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宝友被评为2023年邓州市“最美科技工作者”
发布时间:2024-02-06 15:57:05 人气: 来源:未知
邓宝友被评为2023年邓州市“最美科技工作者”
邓宝友出生于1944年6月,是邓州市农科所特邀研究员。上初中时,他便爱好科学,订阅了《科学小实验》杂志。当时提倡中学生发明创造,邓宝友的设想是发明“收麦机”。老师问原理时,他说推子(理发工具)可以理发,机器就可以收割麦子。老师认为他说得很有道理。1964年高中毕业后,他先后在公社写过材料,在中学当过民办教师。
1978年,回乡务农的邓宝友开始痴迷于农业科学研究。为了提高学识水平,他认真研读了《植物学》《遗传学》《物候学》《中国蔬菜育种学》等书籍。读着读着,他突然有了奇思妙想:红薯很好吃,如果和药用植物进行杂交,营养肯定很丰富,有益人体健康。说干就干,他开始了科学研究。
在农村,科研条件非常有限,邓宝友开始了“土法研究”,使用的工具是镊子、放大镜、小剪子、手电筒等最常见的工具,使用的授粉器也是自制的。邓宝友笑称自己使用的是“小米加步枪”。
科学的道路充满了艰辛。最初,邓宝友选择的是红薯和黄精杂交。3年过去,研究失败。随后,他又选择红薯和党参杂交,3年过去,又以失败告终。但他没有气馁,又选择了红薯和山药杂交。早上5点起床,骑着自行车到离家十五六里的丁湾去采山药花粉,采完后连忙回来给红薯授粉。为了赶时间,他一天只吃一顿饭。一次劳累过度,竟然晕死了过去。又一个3年过去了,实验还是以失败告终。
邓宝友没有放弃,仍然孜孜不倦地进行研究。到了2007年,他把目光又对准了何首乌。“何首乌补益肝肾,益精血,壮筋骨,扩张心脏冠状动脉血管,降血脂。红薯具有抗癌功能,如果两者能够杂交成功,保健功效将大幅提升。”邓宝友又开始了自己的奇思妙想。
“首先对母本徐薯18进行特殊处理,诱导其开花。然后用野生何首乌花粉进行杂交授粉,实现基因重组。”邓宝友介绍说。为了采集何首乌花粉,邓宝友需要骑着自行车到20里外的张庄。经过多次试验,2014年该杂交组合收获3粒种子(F1)。
2015年,为了育好苗,邓宝友燃起煤炉,下面的进风口只留下米粒大的空儿。煤炉上面放着八块毡子(农村盖房时用泥土烧制的正方形建筑材料,长约20公分,厚约2公分),在毡子上面放上埋有种子的营养钵,里面插上温度计。为了让温度保持恒温25℃,邓宝友三天三夜几乎没睡觉。第四天时,他突然觉得天旋地转,一下子晕倒在地。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5年,邓宝友盆栽的2粒种子成功结实。2016年,薯块育苗后移栽至试验田,当年成功率20%左右,收获时平均单株块根250克左右。2017年,用杂交后代与野生何首乌进行回交成功。2018年,F1子代育苗并做小批量繁育,子代生长良好,单株甘薯块根重量大于500克,且新品种口感甜香绵,对比母本口感更佳。经过将近8年的培育研究,累计杂交授粉15000次,以徐薯18为母本、野生何首乌为父本的杂交组合终于获得了成功。
作为农业大市,邓州高度重视邓宝友的科研成果。目前,该市农科所正在为邓宝友申请发明专利。除药用甘薯外,邓宝友还进行了药用枸杞、番茄、芝麻、小麦、棉花等研究,均已杂交成功,正准备申请检测。
“让全世界人民都吃到来自邓州的药用红薯,造福全人类。”采访结束时,邓宝友爽朗地笑了起来。
对评选出的2023年邓州市“最美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进行集中展示,旨在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激发全市科技工作者的荣誉感、自豪感、责任感,引导鼓励全市科技工作者学习最美、争当最美,为建设蓄力拔节的丹江口库区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提供科技和智力支撑,并在全市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尊重人才、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浓厚氛围,助力邓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科技竞争力跨越。
(沈俊伟 乔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