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上帮下联 扶大学生村官“上马”
发布时间:2010-03-06 15:30:00 人气: 来源:未知
邓州上帮下联 扶大学生村官“上马”
从刚刚走出校门、对农村工作一无所知的大学生,到逐步有了农村工作经验、对农民群众有了感情的村官,薛飞只用了8个月。
去年9月20日,薛飞被河南省邓州市委组织部选派到彭桥镇林山村,担任村委会副主任。不到6个月,薛飞就为当地村民办了3件事:引资1500万元,创办了宏佳石料场,吸纳38名返乡农民工到公司就业;指导村民建起养牛厂,肉牛存栏量达500余头;带头承包100亩大方烟田,引领村民发展优质、高效、生态现代农业2600亩。
“原来以为小薛到我们村当村官只是走过场,没想到他真的扑下身子,在这里干出了一番事业。”林山村村民彭付静说,“如今,在我们村,大家伙儿都对小薛非常拥戴!”
谈起成长历程,薛飞谦虚地说道:“我取得的一点成绩,固然有自己的汗水和付出,但更重要的是,市委组织部实施的‘上帮下联’举措,让我的村官之路走得非常顺利。”
2008年9月,按照河南省和南阳市统一部署,邓州市全面启动了大学生村官工作,短短12天内,总共有429名大学生村官被下派到全市429个行政村担任村委会副主任。
对于走进基层一线工作的大学生村官,我市除了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岗前培训和发放足额的工资、补贴外,还重点将他们在农村的生活安排到位:各乡镇办准备好了全套的灶具和床上用品,腾出了干净整洁的住房和办公室,其他如桌椅、电话、床铺等一应俱全。市委组织部还定期安排工作人员巡回各村,及时解决大学生村官各方面的难题。
“大学生村官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也是党政机关培养和储备来自工农一线后备人才的重要来源。让大学生村官们到村后有饭吃,有房住,有温暖,确保他们能够下得去,待得住,这只是完成了初级阶段的任务,而怎样让他们快速实现角色转换,尽快进入工作状态,在农村干出一番事业,这才是我们应该着力思考、探索的问题!”邓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中龙说。
为此,在429名大学生村官下派到村后,市委组织部随即对他们实施了“上帮下联”制度。“上帮”,就是乡镇领导、包村干部和所在村支书与大学生村官建立“3+1”帮扶机制,帮助他们尽快了解农村有关政策法规,熟悉村情民意,掌握工作方法,学会处理各种复杂繁难事务。“下联”,就是帮助每位大学生村官与所在村的贫困户、优势农户、经济能人和企业家建立联系,引导他们发挥自身优势,掌握致富本领,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促进优势农户、经济能人和企业家继续发展。
在对大学生村官“上帮”的过程中,我市定期开办“农事解析班”,即安排一些农村工作经验比较丰富的乡镇领导和包村干部、村支书,重点讲解一些较为复杂和典型的农村工作事例,引领大学生村官深入分析,找出最佳解决办法。同时,我市还安排大学生村官每月抽出一定时间,集中到部分党支部战斗力比较强、经济发展比较好的村子,为每人确定一名村组干部做“师傅”,进行跟班学习,提高他们处理农村复杂矛盾和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积累农村工作经验,拉近和农民群众的心理距离。
