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村级事务到底谁说了算——邓州农村议事:“4+2”
发布时间:2010-03-06 15:20:00 人气: 来源:未知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村级事务到底谁说了算——邓州农村议事:“4+2”
邓州市构林镇古村决定把村里的两个坑塘、二横三纵的道路用水泥硬化。一概算,共需12万元。
恁大的事,钱谁出?谁拍板呢?
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的尤国安只说了三个字:“走程序!”
村里先开党支部会议,征求党员、村民代表意见。结果形成一个捐款议案。
接着,召开村“两委”联席会议,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大家一致同意捐款。
随后,初步形成的捐款议案提交党员大会讨论。
下一步,把党员大会审议的捐款意见交由村民代表大会或村民会议进行讨论,最终形成了捐款决议。
对形成的捐款决议向全体村民公告3天,然后由村委会组织实施。不到一星期,群众捐款12万元。
待坑塘、道路完工后,村里又把结果及时公示。
4月20日,走在新修的水泥路上,尤国安自豪地告诉记者:“‘走程序’就是俺的‘4+2’工作法。‘4’即‘四会’:支部会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2’即‘两公布’:决议公告、实施结果公示。嘿嘿,老百姓最服这个了。”
当下,建设新农村,需要大量人力和资金,但却不能摊派;村“两委”干事不能违法,但又不能不作为。
“新形势、新任务,必须用新方法来解决。”说这话的,是邓州市委书记刘朝瑞。
新农村建设,中央提出20字方针,邓州市抓住其中“管理民主”这个环节,推出了以民主决策为核心的“4+2”工作法。
效果如何?此法推行4年,邓州市解决土地征用、道路修建、合作医疗、农村低保、宅基地审批等村级事项近3000项,否决提议53项;农村信访量下降60%,连续两年被评为省综合治理先进市。
记者在林扒镇马营村看到这样一幅漫画:“三农”被画成一把锁,锁鼻上挂着六把钥匙,象征着“四会”和“两公布”。
的确,正像漫画上那样,“4+2”工作法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打开新农村建设之门的“金钥匙”! 记者阙爱民 通讯员许光选
相关报道
咱农民的事儿,咱自己定
——邓州“4+2”民主决策在农村的生动实践
一个155万人口的典型农业市,经济总量、财政收入连续数年保持了两位数的年增速;两年内修筑公路2300公里,共需资金3.91亿元,群众就自筹了1.6亿!在全市578个行政村和61%的自然村开展的修路架桥、治理坑塘、修建游园、架线通电等村庄整治活动中,百姓自愿捐资投劳3个亿,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这要在过去,几乎是不可能的!” 邓州市的干部群众这样说。
“现在为啥做到了?关键是我们弄清了和谐生力的道理,找到了用‘4+2’工作法破解新农村建设这个大课题的门道。”邓州市委书记刘朝瑞说。
莺飞草长的四月天,记者来到了绿意盎然的邓州乡村。
冯坡村的困惑
提起冯坡村的过去,村民们不堪回首。
因派系,40多年来,村里的两派互不往来,连孩子上学都不走在一起;因派系,这个不到两千人的村子两人送命,四人坐牢,百号人受伤。罗庄镇几次派出工作队,都无功而返。
后来,村党支部书记冯桂元为凝聚人心,决定由村干部们先垫资改造村里老化的低压线路。
冯坡村家家户户的电灯重又亮了起来。然而,群众却拒缴分摊下来的电改费用!
群众说,办电的事我们不清楚,让用用,不让用你就掐!
