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南海人在加拿大找到“家”
发布时间:2010-03-13 17:55:00 人气: 来源:
加拿大南海同乡联谊会会长邓汝良:
核心提示
他,年少时看惯了日本兵的刀枪,坎坷的生活至今难以忘怀;1956年代表失业大军与香港劳工署谈判,爲海军船坞工人获得优先聘用的机会;1967年被诬蔑反港英政府而入狱;上世纪八十年代回国发展曾辉煌一时;九十年代移民加拿大力促中加贸易。无论走到哪里,经历怎样的坎坷,他的爱国心、爱乡情始终不渝,2006年创办了加拿大南海同乡联谊会,南海人从此在加拿大有了“家”。
在一个春日的午后,从加拿大回南海办事的邓汝良如期赴采访之约。年逾古稀的他身体硬朗,非常健谈。说起年少的坎坷,本来笑容满面的他激动得眼眶都红了;说起祖国的发展,邓老饱经风霜的脸庞流露出愉悦的笑容……
上世纪50年代
代表失业大军与劳工署谈判
1948年与父亲回港后,因爲超龄不能读书,邓汝良做过小贩,帮人卖芽菜、豆腐;进食肆洗碗碟,不够高就搬凳子。即使工作又苦又累,勤奋的邓汝良依然坚持进夜校读书,认识不少工友,并由此参与工会活动。
在父亲介绍下,邓汝良后来进入英国皇家海军船坞做侍应。英国政府1956年结束海军船坞基地,4000多工人面临失业;这些工人没办法进入办公区域,就天天坐在劳工署外面抗议。有关方面曾想用怀柔手段收服邓汝良,首先介绍了一份银行的工作给他,条件就是他别带头。邓汝良拒绝了,就算被人用冲锋枪指著,他也没屈服:“我躺著,看他敢不敢开枪。反正我没结婚没负担。”
工会的努力最终取得成效。邓汝良作爲“失业大军”的代表与香港劳工署展开谈判,并提出他们的请求:所有工人都要安排职业;政府要颁布命令,要求企业请人必须告知劳工署,并优先聘用海军船坞的工人。
上世纪60年代
筹办香港首届中国食品展览
1959年,邓汝良参与创办了裕华国货公司,并走遍全中国寻找中国生産的食品。那时候的物质并不宽裕,而且买什麽都要凭票,而裕华国货公司的采购量非常大,困难可想而知;不过,凭著做人的热诚和做生意的信誉,邓汝良的采购工作做得相当出色。
后来,裕华公司联手五丰行举办了第一届中国食品展览会,邓汝良是策划组织者之一,他们用了3个月时间组织货源,并解决了场地等难题。正式展出那天,1000多平方米的展览厅内人山人海,排队购买中国食品的顾客笑言:“它们带来了家乡的‘味道’,一解思乡之情。”
1967年,香港发生暴动。裕华国货的老闆走了,作爲人事部总管兼业务主任的邓汝良与其下属却坚守岗位。他清楚记得,当年7月27日,警察大搜裕华,说他们参与了暴动,抓走邓汝良,“很多裕华的股东在电视里看到我被抓,都骂我搞垮了裕华。那段时间蒙受了很多冤屈,家人也跟著我受罪了。”虽然受到凌辱,但邓汝良并没屈服认罪,最终无罪释放。
得到平反后,邓汝良被裕华国货挽留并获重用。在公司工作23年,他见证了裕华在香港的日益繁荣,而它的背后正是大陆的发展崛起。
上世纪80年代
回乡办厂産品赴日本参展
1983年,邓汝良看到了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变,并决定回国发展。他与广州轻工业进出口公司合作做电子表,新産品打入了广交会;其后,又从事化工医药的进出口生意,年营业额曾高达1亿多元。
1988年,他回老家官窑创业,投资400万元办起食品厂,专门生産清水豆沙;爲了攻克技术难题,他花了50万元聘请台湾技术专家,一周七天都泡在南海,难得见他一面的太太当时颇爲不满。産品研制成功后,在日本东京食品博览会上展出,当时国内隻有3家企业获邀参展,另外两家都是北京、天津的大企业,他们由此打开了日本市场。当时日本厂家爲了检验他们的産品,曾派专人前来检验,而他们都经得起考验,销量年年递增。可惜后来由于厂长犯错,进了数以吨计的芸豆,即使出芽仍用于生産,最后産品达不到标準,遭日方退货。
由于经营理念的冲突,思量再三,邓汝良退出了企业,并在1992年移民加拿大,与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
2006年
成立加拿大南海同乡会
身在海外,心系家国。邓汝良组织了多伦多加中贸易促进会,力促中加贸易,并与儿子在多伦
多推介中国旅遊:“今年我们重点推介北京奥运,去年受国家旅遊局驻多伦多办事处邀请,我们安
排了一批加拿大新闻界人士赴北京访问,回去后宣传中国、宣传奥运。”