在对大学生村官的“下联”过程中,我市根据429名大学生村官各自的专业和特长,将他们分为行政管理、致富带动、科技服务等九大类型,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工作分工和岗位调整,确保他们在农村发挥最大的作用。同时,我市还定期组织大学生村官到“一村一品”工程发展较好的示范村、优势农户和经济能人、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考察,引领他们开阔眼界,开拓思路,增强带富本领;与贫困户结对子,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南阳市委常委、邓州市委书记刘朝瑞多次深入农村一线,看望大学生村官,与他们座谈。学者型干部刘朝瑞现身说法,鼓励大学生村官要融入农村、贴近群众、尊重群众;要沉下去,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认真分析解决,然后先易后难地做起。
为推动“上帮下联”工作深入开展,邓州市委组织部多次举行大学生村官座谈会,还指导大学生村官建立了覆盖全体大学生村官的“大学生村官QQ群”,利用QQ群发布上级通知、致富信息,发表对农村工作的意见建议,交流在农村工作的心得体会。
在“上帮下联”工作的推进过程中,邓州制定了严格的考核奖惩机制。对于优秀的大学生村官,将通过一定的程序提拔为乡镇领导干部,对于不称职的大学生村官,除提出教育批评外,允许其提出辞职请求。
邓州市推出的“上帮下联”举措,不仅使大学生村官从“师傅”身上学到了本领,还使他们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拉近了与农民群众的距离,进而激发了他们在农村干事创业的热情。
8个多月来,大学生村官们在农村脚踏实地,不断掌握处理各种复杂繁难事务的本领。去年抗旱期间,为了推广新型节水灌溉方法,文渠乡许营村大学生村官李新增,口说手划劝了整整一个上午,可村民们就是不听他的;后来他挽起裤腿跳下农田亲自示范,村民们很快就接受了他的科学灌溉方法。为此,李新增总结出了两个启示:一、到农村工作,首先要转变心态,放下身架,以学习的姿态深入田间地头;二、从小事做起更容易接近农村,接近农民,也更容易找到工作的切入点。
构林镇赵岗村大学生村官李红吉,利用自己掌握的养殖技术,积极为村里的种养大户提供支持。在他的帮扶下,短短3个月,该村即涌现出了10余家养猪、养鸡大户。截至目前,429名大学生村官先后举办电脑培训1980场次,组织农业实用技术讲座600场次,提供烟叶前期管理、畜牧养殖等技术建议3.6万条。
夏集乡翟坡村贫困户赵安家缺乏劳力,大学生村干部耿磊积极组织帮扶小组为他家的小麦喷药除草;裴营乡辛家村大学生村干部王玉满,带领村组干部启动“村干部帮扶返乡农民工”活动,使该村30余名返乡农民工实现重新就业。
林扒镇马营村大学生村官刘丹下派到村后,和村民之间产生了鱼水一般的感情。她说:“在我驻村期间,当地的父老乡亲给我这个来自外省的女大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每每回想起这些,感激之情都会由心底荡起。我要扎根农村,为邓州的建设贡献绵薄之力!”
从刚刚走出校门、对农村工作一无所知的大学生,到逐步有了农村工作经验、对农民群众有了感情的村官,薛飞只用了8个月。
去年9月20日,薛飞被河南省邓州市委组织部选派到彭桥镇林山村,担任村委会副主任。不到6个月,薛飞就为当地村民办了3件事:引资1500万元,创办了宏佳石料场,吸纳38名返乡农民工到公司就业;指导村民建起养牛厂,肉牛存栏量达500余头;带头承包100亩大方烟田,引领村民发展优质、高效、生态现代农业2600亩。
“原来以为小薛到我们村当村官只是走过场,没想到他真的扑下身子,在这里干出了一番事业。”林山村村民彭付静说,“如今,在我们村,大家伙儿都对小薛非常拥戴!”
