设置等情况,并提出将在建成的南雄珠玑巷邓氏宗祠内设置邓氏源流、邓氏人物、民族英雄邓世昌、邓族抗英、世纪伟人邓小平与及功德等展室的初步设想。光叔默默得听着,像在思考什么,但一直没有发言。
第二天下午,参访团赶赴深圳,随行的其他成员纷纷返港,光叔和庆业则留下继续商讨邓氏宗祠兴建事宜。夜间,我向两人阐释,宗祠建成后既弘扬祖德、缅怀先人,又为南迁邓氏后裔寻根访祖,提供一个好的去处,不但能增进宗亲间的凝聚力,也将成为民族优良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基地。
我万万想不到这一陈述,竟牵动了他俩的宗情和爱心。庆业以关切的心情,对筹建资金、基建实施、展室内容和安排进行了认真细心询问。我发现邓庆业虽然语言不多,但谈吐举止都极有见地,是一位才智卓越,待人诚恳,和蔼可亲的人。他以高瞻远瞩而又务实的眼光,谦逊而有礼地建议“邓氏宗祠”的名称修改为“邓氏纪念馆”,认为这样更符合各展室的客观实际和现实意义。(如此智慧和远见,博得宗祠筹建委员会的一致赞同,决定将邓氏宗祠命名为“邓氏纪念馆”,更可喜的是珠玑巷的部分姓氏宗祠也纷纷仿效,把宗祠改为纪念馆)。
光叔脸上始终露着慈祥笑容,坦率直言地说:“既然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就下决心搞吧!”当即表示率先捐款港币五万元。这一表态和举措,十分贴切地体现了他的风度和气质,使我深感敬慕。最后,他还爽快地对我说:“当务之急,就是解决资金问题,放心搞吧,我们会支持你的。”这一坚定的承诺,让我当即充满了感激之情,而且对我这个宗祠筹建委员会主任来说,无疑吃了一颗定心丸,顿感身上轻松了许多。经过两晚彼此紧密亲切的沟通交流,对“邓氏纪念馆”的铺排建设达成了共识。这一次的交往,至今已逾十载,但光叔那份对宗族事业所表现出来的关爱之情,至今仍历历如在眼前。
第二天,光叔与庆业偕同我们专程前赴同祖(宗)共支(派)的深圳市宝安区福永塘尾村和东莞市凤岗镇雁田村拜会宗亲,以同宗族的情感,对支持南雄珠玑巷“邓氏纪念馆”的兴建经费进行发动募款。每到之处,均受到宗亲们的热烈欢迎和积极的响应。他俩这种执着不懈,一贯到底,不辞劳累的作风,深深地感染了我,我也彷佛年轻了几岁,充满了干劲。
光叔怀着对南雄邓氏纪念馆的满腔热情,以高度的负责感和他在香港宗族中的威望,与庆业及厦村邓裕中、锦田村邓宗华、邓恩酬等德高望重的邓族宗长紧密配合,带头捐款,这一义举行动,感动了元朗区各村宗亲和有关人士,很快涌现出村村、人人为南雄珠玑巷邓氏纪念乐捐的热潮,保证了纪念馆的基建资金。在纪念馆举行落成典礼之前,元朗区邓氏宗亲捐款人数共达八百六十多人,金额有港币三百二十余万元。此次捐款范围之广,人数之多,金额之大,为元朗区历次公益捐款之最。
把建纪念馆视为己任
光叔把建南雄珠玑巷邓氏纪念馆作为自己的一项责任,既出钱又出力,从一九九九年至二零零零年两年之间,先后前赴南雄十三次之多;除参加会议外,就是带领元朗的宗亲到南雄珠玑巷参观交流,让更多宗亲和人士了解和支持邓氏纪念馆。还有就是他对纪念馆的基建实施、馆内装饰、环境绿化等都进行了认真的构思和精心的策划,就连诸多细节问题,也是考虑得非常周到。其中一个细节,想来至今仍令我难以忘怀:为使纪念馆的卫生间保持清洁去味,他专门从香港买来数斤臭丸给卫生间使用,通过这些非常平凡的事情,我们可以看到是光叔那颗火热的心。
在纪念馆即将竣工,为使纪念馆的管理人员能够穿着整齐,给人良好的印象,光叔又出钱为管理人员量身定做夏、秋、冬季的工作服和皮鞋。我们担心他太过破费,提出现有的穿著便可以,不必那么时髦。但他恳切地说:不是时髦不时髦问题,着装仪表是代表我们邓姓的形象和风度,可不能儿戏。他的行动感动了人们,大家都异口同声说,光叔在香港为南雄邓氏纪念馆奔波而殚精竭虑,而我们努力工作更是义不容辞。
在海内外邓氏宗亲的关心支持下,南雄珠玑巷邓氏纪念馆于二零零零年十一月九日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礼,参加活动的嘉宾有三千余人,而香港有七百八十位代表出席。为增添庆典的气氛,香港各村的代表分别订制了特色制服;光叔穿着屏山特制浅银色左胸上锈着“邓”字的服装,带着欣慰的笑容参加剪彩仪式。意味着一项历史性工程顺利完工。
典礼结束,他立即马不停蹄地召集了管理人员会议。会上,他提出“三不准,一保持”(不准在纪念馆内乱摆乱放物品,不准在馆内摆扑克、麻将牌,不准随意关门离岗;保持清洁卫生,环境优雅,热情服务。)的管理要求。这一谆谆教诲,纪念馆的管理人员始终铭刻在心,多年来,行动中丝毫未动摇。
如今,南雄邓氏纪念馆已度过十年光景,期间接待社会各界来宾及族人不计其数,当初建馆时所定下的宗旨,无不一一得以实现。凡来过的人,个个交口称赞,这其中包含了光叔多少心血多少情感啊!