气急了的村干部真的停了电,结果引发群众上访。
最后,还是镇里出了电改费用,才算把这事平息了。
冯桂元感叹:“明明是好心做好事,可老百姓就是不买账!反思一下,是方法上不对头,我们有点自作主张。”
在邓州,最典型的还不算冯坡。陶营乡徐楼村因干群关系紧张,竟还出现了村干部合谋杀害村民的事件。
新形势下,尤其是取消农业税等中央惠农政策实施后,基层工作发生重大变化,许多村组干部“老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敢用,新办法不会用”。 新农村建设到底如何推进,对村级组织的确是个严峻考验。
从2004年始,邓州市就决定以“民主管理”为突破口,探索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如何实施村务公开、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
同年7月,刘朝瑞首次提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要抓程序,要创新方法。
2005年9月1日,在认真归纳总结的基础上,邓州市规定:今后,但凡村里的重大事项决策,都先由村党支部提议,再交村“两委”商议,然后交村党员大会审议,最后由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大会做决议,这叫“四道会议”;决议形成后,还要公示征求意见,公示实施结果,这叫“两公示”。
这是邓州第一次提出“4+2”工作法,并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要求在全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中推行。
马营村的成功
2005年9月,林扒镇马营村党支部书记高发仓,突然接到上级通知,让他参加一个培训会,主要学习内容就是“4+2”工作法。
按高发仓的理解,这个方法,就是百姓的事让百姓自己定。
学成归来,正赶上市里调整农业结构,让每人出3分地,推广速生杨。高发仓就运用所学“走程序”。结果,到村民大会这关给否决了,原因:让每户白白拿出亩把地种树,没门!
高发仓经过仔细走访调查后,对政策进行了调整:交出的土地,地权仍归村民所在的村组;土地所产生的效益,归每户所有。
再走“程序”,顺利通过!
高发仓说,这是运用“4+2”处理村里的第一件大事。紧接着,自来水入户,除上级配套280块外,每人还必须再出80块钱,这在过去不敢想的事。结果一进程序,意见出奇的一致。高发仓仍不放心,又召开了全体村民大会,进行了全民公决。
4月20日,正在绿莹莹的麦田里察看麦苗长势的高发仓,声音愈加爽朗:“在农村,让农民自愿集资捐款是最困难的事。但近四年来,俺村修水渠、挖坑塘、建沼气,修路架桥,开通有线电视等,加起来每个村民出资都在800块以上,没有一人上访,这真的太不容易啦!”
冯坡村的情况如何呢?
满面春风的冯桂元,提起如今的冯坡,眉飞色舞:
今年春节期间,村“两委”利用外出务工人员回乡探亲的机会,开了一个大型团拜会。会上,按“4+2”程序,党支部首先提出今年要办的十件大事,大家争相发言,气氛热烈。会议开了五个多小时,最后达成共识:修路,解决40多年的出行难!
修路需要资金,按“4+2”程序一走,大家踊跃捐款,冯天文一次拿出7万元,冯保三、冯耀刚等每人均在万元以上。83岁高龄的冯老太太拄着拐杖走到捐款桌前,在捐出30元底钱后,又把自己的零星小票数了300块,硬塞进了捐款箱。老太太流着泪说:“现在群众气顺,往咱家门口修路,这钱应该出! ”
只3天时间,就筹措资金20多万!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了这样一件事。
腰店乡燕店村为了壮大村集体经济,村干部们通过招商引资120万元,准备在村中的一块荒地上建砖场。村党支部提议、村“两委”商议、党员会审议都通过了,没想到却在最后一关“卡了壳”。“在最后的村民代表表决时,65名代表投了40多张反对票。”村支部书记牛正科说,村民们认为砖场是个“地老虎”,太占地、浪费土地资源。
“‘4+2’工作法,就是村务公开、决策和管理科学民主的过程,就是把农村的事交给农民议、农民定、农民干。” 南阳市委书记黄兴维总结说。
让基层堡垒更牢固
“把农村的事交给农民议、农民定、农民干,村干部的权力受到了约束,这会不会削弱党在农村基层的领导?”“4+2”的推行,有人这样担心。
事实如何呢?
4月18日,走进林扒镇西许村,记者误认为走进了一个没有高楼大厦的城市:水泥路网格交织,家家整洁地坐落在网格里,村头的舞台旁,池塘碧波荡漾,各种健身器材傍湖而立。
正在池塘边等我们的村支部书记许朝阳说,“4+2”的核心,就是支部提议,即所有村级重大事项的决策实施,都由村党支部提出初步的意见和方案,且最初的动议,都很慎重,必须是经过认真调研的。
“就说这纵横交错的水泥路吧,刚开始难着哩。为让百姓理解,就先铺了条主路,让大家享受到便利,大规模铺路动迁才开始。”
马营村党支部书记高发仓,最初为修路也伤了不少脑筋。
高发仓说,所有的程序走完了,大家也都同意了,可需要搬迁的村民李桂芝就是想不通,最后提出条件:支书家路边的五间不拆,我就不搬!