谈起成长历程,薛飞谦虚地说道:“我取得的一点成绩,固然有自己的汗水和付出,但更重要的是,市委组织部实施的‘上帮下联’举措,让我的村官之路走得非常顺利。”
2008年9月,按照河南省和南阳市统一部署,邓州市全面启动了大学生村官工作,短短12天内,总共有429名大学生村官被下派到全市429个行政村担任村委会副主任。
对于走进基层一线工作的大学生村官,我市除了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岗前培训和发放足额的工资、补贴外,还重点将他们在农村的生活安排到位:各乡镇办准备好了全套的灶具和床上用品,腾出了干净整洁的住房和办公室,其他如桌椅、电话、床铺等一应俱全。市委组织部还定期安排工作人员巡回各村,及时解决大学生村官各方面的难题。
“大学生村官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也是党政机关培养和储备来自工农一线后备人才的重要来源。让大学生村官们到村后有饭吃,有房住,有温暖,确保他们能够下得去,待得住,这只是完成了初级阶段的任务,而怎样让他们快速实现角色转换,尽快进入工作状态,在农村干出一番事业,这才是我们应该着力思考、探索的问题!”邓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中龙说。
为此,在429名大学生村官下派到村后,市委组织部随即对他们实施了“上帮下联”制度。“上帮”,就是乡镇领导、包村干部和所在村支书与大学生村官建立“3+1”帮扶机制,帮助他们尽快了解农村有关政策法规,熟悉村情民意,掌握工作方法,学会处理各种复杂繁难事务。“下联”,就是帮助每位大学生村官与所在村的贫困户、优势农户、经济能人和企业家建立联系,引导他们发挥自身优势,掌握致富本领,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促进优势农户、经济能人和企业家继续发展。
在对大学生村官“上帮”的过程中,我市定期开办“农事解析班”,即安排一些农村工作经验比较丰富的乡镇领导和包村干部、村支书,重点讲解一些较为复杂和典型的农村工作事例,引领大学生村官深入分析,找出最佳解决办法。同时,我市还安排大学生村官每月抽出一定时间,集中到部分党支部战斗力比较强、经济发展比较好的村子,为每人确定一名村组干部做“师傅”,进行跟班学习,提高他们处理农村复杂矛盾和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积累农村工作经验,拉近和农民群众的心理距离。
在对大学生村官的“下联”过程中,我市根据429名大学生村官各自的专业和特长,将他们分为行政管理、致富带动、科技服务等九大类型,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工作分工和岗位调整,确保他们在农村发挥最大的作用。同时,我市还定期组织大学生村官到“一村一品”工程发展较好的示范村、优势农户和经济能人、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考察,引领他们开阔眼界,开拓思路,增强带富本领;与贫困户结对子,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南阳市委常委、邓州市委书记刘朝瑞多次深入农村一线,看望大学生村官,与他们座谈。学者型干部刘朝瑞现身说法,鼓励大学生村官要融入农村、贴近群众、尊重群众;要沉下去,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认真分析解决,然后先易后难地做起。
为推动“上帮下联”工作深入开展,邓州市委组织部多次举行大学生村官座谈会,还指导大学生村官建立了覆盖全体大学生村官的“大学生村官QQ群”,利用QQ群发布上级通知、致富信息,发表对农村工作的意见建议,交流在农村工作的心得体会。
在“上帮下联”工作的推进过程中,邓州制定了严格的考核奖惩机制。对于优秀的大学生村官,将通过一定的程序提拔为乡镇领导干部,对于不称职的大学生村官,除提出教育批评外,允许其提出辞职请求。
邓州市推出的“上帮下联”举措,不仅使大学生村官从“师傅”身上学到了本领,还使他们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拉近了与农民群众的距离,进而激发了他们在农村干事创业的热情。
8个多月来,大学生村官们在农村脚踏实地,不断掌握处理各种复杂繁难事务的本领。去年抗旱期间,为了推广新型节水灌溉方法,文渠乡许营村大学生村官李新增,口说手划劝了整整一个上午,可村民们就是不听他的;后来他挽起裤腿跳下农田亲自示范,村民们很快就接受了他的科学灌溉方法。为此,李新增总结出了两个启示:一、到农村工作,首先要转变心态,放下身架,以学习的姿态深入田间地头;二、从小事做起更容易接近农村,接近农民,也更容易找到工作的切入点。
构林镇赵岗村大学生村官李红吉,利用自己掌握的养殖技术,积极为村里的种养大户提供支持。在他的帮扶下,短短3个月,该村即涌现出了10余家养猪、养鸡大户。截至目前,429名大学生村官先后举办电脑培训1980场次,组织农业实用技术讲座600场次,提供烟叶前期管理、畜牧养殖等技术建议3.6万条。
夏集乡翟坡村贫困户赵安家缺乏劳力,大学生村干部耿磊积极组织帮扶小组为他家的小麦喷药除草;裴营乡辛家村大学生村干部王玉满,带领村组干部启动“村干部帮扶返乡农民工”活动,使该村30余名返乡农民工实现重新就业。
林扒镇马营村大学生村官刘丹下派到村后,和村民之间产生了鱼水一般的感情。她说:“在我驻村期间,当地的父老乡亲给我这个来自外省的女大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每每回想起这些,感激之情都会由心底荡起。我要扎根农村,为邓州的建设贡献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