喜为社会公益埋单(买单、出钱)
一九九九年八月五日我随光叔,庆业等屏山邓族宗亲一行十八人,前赴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参观,并与当地统战部门预约捐款兴建一所希望小学的事宜。翌日,在当地政府有关领导带领下,实地考察了广安农村几处学校。下午于广安宾馆举行了捐款建校签字仪式。光叔代表屏山邓族为“香港屏山邓氏广安川井小学”和“香港屏山邓氏广安建设村”等两所希望小学捐款签字。晚上,我好奇地问了光叔,原捐款建一所学校,现建两所资金缺口如何解决?光叔微笑着说,缺多少,我会埋单(出钱)。以后,我多次陪他赴广东南雄坪田、坪岗小学和江西省石城县石田邓德伟小学建校捐款,其德行善举被人传为佳话,社会各界有口皆碑。
二零零零年春节后,我赴香港,他热情地领我到屏山塘坊村他居住的别墅二楼客厅,厅内两边玻璃柜摆放了有关团体赠送的聘书、荣誉证书、纪念牌、奖状等。墙上挂有“捐资建校,功在千秋”和“热爱教育,功德流芳”等锦旗。在所有的善举中,光叔尤其对教育情有独钟,在他看来,培养后代是事关千秋万代的大业,再大的付出也值得。
从资料中清楚看到,他近年与屏山邓族宗亲奔赴各地兴建的希望小学有:江西省吉水县实验小学,广东省阳山县大岗、盐田、柳塘、高村、佳礼、老黎小学,连南县旺洞、水车、新溪小学,连州市小安学校,英德县庄州学校,南雄市坪田、坪岗学校,河南省邓州邓营希望学校,四川省广安川井、建设村小学,江西省石城石田邓德伟学校等十多所希望小学,金额达八百余万元,其中他个人埋了不少单。他热心公益、慈善好施的义举,在物欲横流、利益至上的当今世界,非大贤大德之人不能为。更为令人敬仰的是,他一非巨富商贾,二非政坛宿客,而是一个普通市民,靠平日省吃俭用的积蓄,捐给社会办公益,实非易事,他的这些行为,对后人是一股巨大力量源泉,成为捐资重教,匡扶后代成才的光辉典范,是为世人标榜敬佩。
丰功伟绩,垂芳青史
二零零四年一月得悉光叔病重住院,曾去电慰问,而他仍念念不忘地嘱托我,对正在兴建的江西石城石田邓德伟学校多检查督促。对他这份沉甸甸的关爱与牵挂,显然,我是义不容辞的。二月二十三日光叔病逝的噩耗传来,我深感突然和悲痛。我代表南雄珠玑巷邓氏后裔联谊会赴香港元朗屏山吊唁。举殡那天,庆业领我往屏山“孝思亭”参加殡葬仪式。
灵堂正中高悬“光叔”的巨幅遗像,仪表和蔼慈祥,一派慈善家的风范。鲜花、素果供奉在灵前,灵堂四周满挂由江西吉水、清远、阳山、连州、南雄、四川广安、香港邓氏宗亲会等团体及亲朋好友赠送的挽额、挽幛、挽联等,南雄珠玑巷邓氏后裔联谊会赠送“德范长昭” 挽额醒目地挂在右墙上。灵堂陈设极其庄严、肃穆、隆重,气氛悲婉低沉。参加吊唁的团体亲友,排列有序向前上香,献爵,行礼以表哀悼之情。人们强忍悲痛,恭送光叔英灵驾返瑶池,祝福他在天之灵安祥。祭后,我紧握光叔长子邓兴发先生的手,轻声细语地说请他转告叔婶(他的慈母)节哀顺变,幸勿过度哀伤。
光叔离开我们六年了。他的精神与事迹,一直感召着我为宗族、为社会的公益事业而奔走。他的一生,以一颗仁爱之心,执着地做着他所认定的事情,全力奉献,不图回报,于平凡之中创造了可歌可泣的仁心善举,谱写了一曲壮丽动人诗篇,其卓越贡献和伟大人格,足以垂方后代。
二零一零年五月十五日于雄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