这个条件出乎高发仓的意料:“我刚盖了三年卖化肥农药的房子,并不妨碍修路,为何要拆?”
“那不是建设新农村的吗,搁那不美观!”李大嫂较上了劲。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老高劝了好几天以泪洗面的爱人,忍痛拆了自己生意正红火的五间瓦房。
高发仓向记者感慨:“‘4+2’再好,关键还要靠党组织来落实实施!咱是党员,就应该冲在前面,作出必要的牺牲也是应该的。”
邓州市委组织部部长李中龙认为,村党组织既是“4+2”工作法决策管理事项的发起者,也是整个流程的组织者,还是决策实施的推动者。
高发仓还告诉记者,过去,很多村“两委”班子都不和谐,明明是可以办成的事,可就是整不到一块去!有的村干部干脆辞职,南下打工去了。
“4+2”实施后,大家有话讲在当面,关系反而越来越密切了。比如俺村党支部提出种植经济林时,村委会建议成立专门管护队伍,提议最终写进方案,使林木成活率达90%以上。
不仅如此,“4+2”也调动了农村党员的积极性。桑庄镇陈堂村的党员陈新周就很有感触:过去,党员是个名分,凡事都由领导定,没有积极性,也很少参与村里的事务;现在不同了,必须参与其中,与大家一起商定村里的事务。
有这样一组数字对比,可以看出“4+2”对基层组织的巩固:
2005年,邓州市578个村党组织中,“后进村”37个,占6%;工作勉强运转村76个,占13.1%。有严重分歧的村“两委”有86个。当时的村“两委”是好事争着干、难事推着办、麻烦事都不揽。
而“4+2”工作法运转四年后的今天,邓州市一类支部达到95%,二类支部则降至5%,已有79%的党支部书记、65%的党员干部成为农村“双强”带头人。
让农村决策更民主,让基层堡垒更坚固。
“4+2”四年的应用推广,引起了中央、省、市领导的高度关注。今年4月初,省委组织部再次派出调查组,对邓州“4+2”工作法进行了认真的调研和总结。
有专家指出,邓州市委着眼于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从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上破解了农村党组织推动改革发展遇到的新课题,探索了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新路子,开创了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农村党建工作的新局面。“4+2”工作法的推行,带来了农村改革发展的新气象。
邓州市构林镇古村决定把村里的两个坑塘、二横三纵的道路用水泥硬化。一概算,共需12万元。
恁大的事,钱谁出?谁拍板呢?
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的尤国安只说了三个字:“走程序!”
村里先开党支部会议,征求党员、村民代表意见。结果形成一个捐款议案。
接着,召开村“两委”联席会议,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大家一致同意捐款。
随后,初步形成的捐款议案提交党员大会讨论。
下一步,把党员大会审议的捐款意见交由村民代表大会或村民会议进行讨论,最终形成了捐款决议。
对形成的捐款决议向全体村民公告3天,然后由村委会组织实施。不到一星期,群众捐款12万元。
待坑塘、道路完工后,村里又把结果及时公示。
4月20日,走在新修的水泥路上,尤国安自豪地告诉记者:“‘走程序’就是俺的‘4+2’工作法。‘4’即‘四会’:支部会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2’即‘两公布’:决议公告、实施结果公示。嘿嘿,老百姓最服这个了。”
当下,建设新农村,需要大量人力和资金,但却不能摊派;村“两委”干事不能违法,但又不能不作为。
“新形势、新任务,必须用新方法来解决。”说这话的,是邓州市委书记刘朝瑞。
新农村建设,中央提出20字方针,邓州市抓住其中“管理民主”这个环节,推出了以民主决策为核心的“4+2”工作法。
效果如何?此法推行4年,邓州市解决土地征用、道路修建、合作医疗、农村低保、宅基地审批等村级事项近3000项,否决提议53项;农村信访量下降60%,连续两年被评为省综合治理先进市。
记者在林扒镇马营村看到这样一幅漫画:“三农”被画成一把锁,锁鼻上挂着六把钥匙,象征着“四会”和“两公布”。
的确,正像漫画上那样,“4+2”工作法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打开新农村建设之门的“金钥匙”! 记者阙爱民 通讯员许光选
相关报道
咱农民的事儿,咱自己定
——邓州“4+2”民主决策在农村的生动实践
一个155万人口的典型农业市,经济总量、财政收入连续数年保持了两位数的年增速;两年内修筑公路2300公里,共需资金3.91亿元,群众就自筹了1.6亿!在全市578个行政村和61%的自然村开展的修路架桥、治理坑塘、修建游园、架线通电等村庄整治活动中,百姓自愿捐资投劳3个亿,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这要在过去,几乎是不可能的!” 邓州市的干部群众这样说。
“现在为啥做到了?关键是我们弄清了和谐生力的道理,找到了用‘4+2’工作法破解新农村建设这个大课题的门道。”邓州市委书记刘朝瑞说。
莺飞草长的四月天,记者来到了绿意盎然的邓州乡村。
冯坡村的困惑
提起冯坡村的过去,村民们不堪回首。
因派系,40多年来,村里的两派互不往来,连孩子上学都不走在一起;因派系,这个不到两千人的村子两人送命,四人坐牢,百号人受伤。罗庄镇几次派出工作队,都无功而返。
后来,村党支部书记冯桂元为凝聚人心,决定由村干部们先垫资改造村里老化的低压线路。
冯坡村家家户户的电灯重又亮了起来。然而,群众却拒缴分摊下来的电改费用!