邓汝良热心社团工作,协助成立了“多伦多邓高密公所”(亦称邓氏宗亲会)。该会设立奖学金制
度,每年会庆都颁发给成绩优异的邓氏子弟,其影响面日益扩大,连加拿大安省教育厅都承认其奖
学金;2005年南海举办首届恳亲会,由于加拿大并无南海的乡亲社团,邓汝良爲了寻找乡亲,在茶
楼听到近似的乡音都要抓住别人问是哪里的,最后组织了11人回来参加恳亲会。
出席恳亲会期间,邓汝良带著58年没回过南海的加拿大著名御用大律
到成立同乡会,两人一拍即合。潘律师拿出了宝贵的时间,主动承担起义务法律工作;邓汝良则私
人掏钱在报纸、电视、电台做广告联络乡亲,并在自己儿子的公司设立联络处。有位老人对祖国存
在误解,邓汝良登门拜访时不但被拒于门外,老人家还劈头盖脸骂他。后来他用照片、录像、报刊
等来说明南海的今天,最后用乡情打动了老人,此后老人逢会必到。
第一次乡亲茶话会开了15桌,看到台上播放的恳亲会VCD,台下的人都沸腾了。“看,那是我们
乡下”、“那个人很像我亲戚”……邓汝良适时抛出话题:“大家想不想在这里拥有自己的组织?”全体
都举手赞成。
2006年11月,加拿大南海同乡联谊会成立,我国驻多伦多总领事馆、加国联邦、省市三级政府
官员代表、多伦多的警政人员和各大社团都派代表出席,宴开20围:“社团覆盖整个加拿大,还将继续扩展,要让下一代都知道根在哪里。”邓汝良说出了自己对加拿大南海同乡联谊会的期望。
故事讲述
回乡之旅惊喜不断 投资南海共谋发展
黎家昌在邓汝良陪同下,2007年底回南海平洲访亲,就是这次愉快的旅程让他决定把在加拿大生産假牙的工件引进到国内生産。
黎家昌约在20多年前曾和父亲回乡,那时要搭船到广州,然后再到佛山、南海,当时的印象相当不好———交通不便,发展落后,到处都沙尘滚滚。所以邓汝良播放2005年南海举办恳亲会的录像时,他都笑邓汝良是不是造假后再来推介的;在担任加拿大南海同乡联谊会常务理事后,黎家昌渴望了解家乡的念头越来越强烈,于是两人相约同行。在南海逗留了一个多星期,从官窑到桂城,一路走来惊喜不断:“20年后再来看很吃惊,家乡很漂亮,也相当现代化了。”
黎家昌与佛山卫校、佛科院口腔库等交流合作事项,将用一年时间购置新器械、培训工人等:“感
撰文/本报记者 洪泽芳 通讯员 戴咏儒
摄影/本报记者 苌民乐
加拿大南海同乡联谊会会长邓汝良:
核心提示
他,年少时看惯了日本兵的刀枪,坎坷的生活至今难以忘怀;1956年代表失业大军与香港劳工署谈判,爲海军船坞工人获得优先聘用的机会;1967年被诬蔑反港英政府而入狱;上世纪八十年代回国发展曾辉煌一时;九十年代移民加拿大力促中加贸易。无论走到哪里,经历怎样的坎坷,他的爱国心、爱乡情始终不渝,2006年创办了加拿大南海同乡联谊会,南海人从此在加拿大有了“家”。
在一个春日的午后,从加拿大回南海办事的邓汝良如期赴采访之约。年逾古稀的他身体硬朗,非常健谈。说起年少的坎坷,本来笑容满面的他激动得眼眶都红了;说起祖国的发展,邓老饱经风霜的脸庞流露出愉悦的笑容……
上世纪50年代
代表失业大军与劳工署谈判
1948年与父亲回港后,因爲超龄不能读书,邓汝良做过小贩,帮人卖芽菜、豆腐;进食肆洗碗碟,不够高就搬凳子。即使工作又苦又累,勤奋的邓汝良依然坚持进夜校读书,认识不少工友,并由此参与工会活动。
在父亲介绍下,邓汝良后来进入英国皇家海军船坞做侍应。英国政府1956年结束海军船坞基地,4000多工人面临失业;这些工人没办法进入办公区域,就天天坐在劳工署外面抗议。有关方面曾想用怀柔手段收服邓汝良,首先介绍了一份银行的工作给他,条件就是他别带头。邓汝良拒绝了,就算被人用冲锋枪指著,他也没屈服:“我躺著,看他敢不敢开枪。反正我没结婚没负担。”
工会的努力最终取得成效。邓汝良作爲“失业大军”的代表与香港劳工署展开谈判,并提出他们的请求:所有工人都要安排职业;政府要颁布命令,要求企业请人必须告知劳工署,并优先聘用海军船坞的工人。
上世纪60年代
筹办香港首届中国食品展览
1959年,邓汝良参与创办了裕华国货公司,并走遍全中国寻找中国生産的食品。那时候的物质并不宽裕,而且买什麽都要凭票,而裕华国货公司的采购量非常大,困难可想而知;不过,凭著做人的热诚和做生意的信誉,邓汝良的采购工作做得相当出色。
后来,裕华公司联手五丰行举办了第一届中国食品展览会,邓汝良是策划组织者之一,他们用了3个月时间组织货源,并解决了场地等难题。正式展出那天,1000多平方米的展览厅内人山人海,排队购买中国食品的顾客笑言:“它们带来了家乡的‘味道’,一解思乡之情。”