群众说,办电的事我们不清楚,让用用,不让用你就掐!
气急了的村干部真的停了电,结果引发群众上访。
最后,还是镇里出了电改费用,才算把这事平息了。
冯桂元感叹:“明明是好心做好事,可老百姓就是不买账!反思一下,是方法上不对头,我们有点自作主张。”
在邓州,最典型的还不算冯坡。陶营乡徐楼村因干群关系紧张,竟还出现了村干部合谋杀害村民的事件。
新形势下,尤其是取消农业税等中央惠农政策实施后,基层工作发生重大变化,许多村组干部“老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敢用,新办法不会用”。 新农村建设到底如何推进,对村级组织的确是个严峻考验。
从2004年始,邓州市就决定以“民主管理”为突破口,探索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如何实施村务公开、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
同年7月,刘朝瑞首次提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要抓程序,要创新方法。
2005年9月1日,在认真归纳总结的基础上,邓州市规定:今后,但凡村里的重大事项决策,都先由村党支部提议,再交村“两委”商议,然后交村党员大会审议,最后由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大会做决议,这叫“四道会议”;决议形成后,还要公示征求意见,公示实施结果,这叫“两公示”。
这是邓州第一次提出“4+2”工作法,并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要求在全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中推行。
马营村的成功
2005年9月,林扒镇马营村党支部书记高发仓,突然接到上级通知,让他参加一个培训会,主要学习内容就是“4+2”工作法。
按高发仓的理解,这个方法,就是百姓的事让百姓自己定。
学成归来,正赶上市里调整农业结构,让每人出3分地,推广速生杨。高发仓就运用所学“走程序”。结果,到村民大会这关给否决了,原因:让每户白白拿出亩把地种树,没门!
高发仓经过仔细走访调查后,对政策进行了调整:交出的土地,地权仍归村民所在的村组;土地所产生的效益,归每户所有。
再走“程序”,顺利通过!
高发仓说,这是运用“4+2”处理村里的第一件大事。紧接着,自来水入户,除上级配套280块外,每人还必须再出80块钱,这在过去不敢想的事。结果一进程序,意见出奇的一致。高发仓仍不放心,又召开了全体村民大会,进行了全民公决。
4月20日,正在绿莹莹的麦田里察看麦苗长势的高发仓,声音愈加爽朗:“在农村,让农民自愿集资捐款是最困难的事。但近四年来,俺村修水渠、挖坑塘、建沼气,修路架桥,开通有线电视等,加起来每个村民出资都在800块以上,没有一人上访,这真的太不容易啦!”
冯坡村的情况如何呢?
满面春风的冯桂元,提起如今的冯坡,眉飞色舞:
今年春节期间,村“两委”利用外出务工人员回乡探亲的机会,开了一个大型团拜会。会上,按“4+2”程序,党支部首先提出今年要办的十件大事,大家争相发言,气氛热烈。会议开了五个多小时,最后达成共识:修路,解决40多年的出行难!
修路需要资金,按“4+2”程序一走,大家踊跃捐款,冯天文一次拿出7万元,冯保三、冯耀刚等每人均在万元以上。83岁高龄的冯老太太拄着拐杖走到捐款桌前,在捐出30元底钱后,又把自己的零星小票数了300块,硬塞进了捐款箱。老太太流着泪说:“现在群众气顺,往咱家门口修路,这钱应该出! ”
只3天时间,就筹措资金20多万!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了这样一件事。
腰店乡燕店村为了壮大村集体经济,村干部们通过招商引资120万元,准备在村中的一块荒地上建砖场。村党支部提议、村“两委”商议、党员会审议都通过了,没想到却在最后一关“卡了壳”。“在最后的村民代表表决时,65名代表投了40多张反对票。”村支部书记牛正科说,村民们认为砖场是个“地老虎”,太占地、浪费土地资源。
“‘4+2’工作法,就是村务公开、决策和管理科学民主的过程,就是把农村的事交给农民议、农民定、农民干。” 南阳市委书记黄兴维总结说。
让基层堡垒更牢固
“把农村的事交给农民议、农民定、农民干,村干部的权力受到了约束,这会不会削弱党在农村基层的领导?”“4+2”的推行,有人这样担心。
事实如何呢?
4月18日,走进林扒镇西许村,记者误认为走进了一个没有高楼大厦的城市:水泥路网格交织,家家整洁地坐落在网格里,村头的舞台旁,池塘碧波荡漾,各种健身器材傍湖而立。
正在池塘边等我们的村支部书记许朝阳说,“4+2”的核心,就是支部提议,即所有村级重大事项的决策实施,都由村党支部提出初步的意见和方案,且最初的动议,都很慎重,必须是经过认真调研的。
“就说这纵横交错的水泥路吧,刚开始难着哩。为让百姓理解,就先铺了条主路,让大家享受到便利,大规模铺路动迁才开始。”
马营村党支部书记高发仓,最初为修路也伤了不少脑筋。
高发仓说,所有的程序走完了,大家也都同意了,可需要搬迁的村民李桂芝就是想不通,最后提出条件:支书家路边的五间不拆,我就不搬!
这个条件出乎高发仓的意料:“我刚盖了三年卖化肥农药的房子,并不妨碍修路,为何要拆?”
“那不是建设新农村的吗,搁那不美观!”李大嫂较上了劲。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老高劝了好几天以泪洗面的爱人,忍痛拆了自己生意正红火的五间瓦房。
高发仓向记者感慨:“‘4+2’再好,关键还要靠党组织来落实实施!咱是党员,就应该冲在前面,作出必要的牺牲也是应该的。”
邓州市委组织部部长李中龙认为,村党组织既是“4+2”工作法决策管理事项的发起者,也是整个流程的组织者,还是决策实施的推动者。
高发仓还告诉记者,过去,很多村“两委”班子都不和谐,明明是可以办成的事,可就是整不到一块去!有的村干部干脆辞职,南下打工去了。
“4+2”实施后,大家有话讲在当面,关系反而越来越密切了。比如俺村党支部提出种植经济林时,村委会建议成立专门管护队伍,提议最终写进方案,使林木成活率达90%以上。
不仅如此,“4+2”也调动了农村党员的积极性。桑庄镇陈堂村的党员陈新周就很有感触:过去,党员是个名分,凡事都由领导定,没有积极性,也很少参与村里的事务;现在不同了,必须参与其中,与大家一起商定村里的事务。
有这样一组数字对比,可以看出“4+2”对基层组织的巩固:
2005年,邓州市578个村党组织中,“后进村”37个,占6%;工作勉强运转村76个,占13.1%。有严重分歧的村“两委”有86个。当时的村“两委”是好事争着干、难事推着办、麻烦事都不揽。
而“4+2”工作法运转四年后的今天,邓州市一类支部达到95%,二类支部则降至5%,已有79%的党支部书记、65%的党员干部成为农村“双强”带头人。
让农村决策更民主,让基层堡垒更坚固。
“4+2”四年的应用推广,引起了中央、省、市领导的高度关注。今年4月初,省委组织部再次派出调查组,对邓州“4+2”工作法进行了认真的调研和总结。
有专家指出,邓州市委着眼于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从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上破解了农村党组织推动改革发展遇到的新课题,探索了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新路子,开创了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农村党建工作的新局面。“4+2”工作法的推行,带来了农村改革发展的新气象。