1967年,香港发生暴动。裕华国货的老闆走了,作爲人事部总管兼业务主任的邓汝良与其下属却坚守岗位。他清楚记得,当年7月27日,警察大搜裕华,说他们参与了暴动,抓走邓汝良,“很多裕华的股东在电视里看到我被抓,都骂我搞垮了裕华。那段时间蒙受了很多冤屈,家人也跟著我受罪了。”虽然受到凌辱,但邓汝良并没屈服认罪,最终无罪释放。
得到平反后,邓汝良被裕华国货挽留并获重用。在公司工作23年,他见证了裕华在香港的日益繁荣,而它的背后正是大陆的发展崛起。
上世纪80年代
回乡办厂産品赴日本参展
1983年,邓汝良看到了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变,并决定回国发展。他与广州轻工业进出口公司合作做电子表,新産品打入了广交会;其后,又从事化工医药的进出口生意,年营业额曾高达1亿多元。
1988年,他回老家官窑创业,投资400万元办起食品厂,专门生産清水豆沙;爲了攻克技术难题,他花了50万元聘请台湾技术专家,一周七天都泡在南海,难得见他一面的太太当时颇爲不满。産品研制成功后,在日本东京食品博览会上展出,当时国内隻有3家企业获邀参展,另外两家都是北京、天津的大企业,他们由此打开了日本市场。当时日本厂家爲了检验他们的産品,曾派专人前来检验,而他们都经得起考验,销量年年递增。可惜后来由于厂长犯错,进了数以吨计的芸豆,即使出芽仍用于生産,最后産品达不到标準,遭日方退货。
由于经营理念的冲突,思量再三,邓汝良退出了企业,并在1992年移民加拿大,与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
2006年
成立加拿大南海同乡会
身在海外,心系家国。邓汝良组织了多伦多加中贸易促进会,力促中加贸易,并与儿子在多伦
多推介中国旅遊:“今年我们重点推介北京奥运,去年受国家旅遊局驻多伦多办事处邀请,我们安
排了一批加拿大新闻界人士赴北京访问,回去后宣传中国、宣传奥运。”
邓汝良热心社团工作,协助成立了“多伦多邓高密公所”(亦称邓氏宗亲会)。该会设立奖学金制
度,每年会庆都颁发给成绩优异的邓氏子弟,其影响面日益扩大,连加拿大安省教育厅都承认其奖
学金;2005年南海举办首届恳亲会,由于加拿大并无南海的乡亲社团,邓汝良爲了寻找乡亲,在茶
楼听到近似的乡音都要抓住别人问是哪里的,最后组织了11人回来参加恳亲会。
出席恳亲会期间,邓汝良带著58年没回过南海的加拿大著名御用大律
到成立同乡会,两人一拍即合。潘律师拿出了宝贵的时间,主动承担起义务法律工作;邓汝良则私
人掏钱在报纸、电视、电台做广告联络乡亲,并在自己儿子的公司设立联络处。有位老人对祖国存
在误解,邓汝良登门拜访时不但被拒于门外,老人家还劈头盖脸骂他。后来他用照片、录像、报刊
等来说明南海的今天,最后用乡情打动了老人,此后老人逢会必到。
第一次乡亲茶话会开了15桌,看到台上播放的恳亲会VCD,台下的人都沸腾了。“看,那是我们
乡下”、“那个人很像我亲戚”……邓汝良适时抛出话题:“大家想不想在这里拥有自己的组织?”全体
都举手赞成。
2006年11月,加拿大南海同乡联谊会成立,我国驻多伦多总领事馆、加国联邦、省市三级政府
官员代表、多伦多的警政人员和各大社团都派代表出席,宴开20围:“社团覆盖整个加拿大,还将继续扩展,要让下一代都知道根在哪里。”邓汝良说出了自己对加拿大南海同乡联谊会的期望。
故事讲述
回乡之旅惊喜不断 投资南海共谋发展
黎家昌在邓汝良陪同下,2007年底回南海平洲访亲,就是这次愉快的旅程让他决定把在加拿大生産假牙的工件引进到国内生産。
黎家昌约在20多年前曾和父亲回乡,那时要搭船到广州,然后再到佛山、南海,当时的印象相当不好———交通不便,发展落后,到处都沙尘滚滚。所以邓汝良播放2005年南海举办恳亲会的录像时,他都笑邓汝良是不是造假后再来推介的;在担任加拿大南海同乡联谊会常务理事后,黎家昌渴望了解家乡的念头越来越强烈,于是两人相约同行。在南海逗留了一个多星期,从官窑到桂城,一路走来惊喜不断:“20年后再来看很吃惊,家乡很漂亮,也相当现代化了。”
黎家昌与佛山卫校、佛科院口腔库等交流合作事项,将用一年时间购置新器械、培训工人等:“感
撰文/本报记者 洪泽芳 通讯员 戴咏儒
摄影/本报记者 苌民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